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向日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雍正二十九年十月末的京城,深秋的寒风裹着碎雪粒,“嗖嗖” 地刮过紫禁城的宫墙,卷起墙根下堆积的梧桐叶,在青石板上打旋儿。已近子时,御书房外的廊下却还悬着两盏羊角宫灯,昏黄的油光透过薄纸,在廊柱上投下斑驳的影,也映出廊下那道裹着深青色厚披风的纤细身影 —— 江兰双手捧着个铜制暖手炉,炉身的缠枝莲纹被体温焐得发烫,指尖却仍忍不住轻轻叩着廊柱,目光像钉在御书房紧闭的朱漆门上,连门缝里漏出的一丝药香都没放过。 门内偶尔传来压抑的咳嗽声,每一声都拖着微弱的尾音,像细针似的扎在江兰心上。她还清晰记得,今日清晨早朝时,胤禛穿着明黄朝服,站在太和殿的丹陛上,手里捏着西北屯田的舆图,声音洪亮地跟大臣们议着 “水渠要绕开戈壁,引伊犁河的水”;午后她去军机处送《肺痨药方推广折》时,却见皇上靠在龙椅上,脸色泛白,额角渗着冷汗,手里还攥着笔,说 “这方子能救西北戍边的士兵,不能等”,最后被太医院的王院判硬按在床上静养,才把奏折暂搁在案头。苏培盛当时急得直搓手,跟她说 “皇上这是累的,连着半个月没睡好,白天议新政,夜里还批折子”。 “姑娘,您都在这儿站快一个时辰了,脚都冻僵了吧” 守在门口的小太监小禄子捧着碗冒着热气的姜汤,双手冻得通红,说话时哈出的白气都凝在唇上,“太医嘱咐了,风寒怕过病气,您要是也病了,兰馨银行的军屯拨款、医学班的药方推广,可都没人盯了。旁边的值房烧着地龙,您去歇会儿,有动静我立马跑着来叫您!” 江兰接过姜汤,瓷碗的温热透过指尖传到心里,却没立刻喝,只是轻轻放在廊栏上 —— 碗沿还沾着几粒姜丝,是小禄子特意加的,说 “驱寒最管用”。她从袖中掏出个折迭得整整齐齐的蓝布账本,指尖摩挲着封面上 “西北新政进度” 的小字,低声道:“不用,我在这儿等着就好。皇上醒了要是问起军屯的地圈了多少、医工什么时候能去伊犁,我得立马答上来。这账本是我下午跟老周核对的,军屯地已经圈了三千亩,够两百个士兵种玉米了;医工的药材也备齐了,就等皇上批了拨款,下个月就能出发。” 她说话时,寒风又卷了过来,吹得披风的下摆轻轻晃,也吹得宫灯的光颤了颤。江兰下意识拢了拢披风领口,想起傍晚从瑞祥号来宫里时,娘江王氏特意把这披风找出来,翻出里面缝着的兔毛里子,说 “宫里比家里冷,这披风暖和,你要是冻着了,谁给皇上递新政的消息”;大哥江石头在宫门值勤,见了她还把自己的暖手袋塞给她,说 “京营已经加了巡逻,八爷党残余要是敢来作乱,咱们立马拿下,你只管在宫里守着皇上,新政的事有我们帮衬”。 这些话像暖炉似的焐着她的心,却也让她更不敢离开。她太清楚了,胤禛是新政的掌舵人,他倒下了,宗室里那些原本就观望的人肯定会更犹豫,八爷党残余说不定还会趁机传 “新政要停” 的流言;兰馨银行的商户、医学班的学生、西北的农户,都在等着新政推进的消息,她得在这儿撑着,让宫里的人、让所有支持新政的人知道,新政的事没停,乱不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轻缓的脚步声,伴着侍卫低低的通报:“怡亲王到 ——” 江兰抬眼望去,就见月色下,胤祥穿着件深蓝色的亲王朝服,外面罩着件玄色暗纹披风,披风的下摆扫过青石板,没发出一点声响。他手里提着个紫檀木药箱,箱子上的铜锁擦得锃亮,身后跟着太医院的王院判,王院判怀里抱着个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想来是刚配好的汤药。胤祥的脚步很轻,像是怕惊扰了里面的人,走到廊下看到江兰时,脚步只顿了一瞬,眼里闪过一丝了然 —— 他大概早就猜到,江兰不会只来探病,更会来守着新政的消息。 “皇上情况如何” 胤祥先开口,声音压得很低,几乎要被风声盖过,目光掠过江兰放在廊栏上的姜汤,又快速移到御书房的门上,眼底藏着不易察觉的关切。他昨夜就从宗人府的侍卫那儿听说皇上风寒,本想连夜进宫,却怕深夜惊扰了皇上休息,今早天不亮就去了太医院,盯着王院判配 “驱寒汤”,又让人去王府药库取了最好的人参,切成薄片包好,才匆匆赶来。 “已退烧了,王院判下午诊脉说,只是气虚,还需静养。” 江兰也压低声音,轻轻点头,指尖无意识地蹭了蹭暖手炉的炉盖,“太医嘱咐了,夜里别吵醒皇上,明早再复诊。您要是想让王院判再看看,我让小禄子去通报苏培盛,咱们轻着点,别惊动皇上。” “不用,先让皇上好好睡。” 胤祥摆摆手,示意王院判在廊下候着,自己则往前挪了两步,与江兰隔着约莫两尺的距离 —— 不远不近,正好是君臣之间该有的分寸,既没显得生分,也没越界。他望着御书房的门,能隐约听到里面传来的平稳呼吸声,才稍稍松了口气,轻声道:“西北屯田的水渠图纸,我让工部改了三版,把戈壁段的坡度调缓了,这样冬天不容易冻裂,等皇上好些了我再呈上来;还有,弘晓喝了你送的那个润肺药方,这几日咳嗽轻多了,夜里能睡整觉了,刘侍妾说,孩子今早还主动吃了半碗粥。” 这话里藏着两层意思 —— 前半句说水渠图纸,是实打实的新政公事;后半句提弘晓,是悄无声息的谢恩,却没说 “感谢” 二字,也没提 “特意送药”,只像在说一件寻常事。江兰听懂了,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弯,也只捡着公事回:“那就好。肺痨药方在西城的义诊点已经用了一百多剂,有二十三个百姓的咳嗽都好了,太医院已经把它纳入‘惠民药方’,下个月就能往江南、西北传;兰馨银行的军屯医疗拨款也准备好了,一共五千两,够医工带半年的药材,就等皇上批了,医工们随时能去伊犁。” 两人没再说话,就这么并肩站在廊下,望着御书房的门。宫灯的光落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却始终没重叠 —— 胤祥的影子在左,江兰的在右,中间隔着一道细细的缝,像他们之间那条心照不宣的边界。寒风又刮了过来,江兰手里的暖手炉没拿稳,“咚” 地轻撞了一下廊栏,她慌忙去扶,炉身却还是滑了一下。胤祥下意识地伸了伸手,指尖都快碰到炉盖了,却又猛地顿住,转而指了指廊栏内侧:“放这儿吧,靠着柱子,稳些。” 江兰点点头,把暖手炉挪到廊栏内侧,正好挨着那碗没喝的姜汤,热气混在一起,在廊下氤氲出一小片暖雾。她看着胤祥垂在身侧的手 —— 指节分明,还沾着点药粉,想来是刚才帮王院判包药材时蹭上的 —— 忽然想起三个月前江南赈灾时,他也是这样,手里捏着粮船的调度单,指尖沾着墨,却还不忘叮嘱她 “小心赵奎的人使坏”;想起送药方时,李忠说 “王爷拿着药方看了半宿,还让我去药铺问用法”。这些细碎的事像珠子似的串起来,让她心里满是安稳 —— 他们之间,从来不用多说什么,一个眼神,一句简语,就能懂对方的关切,更懂要守住 “公私” 的边界,不让私谊给新政添乱。 “王爷,江姑娘,” 廊下的寂静忽然被轻轻的脚步声打破,苏培盛捧着个空药碗从御书房里出来,碗沿还沾着点褐色的药汁,他眼眶红红的,想来是守了皇上一夜没合眼,见两人站在廊下,眼里闪过一丝了然,却没多问,只放低声音道,“皇上刚醒了会儿,喝了小半碗药又睡了,临睡前还念叨着‘西北的水渠别耽误’‘兰丫头别在外面冻着’,让老奴跟您二位说,新政的折子先放着,等他好了再议,您二位也早点回去歇着,身子要紧。” “知道了。” 胤祥点头,转身对王院判吩咐道,“你留在这儿,明早天一亮就给皇上复诊,药方按今天的剂量来,别随便改;要是皇上夜里再咳嗽,就把我带来的人参片加一片在药里,温和些,不伤人。” “老臣遵旨。” 王院判躬身应道,捧着布包往值房去了。 胤祥又看向江兰,目光在她披风领口的兔毛上扫了扫 —— 那兔毛被风吹得有些乱,沾了点雪粒,他喉结动了动,却只轻声道:“夜里风大,你这披风虽厚,也抵不住寒,早点回去吧。