第81章 藏书千卷启民智
书里的言出法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冬日的阳光,透过薄云,吝啬地洒下些许暖意。 诛家合作社的仓库旁,一间原本堆放杂物的土坯房,如今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墙壁用石灰水新刷过,显得亮堂了许多。 几张旧木桌和长条板凳摆放整齐,靠墙立着几个新打的、散发着木头清香的简易书架。 此刻,这间小小的屋子里,挤满了人。 男女老少都有,更多的是些半大的孩子,他们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好奇又渴望地盯着那几个还空荡荡的书架。 诛皎和老社长站在屋子前方,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今天是合作社图书室正式开放的日子。 “乡亲们,孩子们!”老社长敲了敲烟袋锅,声音洪亮,“咱们合作社,如今粮食打得多,副业搞得好,手里有了点活钱。除了改善生活,扩大生产,咱们还得想想长远的事!” 他指了指这间屋子,又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这间屋子,以后就是咱们合作社的图书室!这里面要放满书!咱们庄稼人,不能光知道埋头种地,还得抬头看路,还得长见识,学文化!脑袋富了,咱们的日子才能更有奔头!” 人群中响起一阵兴奋的议论声。 图书室 这对大多数世代务农、识字不多的村民来说,是个新鲜又令人向往的事物。 诛皎上前一步,接过老社长的话,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温和而有力:“老社长说得对。咱们合作社能有今天,靠的是政策,是集体的力量,也靠咱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 他指着那几个书架,继续说道:“这些书架,以后会摆满各种各样的书。有教咱们怎么把地种得更好的农业技术书,有教咱们怎么把猪养得更肥的养殖书,有讲故事、长见识的连环画、小说,还有教娃娃们认字、算数的课本……” “咱们大人,农闲时可以来这里看看书,学学新技术,琢磨琢磨新门路。” “咱们的娃娃,放了学,也可以来这里写作业,看课外书,从小多学点文化,将来才能更有出息,为咱们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他的话语,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村民们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尤其是那些家里有孩子的父母,眼神瞬间变得火热起来。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书识字,将来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这些书……都是咋来的”有村民忍不住问道。 诛皎笑了笑,解释道:“一部分,是用咱们合作社的公益金购买的。咱们合作社章程里规定了,每年收益要提取一部分作为公益金,用于集体福利。办图书室,让大人孩子长见识,就是最大的福利!” “另外一部分,”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谦逊,“是我平时给省里、地区的农业报刊投些稿子,介绍咱们合作社的经验,得了些稿费,也全都拿出来买了书。” 这话一出,村民们看向诛皎的眼神更是充满了敬佩。 用自己的稿费给公家买书,这觉悟,这胸怀! 实际上,购置这近千册书籍的费用,大部分确实来自合作社的公益金和诛皎积攒的稿费,但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是他通过空间产出变现后,以“稿费”名义悄悄补足的。 只是为了更快、更全地收集到各类有用的书籍。 很快,几个年轻社员抬着几个沉甸甸的大木箱走了进来。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木箱被打开,一本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籍被取出,小心翼翼地摆放到书架上。 有厚厚的《农业生产技术手册》、《土壤肥料学》,有图文并茂的《家畜饲养管理》、《常见病虫害防治》,有引人入胜的《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红色小说,也有《新华字典》、《小学生算术》等工具书和课本,甚至还有一些简单的地理、历史科普读物。 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远远超出了村民们最初的想象。 书架渐渐被填满,知识的芬芳弥漫在整个小屋。 孩子们最先按捺不住,在得到允许后,欢呼着涌到书架前,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些崭新的书页,指着上面的图画和文字,发出阵阵惊叹。 大人们也围拢过来,虽然很多字不认识,但看着那些清晰的图片和详实的说明,眼中也充满了求知的渴望。 老会计戴起老花镜,拿起一本《会计基础》,看得津津有味。 几个年轻的媳妇,则凑在一起翻看一本《农村妇女卫生常识》。 先前问话的那个村民,拿起一本《科学养猪》,虽然识字不多,但看着里面的插图,连连点头:“哦,原来猪圈要这么弄才不容易生病啊……” 小小的图书室,瞬间变成了全村最热闹、最充满希望的地方。 诛皎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物质上的富裕是基础,但精神上的启蒙,才是真正改变一个村庄、一代人命运的钥匙。 他仿佛看到了,在这些书籍的滋养下,未来从这个小小的村庄里,会走出更多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建设家乡、报效国家的人才。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架上,也照在每一张渴望知识的脸上。 诛皎知道,他播下的这颗文化的种子,必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最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