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山雾
天方夜谭的韩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拂晓前的天目山东北麓,笼罩在浓重的山雾和刺骨的寒意中。一支约两百人的队伍,如同融入环境的幽灵,静默地潜伏在一条名为“鬼跳涧”的险要峡谷两侧。这便是宋希濂派出的“利刃”特遣队,他们的任务,是给即将进山的日军“木槿”部队,送上第一份“见面礼”。 峡谷最窄处仅容两马并行,一侧是湍急的溪流,一侧是近乎垂直的峭壁,一条依山开凿的栈道是唯一通路。特遣队长高天亮和副队长沈青山、杨树根,正伏在一块巨岩后,借着微光进行最后的检查。 “都确认过了”高天亮的声音压得极低,透过蒙着布的望远镜观察着栈道尽头,“爆破点,机枪位,狙击点,撤退路线” 沈青山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眼中闪烁着猎人的兴奋:“放心吧,高队!俺带人摸黑干的,栈道中间那段木桩底下埋了五十斤‘药’(高性能炸药),保准送鬼子飞天!两挺歪把子(缴获的日军机枪)架在对面崖壁的洞里,交叉火力,死角很小。树根带的几个娃子(狙击手),枪口都瞄着这边呢!” 杨树根补充道,语气沉稳:“高队,我们测算过,鬼子如果成纵队通过,爆炸能覆盖至少一个小队。狙击组优先打击军官、旗手和机枪手。后路也安排了人,用碎石设置了滑坡障碍,延缓追击。” 高天亮点了点头,对身边的通讯兵(背着系统兑换的短距离战术通讯器)说:“通知各组,保持静默,猎物快进圈了。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开火!” 雾气中,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只有溪流的哗哗声和山风的呼啸。每个队员都紧握着武器,手指扣在扳机护圈上,心脏怦怦直跳。这是“利刃”的首战,对手又是凶名在外的关东军,紧张与期待交织。 上午八时许,雾气稍散。峡谷入口处,传来了整齐而沉重的皮鞋踏地声,夹杂着金属碰撞的细响和低沉的日语吆喝声。日军“木槿”部队的先头中队,终于出现了。 这支日军果然不同凡响。士兵个头普遍高大,装备精良,背着沉重的背包,行动间却显得颇为矫健。他们以标准的行军纵队前进,尖兵小组谨慎地搜索前方,但脸上却带着一股属于“皇军之花”的骄狂之气。中队长骑在一匹东洋马上,挎着指挥刀,用望远镜观察着峡谷,嘴角露出一丝不屑。 “少佐阁下,此地地势险要,是否派出小队先行侦察”一名参谋建议。 中队长摆了摆手:“不必!支那残兵,闻风丧胆,岂敢在此设伏加速通过,早日与主力汇合,扫平天目山!” 他急于立功,低估了对手的胆量和战术水平。 日军队伍开始进入峡谷,皮鞋声在崖壁间回荡。尖兵小组通过了爆破点,并未发现异常。随后,主力部队源源不断踏上栈道。 高天亮透过望远镜,冷静地数着日军的人数。当大约一个小队(约50人)完全进入预设的死亡区域,而中队主力大半在峡口尚未完全展开时,他眼中寒光一闪,对着话筒低吼:“爆!” 负责起爆的工兵猛地按下起爆器! “轰隆——!!!”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栈道中段顿时被一团巨大的火球和浓烟吞噬!木屑、碎石、以及日军的残肢断臂四处飞溅!巨大的冲击波将栈道彻底炸断,上面的日军如同下饺子般坠入深涧或掉进湍急的溪流! 几乎在爆炸的同时,“打!”高天亮的命令再次响起! “哒哒哒哒——!”隐藏在对面崖壁洞穴里的两挺机枪喷出火舌,密集的子弹如同镰刀般扫向被爆炸打懵、拥挤在栈道两端的日军! “砰!砰!砰!”杨树根带领的狙击手冷静地点名,日军中队长第一时间被击中落马,几个试图组织反击的军曹和机枪手也相继毙命! 袭击来得太突然、太猛烈!日军完全被打懵了,在狭窄的地形里根本无法有效展开和还击,瞬间死伤惨重,队伍大乱! “撤!”高天亮见目的已达,毫不恋战,立刻下令。 特遣队员按照预定计划,迅速沿早已勘察好的小路向后山撤退,动作干净利落。沈青山还特意留下几个人,向追兵方向扔了几颗烟幕弹,迷惑敌人。 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当日军后续部队仓皇组织炮火覆盖峡谷两侧山头时,“利刃”特遣队早已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 中午时分,捷报通过通讯器传回了望天台主基地。师部岩洞内一片欢腾! “好!打得好!”