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苏培盛的留意
重庆向日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巳时的阳光已透过雍亲王府的朱红廊柱,在青石板上织出细碎的光影。苏培盛跟着胤禛走在回正院的路上,手里捧着刚从书房取来的《农政全书》,指尖却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 —— 方才书房里那一幕,总在他脑海里反复浮现。 他伺候胤禛三十余年,见惯了宫人和宫女面对帝王时的瑟缩模样:有的会吓得浑身发抖,连头都不敢抬;有的会语无伦次,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更有甚者,会直接吓哭,失了规矩。可方才那个叫江兰的宫女,却完全不同。 想起那枚杏色书签落在青石板上时的场景,苏培盛的脚步下意识地慢了半拍。当时春桃吓得软了腿,吴嬷嬷也僵在原地,唯有江兰,从跪姿起身屈膝,到双手捧起书签,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没有半分慌乱。更难得的是,她的声音压得极低却清晰,目光落在主子胸前,不卑不亢,连呼吸都没乱 —— 这份冷静,别说一个杂役房出身的宫女,就是有些小主身边的大宫女,也未必能做到。 “苏培盛。” 胤禛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苏培盛连忙收神,快步跟上,躬身应道:“奴才在。” “方才书房登记书信的宫女,叫江兰是吧” 胤禛没有回头,依旧稳步前行,语气听不出喜怒。 “回主子,是叫江兰,杂役房的宫女,昨日起协助整理书房书信。” 苏培盛连忙回话,心里却暗自惊讶 —— 主子竟也记着这个名字,看来江兰递书签时的表现,主子也看在了眼里。 “嗯,手脚还算利索。” 胤禛淡淡应了句,便没再提,转而说起河南番薯试点的事,“明日把种籽送过去时,让钦天监的人跟着,看看当地的土壤气候,别白白浪费了种籽。” “是,奴才这就去安排。” 苏培盛应道,可心里却愈发在意江兰 —— 能让主子随口记下名字,又有这份临危不乱的性子,这个宫女或许不简单。 送胤禛回正院处理奏折后,苏培盛没有立刻去安排种籽的事,而是转身往杂役房的方向走。他深知,主子虽不说,却常让他留意身边可用的人 —— 胤禛登基初期,新政推行阻力大,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不管是宫里的太监,还是府里的宫女,只要有本事、心思正,都值得留意。江兰既识字能整理书信,又有那份难得的冷静,或许还有其他没被发现的本事,他得找杂役房的管事问问清楚。 杂役房的院子里,宫女们正忙着晾晒洗净的衣物。寒风卷着布衫的边角,发出 “哗啦啦” 的声响,几个宫女围着木盆搓洗衣物,手上的布条在冷水中泛着白。苏培盛远远站着,没有立刻进去 —— 他不想惊动太多人,只是私下问问情况,若是太过张扬,反而会让下面的人乱了心思。 不多时,杂役房的管事刘嬷嬷提着账本从里屋走出来。她刚核对完本月的皂角和柴薪用量,抬头就看见廊下站着的苏培盛,连忙放下账本,快步迎上去,躬身行礼:“苏公公大驾光临,怎么不提前让人通传一声奴才也好准备茶水。” “不必多礼,就是路过,过来看看杂役房的事务。” 苏培盛摆了摆手,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院子里的活计都还顺当没出什么岔子吧” “回公公,都顺当着呢。” 刘嬷嬷连忙回话,眼神里带着几分谨慎 —— 苏培盛是主子的心腹,轻易不会来杂役房,今日突然到访,定是有要事。她一边引着苏培盛往里屋走,一边说,“您放心,奴才每日都盯着,宫女们干活都勤快,没敢偷懒。” 进了里屋,刘嬷嬷连忙倒了杯热茶,双手递到苏培盛面前:“公公,您暖暖身子。这几日天寒,杂役房的炭火还够,没让丫头们冻着。” 苏培盛接过茶杯,指尖碰了碰杯壁,温热的触感驱散了些许寒意。他没有立刻喝,而是目光扫过屋里的账本,慢悠悠地问:“昨日主子去书房,见有个叫江兰的宫女在登记书信,这丫头是你杂役房的” 刘嬷嬷心里一紧,连忙点头:“是,江兰是上月选进杂役房的,识字,手脚也麻利,所以吴嬷嬷特意调她去书房帮忙。” 