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东风暗涌
天方夜谭的韩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四日。天目山在肃清内奸“柴爷”后,迎来一个看似平静的清晨。然而,师部指挥所内,气氛却比前几日更加凝重。昨日审讯“柴爷”得出的“清理者”情报,以及“鹰徽”信号中“东风将至”的警示,如同两块巨石压在宋希濂和核心指挥层的心头。表面的风平浪静之下,潜流暗涌,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师部岩洞内,汽灯将人影拉长,晃动在斑驳的岩壁上。宋希濂、政委周明远、参谋长李慕华、一团团长张云鹤、二团团长赵锡田、侦察突击连连长高天亮、游击队长沈青山、敌工科长徐锐、后勤处长王民生等人悉数在座,人人面色严峻。 宋希濂没有寒暄,直接指向地图上几个关键点,开门见山:“‘柴爷’的口供,大家都知道了。除了日军,还有一股被称为‘清理者’的神秘势力,在暗中窥伺,其目标可能不仅是我们,还包括与我们接触的‘戚七’背后力量。而昨夜,‘鹰徽’信号再次出现,‘东风将至’这四个字,意味深长。今天这个会,就是要搞清楚,这‘东风’,到底是什么风会从哪个方向来” 参谋长李慕华首先进行情报分析:“综合目前所有信息,‘东风’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第一,军事层面:日军新一轮的大规模扫荡。根据破译的零星电文和前沿观察,日军‘木槿’部队近期调动频繁,补给物资在向前线集结,其航空兵侦察力度加大。这符合大规模进攻的前兆。进攻方向,可能是我根据地东面的‘狮子口’或北面的‘黑云岭’。” 一团团长张云鹤立刻接口:“来吧!兵来将挡!弟兄们刚换了新装备,正憋着劲呢!管他从哪来,保证让他碰得头破血流!” 二团赵锡田相对谨慎:“日军若来,必然吸取教训,攻势会更猛,部署会更周密。我们需提前加固核心阵地,完善纵深防御,并预留足够的预备队。” 李慕华继续分析:“第二,可能指代那股‘清理者’势力的直接干预。‘柴爷’覆灭,对方绝不会善罢甘休。可能会采取更隐蔽、更毒辣的手段,比如针对性的刺杀、更复杂的渗透破坏,甚至可能挑拨我们与‘戚七’势力或地方群众的关系。” 敌工科长徐锐神色凝重:“内部安保必须升级!特别是师部首长、技术骨干以及后勤关键节点的保卫工作。对新人员的审查要更加严格,防止‘清理者’借机渗透。” 游击队长沈青山补充道:“俺们在各村的眼线也得动起来,留意有没有陌生面孔打听特殊消息,特别是关于‘戚七’那边来人的风声。” 李慕华最后说出最令人担忧的一种可能:“第三,这‘东风’,也可能预示着更复杂的战略变局。是否与武汉方向的战局有关或者与国际形势的变化相关这方面我们情报有限,但不得不防。” 政委周明远总结道:“无论这‘东风’是哪一种,我们都必须做好万全准备。军事上,积极防御,寸土必争;内部,肃清残敌,巩固根基;对外,尤其是与‘戚七’方面的联系,要更加谨慎,既要借助其力,又要防范风险。” 众人议论纷纷,各种可能性都被提出并讨论应对方案,会议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宋希濂始终沉默地听着,大脑飞速运转,权衡着各种可能性带来的风险和机遇。 最终,他拍板决策:“情况不明,则需以静制动,外松内紧,做好多手准备!” 他具体部署:“一、军事上,张团长、赵团长,你部按第一方案,立即加强狮子口、黑云岭前沿阵地工事,完善雷区、障碍物,侦察分队前出二十里,严密监控敌军动向。高队长,‘猎影’分队作为战略预备队,随时策应各方。” “二、内部安保,徐科长负责,立即制定并执行‘曙光’安保计划,重点单位、人员实行双重警卫,口令一日三换。同时,在基层官兵和群众中,开展形势教育,鼓舞士气,稳定人心,但暂不公开‘清理者’相关情报,以免引起恐慌。” “三、情报工作,李参谋统筹,沈队长配合。一要动用一切手段,侦知日军具体进攻计划和时间;二要设法查清‘清理者’的底细和动向;三要尝试破译‘东风’的真实含义。与‘戚七’方面的联络,由李参谋亲自负责,保持沟通,但近期避免大规模人员物资往来,观察其反应。” “四、后勤保障,王处长,加快物资分发和储备,特别是弹药和急救包。同时,秘密准备第二、第三应急补给点,以防不测。” “诸位,”宋希濂目光扫过全场,“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东风’,是挑战,也可能蕴藏着机遇!我们要像磐石一样稳住阵脚,像猎鹰一样看清迷雾,随时准备迎接战斗!” “是!”