参谋长周明远拿着电文,激动地说,“初步统计,炸死炸伤日军至少六十人,其中包括一名中队长!我方无一伤亡!‘利刃’队正在向二号备用点转移!” 团长张云鹤哈哈大笑:“高天亮和沈青山这两个家伙,真是好样的!这下够小鬼子喝一壶了!” 作战参谋李慕华也面露喜色,但依旧冷静:“此战虽胜,但意义更在于战术验证。我们证明了,在有利地形和周密计划下,即使面对精锐敌军,我们也能有效杀伤并安全撤离。这对全军士气是巨大鼓舞!” 宋希濂心中一块石头暂时落地,但他想得更深:“立刻回电嘉奖‘利刃’队!但同时提醒高天亮和沈青山,鬼子吃了亏,必然更加警惕和疯狂。后续行动要更加灵活多变,切忌因初战告捷而轻敌冒进。”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鬼跳涧”以南的区域:“命令‘磐石’特遣队,前沿警戒哨再向后收缩五里,避开敌军可能报复性的炮火覆盖区域。同时,加大外围诡雷布设密度。” 【叮!“利刃”特遣队初战告捷,重创敌军先锋,“天目山保卫战”任务完成度提升至10%。奖励积分200,000点。宿主战术指挥能力获得小幅提升。】 系统的提示肯定了初战的成功。 日军“木槿”部队指挥部临时设在山外一个村庄里。部队长浅野大佐脸色铁青,听着先头中队惨败的汇报。他原本以为是一次轻松的扫荡,没想到刚进山就挨了当头一棒。 “八嘎!废物!一个精锐中队,竟然被土八路……不,是被支那正规军残兵如此戏耍!”浅野愤怒地咆哮,“伤亡如何” “报告大佐阁下……阵亡四十八人,重伤二十余人,中队长玉碎……”参谋声音颤抖。 浅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盯着地图上的鬼跳涧:“敌人战术狡猾,熟悉地形。看来,不能像在东北对付抗联那样一味猛冲了。命令部队,暂停前进!各大队派出精锐侦察分队,扩大侦察范围,摸清敌军兵力部署和活动规律!炮兵大队,建立前进阵地,随时准备火力支援!我们要像真正的猎人一样,耐心地找到他们的巢穴!” “木槿”部队的战术,因初战受挫而被迫变得谨慎起来。 傍晚,“利刃”特遣队安全抵达二号备用点——一处隐蔽的山洞。队员们虽然疲惫,但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清点下来,消耗弹药不多,缴获了一些日军步枪和弹药,自身果真无一伤亡。 然而,在总结战术的小会上,高天亮和沈青山之间却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争执。 高天亮认为:“此次成功,关键在于计划的周密和纪律的执行。今后行动,应更注重远程狙击和精确爆破,减少不必要的近距离接触,以保存实力。” 沈青山则不以为然:“高队,你这套是厉害,但不够痛快!咱们游击队讲究的是灵活机动,逮住机会就扑上去咬一口!今天要是让俺带人趁乱冲下去拼刺刀,至少能多留下十几条鬼子狗命!” 杨树根在一旁打圆场:“两位队长都说得有道理。我看,得看具体情况。有时要像高队这样,远距离精准打击;有时也要像沈队这样,敢于近战歼敌。关键是配合好。” 高天亮和沈青山对视一眼,都没再说话。他们都明白,彼此的战术理念有差异,需要在实战中进一步磨合。但初战的胜利,为这种磨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夜深了,宋希濂在主基地依旧无法安眠。初战告捷固然可喜,但“木槿”主力未动,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他担心高天亮和沈青山的配合,担心主阵地的防御,更担心那支神秘的“影”挺进队会趁乱作祟。 就在这时,负责监听电台的李慕华匆匆进来,脸色凝重:“师座,截获一段微弱的神秘电波信号,使用的密码从未见过,发射源……似乎就在我们附近山区,但无法精确定位。信号很短,内容无法破译。” 宋希濂的心猛地一沉。附近山区的陌生电波是“影”队在活动还是……有其他未知的势力在窥探 几乎同时,在外围巡逻的一支“磐石”特遣队小组报告,在营地西北方向约十里处的山脊上,发现了几个疑似观测点的痕迹,有熄灭不久的篝火余烬和丢弃的罐头盒,但不是日军制式。 这两条消息结合起来,让宋希濂感到一股寒意。除了明处的“木槿”和暗处的“影”,难道这天目山中,还存在着第三双眼睛这场看似明朗的山地攻防战,背后似乎隐藏着更深的迷雾。 十一月十九日,在“利刃”出鞘初试锋芒的胜利、日军的战术调整、内部的磨合与新的神秘威胁中度过。天目山保卫战,在开门红之后,进入了更加复杂莫测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