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金陵晨雾送征师
天方夜谭的韩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十日,南京站。 凌晨四点的晨雾像一层薄纱,裹住了整个车站。铁轨在雾中泛着冷光,三列墨绿色的军用火车静静停在站台旁,车头的烟囱里飘出淡淡的煤烟,在雾中散成一缕缕青烟。36师第一批开赴上海的将士们已经在站台上列队,灰色的军装被晨露打湿,却没人在意——每个人的目光都盯着火车,眼神里有紧张,有期待,还有一丝对家乡的眷恋。 宋希濂穿着笔挺的将官服,站在队伍最前面,手里拿着一份花名册,正逐营清点人数。邱维达站在他身边,手里攥着一张铁路路线图,时不时用手指在“无锡”“苏州”两个站点上划过——这是火车停靠的补给站,也是需要重点警戒的路段,防止日军间谍破坏。 “重炮营到齐了吗”宋希濂抬起头,声音透过晨雾传得很远。 “报告师座!重炮营全员到齐,十二门榴弹炮已全部装车!”陈铭从队伍里走出,立正敬礼,他的军帽檐上还挂着几滴露水,脸上却满是精神。 宋希濂点点头,目光转向华侨突击连的方向:“华侨突击连” “到!”陈阿福跟着王大壮一起喊,声音比平时更响亮。他攥着mp38冲锋枪的枪带,指节发白——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南京,心里既紧张又兴奋,总觉得手里的枪能给自己壮胆。 宋希濂走过去,拍了拍陈阿福的肩膀:“阿福,到了上海要听指挥,跟紧王班长,别乱跑。记住,咱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玩的,保护好自己,才能多杀鬼子。” “是!师座!”陈阿福用力点头,眼睛里亮闪闪的——师座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他心里的紧张少了几分。 周明远这时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师座,军政部发来急电,说无锡站附近发现可疑人员,让咱们的火车经过时多加警戒,宪兵队已经派了一个排去那边接应。” “知道了。”宋希濂接过电报,快速扫了一眼,对身边的宪兵班长说,“让你的人每节车厢派两个哨兵,荷枪实弹,遇到可疑人员直接盘问,敢反抗就开枪!另外,让重炮营的士兵把手榴弹放在手边,别等出了问题再慌。” “是!”宪兵班长应了声,转身去安排。 五点整,火车的汽笛声划破晨雾。宋希濂看着士兵们有序地登车,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些士兵里,有刚成年的华侨子弟,有退伍又重征的老兵,还有从农村来的壮丁,他们本该在田里种地,在工厂做工,却因为战争,不得不拿起枪,走向战场。 “荫国,该上车了。”邱维达拍了拍他的肩膀,“第一批部队不能没有你指挥。” 宋希濂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南京站的站牌,转身踏上火车。车厢里挤满了士兵,有的人靠在弹药箱上闭目养神,有的人拿着馒头啃,还有的人在擦拭步枪,气氛既严肃又平静。 陈阿福坐在靠窗的位置,把脸贴在玻璃上,看着南京的城墙渐渐在雾中消失。王大壮坐在他身边,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几个煮熟的鸡蛋:“阿福,吃个鸡蛋,补充点体力,到了上海还得干活呢。” 陈阿福接过鸡蛋,剥了壳,咬了一口,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出发前,父亲托人送来的一封信,信里说“家里一切都好,你在前线好好打仗,爹等着你回来”,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别想家了。”王大壮看出了他的心思,拍了拍他的后背,“等咱们把鬼子赶出去,就能回家了。到时候,我带你去河南老家,让你尝尝我娘做的烩面,比你爹做的红烧肉还香。” 陈阿福笑了,擦了擦眼泪:“好!大壮哥,到时候咱们一起回家!” 火车缓缓开动,铁轨的“哐当”声在车厢里回荡。宋希濂站在车厢连接处,看着窗外飞逝的田野,手里拿着一份上海防御图。邱维达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水:“荫国,孙元良刚才发来急电,说日军在虹桥机场附近增加了两个中队的兵力,还在吴淞口外的军舰上卸下了不少登陆艇,看样子是想在上海登陆。” 宋希濂接过水杯,眉头皱了起来:“登陆艇小鬼子是想从吴淞口登陆,绕到咱们的防线后面。让孙元良加强吴淞口的滩涂防御,多埋些反坦克地雷,再派一个营的兵力守在滩涂上,别让小鬼子轻易上岸。另外,给王敬久发报,让他的87师第一批部队加快速度,争取跟咱们同时抵达真如,咱们得尽快把防线搭起来。” “是!”邱维达转身去发报。 车厢里,陈铭正在给重炮营的士兵们开会。他手里拿着一张上海地图,指着真如火车站的位置说:“咱们到了真如后,要在两小时内把榴弹炮组装好,部署在火车站附近的高地上。那里视野好,能覆盖虹桥机场和吴淞口方向,一旦日军进攻,咱们的炮要第一时间响!” “营长,要是日军的飞机来炸咱们的炮怎么办”一个士兵问道。 “放心!”陈铭拍了拍胸脯,“师座已经给咱们调了两门苏制高射炮,跟咱们一起走,到时候会部署在炮营周围,专门打日军的飞机。