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夜谭的韩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民国二十六年,二月廿五,南京汤山,第36师临时训练营地。 清晨的薄雾像一层轻纱,笼罩着整个训练场地。三百余名身着崭新灰布军装的华侨子弟,正跟在老兵身后,进行着入伍以来的第一次负重越野训练。他们大多二十出头,眼神里还带着初入军营的青涩与好奇,但脸上的汗水和紧咬牙关的神情,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跟上!都给我跟上!别像个娘们似的磨磨蹭蹭!”训练官李默涵骑着一匹枣红色的军马,在队伍旁来回巡视,手里的马鞭时不时往地上抽一下,发出清脆的响声。他是黄埔六期毕业生,由陈立夫推荐而来,年轻气盛,总想在宋希濂面前表现自己,训练起来格外严苛。 队伍末尾,一个身材略显瘦小的青年突然一个趔趄,背上的步枪滑落在地。他叫陈阿福,来自马来西亚槟城,父亲是当地的华侨富商。听闻国内要抗日,父亲不仅捐了一大笔钱,还执意将他送回祖国参军。 “废物!”李默涵勒住马,眉头拧成一团,“连枪都背不稳,还想打鬼子给我捡起来,继续跑!要是再掉下来,就给我跑十圈!” 陈阿福涨红了脸,弯腰去捡步枪,手指却不小心被枪托上磨破的木刺扎破,渗出血珠。他刚想站起来,一只手却先一步捡起了步枪。 “师座!”李默涵看到来人,连忙翻身下马,立正敬礼。 宋希濂没有理会他,而是将步枪递给陈阿福,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递了过去:“把手包一下,别感染了。枪托磨破了,去后勤处换个新的。” “谢……谢谢师座。”陈阿福愣了愣,接过手帕和步枪,声音有些哽咽。 宋希濂拍了拍他的肩膀:“当兵不是靠蛮劲,要学会保护自己,才能更好地杀鬼子。去吧,先去医务处处理伤口,下午再归队训练。” 陈阿福用力点点头,转身朝着医务处的方向跑去。 宋希濂这才看向李默涵,语气沉了下来:“李副官,我跟你说过多少次,这些华侨子弟大多是第一次摸枪,体能底子薄,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你这么逼他们,是想把人练垮吗” 李默涵的脸瞬间红到了耳根,低着头小声说:“是,师座,我错了,下次一定注意。” “没有下次。”宋希濂的目光扫过训练场上的士兵,“把《华侨子弟专属训练大纲》再好好看一遍,里面写得很清楚,怎么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训练科目。要是再让我看到你蛮干,就把你调去后勤处喂马。” “是!”李默涵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宋希濂接过参谋递来的训练进度表,仔细翻看着。就在这时,副官周明远快步走了过来,脸色有些凝重:“师座,邱参谋长让我给您带个信,说有急事找您,在指挥部等您。” 宋希濂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肯定是出什么事了,连忙跟着周明远往指挥部走去。 训练营地的指挥部是一间临时搭建的木板房,里面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和墙上挂着的一张军事地图。邱维达正站在地图前,手里拿着一份电报,眉头紧锁。 “荫国,你可算来了。”邱维达看到宋希濂,连忙将电报递了过去,“刚收到的情报,日军华北驻屯军在丰台一带搞了次大规模演习,出动了步兵、炮兵和装甲兵,还实弹射击了。更麻烦的是,情报说日军第20师团和第5师团已经在朝鲜集结,看样子是准备入关了。” 宋希濂接过电报,快速扫了一遍,手指在地图上的“丰台”和“宛平”两个地名上停顿:“日军这是在为进攻平津做准备啊。宋哲元那边有反应吗” “还没有。”邱维达摇了摇头,“宋哲元现在还在和日军谈判,想维持‘华北自治’的局面,态度一直很暧昧。委员长那边也还在犹豫,要不要增兵华北。” 宋希濂冷笑一声:“谈判小鬼子都把刀架到脖子上了,还谈什么我看宋哲元是怕咱们中央军进去抢了他的地盘!不行,我得立刻给军政部发报,建议委员长尽快增兵华北,同时让宋哲元加强平津一带的防御。” “我看难。”邱维达叹了口气,“委员长现在的心思还在‘剿共’上,而且财政部那边也拿不出钱来增兵。咱们的扩编计划虽然批了,但经费和装备都还没完全落实,要是再增兵华北,压力太大了。” 宋希濂沉默了。邱维达说的是实情,现在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确实糟糕,既要养活庞大的军队,还要应付各地的军阀,能挤出钱来支持他扩编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管怎么样,电报必须发。”宋希濂坚定地说,“华北不能丢,一旦平津失守,日军就能长驱直入,到时候南京就危险了。” 他顿了顿,又说:“对了,扩编的事情怎么样了新兵招募得差不多了吗” “差不多了。”邱维达走到桌边,拿起一份花名册,“咱们36师的新兵已经招募了一万一千人,加上原来的老兵,总兵力快到两万三千人了。87师和88师那边也差不多,教导总队的扩编也在顺利进行。不过,装备和粮食的问题还是个大麻烦。” “装备方面,德国那边的12门150mm榴弹炮应该快到了,苏联的援助也在洽谈中。”