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未雨绸缪·针锋相对
来振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江市,“月华文创投资基金”的办公室内,灯火通明。 萧月召集了核心团队,神色冷峻。 她没有透露具体威胁来源,但明确告知项目可能面临“非商业层面的恶意干扰”。在顶尖法务和安保顾问的协助下,一套严密的防御和反击预案被迅速制定出来。 “所有对外合作协议,增加最严格的保密和无限责任追索条款。” “项目关键数据,实行物理隔离和多重加密备份,不在云端留存任何敏感信息。” “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权威媒体的沟通,提前报备项目社会价值,争取舆论支持。” “核心团队成员及其直系亲属的安保级别,即刻提升至最高。” 一条条指令清晰下达,萧月展现出与她外表不符的果决与强悍。 她很清楚,面对那种层面的威胁,退缩和妥协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唯有展现出更强的实力和更坚定的决心,才有可能震慑住暗处的黑手,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 她动用的是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人脉和资源,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在向家族内某些可能默许甚至参与施压的力量,展示她的独立能力。 “另外,”萧月对负责政府关系的总监吩咐道, “以基金的名义,向汉东省几个重要的文化扶贫和青少年艺术教育项目,捐赠一笔资金,手续要合规,宣传要适度。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我们在做的是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这不仅是为了塑造正面形象,更是一种无声的宣告:她萧月走的路,符合政策导向,站在道义高点,不是谁想动就能动的。 与此同时,江南古镇的苏明月,在收到萧月的警示和经历了“星探”事件后,也悄然改变了策略。 她不再闭门创作,而是主动联系了当地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和工艺大师,以请教和交流的名义,建立了联系。她带着自己的画作,真诚地请他们指点,同时也用自己所学,帮助古镇小学开设了公益美术课堂。 她的举动,很快赢得了小镇居民的尊重和喜爱。当她再次坐在画架前时,心态已然不同。她不再仅仅纠结于个人情感的宣泄和艺术的突破,而是将古镇的风土人情、那些质朴的劳动者和天真孩童的身影,逐渐融入笔端。 她的画作中,那道挣扎的光,开始与具体的人和事结合,变得更有力量,也更接地气。这种扎根于生活的创作,无形中为她构筑了一道柔韧而坚实的保护层。 汉东,省委大院。 陆则川也接到了祁同伟的汇报,得知了萧月和苏明月近期遇到的“小麻烦”。他站在办公室的巨幅汉东地图前,目光深邃。 “看来,他们是迫不及待了。”陆则川语气平静,但熟悉他的人能听出那平静下的冷意,“高育良刚倒,内部清理还没完全结束,就急着对我们外围的人下手,是想扰乱我们的视线,还是试探我们的反应” 祁同伟肃立一旁:“无论是哪种,都不能让他们得逞。我已经安排人手,在不引起注意的前提下,对萧月女士和苏明月女士提供必要的、远距离的安全关注。同时,对省内可能与赵家存在关联的商业实体,加强了监控。” 陆则川点点头:“做得对。我们现在不宜直接介入,但绝不能放任。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人,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拿捏的。”他停顿了一下,问道,“钟书记那边,对近期这些……‘小动作’,有什么反应吗” 祁同伟微微蹙眉:“钟书记似乎……尚未关注到这些层面。他的工作重点,目前还是放在政法系统的常规建设和几个积压案件的清理上。” 陆则川若有所思。钟翰林这种“按部就班”、“不越雷池”的姿态,在这种暗流汹涌的时刻,显得有些微妙。 是真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置身事外,以待时机 “继续观察。”陆则川吩咐道, “把我们掌握的有关赵家海外资金链的关键证据,做一份高度浓缩、指向明确的绝密摘要,准备好。也许,是时候让我们的钟书记,更深入地了解一些‘局情’了。” 他需要知道,这位空降的政法委书记,在真正面对核心矛盾时,会站在哪一边,或者,会选择什么样的立场。 而在京州,李达康对这一切暗中的交锋似乎毫无所觉,或者说,他根本不在意。 他全部的精力都扑在了数字经济孵化基地和几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在一次项目现场协调会上,他因为一个管线迁移的方案不符合他的要求,再次大发雷霆,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骂得狗血淋头。 “我要的是效率!是质量!不是你们在这里磨磨蹭蹭、互相推诿!耽误了工期,影响了企业入驻,你们负得起这个责任吗!”他的咆哮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沈墨在一旁冷静地补充着技术细节和要求,等李达康发完火,她才沉稳地开口,将问题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 他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硬是逼着整个官僚系统为了项目高速运转起来。 某种程度上,李达康这种不顾一切推动发展的“霸道”,恰恰成了汉东应对当前复杂局面最坚实的“压舱石”。 只要经济在发展,民生在改善,大局稳定,那些魑魅魍魉的伎俩,其破坏力就会被降到最低。 未雨绸缪,各有其法。明处的发展,暗处的较量,都在同步进行。 汉东这盘大棋,在短暂的平静后,再次风起云涌,只是这一次,交锋更加隐蔽,也更加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