新政的事急不得,等皇上好了,咱们再一起议,误不了。” “嗯。” 江兰轻轻颔首,看着胤祥转身离开的背影 —— 玄色披风的下摆扫过青石板,没回头,却在走到廊尽头时,停顿了一瞬,像是在确认她会不会立刻离开。她拿起廊栏上的姜汤,喝了一口,辛辣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不少寒意,却没立刻走,而是把手里的蓝布账本递给小禄子,叮嘱道:“明早皇上醒了,你把这个给苏公公,让他呈上去 —— 里面记着军屯的地、医工的药材,还有药方推广的进度,别耽误了。” “姑娘放心!小的一定亲手交给苏公公,绝不让别人碰!” 小禄子接过账本,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像捧着什么宝贝。 江兰又站了会儿,直到门内的呼吸声变得更平稳,才转身离开。走到宫门时,正好遇到大哥江石头带着一队侍卫换班,他们穿着黑色的劲装,手里握着腰刀,脸上带着倦意,却依旧站姿挺拔。江石头见了她,连忙快步走过来,从怀里掏出个绣着 “福” 字的暖手袋,塞到她手里:“兰丫头,怎么现在才回娘怕你冻着,让我给你带的,里面装的是晒干的艾草,暖得久。皇上情况怎么样了京营的兄弟们都在问,怕新政的事受影响。” “已经退烧了,没事。” 江兰接过暖手袋,艾草的清香混着暖意传来,心里暖暖的,“大哥,你跟兄弟们说,别担心,新政的事有我盯着,等皇上好了,咱们就推进西北屯田,医工也能去伊犁了。你们值勤的时候多留意些,别让闲杂人等靠近御书房,八爷党残余还没彻底清干净,别给他们可乘之机。” “你放心!” 江石头拍了拍腰刀,声音洪亮,“京营已经加了三倍巡逻,宫门、御书房周围都安排了人,连一只鸟都飞不进去!你快回去歇着,明天还得来看皇上呢。” 江兰点点头,转身往瑞祥号走。街上的灯笼大多已经灭了,只有几家商铺还亮着灯 —— 最显眼的是兰馨银行的东城分号,窗户里透着暖黄的光,隐约能看到账房老周和几个伙计还在整理账目。他们知道皇上病重,怕江兰没时间盯账,特意留下来加班,想把军屯拨款的账目理清楚,让她少些负担。江兰看着那扇亮着灯的窗户,心里更坚定了 —— 只要这些支持新政的人都在,只要大家都拧着一股劲,就算皇上暂时病了,新政也乱不了,大清也乱不了。 回到瑞祥号时,院门还虚掩着,里面透着光。江兰推开门,就见娘江王氏正坐在堂屋的炕边,手里缝着一件小棉袄,旁边放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见她回来,江王氏连忙放下针线,起身迎上来:“兰丫头,可算回来了!粥还热着,快喝了暖暖身子。我听大宝说,你在宫里守了半宿,饭都没吃,这怎么行新政的事再急,也得先顾着自己的身子。” “娘,我没事,在宫里喝了碗姜汤。” 江兰接过粥碗,喝了一口,小米的香甜在嘴里散开,“皇上已经退烧了,明天再去看看就好。兰馨学院的陈太医说明天要去太医院谈药方推广的事,我得早点起来跟他对接,把西北的需求跟太医院说清楚,让他们多备些药材。” 江王氏叹了口气,从炕边的柜子里拿出个布包,递给她:“这里面是我晒干的红枣、桂圆,你明天要是去宫里,顺便给怡亲王府的弘晓带过去 —— 那孩子久咳,补补身子好。你之前送了药方,再带点补物,也显得咱们心意到了,又不算越界。” 江兰接过布包,红枣的甜香扑面而来,却轻轻摇了摇头:“娘,等皇上彻底好了再说吧。现在送过去,万一被宗室看到,又该说闲话了。弘晓的身子,有药方顶着,慢慢会好的,不急于这一时。” 江王氏点点头,没再劝 —— 她知道,女儿心里有杆秤,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分得比谁都清楚。 夜深了,江兰躺在炕上,却没立刻睡着。