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象牙塔里的阴暗面
喜风沐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纽约的秋日,天空是一种澄澈而高远的蓝。哥大校园里,古老的石砌建筑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树叶染上了深浅不一的金黄与绯红。 刘晓艺照旧抱着一摞刚从中图书馆借出的传播学理论书籍,快步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微凉的风拂过她柔顺的黑发,带来远处咖啡厅隐隐飘来的香气。 来到哥伦比亚大学作为交换生已经半年,刘晓艺几乎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作为来自国内顶尖高校的精英,她骨子里那份不服输的韧劲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让她即便在哥大这样的世界名校里,也丝毫没有露怯。 上周刚结束的期中测试成绩已经陆续公布,刘晓艺主修的广播传媒专业几门核心课程,再次毫无悬念地名列前茅。 她的论文观点新颖,论证扎实,引用的案例研究连教授都点头称赞;课堂展示逻辑清晰,台风沉稳,流利的英语表达几乎听不出口音障碍。 “晓艺,你这次《媒介效应理论》又拿了a+吧”同专业同班的日本女孩由美子看到她,笑着打招呼,语气里带着真诚的佩服。 刘晓艺微笑着点点头,“运气比较好,抽到的题目正好是我深入研究过的。” “哪里是运气,是你真的太厉害了。”由美子感叹,“长得这么漂亮,成绩还这么拔尖,让我们压力好大啊!” 这话半是玩笑,半是事实。刘晓艺确实属于那种让人移不开眼的女孩,东方式的温婉五官与清雅气质,加上她那份因实力支撑而愈发明显的从容自信,在校园里吸引了不少目光。 更重要的是,她的能力有目共睹——小组作业时她总是思路最清晰的那个,教授布置的拓展阅读她总能提出独到见解,定期的测试成绩单上,她的名字总是稳定地出现在最上方。 然而,正如阳光越盛,影子越清晰。过于优秀,难免会招致一些微妙的情绪。 广播传媒专业里,有几个家境优渥、自视甚高的本地学生,起初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中国交换生并不在意。 但随着刘晓艺一次次用成绩证明自己,她们的态度从无视变成了某种带着酸意的疏远。 “看她那用功的样子,除了读书还会什么” “东方学生不就是会考试嘛,实践能力可不好说。” “谁知道呢,也许只有阿尔伯特教授就特别喜欢她这种‘勤奋’的类型” 偶尔,一些细碎的、不友好的议论会飘到刘晓艺耳边。 她们不会在明面上与她发生冲突,毕竟在学术场合,成绩和实力是硬道理。 但在社交圈子里,她们会有意无意地忽略她;在小组讨论时,会对她的提议下意识地流露出轻蔑;在课后,她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却从不邀请她加入。 刘晓艺对此心知肚明,却并不十分在意。她来这里的首要目的是学习和提升自己,不是来交朋友的。 只要这些“酸柠檬”不影响她的正常学习和成绩,她乐得清静。况且,她身边也有像由美子这样真心欣赏她的朋友,以及几个同样努力上进的国际生伙伴。 总的来说,在她的专业小圈子里,除了那点挥之不去的酸味,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跳出来找麻烦的“恶人”。 真正的“不友好”,更多是来自于其他院系,尤其是她从新闻系师姐黎画那里听来的见闻。 那天晚上,宿舍里难得人齐,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女孩聊起了各自专业的趣闻轶事。同宿舍黎画比刘晓艺高一级,是新闻系的正式留学生,性格爽利,见识也广。 “我们班那才叫精彩呢,”黎画盘腿坐在沙发上,啃着苹果,语气带着一丝嘲讽,“有几个‘大神’,那真是烟酒都来,派对动物。 你几乎很难在课堂上看到他们完整的身影,除非是点名计入成绩的重要讲座。” 由美子惊讶地睁大眼睛:“新闻系课程那么重,他们不担心挂科吗” “谁知道呢也许人家有别的门路,或者根本不在乎吧。”黎画耸耸肩,“他们那个小团体,打扮时髦,出手阔绰,夜生活丰富得很。感觉来上学更像是为了体验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积累所谓的人脉,至于读书……可能排在很后面吧。” 她顿了顿,压低了声音:“而且,新闻系里有些人的想法挺极端的。 一部分是拜金主义,崇拜财富和权势,言谈间离不开哪个同学又买了限量款,哪个家族又有什么产业。另一部分则恰恰相反,带着强烈的仇富心态,或者说是……对特定群体的偏见。” 刘晓艺若有所思地接话:“是指对我们这些留学生吗” “特别是对来自华国,或者其他他们认为‘落后’地区的学生。” 黎画肯定地点点头,语气有些无奈,“他们有些人,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觉得我们从教育体系到思维模式都落后于西方。 他们会在讨论中刻意忽视你的发言,或者在你用某个理论时,用一种‘你居然也知道这个’的惊讶眼神看你。仿佛我们来到这里,是占了他们多大的便宜。” 这种隐形的壁垒和偏见,刘晓艺在一些跨专业的公共课上也曾隐约感受到。 某些小组合作时,当她提出建议,总会有人下意识地先质疑其可行性,直到她用无可挑剔的数据和逻辑证明自己。那种需要比别人多付出几分努力才能获得同等认可的感觉,她并不陌生。 “但是,”黎画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表情,“这种‘不友好’也是看人下菜碟的。 对于那些实力强横到根本无法忽视、甚至能反过来给他们带来压力的留学生,他们反而会敬而远之,不敢轻易招惹。” 比如洛锦川。 想到这个名字,刘晓艺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那个在她生命中占据着最重要位置的男生。 洛锦川与她不同,他不是交换生,而是凭借极其优异的本科成绩、近乎满分的标准化考试结果,以及业内泰斗阿尔伯特教授的亲自推荐信,正式考入哥大传统媒体研究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他是完全意义上的留学生,是从激烈的申请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阿尔伯特教授在传媒学界地位尊崇,能被他收入门下,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象征。 洛锦川不仅学术能力出众,在涉及媒体管理与商业策略的课题上,往往能提出连教授都赞赏的犀利见解。他沉稳内敛,气场强大,虽然平时低调,但无人敢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