众人轰然应诺,分头行动。 会议刚结束,哨兵报告,游击队交通员带来一个密封的铁盒,称是“山中友人”所赠。铁盒经过严格检查后打开,里面没有信件,只有一张绘制精细的军用地图详图,重点标注了日军在“狮子口”外侧一个新调防的炮兵阵地的具体坐标、兵力部署、换岗时间,甚至包括一条隐秘的接近路径! 这份情报的价值无法估量!众人又惊又喜,但“山中友人”是谁是“戚七”还是那个神秘的“鹰徽” 很快,李慕华通过秘密渠道收到了“戚七”的简短口信:“‘东风’烈,慎防‘穿堂’。近日勿接‘大货’,静观其变。图乃薄礼,聊表心意。” 口信 cryptic(隐晦)。“东风烈”印证了危机;“慎防‘穿堂’”可能指警惕内部渗透或快速打击;“勿接‘大货’”暗示暂停大规模物资交接;“图乃薄礼”则明确了地图来源。这表明“戚七”不仅知晓危机,还在暗中提供帮助,但同时表现出极大的谨慎,似乎在规避什么。这更印证了“清理者”的威胁确实存在,且可能主要针对他们。 与此同时,日军“木槿”部队指挥部,浅野大佐也在困惑中。他接到了方面军司令部要求加紧准备进攻的命令,但具体时间却迟迟未定。更让他恼火的是,重要内应“柴爷”突然失联,黑风寨被端,使得他对天目山内部的情报来源几乎中断。 “八嘎!‘柴爷’这个废物!‘清理者’那边也没有进一步消息!支那军似乎警觉了!”浅野焦躁地踱步,“命令部队,按原计划进行战前准备,但进攻时间待命!航空兵,加强侦察,特别是要找到支那军的炮兵阵地和指挥所位置!” 一场大战前的诡异宁静,笼罩着交战双方。 命令下达后,根据地高效运转起来。士兵们默默加固工事,检查武器,老兵们擦拭着刺刀,眼神平静;新兵们则有些紧张,但在军官和政委的鼓励下,也逐渐镇定。百姓们则在山寨组织的帮助下,往更深的山里转移物资和牲畜。一种大战将至的紧张感,与坚定的信念交织在一起。 宋希濂沟通系统,用近期获得的积分兑换了 “阵地防御强化指南(土木工事优化)” 和 “战场急救强化培训包” ,迅速下发至一线连队和医务所,进一步提升部队的生存能力和战伤救治水平。系统的辅助,在这种紧张备战的时刻,发挥着滴水穿石的作用。 傍晚,高天亮亲自带领一个侦察小组,凭借“戚七”提供的地图,秘密渗透至“狮子口”外日军炮兵阵地附近。通过望远镜,他们证实了地图的准确性,但还有一个意外发现:除了日军,阵地上还有几个穿着不同于日军军装、也不同于伪军制服的人员在活动,举止神态不像军人,倒像……技术人员 高天亮冒险抵近侦察,用望远镜仔细辨认,心中一震——那些人携带的器材箱上,有模糊的德文标识!难道是德国军事顾问虽然德日已结盟,但德国顾问出现在一线日军炮兵阵地,还是极其罕见的!这个发现,意义重大! 他立即将这一情况通过电台发回师部。 师部内,宋希濂、周明远、李慕华对着高天亮传回的情报,陷入更深的沉思。 “德国人”周明远眉头紧锁,“他们想干什么直接参与作战还是提供技术指导这会不会就是‘东风’的一部分” 李慕华分析道:“如果是德国顾问提供炮兵技术支援,日军下一轮炮火准备将更加精准和猛烈!我们的工事面临严峻考验。而且,这标志着外部势力对华中日战的介入程度在加深,局势更复杂了。” 宋希濂盯着地图上那个炮兵阵地,目光冰冷:“不管来的是谁,只要是帮鬼子打中国人的,就是我们的敌人!高天亮提供的坐标非常精确,这是个机会!”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形成:趁日军进攻发起前,先发制人,拔掉这个威胁巨大的炮兵阵地!但风险极大,需要周密的计划和绝对的突然性。 午夜时分,宋希濂做出了决断。他再次召集核心人员。 “鬼子的炮兵阵地,加上可能的德国技术顾问,威胁太大!不能等他先开火!”宋希濂斩钉截铁,“我决定,组织一支精干突击队,秘密渗透,在日军发动进攻前夜,端掉这个炮兵阵地!” 任务代号:“斩爪”! “高天亮!” “到!” “由你从‘猎影’中挑选最精锐的队员,组成‘斩爪’突击队!我给你最好的装备,最大的权限!详细侦察,制定周密计划,务求一击必中,全身而退!” “是!保证完成任务!”高天亮眼中闪烁着兴奋和决然的光芒。 “其余各部,加强戒备,配合‘斩爪’行动,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命令下达,整个根据地如同一张拉满的弓,蓄势待发。黎明的黑暗格外浓重,远方日军的阵地上,那些德国技术员的身影,预示着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将更加残酷和不可预测。“东风”已起,而天目山的利刃,即将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