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困了我要睡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 拉萨宣慰使司衙门的巨大舆图上,代表帝国有效控制的区域,大致止步于日喀则以西。再往西,那片标注着“阿里三部”(布让、古格、芒域)、群山更加密集、河流走向扑朔迷离的区域,对于帝国而言,仍是大片的空白与传说。陆海深知,若不能将帝国的力量与意志有效投射至此,西藏的治理便如同只筑了一半的城墙,西面门户洞开,永无宁日。考察西疆阿里,已从长远构想,变为迫在眉睫的战略必需。 决断与筹备:目标“堆”地 陆海将这次考察的目标,明确为帝国力量此前从未正式抵达的阿里核心区——古格王朝故地(今札达一带),以及毗邻的布让(普兰) 地区。他为此进行了周密的准备: 精英使团: 他不打算动用大军,而是组建了一支精干的“西疆宣抚勘探使团”。使团核心由几人组成:首席使者是经验丰富、通晓藏语且极具耐心的宣慰使司高级幕僚周远亭;副使为“雪山轻骑”中最为悍勇、熟悉极端地形的年轻将领巴特尔(蒙古族,归顺帝国已久);成员包括精通舆地测绘的书记官、随队医官、以及两名自愿同行、在后藏地区颇有声望的萨迦派喇嘛(利用其宗教身份便于与阿里地区寺院沟通)。 路线选择: 选择了相对可行但依然艰险的中路路线——从日喀则出发,溯年楚河而上,经拉孜、萨嘎,穿越冈底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巨大河谷,最终抵达阿里核心区。这条路线能最大程度接触沿途部落,探查地理枢纽。 双重使命: 使团明面上的任务是“宣抚”——携带陆海的文书与礼物,会见阿里地方头人,宣示帝国主权,表达友好通商意愿;暗地里,则肩负“勘探”重任——精确绘制路线图,记录山川地貌、气候物产、部落分布、兵力虚实,并评估通往拉达克、克什米尔等外部区域的道路情况。 西行之路:跨越“世界之轴” 使团离开日喀则后,帝国的痕迹便迅速淡去。景色从农耕河谷逐渐变为苍凉的高原荒漠,空气愈发稀薄干燥。 萨嘎的警示: 在萨嘎地区,他们遇到了第一波真正的挑战。一支隶属于当地头人的武装马队拦住了去路,态度倨傲,索要过路费,并盘问使团目的。巴特尔指挥“雪山轻骑”摆出防御阵型,凛然不惧。周远亭则沉着应对,出示盖有宣慰使司大印的文书,并送上丝绸与茶叶作为礼物,强调帝国使团的身份与和平意愿。一番软硬兼施的对峙后,对方才勉强放行,但敌意与警惕显而易见。这让使团意识到,帝国在西部的影响力,几近于无,地方势力拥兵自重,视外来者为威胁或肥羊。 神山圣湖的震撼: 当队伍艰难翻过重重山隘,那片被无数传说环绕的土地终于展现在眼前——雄伟的冈仁波齐峰如同巨大的水晶金字塔直插云霄,静谧的玛旁雍错湖面碧蓝如镜。面对这极致的自然与宗教圣地,使团成员无不肃然。两位萨迦派喇嘛更是长跪叩拜。周远亭深知,对此地任何不敬的举动,都可能招致毁灭性的后果。他们严格按照藏传佛教的仪轨进行绕湖祈福,并向湖边寺院的僧侣布施,此举极大地赢得了当地宗教人士的好感。 古格故地的苍凉与机遇: 抵达札达,映入眼帘的是那座依山而建、已然废弃却依旧壮观的古格王朝遗址。断壁残垣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惨烈。使团在此驻扎下来,周远亭广泛会见散布在象泉河谷地的各部头人。他发现,阿里地区并非铁板一块,各部之间为草场、水源时有纷争,且对来自拉达克方向的影响(无论是商业还是军事)既依赖又警惕。这为帝国的介入提供了潜在的空间。 考察成果:填补空白的舆图与战略评估 数月后,当使团风尘仆仆、人困马乏地返回拉萨时,他们带回的,是足以改变帝国西陲战略认知的宝贵信息: 1. 地理空白的填补: 书记官绘制了前所未有的精细舆图,标注了从日喀则到阿里核心区的详细路线、关键山口、可用水源、以及适合建立补给点或小型堡垒的位置。尤其是对冈底斯山脉数个重要隘口的记录,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 2. 政治生态的剖析: 周远亭提交了数万字的考察报告,详细分析了阿里各部的势力范围、相互关系、军事实力(多为松散骑兵,装备落后)、以及对拉萨和外部势力(主要是拉达克)的态度。报告指出,阿里地区“民风彪悍,各自为政,然内部矛盾重重,易为外力所乘。其对帝国既畏且疑,然若示之以威,予之以利,未尝不可羁縻。” 3. 经济与宗教的发现: 确认了阿里地区与拉达克、甚至远至中亚存在一条古老的盐粮皮毛贸易通道。同时,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作为跨喜马拉雅文化圈的宗教圣地,其巨大的软实力影响力被首次系统评估。 4. 战略威胁的确认: 使团收集到明确情报,拉达克王国以及其背后的莫卧儿帝国势力,正通过这条贸易通道,不断向阿里地区渗透,拉拢头人,传播其影响力。帝国的西疆,确实存在着一个战略对手。 陆海的决断:从考察到经略 听取了周远亭的详细汇报,审视着那幅终于变得清晰的西部舆图,陆海心中酝酿已久的西进战略,终于具备了实施的现实基础。 他立刻采取了行动: 奏报朝廷: 他将考察报告与自己的分析紧急奏报皇帝,强调阿里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及被外部势力渗透的风险,请求朝廷授权并支持其对阿里的“渐进式经略”。 设立前沿据点: 在获得朝廷初步同意后,他命令巴特尔,率领加强版的“雪山轻骑”一部,携带给养,重返阿里,在札达或普兰选择一处易守难攻之地,建立一个小型的、永久性的帝国军堡,命名为 “西陲堡” 。此堡不追求控制大片土地,首要任务是存在与侦察,成为帝国在西疆的耳目和钉子。 启动经济与宗教渗透: 组织官方背景的小型商队,沿着使团探查的路线,尝试与阿里各部进行定期贸易,用茶叶、布匹、铁器换取当地的羊毛、盐巴,以经济利益建立联系。同时,鼓励和支持萨迦派等与帝国合作的教派,向阿里地区派遣僧人,扩大宗教影响力。 陆海对西疆的考察,如同在一盘宏大的棋局上,落下了至关重要的一子。它不仅仅是一次地理发现,更是一次深刻的政治与战略洞察。自此,帝国治理西藏的视野,真正从拉萨河谷投向了更遥远的西部边疆,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却也决定帝国能否真正牢牢掌控这片世界屋脊的全新篇章。来自海洋的继承者,正以其独特的视野与魄力,将帝国的疆域经营,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