宋希濂说,“粮食的话,我已经让人跟上海的粮商联系了,应该能解决。对了,昨天后勤部说有个上海来的粮商,想给咱们供应低价大米,人来了吗” “来了,就在外面等着呢。”邱维达说,“不过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他给的价格太低了,比市场价低了两成还多。” 宋希濂的警惕性瞬间提了起来:“叫什么名字有什么背景” “叫张富贵,说是上海‘福记粮行’的老板。”邱维达回答,“我们查了一下,上海确实有这么一家粮行,但规模不大,按理说没能力供应咱们这么多粮食。” “有意思。”宋希濂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冒出来一个这么‘热心’的粮商,肯定有问题。走,去会会他。” 两人走出指挥部,只见一个穿着绸缎马褂、戴着圆框眼镜的中年男人正站在院子里,手里把玩着一个翡翠扳指,看起来文质彬彬的。 “这位就是宋师长吧”张富贵看到宋希濂,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久仰大名,我是上海福记粮行的张富贵,特意来给贵师送粮食的。” “张老板客气了。”宋希濂伸出手,跟他握了握,手指却悄悄留意着对方的手——虽然保养得很好,但虎口处有明显的老茧,不像是常年握算盘的商人,倒像是经常握枪的人。 “不知张老板这次能给我们供应多少大米价格真的像后勤部说的那么低吗”宋希濂开门见山。 “那是自然。”张富贵笑着说,“我这次带来了十万石大米,价格嘛,绝对是成本价,一分钱不赚,就是想为抗日出份力。宋师长要是不信,可以派人去查验粮食的质量。” 宋希濂点了点头:“张老板的爱国情怀,我很敬佩。不过,粮食采购是大事,我们需要先查验一下粮食的质量和你的供货能力。这样吧,你先把粮食的样品拿出来看看,再把你的粮行执照和供货合同给我们看看。” “没问题,没问题。”张富贵连忙从随身的皮箱里拿出几袋大米样品和一些文件,递了过去,“宋师长尽管查验,我张富贵做生意,向来童叟无欺。” 宋希濂接过样品和文件,假装仔细看了起来,眼角的余光却一直在观察张富贵的表情。只见张富贵虽然表面上很镇定,但眼神却有些飘忽,时不时往院子里的士兵和远处的重炮营方向瞟。 “粮食质量不错。”宋希濂放下样品,“不过,十万石大米不是小数目,我们需要时间核实你的供货能力。这样吧,你先在营地附近的客栈住下,等我们核实清楚了,再跟你签订合同。” “好,好。”张富贵连忙答应,“那我就不打扰宋师长了,我在‘鸿运客栈’住下,您随时可以联系我。” 张富贵走后,宋希濂立刻对周明远说:“明远,立刻派两个侦察兵,24小时盯着张富贵,看看他跟什么人接触,去了什么地方。记住,一定要隐蔽,不能打草惊蛇。” “是,师座!”周明远立刻转身去安排。 邱维达看着张富贵的背影,疑惑地问:“荫国,你觉得他有问题” “肯定有问题。”宋希濂肯定地说,“他的手虎口有老茧,眼神飘忽,而且对咱们的营地布局格外感兴趣,不像是个普通的粮商。我怀疑,他是日军的间谍,来刺探咱们的扩编情况和兵力部署的。” “那要不要现在就把他抓起来审”邱维达问道。 “别急。”宋希濂摇了摇头,“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抓了他反而会打草惊蛇。我们先盯着他,看看他背后的人是谁,说不定能顺藤摸瓜,挖出日军在南京的间谍网络。” 他顿了顿,又说:“另外,让重炮营把榴弹炮都盖起来,训练时间改到晚上,别让他摸清咱们的底细。还有,告诉各部队,加强戒备,尤其是仓库和弹药库,不能出任何差错。” “是!” 宋希濂看着远处训练场上的士兵们,心里清楚,扩编的同时,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已经开始了。日军的间谍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可能发动袭击。他必须小心谨慎,既要抓好部队的训练和扩编,又要揪出这些隐藏的敌人,为即将到来的抗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与此同时,在南京城的一处隐蔽宅院里,一个穿着和服的男人正拿着一份电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是日军驻南京领事馆的武官,也是日军在南京的间谍头子。 “张富贵已经成功接触到宋希濂了。”男人对着电话那头说,“他说36师的扩编很顺利,兵力已经快到两万三千人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传来一个冰冷的声音:“让他继续潜伏,尽量获取更多关于36师重炮营和训练计划的情报。必要的时候,可以启动备用方案。” “哈伊!”男人恭敬地挂了电话,眼神里闪过一丝阴狠,“宋希濂,你的扩编计划,很快就会成为泡影。大日本皇军的铁蹄,很快就会踏遍整个中国!” 二月的南京,虽然已经入春,但空气中依旧带着一丝寒意。宋希濂站在训练营地的高台上,看着远处的长江,心里充满了紧迫感。他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尽快完成扩编和训练,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来自幽冥的他

