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马总追加三千万!蒋新松从底层搞起!
南岸相思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蒋新松回到一楼的研发车间,一名工程师连忙走过来,紧张的问道:“蒋工,马总开会说啥啦有给我们项目追加投资吗” 说话的人叫习门子,那天的探测器,就是他给撞坏的。 蒋新松现在都还觉得像做梦一样,因为在他下楼的功夫,陈梦晗就已经将三千万,打到他拿着的项目卡里。 “嗯,追加了。” 许久,蒋新松才点点头。其他的项目组员也凑了过来。 一名女生咬着嘴唇,一脸干了错事的样子。 “嗯张雪,你怎么了”蒋新松看着面前的女工程师一脸要哭的样子,连忙问道。 张雪是项目组里唯一的视觉处理的工程师,负责研究项目的物体扫描识别和空间定位部分。 她的能力一直都不错,后来蒋新松从程旭言那里要到人手后,又给她调了两名工程师协助她一起搞视觉。 可此时的张雪,说话声音都有些颤抖,说道:“蒋工……我……我把视觉相机,也给撞坏了。” 蒋新松听后直接合不拢嘴。 一天之内,搞坏了两台设备! 是不是今天周一,不宜动工啊 但是他并没有责备张雪,而是安慰道:“没事,张雪你不用自责。搞研发的,这种事很常有的。” “现在马总投入了新的项目研发经费,我们再买一个就好。” 蒋新松确实也没有多紧张。 毕竟在这个项目用到的硬件设备里,就属这个视觉相机比较便宜。 因为那是国内一个成熟的视觉设备大品牌,一台也就十万块。 相比起其他的,都是九牛一毛。 其他的项目组员纷纷围了过来,询问道:“蒋工,马总到底给我们项目增加了多少经费呀我还想买一台探测器服务器……” 面对组员们的询问,蒋新松笑着伸出了三根手指。 “三百万那够我们换的啦!”员工们高兴的说道。 怎料蒋新松却是摇摇头,说出让他们不敢相信的话,“是三千万!” “三千万!!!” 十多号人面面相觑,不敢相信。 本来预算一千万的项目,马总现在已经投入了四千万了! “蒋工……马总这是,怎么想的”组员们终于没忍住问出来。 马总有钱也不是这样造的啊。 追加三千万,这都能够买多少套国外的成品啦! 蒋新松深呼吸了一下,看着负责各个不同硬件的工程师,开口道:“我想,马总要做的,是一整套自研的设备!” “是从源头上,脱离国外科技掌控的设备!” 在场的都是专业的工程师,蒋新松这话一出,他们哪里还想不清楚。 现在他们虽说购买的是国产的设备,像高压、x射线管、探测器和运动平台,这些统统都是国产的。 但是最底层的东西,难免是有用到外国的东西。 像探测器的芯片,就一直是一种跨越不过的鸿沟。 “马总他……”工程师们都不敢想,马总竟然想的是完全国产化的设备! 那不得手搓芯片啊! 蒋新松看着工程师们的反应,也是能够理解,毕竟他刚想到这里的时候,也是十分惊讶。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不再买成品了,都买各种重要的零件自己装配。国产的达不到要求,我们就自己研究更新换代!”他长舒了口气说道。 工程师们一下子感到压力,但是好在一切都还有蒋新松这个老大顶着,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 与组员交流分配完以后日常的任务之后,蒋新松回到自己在车间的办公室。 缓了许久,终于拨通了自己的导师的电话。 “喂,小蒋呀。好久没见,最近怎样项目研制的怎样了” 听着电话里传来老师的声音,蒋新松恭敬的说道:“导师!好久没见!是这样的,我们项目……” 蒋新松如同当年在上学时那般,跟导师汇报着项目的进度。 电话里的导师听完后十分诧异,笑道:“你们这年轻老板倒是个有趣的小家伙。” “既然他想从最底层开始自产,那你就搞嘛。” “那个芯片嘛可以搞的。” “有任何技术上的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 …… 师徒两人聊了足足有一个小时,几乎把所有的技术难点都聊到。 蒋新松虽然工作了十多年,但是在技术上,感觉自己仍然不及老师的皮毛。 毕竟自己导师可是工程院士啊! “好的,谢谢导师……”要挂掉电话时,蒋新松连连道谢。 这一次通话让他受益匪浅,许多底层逻辑都得到了梳理,芯片的研制和修改他也有了方向。 果然,背后有个大佬在默默支持的感觉,真的好! 蒋新松觉得,自己这是真的能成! 设计出一台完全自主的高效率高精度的残余应力检测设备! 以后在这个方向,再也不需要被灯塔国卡脖子! 而且,他也受到导师的支持:现在国内的各个航材院都有研发这个设备,但是相比起你们公司,那些国企的流程过于繁琐,恐怕一年都没签完合同。 而且,他们也只是购买国内的各个设备组合。根本不会像你们这样从底层去实现。所以,我认为你们的这个项目是有前途的。你们的马总眼界格局很大。这样的年轻老板,可以说是年轻有为。 小蒋,我一直觉得你是个做科研的料子,所以当初极力劝你不用着急进入公司工作。好在现在兜兜转转,你也终于是回到科研的道路上。好好干吧!我期待在国家科技进步领奖台上与你相遇。 “我一定会的!”蒋新松握紧拳头,斗气高昂的对自己说道。 他先是得到了马总的支持,现在又得到恩师的看重,心中的热情早已经如同烈火一般燃烧起来。 而此时,引起这个项目的京飞航材院检测中心的王希,指挥着搬运工在实验室里,将以前的设备统统打包,发往初苗公司。 同时,他个人也已经收拾好行囊,准备奔赴南方,亲自参与到初苗公司的应力设备的研制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