她不知道苏培盛问这个是什么意思,心里暗自盘算 —— 江兰昨日在书房见了主子,难道是出了什么差错 “哦识字的宫女在杂役房倒少见。” 苏培盛呷了口茶,目光落在刘嬷嬷身上,语气依旧平和,“这丫头平日里在杂役房表现如何性子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刘嬷嬷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 看来不是出了差错,而是苏公公在打听江兰的情况。她定了定神,仔细回忆江兰在杂役房的表现,慢慢说道:“江兰这丫头,性子沉稳,干活踏实,从不跟其他宫女争嘴。上个月刚进来时,就被安排洗衣,她洗的衣服比旁人干净,还会留意哪些衣服有破损,悄悄缝补好,从不多言。” 苏培盛的手指在茶杯边缘轻轻摩挲,示意她继续说。 “要说特别的地方……” 刘嬷嬷顿了顿,想起江兰帮人治伤的事,没敢隐瞒,“这丫头还懂些治小伤的法子。上个月春桃被热水烫伤,胳膊肿得厉害,奴才给抹了猪油也不管用,还是江兰用草药给她敷了几天,伤口就好了;还有奴才的侄女林巧,手被花盆砸伤后感染化脓,高热不退,也是江兰帮着清创敷药,才救了过来。” “哦会治伤” 苏培盛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讶异,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她这本事是从哪儿学的别是瞎琢磨的偏方,要是出了差错,可不是小事。” “回公公,不是偏方。” 刘嬷嬷连忙解释,语气带着几分笃定,“江兰说,是她村里的老嬷嬷教的,她小时候生病,都是老嬷嬷给治的。春桃和林巧的伤,奴才都看在眼里,草药敷上后,确实见效快,没出半点差错。而且她心细,每次帮人治伤,都会叮嘱注意事项,还会把草药的用法写在纸上,让丫头们照着做。” 苏培盛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他想起昨日在书房,江兰递书签时的眼神 —— 平静、坚定,没有半分瑟缩,若是真懂治伤,那这份冷静就更说得通了。能在杂役房里默默帮人治伤,不张扬,不邀功,还能把事情做得妥帖,这样的丫头,确实难得。 “她帮人治伤,没收过什么好处吧” 苏培盛又问,语气里多了几分探究 —— 宫里的人,大多趋炎附势,若是江兰借着治伤的本事索要好处,那品性就不值得留意了。 “没有,没有!” 刘嬷嬷连忙摇头,“江兰这丫头心善,帮人治伤都是白帮忙,丫头们过意不去,给她送点窝窝头或者咸菜,她也只收一点点,从不多要。上次林巧好了之后,奴才想给她送些布料,她也推辞了,说只是举手之劳。” 苏培盛点了点头,心里对江兰的印象又深了几分。他伺候胤禛多年,最清楚主子的喜好 —— 胤禛厌恶趋炎附势、贪图小利的人,反而欣赏踏实、心善、有真本事的人。江兰既识字能做事,又懂治伤,还品性端正,这样的人,若是能用好了,说不定能帮上主子的忙。 “这丫头平日里跟其他宫女相处得怎么样有没有人说她闲话” 苏培盛继续问,他要了解得全面些,才能判断这丫头是否值得留意。 “相处得都好。” 刘嬷嬷笑着说,“刚开始有几个丫头说她装神弄鬼,后来见她真能治伤,还帮了不少人,也就没人说了。现在杂役房的丫头们都很敬重她,要是手上有个小伤小痛,都愿意找她帮忙。” 苏培盛沉默了片刻,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划着,心里渐渐有了盘算。江兰识字,能处理文书;懂治伤,能应对小病痛;性子沉稳,不卑不亢 —— 这样的人,若是留在杂役房,未免可惜。主子平日里勤政,常常熬夜处理奏折,身边的人偶尔也会有个小伤小痛,若是把江兰调去书房当差,既能帮忙整理文书,又能在需要时处理小伤,倒是个合适的人选。 只是,他没有立刻做决定。主子用人向来谨慎,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贸然举荐,反而会让主子觉得他考虑不周。他得再留意些时日,看看江兰在书房的表现,若是真如刘嬷嬷所说那般踏实能干,再跟主子提也不迟。 “嗯,我知道了。” 苏培盛站起身,将茶杯放在桌上,“这丫头既然识字,又能干,你平日里多照看些,别让她受了委屈。若是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及时跟我通个气。” 