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 心流》藏在每一个角落
时阅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工作、独处、相处:心流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很多人觉得,心流只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出现,但其实不是。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找到心流的影子。 只要我们愿意,工作、独处、和别人相处,都能变成心流的“修炼场”。 1. 工作:把“谋生”变成“修行” 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很多人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盼着下班、盼着放假、盼着退休。 但米哈里的研究发现,心流在工作中出现的频率,其实比在休闲时还高。 因为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有反馈、有挑战,这些都是心流出现的绝佳条件。 我以前在一家公司做行政,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文件、安排会议、对接各个部门,琐碎又重复。 一开始我特别反感,觉得这份工作没意义,做得敷衍了事,每天都过得很煎熬。 后来我读了《心流》,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把工作当成“修炼专注力”的机会。 我给自己设定了很多小目标:整理文件时,不仅要分类整齐,还要做到“找文件不超过30秒”; 安排会议时,不仅要订好会议室、发好通知,还要提前考虑到参会人员的需求,准备好投影、茶水; 对接工作时,不仅要把事情传达清楚,还要尽量减少沟通成本,提高效率。 为了完成这些小目标,我开始琢磨优化流程:给文件做详细的标签,按项目和时间分类; 做一个会议准备清单,把需要准备的东西一一列出来;对接工作时,提前把重点整理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慢慢的,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专注,工作效率提高了,出错的次数少了,同事和领导也对我越来越认可。 更重要的是,我不再觉得工作是负担,反而在完成这些小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成就感。 书里有个叫里柯的装配线工人,他的故事让我特别有感触。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相同的零件组装在一起,在别人看来枯燥至极。 但里柯不这么想,他给自己设定了各种挑战:今天能不能比昨天快10秒完成一个组装周期 能不能保持更高的精度他还会观察流水线的节奏,调整自己的动作,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流畅。 对他来说,工作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场挑战自我的游戏,他在工作中找到了心流,也找到了乐趣。 其实不管是什么工作,都能找到可以专注的点。 如果你是做销售的,可以挑战自己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提高成交率; 如果你是做老师的,可以挑战自己把课讲得更生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如果你是做程序员的,可以挑战自己写出更简洁、更高效的代码。 当你把工作当成“修炼”,而不是“谋生”的工具时,就会发现工作里的乐趣,也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2. 独处:和自己相处,才是最踏实的修行 很多人害怕独处,觉得一个人待着会无聊、会孤单,所以总想着用刷手机、看电视来填满时间。 但独处其实是心流的“最佳培养皿”,一个人待着时,没有外界的干扰,更容易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找到心流。 我以前也害怕独处,一一个人就忍不住刷手机。 后来我试着给自己安排“独处时间”,每天晚上留一个小时,不看手机,不看电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我喜欢读书,就找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慢慢读; 有时候也会写日记,把一天的想法、感受写下来; 偶尔还会练练字,练习写字建议大家可以抄写经书,一笔一划地写,让自己静下心来。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不适应,总想着拿起手机。 但我强迫自己坚持下来,慢慢就发现,独处其实很美好。 读书时,我会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跟着主人公的经历喜怒哀乐; 写日记时,我会梳理自己的思绪,慢慢想清楚很多平时想不明白的事; 练字时,我会专注于笔画的走势,心里特别平静。 这些时刻,我都进入了心流状态,不仅不觉得无聊,反而觉得特别充实。 米哈里在书里提到,有些身处极端环境的人,比如南极的科考队员、监狱里的囚徒,他们长时间独处,却没有陷入绝望,反而在独处中找到了内心的力量。 有一位囚徒,被关押在狭小的牢房里,没有书籍,没有娱乐。 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开始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庞大的虚拟世界:他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细节到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对话; 他构思小说,设计人物、情节,在脑海中一遍遍地演绎; 他还会进行哲学思考,探索生命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意识完全沉浸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进入了深度的心流状态。 独处不仅没有摧毁他的精神,反而让他的内心变得更加丰盈和强大。 如果你也害怕独处,可以从一件小事开始尝试。 比如每天留20分钟,泡一杯茶,慢慢喝,感受茶的香气和口感; 或者找一首喜欢的歌,认真听,感受旋律和歌词带来的情绪; 也可以做点简单的手工,比如折纸、织毛衣,做香囊,专注于手上的动作。 慢慢你会发现,和自己相处,其实是一件很踏实的事。 3. 相处:高质量的陪伴,是“一起进入心流”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和别人相处。 但很多时候,我们的相处是“无效”的——聚会时大家都在刷手机,聊天时只说些表面的话题,相处之后不仅不觉得开心,反而觉得更累。 其实,高质量的相处,也能产生心流,这种心流,是和别人一起创造的。 我有一群喜欢徒步的朋友,每次和他们一起徒步,都特别开心。 徒步的时候,我们会一起规划路线,互相帮忙背包,遇到难走的路段互相搀扶。 路上我们会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也会安静地走着,感受周围的风景。 那种感觉,就是一种“集体心流”。 我们都专注于当下的徒步,专注于彼此的陪伴,没有私心杂念,只有纯粹的快乐。 米哈里说,集体心流的出现,需要有共同的目标、相互的信任和开放的沟通。 比如一家人一起做饭,共同的目标是做出一顿美味的饭菜,大家分工合作,你洗菜、我切菜、他炒菜,在这个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交流,就能感受到快乐; 一群朋友一起打球,共同的目标是赢得比赛,大家互相传球、互相鼓励,也能进入心流状态。 我见过一对老夫妻,他们退休后最喜欢一起养花。 老爷子负责翻土、施肥,老太太负责浇水、修剪,两个人每天都在花园里忙忙碌碌。 他们不会说太多甜言蜜语,但会一起观察花的生长情况,讨论怎么养护才能让花开得更艳。 有时候,他们会坐在花园里的长椅上,静静地看着花,一句话都不说,却让人觉得特别温馨。 他们的相处,就是一种集体心流,在共同的爱好里,找到了彼此的默契和幸福。 高质量的相处,不是“凑在一起”,而是“心在一起”。 如果和别人相处时,能放下手机,放下杂念,专注于彼此,专注于共同做的事,就能感受到那种深度连接的快乐。 比如和家人一起看电视时,不要各自刷手机,而是一起讨论剧情; 和朋友聊天时,不要敷衍应付,而是认真倾听,真诚表达; 和孩子相处时,不要一边看手机一边陪他玩,而是全身心投入,和他一起做游戏、读绘本。 这样的相处,才是有意义的,也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