她捧着娘给的暖手袋,想起在廊下和胤祥相遇的场景 —— 他那句 “弘晓咳嗽轻多了”,他下意识伸过来又收回的手,他站在廊尽头停顿的背影。这些细碎的瞬间,像星星似的闪在心里,让她明白,他们都在守着一条看不见的边界 —— 这条边界不是隔阂,是保护,保护着彼此,也保护着他们共同推进的新政。胤祥探病,不只是为了兄弟情,更是为了确认皇上没事,新政能继续推进;她守在廊下,不只是为了探病,更是为了守住新政的进度,不让观望者有机可乘。 而此刻的怡亲王府,胤祥也没睡着。他坐在书房里,桌上摊着西北屯田的水渠图纸,旁边放着弘晓喝药的记录 —— 上面记着 “今日咳嗽三次,比昨日少两次”“能吃半碗粥”。刘侍妾端来一碗热汤,轻声道:“王爷,夜深了,该歇了。弘晓刚醒了次,说想谢谢江姑娘,还问什么时候能再见到她,说江姑娘送的药方很管用。” 胤祥接过汤,却没喝,只是看着图纸上的水渠路线,轻声道:“不用谢。江姑娘送药方,不是为了让他谢,是为了让我能安心帮着推进新政,不用分心家里的事。咱们跟她,都是为了新政,为了百姓,不用讲这些虚礼。” 他说着,拿起笔在图纸上批了句 “明日送工部,加急制出样板”,心里清楚 —— 等皇上好了,西北屯田就能动工,医工们就能带着药方去伊犁,新政就能再往前推一步,这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江兰就收拾好东西往宫里去。街上的积雪还没化,踩在上面 “咯吱” 响,却已有不少人在忙碌 —— 兰馨学院的学生提着药箱往义诊点去,兰馨银行的伙计扛着账本往分号去,京营的侍卫握着腰刀在巡逻。走到宫门口时,苏培盛已经站在那儿等着她,脸上带着笑意:“姑娘,皇上今早醒了,精神好多了,刚喝了一碗粥,还让老奴把你昨晚送的账本拿给他看呢。怡亲王也来了,正在里面跟皇上议水渠的事,说要尽快把样板做出来,春天好动工。” 江兰心里一松,快步走进御书房。就见胤禛靠在软枕上,手里捧着她昨晚的蓝布账本,脸色好了不少;胤祥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手里拿着水渠图纸,正指着上面的路线跟皇上说着什么。见她进来,胤禛笑着招手:“兰丫头来了快过来,你这账本记得详细,军屯的地、医工的药材都写得清楚,就按你说的办,拨款朕批了。” “谢皇上!” 江兰躬身应道,目光掠过胤祥,两人对视了一眼,又快速移开 —— 没说话,却都懂了对方眼里的意思:皇上好了,新政能继续推进了,这就够了。 御书房里的阳光正好,透过窗棂洒在账本和图纸上,映着 “西北屯田”“肺痨药方”“军屯医疗” 的字样,也映着三人脸上的笑意。江兰知道,那条 “微妙的边界” 会一直存在,它不是疏远,是默契,是对新政的守护,是对彼此的尊重。只要他们还像这样同心协力,只要所有支持新政的人还在,大清的新政就会走得更稳、更远,百姓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异能者养成系统

异能者养成系统

翔都督
关于异能者养成系统:末日降临……郑小天回到了一年前。这有个毛用?郑小天获得了一个异能者养成系统,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得穿越一次。穿越世界之中,完成任务为止,但..
其它 连载 308万字
开局鬼节在校园惊魂

开局鬼节在校园惊魂

残花剑
简介:那所校园,我刚来不久,并不了解它的过往历史,直至好友在鬼节与我透露了一些内幕,并邀请我趁鬼节在校园探索。我忍不住答应了下来,谁曾想,这一留,便是噩梦的开始!!!无数的邪祟游荡鬼校,我们的命从己还是听天?又该何去何从……但或许,这座鬼校并不是我们的结局。外面还有更大的世界要去看看......
其它 完结 24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