刘嬷嬷心里一喜,连忙躬身应道:“是,奴才记下了!多谢苏公公关照!” 她知道,苏培盛这话,意味着江兰已经被主子身边的人留意到了,以后在杂役房,江兰的日子会好过很多,连带着她这个管事,也能沾些光。 苏培盛没再多说,转身往屋外走。刘嬷嬷连忙跟在后面,送他到杂役房门口。寒风卷着雪沫子扑在脸上,苏培盛却没在意,心里还在琢磨江兰的事 —— 一个包衣出身的宫女,既有识字的本事,又懂治伤,还能在帝王面前保持冷静,这样的人,绝不是池中之物。若是好好培养,说不定能成为主子推行新政时的助力,哪怕只是处理些杂务,或是应对些小病痛,也是好的。 他沿着青石板路往正院走,路过书房时,特意往里面看了一眼。江兰正伏案登记书信,笔尖在纸上划过,动作专注,阳光落在她的侧脸上,竟透着几分平静的笃定。苏培盛的脚步顿了顿,心里有了主意 —— 他不着急跟主子提,先让吴嬷嬷多安排些书房的差事给江兰,看看她的能力到底如何。若是她能一直保持这份沉稳和细致,再适时举荐,才是稳妥之举。 回到正院时,胤禛刚处理完河南垦荒的奏折。见苏培盛回来,便问:“种籽的事安排妥了” “回主子,妥了。钦天监的人已经吩咐下去,明日一早就随送种籽的人去河南。” 苏培盛躬身回话,没有提及方才去杂役房的事 —— 他知道,主子此刻心思都在新政上,若是贸然提一个宫女,反而会分散注意力,不如等有合适的时机再说。 胤禛点了点头,拿起另一本奏折,却突然想起什么,问道:“书房的书信登记得怎么样了没出什么错吧” “回主子,吴嬷嬷说江兰登记得很细致,书信分类清晰,内容概要也没漏记,都妥当了。” 苏培盛连忙回话,语气里带着几分刻意的平淡,像是只是随口汇报。 胤禛 “嗯” 了一声,没再追问,继续翻看奏折。苏培盛站在一旁,心里却暗自记下 —— 主子虽没多问,却也关注着书房的事,以后江兰在书房的表现,更要多留意。 傍晚时分,苏培盛再次路过杂役房。院子里的宫女们已经收完了衣物,正围着灶台准备晚饭。他远远看见江兰蹲在灶台边,帮着春桃煮艾草水,春桃坐在旁边,手里拿着针线缝补布衫,两人低声说着话,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没有丝毫谄媚,也没有半点张扬,就像寻常的姐妹一样。 苏培盛的目光在江兰身上停留了片刻,转身往回走。寒风依旧吹着,可他心里却有了几分了然 —— 这个江兰,不仅有本事,品性也端正,这样的人,值得留意。他决定,以后多关注杂役房的动静,尤其是江兰的情况,若是有合适的机会,便向主子举荐,说不定能为新政添个有用的人手。 回到自己的住处,苏培盛坐在桌前,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 “江兰” 二字,旁边又添了 “识字、会治小伤、性子沉稳” 几个字。他看着纸上的字,若有所思 —— 在这深宅大院里,有本事的人不少,可既有本事又能保持本心的人却不多。江兰能在杂役房里默默积累口碑,在书房里细致做事,在帝王面前冷静应对,这样的人,或许真能走得更远。 他将纸折好,放进抽屉里,心里盘算着 —— 等河南番薯试点有了消息,或是书房有更重要的文书需要整理时,再跟主子提江兰,那时主子或许会更愿意给她机会。毕竟,新政推行需要踏实的人,江兰的这份踏实和能力,说不定能派上大用场。 夜色渐深,王府里的灯笼渐渐亮起,淡淡的光晕在青石板上投下温暖的影子。苏培盛站在窗前,看着远处杂役房的方向,心里默默想着:江兰,你可别让我失望啊。若是真有本事,我便帮你一把,让你有机会在主子面前展露才华,也算是为新政做件实事。 他知道,自己这留意,或许会改变一个宫女的命运,也可能为新政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在这雍正元年的寒冬里,一切都在悄然变化,而江兰这个不起眼的包衣宫女,或许会成为这场变革中,一个意想不到的关键角色。苏培盛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转身回到桌前,开始整理明日需要呈给主子的奏折清单 —— 他要做的,就是为主子留意每一个可用之人,为新政铺平道路,而江兰,就是他近期发现的,最值得期待的一个。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