来自幽冥的他

樱菓
为了完成妈妈的遗愿,我回到了已经全无记忆的故乡——南丰村;在路上遇到了的人,他们为什么对南丰村充满恐惧?回家第一晚,我被鬼压床,梦到了一个奇怪的男人,他口口声..
其它 连载 0万字
终极小村医

终极小村医

箫声悠扬
本是村子里唯一一个大学生的龙小山被人陷害入狱,风华正茂之年回归小山村,小小农民身怀玄门医术,又偶得逆天灵宝,看他如何打出一片大大的天下!
其它 完结 770万字
金鱼眼

金鱼眼

石湖九
英国城市爱丁堡接连发生离奇凶杀案,知名教授、企业高管陆续被害,神秘的DIA、古老的白云社、黑白通吃的斯通街、善恶不近的铁血军,男主角能否揭开案件背后的离奇诡异,又能否探究尘封已久的百年悬疑。冰山一角,是谁在讳莫如深,又是谁在运筹帷幄。功过罪罚在人心,恩怨恨仇前世情。金鱼透过鱼缸看着外面的世界,光线的折射让它们眼里的世界变得扭曲,但谁能确认它们看到的世界不是更真实的呢。
其它 连载 39万字
血色纤维

血色纤维

娴言碎语
人心是需要揣测的,铸就无暇的心以活力,谁示以为人,何能称之为人,以世界之难,分辨黑与白
其它 完结 6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