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小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韩总,我听说《赤壁》这个项目很宏大,投资几个亿,你们就这么信任吴白鸽吗,他可是搞砸了米高梅的a级制作。” 韩三品一脸正色:“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也正是因为他参加过好莱坞的大制作我们才请他的,毕竟放眼国内,也就张一某有一部《英雄》的经验,还比不过吴白鸽。” 这话其实也没错,目前整个国内真的几乎没有搞过大制作的导演,当年老谋子也是赶鸭子上架头一遭。 毕竟一直以来国内的电影路数都是跟着欧洲走的,培养的全是文艺片导演。 现在要发展电影市场,真的就是缺少好的商业导演。从这个角度看,吴白鸽就非常合适了。 别问为啥不请王轩来导,额,王轩《电锯惊魂》只是票房高,制作费属实是非常低的。这种资历确实是难以让人信服。 王轩回道:“韩总怎么没找张导来,起码张导还没失败过。”娱乐圈有时候还挺迷信的,越是成功的导演越是受追捧。 韩三品笑笑:“一开始确实是找了张一某,只不过他没接,说是档期不够。” 这时期的老谋子确实挺忙,一直在为雅典八分钟做准备,当然,上个月就出结果了,国内骂的人太多了。估计这会儿老谋子还在自闭。 所谓的“雅典八分钟”,其实在国际上反响还不错,毕竟老外就是看个新鲜,也是从这时候开始《茉莉花》这首歌在海外有了很大知名度。 王轩笑道:“张导确实很忙,除了拍电影,还得要操心奥运的事,现在外界舆论这么汹汹,张导也难。” 韩三品见话题扯得有点远,重新开始提点王轩了,“王轩啊,你也不能只盯着文艺片,也得多拍拍商业片。” 王轩点了点头,语气谦和:“韩总的意思我懂。现在我年纪还轻,经验也不多。 奖拿来算是给自己镀层金,商业片肯定也要拍,但得等技术和团队都稳下来。” “能拿奖当然好,”韩三品笑着举杯, “但电影得落地,得让观众买票进影院。你看现在的市场,影院空座多得很,大家都不愿意冒险。 你作为青年导演的代表,振兴国内电影市场也有一份责任在。你明白吧” “明白。” 韩三品放下酒杯,语气微微缓和,却仍然有几分意味深长。 “你这片子要是上映后票房能上五百万,就算开了个好头。” “五百万”王轩挑了挑眉,略显诧异。 “这数字……会不会太保守了点” 韩三品笑出声来:“别嫌少,现在国产文艺片破一百万都算奇迹。能上五百万,那就是口碑带动票房的标杆了。文艺片票房能见天花板的,凤毛麟角。” 王轩也笑:“那现在的市场确实太冷了。观众不愿意花钱看文艺片。” “这就是问题所在。” 韩三品放下筷子,语气变得郑重, “好片子太少。大多数片子不是烂,就是无聊。观众当然不进影院。你要真能拍出既有艺术性、又能打动人心的片子,那就值钱了。” 他说完,又举起酒杯。 “王轩啊,我看好你。你这代人要是真能撑起点东西,华夏电影就能换口气。以后要有什么想法,直接找我,中影不缺钱——就怕没人敢拍。” 王轩微微一笑,举杯相碰。 酒声清脆。 从后来的韩三品的所作所为,无论主观上怎么评价他,当他主政期间,客观上确实推动华夏电影产业大发展了。 和韩三品聊完后,接下来的重点,自然是电影《浔阳》的上映档期。 经过一番讨论,王轩和中影方面最终敲定——就在今年国庆上映。 说是“国庆档”,其实这时候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档期概念。 观众们还没养成“假期看电影”的习惯,片方也没有太多营销意识。 能不能抢到黄金档期放映,全靠韩总一句话,是的你没有看错,韩真的有这么大权力。 有没有人头铁不在乎中影的意见自己联系影院上映的。 有的,兄弟有的,这年头你只要看到某部片子上映时期突然有部好莱坞大片同期上映,那就可以断定,电影背后的影视公司肯定是得罪中影了。 毕竟中影有个杀手锏,那就是外语片引进权。真当内娱座山雕的外号是白起的吗。 当然,十几年后好莱坞也不卖座的时候,中影也就是没那么大权势了。 现在的大陆电影市场,真正能叫得上名字的档期,只有“贺岁档”,基本从十一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春节前。 这段时间各家片子都往上映表里挤,拼的不是质量,而是谁的明星多、排片多。 《浔阳》是个文艺片,这在这时候的市场里,就是天然劣势。 虽然导演是王轩,主演是刚拿了威尼斯影后的周训,电影还拿了国际大奖,但在内地市场,这类片子的票房上限非常有限。 电影院老板看完样片后心里都明白——这片子口碑可能好,但想赚钱难。 毕竟观众花钱进影院,看的还是“热闹”,不是“艺术”。 王轩自己也清楚这一点。 他对票房没有太大幻想,甚至觉得这片子能在国内上映,已经算“赚到了”。 电影市场这时候还远没形成气候,真正的粉丝经济还在襁褓期。大家能认明星,但还谈不上“饭圈”。 王轩在会议上开玩笑说过一句:“想靠粉丝撑票房得先等粉丝有钱。” 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这时候的小年轻,一个月零花钱几百块都算多的,电影票三四十一张,想去一趟电影院都得掂量掂量。 至于宣传,中影那边也就照着老规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