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群星璀璨之春秋战国传奇文臣篇(9)
迷城寒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紫禁城乾清宫 康熙皇帝玄烨看着天幕中邹忌的事迹,对太子胤礽及众臣笑道: “邹忌以琴理喻治国,心思灵巧;劝齐王纳谏,眼光长远,此乃贤臣之范。 朕常召百官议事,听李光地、陈廷敬等臣直言,正是学齐威王纳谏之智。” 大学士明珠躬身道:“陛下圣明。邹忌辅佐齐国击败魏国,成为霸主,可见君臣同心之效。 如今我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正需众臣如邹忌般,以谋略助陛下定天下,莫因私怨误国事。” 玄烨又看向“邹忌设计排挤田忌”的内容,语气转沉:“邹忌之失,在‘权’字作祟。朕治国,最忌臣子结党争权,索额图、明珠若敢学邹忌争私,朕必严惩不贷,保我大清朝堂清明。” 东汉洛阳南宫崇德殿 汉光武帝刘秀放下手中的《赤伏符》,目光落在天幕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片段,轻声道: “朕起兵至今,靠的就是听纳诸将谋士之言,才平定天下。齐威王因邹忌之言而强,朕亦当效仿,让群臣敢言、百姓有诉。” 大司徒邓禹躬身应道:“陛下所言极是。邹忌以‘比美’之喻点醒君主,既不失礼,又能达意,此乃进谏之妙。 如今朝堂之上,冯异、寇恂等臣皆忠直敢言,陛下当多纳其言,让东汉吏治如齐国般清明。” 刘秀颔首,又看向“邹忌整顿吏治”的内容,眼神坚定:“邹忌严惩贪腐、提拔贤能,正合朕‘柔道治天下’之意。 朕已下令减免赋税、整顿官场,绝不让欺压百姓的官吏坏我大汉根基。 只是他晚年排挤田忌,此等私念不可有——朕待诸将如兄弟,必不会让君臣相疑、自损羽翼。” 西晋洛阳太极殿 晋武帝司马炎斜倚御座,看着天幕中邹忌的事迹,手指轻敲案几: “邹忌辅齐成霸,靠的是君臣相得。朕一统天下,正需如邹忌般的能臣,帮朕整顿朝政、安抚百姓。” 太傅何曾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英明。邹忌能建立官吏考核之制,让齐国政务有序,此乃治国良策。 如今我朝初定,当效仿其法,完善选官制度,选拔贤才,罢黜冗官,免得朝堂混乱、百姓受苦。” 司马炎闻言,又瞥向“邹忌排挤田忌”的片段,皱眉道:“邹忌因私废公,致良将流亡,此乃教训。 朕手下贾充、卫瓘等臣各有其能,当让他们各司其职,莫要因权力争斗误了国事——若再学齐国臣子相斗,我大晋江山恐难稳固。” 天幕继续介绍下一个文臣【#群星璀璨之春秋战国传奇#文臣篇#田文】 【田文,即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是齐国宗室大臣,一生以“养士三千”闻名,历经齐、秦、魏三国,在战国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极具影响力。 田文是齐威王之孙、靖郭君田婴的庶子,因出生于五月初五(古时被认为“不吉”),自幼遭父亲嫌弃,险些被遗弃,幸得母亲暗中抚养长大。 成年后,他以“门客应不分贵贱、贤才当不论出身”的理念说服父亲,接手田婴的封地薛邑(今山东滕州),并开始广招门客——无论宾客出身贫寒、有何过往,他皆平等相待,甚至亲自与门客同食,连门客的亲友也能获其资助。】 【凭借“重贤养士”的名声,田文很快名闻诸侯,最终被齐王任命为相国,执掌齐国国政。 因名声远播,田文受秦昭襄王邀请入秦,被任命为秦相。 但不久后,秦昭襄王因忌惮其“齐人身份”,担心他为齐国谋利,转而将其软禁,欲除之而后快。 危急时刻,田文的门客发挥关键作用:一位擅长“狗盗”的门客,深夜潜入秦宫库房,盗回田文此前献给秦王的白狐裘,再献给秦王宠妃,借宠妃之力让秦王暂时打消杀心;随后,另一位擅长“鸡鸣”的门客,在田文一行人逃亡至函谷关时,模仿鸡叫骗开城门(古时函谷关鸡鸣才开关),助其成功逃离秦国。】 【经此一役,“孟尝君养士不分能力大小”的故事更广为流传,其门客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逃回齐国后,田文因“秦国遇险”的经历获齐王信任,再度出任齐相,权势达到顶峰——此时他的门客已达三千人,薛邑的财富与势力甚至远超齐国都城,形成“只知有孟尝君,不知有齐王”的局面。 此后,田文牵头联合韩、魏两国伐秦,一度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进一步巩固了他在诸侯间的威望。 但也正因功高震主,齐王对他的猜忌日益加深,最终以“田文勾结外敌”为由罢免其相位。】 【被齐国罢免后,田文投奔魏国,魏昭王任命他为魏相。 公元前284年,燕国乐毅率五国伐齐时,田文因记恨齐王此前的猜忌,未出手相助,导致齐国几乎亡国(后齐襄王复国),这也成为他一生争议最大的事件。 晚年,田文因“在魏不亲魏,在齐不亲齐”,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不再参与诸侯纷争,以“薛君”的身份终老。 他死后,诸子因争夺继承权内乱,薛邑最终被齐国与魏国联手攻破,其家族也逐渐衰落。 田文的一生,是战国“士阶层崛起”的缩影——他以“养士”打破贵族对权力的垄断,用门客的力量影响列国局势;但同时,他的“私权过重”与“重利轻国”也引发争议,最终从“诸侯敬仰的贤公子”沦为“依附封地的孤立者”,其人生轨迹也折射出战国时期“君臣关系”与“士人流动”的复杂图景。】 清紫禁城乾清宫 康熙皇帝玄烨看着天幕中田文的生平,手指轻叩龙椅扶手,目光扫过殿内众臣: “田文‘养士三千’,不分出身贵贱,倒有几分识人之明,‘鸡鸣狗盗’脱困一事,也见其门客虽无奇才,却各有其用。” 他话锋一转,看向明珠与索额图,语气沉了几分:“但他‘只知有孟尝君,不知有齐王’,私权盖过君权,此乃大忌!朕治下,若有臣子学他拥权自重、结党营私,即便有‘养士’之名,也难逃国法严惩。” 太子胤礽躬身道:“皇阿玛所言极是。田文晚年记恨齐王,见齐国危难而不救,此乃‘重私怨轻家国’,绝非忠臣所为。 儿臣日后若理政,必以家国为重,绝不让私念误事。” 大学士陈廷敬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圣明。田文之失,在‘权欲过盛’而‘忠君不足’。 我朝如今国泰民安,靠的是君臣一心、各司其职,若学田文那般‘择主而事’、反复无常,恐动摇国本。 臣以为,当以田文为戒,劝谕百官守忠持正。”玄烨颔首:“所言有理。朕当以齐威王为鉴,既广纳贤才,又严束权臣,保我大清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