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希望重燃:校园招聘会的微光
亲王府的北魏孝武皇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深州回来的火车上,那种混合着失望与解脱的复杂情绪,在吴普同胸腔里沉淀了整整一路。当熟悉的保定站轮廓出现在窗外时,他感到的并非归家的轻松,而是一种前路再次被浓雾笼罩的沉重。放弃一个实实在在的机会,远比从未得到过更让人煎熬。 接下来的几天,这种迷茫和彷徨如同跗骨之蛆,紧紧缠绕着他。去食堂吃饭,看到熙熙攘攘的同学,他会想,他们中有多少人已经找到了归宿去图书馆写论文,笔尖在纸上划动,思绪却常常飘远,思考着自己这个“畜牧养殖”加“经济管理”的复合背景,究竟路在何方。理想他曾经也有过模糊的憧憬,或许是在某个大型农牧企业做管理,或许是用所学的经济知识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但现实是,一份月薪1200元却需要几乎与世隔绝的工作,已经是他目前能接触到的最好选项之一,而他亲手放弃了。 马雪艳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低落。她没有过多地追问深州之行的细节,也没有对他放弃机会的行为做出任何评判,只是默默地陪在他身边。晚上自习时,她会把他喜欢吃的苹果洗好放在他桌边;在他对着简历发呆时,她会轻轻碰碰他的胳膊,递上一杯温水。这种无声的陪伴和理解,成了吴普同在那段灰暗时期最大的慰藉。他知道,她同样承受着找工作的压力,但她选择先支撑起他。 “别想太多了,”一次从图书馆回宿舍的路上,马雪艳轻声说,“深州那个地方,听着就让人发怵。一个月才能出来一次,跟……跟那什么似的。”她没有说出那个不吉利的比喻,但吴普同明白她的意思。“工作总会有的,我们才投了多少份简历啊。” 话虽如此,但投出的简历如同泥牛入海,难免让人心灰意冷。就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一则消息如同春风般吹进了毕业班:学校为了促进应届生就业,将在校内的大型活动室组织一场小型的、针对性的招聘会,邀请的都是保定本地及周边县市的企业。 这个消息瞬间在毕业生中炸开了锅。相比于北京招聘会那种大海捞针式的渺茫,这种“家门口”的招聘会显然更接地气,也让大家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 招聘会当天一大早,活动室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吴普同和马雪艳也早早赶到,汇入了人流。与北京招聘会那种令人窒息的宏大和喧嚣不同,这里的规模小了很多,气氛也相对轻松一些。虽然依旧人头攒动,但至少能够自如地走动,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展位上的企业名称。 活动现场悬挂着红色的横幅——“保定农业大学xx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空气中弥漫着纸张、油墨和年轻人身上淡淡的汗味。企业的展位沿着活动室墙壁一字排开,每个展位前都聚集着咨询和投递简历的学生。hr们的声音、学生们的询问声、以及偶尔响起的笑声,交织成一曲充满希望与焦虑的交响乐。 吴普同深吸一口气,和马雪艳交换了一个鼓励的眼神,然后便融入了这片寻觅的人潮。他走得很慢,目光仔细地扫过每一个展位上的企业介绍和招聘信息。食品公司、兽药厂、生物科技公司、农业合作社……大多是与农林牧渔相关的企业,这让他感到一丝亲切,也更有针对性。 他的目光很快被一个展位吸引——“保定市红星饲料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位于保定南郊,规模中等,主要生产禽畜饲料。招聘的岗位中有“生产工艺员”,要求畜牧、动物科学或相关专业,负责饲料生产流程的监督和工艺优化。 吴普同停下了脚步。饲料行业,是畜牧养殖的上游产业,与他的专业紧密相关。“工艺员”这个岗位,听起来需要一定的技术背景,似乎比单纯的饲养管理更有技术含量。而且,公司地点在保定南郊,虽然不算市中心,但绝不属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偏僻之地,回学校或者将来和马雪艳见面都方便很多。他仔细看了待遇,实习期八百,转正后视表现能到一千左右,虽然比深州那边低了些,但在可接受范围内。 他站在人群外围,观察了一会儿。负责招聘的是一位四十岁左右、戴着眼镜、看起来颇为斯文的男性和一位二十七八岁、穿着利落职业装的女性。