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我不靠施舍,我要分蛋糕的刀!
木头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新协议的墨迹未干,平静的表象下,暗流已然汹涌。 孙涛坐在他宽大的办公椅上,指尖在红木桌面上轻轻敲击,眼神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酷。 他没有直接撕毁协议,那太愚蠢。 他要用规则本身,将苏霓钉死在耻辱柱上。 “技术部那边,素材交付就按最慢的流程走。”他对心腹低声吩咐,“理由就说要保证质量,反复检查。另外,在圈子里把风声放出去,就说苏霓那个小团队眼高手低,接了这么大的项目根本玩不转,怕是连第一季都悬了。” 这是一记阴狠的组合拳。 拖延交付,让苏霓的团队无米下锅;散布谣言,动摇市场和台里的信心。 一旦项目延期,白纸黑字的合同就是最锋利的刀——“履约不力”的条款,足以让声浪传媒赔付巨额违约金,甚至被他顺理成章地“接管”整个项目。 他仿佛已经看到苏霓焦头烂额、四处求告的狼狈模样。 然而,他等来的不是苏霓的求饶,而是一片死寂。 声浪传媒的办公室内,空气却像拉满的弓弦。 “老大,电视台那边又说素材编码格式有问题,要打回重做!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团队的技术骨干急得满头大汗,“圈子里也开始有风言风语,说我们……说我们不行。” 苏霓的目光扫过众人脸上交织的愤怒与焦虑,神情却异常平静。 她早就料到了。 孙涛这种人,怎么可能轻易认输 所谓的合作,不过是更隐蔽的战场。 她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钉:“他们想拖死我们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速度!”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她点燃了。 “从现在起,我们不等了。”苏霓斩钉截铁地宣布,“启用b计划!把我们巡讲活动中积累的那些真实人物故事,作为第一季的核心素材!”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光芒。 那些故事,每一个都充满了力量与感动,是他们走遍大街小巷亲手挖掘的宝藏! “我马上联系之前那位独自抚养脑瘫儿子的刘晓慧大姐,还有那个深夜还在为家人送药的外卖少年!”团队成员立刻响应,“他们都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 苏霓点头,紧接着拨通了陆承安的电话,语速极快:“承安,帮我办件事。我要立刻把《改革先锋录》的节目版权,注册成独立的知识产权,不再依附于电视台的任何平台备案!” 电话那头的陆承安沉默了片刻,提醒道:“苏霓,这步棋很险。按照目前的广电政策,个人或初创公司作为独立主体,几乎不可能申领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我知道。”苏霓的笑声里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所以我没打算自己申领。你帮我找一家濒临倒闭、有牌照但没业务的边缘小公司,我要以‘联合申报’的名义挂靠,实际运营权、内容创作权、收益分配权,全部由我们声浪传媒掌控!”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陆承安却从她的声音里听出了不容置疑的决心。 这女人,永远在悬崖边上跳舞,而且舞姿惊人。 “明白了。”他只说了三个字。 效率高得惊人。 仅仅两天,陆承安就锁定了一家位于邻县、因经营不善即将吊销执照的文化公司。 苏霓果断出手,仅用两万元,就买断了其未来三年的资质使用权。 紧接着,在陈律师的协助下,一份堪称艺术品的“双层架构协议”被设计出来。 表面上,声浪传媒是这家县文化公司的外包服务方;但协议内里,通过设立财务共管账户和关键决策一票否决权,苏霓牢牢地将控制权攥在了自己手中。 当所有的法律备案流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当孙涛还在悠哉地等着苏霓的求救电话时,他的一位下属惊慌失措地冲进了办公室。 “孙总,不好了!苏霓……苏霓他们的节目,已经开始进入后期剪辑了!而且,而且他们绕开了我们,自己完成了版权登记!” 孙涛脸上的得意笑容瞬间凝固,他猛地站起身,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她怎么绕开审批的许可证呢” 他想不通,这条他亲手布下的绞索,怎么就成了苏霓一飞冲天的踏板 纸终究包不住火。 这番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擦边球操作,很快就传到了电视台副台长张卫东的耳中。 张卫东的办公室里,气氛严肃。 他看着眼前的苏霓,这个年轻人总能做出让他心惊肉跳却又不得不佩服的事。 “小苏,你这次的操作……擦边得很呐。”张卫东的指节轻轻敲着桌面,语气里带着几分审视。 苏霓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闪躲,她坦然迎向张卫东的目光,平静地回答:“张台,我不是在钻空子,我是在试一条新路。如果我们的每一次创新,每一步改革,都要等上面的红头文件下来,那改革可能永远只会停在纸上。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一句话,问得张卫东久久未语。 他看着苏霓清澈而坚定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同样渴望打破陈规的自己。 这个年轻人,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她的野心里,装着对整个行业的思考。 第二天,在台长办公会上,张卫东一反常态,主动提议:“关于苏霓团队的《改革先锋录》,我建议,可以将其列为我们台的‘媒体融合创新试点项目’,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特殊支持和观察期。” 孙涛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他意识到,局势正在彻底滑向失控。 他必须下狠手,做最后一搏! 一封措辞严厉的举报信,绕过了电视台,直达市广电局的纪检组。 信中,孙涛将苏霓的操作定性为“涉嫌非法持证经营”,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并强烈要求立即查封《改革先锋录》的所有节目母带。 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纪检组的调查通知,让刚刚看到一丝曙光的声浪传媒再次被阴云笼罩。 “这次是纪检组,不是闹着玩的。”团队里有人开始动摇。 苏霓正准备安抚大家,她的手机响了,是陆承安。 电话那头,陆承安的声音冷静得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别慌。他们要查,就让他们查。” 三天后,当纪检组的调查人员来到声浪传媒时,陆承安早已等候在此。 他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将一个文件夹推了过去。 “这是我们与挂靠公司的全套合规协议、这是我们双方的资金往来流向图、这是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预报告……”陆承安的声音沉稳有力,“我们接受调查,因为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查,合理合法。他们,告不倒。” 调查人员一张张翻阅着文件,脸上的严肃表情逐渐被一丝惊讶取代。 这些材料准备得太过周全,简直就像是预判了这次举报一样。 更让孙涛意想不到的是,陆承安悄悄通过张卫东的关系,将一份他连夜撰写的《关于扶持民间优质内容生产主体、探索媒体融合新路径的建议函》递交到了市政府的政策研究室。 这份建议函,以苏霓的操作为案例,深刻剖析了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痛点与机遇。 最终,纪检组的调查结果下来了,结论只有一句话:“经查,暂无明确违规证据,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加强引导,规范发展。” 这无异于一纸赦令。 而真正的惊雷,在调查结果公布的第二天炸响。 苏霓接到了一个陌生的座机电话,对方自称是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的工作人员。 “苏女士,您好,我们下周将举办一场关于本市‘文化产业创新’的内部座谈会,诚挚邀请您作为青年创新代表出席会议。” 挂掉电话,苏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一扫阴霾、豁然放晴的天空,心中百感交集。 她轻轻呼出一口气,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说:“以前,是他们决定给不给我饭吃。从现在开始——我要自己动手,切一块饼。”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陆承安发来的短信,简短而有力。 “下次切饼,记得给我留把刀。” 苏霓笑了。 她知道,那场即将到来的座谈会,将是她切下第一块饼的地方。 而此刻,她更关心的是,在这座看似繁华的城市里,真正优秀的人才为何总是来了又走,又有多少像她一样渴望“切饼”的人,连一把刀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