另外,咱们的炮要多搞些伪装,用树枝和稻草盖起来,别让小鬼子的飞机轻易发现。” 士兵们点点头,心里踏实了不少。他们知道,只要重炮在,就能给日军造成巨大的杀伤,就能守住上海的防线。 【叮!宿主完成第一批部队登车与上海防御部署调整,触发奖励:积分,苏制便携式无线电通讯器50台(已合理化伪装为“苏联军事援助通讯设备”),“战场通讯加密手册”10本。】 淡蓝色的光幕在宋希濂眼前闪过,他心里一喜——便携式无线电通讯器正好解决了部队之间的联络问题,之前用的手摇式电台太重,不方便携带,有了这个,各营之间就能实时沟通,不会再因为联络不畅而耽误战机。 “明远,”宋希濂对周明远说,“把新到的无线电通讯器分给各营,让他们现在就熟悉操作,到了上海就能用。另外,让通讯兵把加密手册背下来,别让小鬼子截获咱们的电报。” “是!”周明远立刻去安排。 上午十点,火车抵达无锡站。站台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有的拿着鸡蛋,有的拿着馒头,还有的拿着自家织的布,往士兵们手里塞。一个老大娘拉着陈阿福的手,眼里含着泪:“小伙子,到了上海要好好打仗,多杀鬼子,大娘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陈阿福点点头,眼眶又红了:“大娘,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打赢鬼子,早点回来!” 火车再次开动时,车厢里装满了百姓送来的物资。宋希濂站在窗边,看着百姓们挥舞的手臂,心里满是感动——有这么多百姓的支持,他们一定能守住上海,守住家国。 下午两点,火车抵达苏州站。87师的第一批部队已经在这里等候,王敬久站在站台上,看到宋希濂的火车,立刻跑了过来:“荫国,可算等到你了!孙元良刚才发来急电,说日军在虹桥机场附近开枪了,打伤了咱们两个哨兵,看样子是想挑事!” 宋希濂脸色一变:“小鬼子是想提前动手!咱们得加快速度,尽快赶到真如,把防线搭起来。你跟我一起走,咱们在火车上商量协同防御的细节。” “好!”王敬久立刻登上火车。 车厢里,宋希濂和王敬久围着上海防御图,讨论着后续的计划。“我的87师负责江湾、庙行一带,”王敬久指着地图说,“那里多是稻田和村庄,适合打伏击,我会让士兵们在田里挖战壕,等鬼子过来就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宋希濂点点头,指着真如、大场一带:“我的36师负责这里,重炮营部署在真如的高地上,覆盖虹桥和吴淞口方向。华侨突击连作为先锋,会提前去大场熟悉地形,要是日军进攻,他们能先顶一阵。” 两人正讨论着,孙元良发来急电:“日军在虹桥机场附近集结了一个联队的兵力,还派了五架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疑似准备进攻。我已经让88师的士兵进入阵地,请求36师和87师尽快抵达真如,支援虹桥!” “小鬼子真的要动手了!”宋希濂攥紧了拳头,对身边的火车司机说,“加快速度,尽快赶到真如!” 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窗外的景色飞逝。陈阿福和士兵们都站了起来,手里握着枪,眼睛盯着前方——他们知道,上海已经不远了,战争也已经不远了。 傍晚六点,火车终于抵达上海真如火车站。站台上一片忙碌,88师的士兵们正在搬运物资,孙元良站在站台上,看到宋希濂和王敬久,立刻跑了过来:“荫国,敬久,你们可算来了!日军的飞机刚才在真如上空侦察了一圈,看样子很快就要进攻了!” 宋希濂点点头,对身边的士兵们说:“全体都有!立刻下车,重炮营去真如高地组装炮,华侨突击连跟我去大场熟悉地形,其余部队在火车站附近搭建临时阵地!动作快!” “是!”士兵们齐声应道,快速下车。 陈阿福跟着王大壮,扛着步枪,朝着大场的方向走去。上海的风带着黄浦江的湿气,吹在脸上凉凉的。他看着远处的工厂和弄堂,心里暗暗发誓:“小鬼子,我来了!今天,我一定要多杀鬼子,为国家,为百姓,也为我爹!” 宋希濂站在真如火车站的站台上,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坚定。他知道,一场惨烈的淞沪会战即将打响,但他更相信,只要他们三个师团结一心,奋勇杀敌,就一定能守住上海,守住这片土地。 【叮!宿主率部抵达上海真如,完成淞沪会战集结关键节点,触发主线任务“淞沪会战集结”进度更新:80%。奖励积分,德制反坦克火箭筒20具(已合理化伪装为“德国军事顾问团紧急调拨”),“反坦克战术进阶手册”15本。】 淡蓝色的光幕闪过,宋希濂收起怀表。反坦克火箭筒能有效对付日军的坦克,有了这个,他们在面对日军的装甲部队时,又多了一分胜算。 “元良,敬久,”宋希濂对孙元良和王敬久说,“咱们现在就去真如高地,看看重炮营的部署情况,再商量一下明天的防御计划。小鬼子今晚很可能会有动作,咱们得做好准备。” “好!”孙元良和王敬久齐声应道。 三人朝着真如高地走去,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虹桥机场方向,隐约传来了枪声,一场注定改变中国命运的淞沪会战,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