他们面对学生的提问,回答得很有耐心。 “同学,对我们公司感兴趣吗”那位女性hr注意到了驻足良久的吴普同,主动微笑着招呼。 吴普同定了定神,走上前去。“您好,我是畜牧养殖专业的应届生,想了解一下生产工艺员这个岗位。”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沉稳。 “好的。”那位男hr接过话头,详细介绍了岗位职责,主要是跟进制料流程,确保配比准确,设备运行正常,需要倒班,但要接触整个生产核心环节,能学到东西。 吴普同认真听着,不时提出一两个问题,比如生产工艺的具体流程、公司对新员工的培训机制等。他的问题显得比较内行和认真,让两位hr不由得多看了他几眼。 “你的专业很对口。”男hr点点头,递给他一张申请表,“有兴趣的话,可以填一下表,附上简历。” “谢谢!”吴普同双手接过表格,走到旁边供人填表的临时课桌前,认真地填写起来。在“求职意向”一栏,他工整地写下了“生产工艺员”。在“技能及特长”里,他特意加上了“具备经济管理第二学历基础,正在完成论文”。他希望这能成为一个小小的加分项。填好后,他将表格和一份精心准备的简历一起交了回去。那位女hr收下材料,对他笑了笑:“好的,我们筛选后会通知面试。” “谢谢!”吴普同心里升起一丝微弱的希望之火。 离开红星饲料的展位,他感觉脚步轻松了一些。他继续在场内寻找,又看到了几家相关的企业,也投递了几份简历,但内心似乎对那个饲料厂的工艺员岗位已经有了偏向。 在人群中穿梭时,他不时留意着马雪艳的身影。很快,他在一个标着“高阳县乳品厂”的展位前看到了她。她正微微前倾着身子,专注地听着一位老师模样的hr介绍情况,不时点头。阳光从活动室的高窗斜射进来,在她认真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 吴普同没有立刻过去打扰,等她与hr交流完毕,填好表格离开展位后,才走了过去。 “怎么样”他轻声问。 马雪艳看到他,脸上露出一个带着点兴奋的笑容,扬了扬手里的一张企业宣传单:“这家!高阳乳品厂,招化验员!要求食品相关专业,负责原料和成品的微生物和理化指标检测。离保定就几十里路,规模不算大,但感觉挺实在的。” 吴普同接过宣传单看了看,厂区照片看起来干净整洁,和马雪艳的专业也匹配。“化验员挺好的,工作环境应该不错。”他由衷地为她高兴。 “嗯!”马雪艳用力点头,眼睛亮晶晶的,“我感觉挺有戏的!那个负责招聘的阿姨,看起来挺和气的,还问了我好几个专业课的问题呢。” “那就好。”吴普同也分享了自己的情况,“我投了南郊一家饲料厂,工艺员岗位。” “饲料厂听起来跟你专业很配啊!位置也不错!”马雪艳立刻表示支持。 两人简单交流了一下,又各自分开,继续在会场内寻觅机会。他们看到班上的其他同学也都在积极行动。康大伟似乎对一家兽药企业的销售岗位很感兴趣,正口若悬河地与hr交流;李政和杨维嘉则更多地停留在一些要求更高的研发类岗位前,眉头微蹙;就连平日有些宅的李学家,也在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展位前填着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集体性的、为前途奔波的紧张与热切。 招聘会持续了将近一上午。当吴普同和马雪艳随着人流走出活动室时,两人手里都多了一些企业的宣传材料,心里也重新装满了沉甸甸的希望,尽管这希望依旧伴随着不确定性。 阳光明媚,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相比于一星期前的彷徨无助,此刻的吴普同,心态已然不同。深州之行像一次淬火,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想要什么,愿意为什么而妥协。他不再执着于那份看似最高的薪资,而是开始综合考量地点、自由度以及未来的发展可能性。 “感觉……好像又活过来了。”马雪艳长舒一口气,笑着说道。 “是啊。”吴普同点点头,看着身边熙熙攘攘、同样怀揣梦想与焦虑的同学们,一种同舟共济的感觉油然而生。“不管成不成,总算又看到了几条路。” 他把手伸进外套口袋,摸了摸那把亲手做的小锤子冰凉的金属表面。它提醒着他,他有能力将粗糙的材料打磨成器。找工作亦然,需要耐心,需要技巧,也需要在关键时刻,敢于做出取舍的勇气。前路依然未知,但至少,他们又一次主动地、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寻觅的旅程。微光虽弱,却足以照亮脚下,支撑他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