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好巧,又是老婆陈医生接诊
33小公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五下午的门诊手术室,像按了快进键。 陈佳怡做完第11个病人的色素痣切除,下意识地扭了扭有些发僵的脖颈,又抬起胳膊,在空中缓缓舒展了一下。 连续几个小时保持高度专注的固定姿势,肩背的肌肉都在发出抗议。 每周五下午的手术排班,密得让人喘不过气,这几乎是科室里心照不宣的规矩。 原因大家都懂,对于需要搬砖的社畜来说, 周五挨一刀,紧接着就是周末,护理伤口和正大光明的摆烂都方便, 工作耽误不耽误不重要, 关键在于省下两天宝贵的年休假,也不影响窝囊费。 上次王主任特意把她的门诊手术时间调到了周五下午,小唐还傻乎乎地凑过来问她为什么排班总变来变去呀。 为什么 陈佳怡心里怎么可能不知道,这多少有点给她穿小鞋的意思。 但她当时只是轻描淡写地对小唐说做好自己的事,别浪费精力揣测领导的想法。 她是真觉得无所谓。 在周五下午累成狗,和其他时间累成狗,对她来说有区别吗 活儿还不是一样干,痣照样得一颗颗切,皮照样得一针针缝。 “小唐,”她喊旁边的规培医生,“叫最后一个吧。” 她边说边活动了下手腕,等着最后收工。 小唐应了一声,走到门口。 陈佳怡隐隐约约听见她喊了个名字,好像是什么“周京城”。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之间, 周景澄!!!! 怎么会是他 她立刻想起了前几天,他貌似随意地提过一句,抽血报告要周五才能出来。 所以……不是体检, 是来切那颗痣!!! 一股许久未曾造访混着无奈和被打扰的烦躁感,悄无声息地又漫了上来。 她非常不喜欢将自己的工作领域和私生活, 尤其是和周景澄,牵扯到一起。 这里是医院,是她需要绝对冷静和专业的地方。 她几乎是立刻想起了上次门诊,他坐在那张破塑料凳上, 顶着“38岁”的简历,一本正经说要“回家问老婆”,还有那手都已经搭在皮带扣上的一幕…… 她还没来得及深想,小唐已经领着病人走了进来。 陈佳怡抬起头。 果然是他。 周景澄跟着小唐,脚步略显拘谨地踏进了这片对他而言完全陌生的领域。 他的目光习惯性地先扫视环境,然后,落在了除了小唐以外,唯一一个穿着手术服的人身上。 陈佳怡全身都包裹在了一套洗得有些发白、显得松松垮垮的绿色手术衣裤里, 脚上穿着一双有点类似洞洞鞋的手术室专用鞋,头上戴着一顶与严肃环境略显跳脱的花色手术帽,脸上则严严实实地罩着一个蓝色外科口罩。 全副武装,只露出一双眼睛。 但,这就足够了。 周景澄的视线定格在那双沉静而熟悉的眼眸上, 今天执刀给他切除手上这颗小痣的医生,正是他的妻子,陈佳怡。 他以一种全新但又些许陌生的视角,看着这位只露出一双眼睛的陈医生。 这副装扮的她,剥离了所有生活中的模样与情绪,只剩下纯粹的专业感。 和上次在门诊见到的不同, 这是他从未见过的另一面陈医生。 陈佳怡压下心里那点莫名的火气,立马恢复了冷静和专业。 她没看周景澄,直接问小唐, “什么情况手术部位。” “右手手掌的痣,老师。术前检查都没问题。”小唐流程熟练地汇报。 还好还好,只是手掌, 她真的有点点担心他三颗一起切,然后正大光明脱裤子...... 然后,重新将目光落在周景澄脸上,那双露在口罩外的眼睛平静无波,开始了标准的术前核对, “姓名。” “周景澄。”他回答,顿了顿,生怕别人不知道,补充了一句, “38岁。” 陈佳怡正在戴手套的手顿了一下。 她问他名字,谁问他年纪了 他是不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38岁 她都能想象小唐心里又在吐槽他“一把年纪切颗痣还要问老婆”了。 “躺上去。”她的声音透过口罩传来。 周景澄看了一眼那张铺着无菌单的床,依言,但只是坐下。 “是躺下,全身躺平。”陈佳怡纠正他。 他抬起头,眼中带着真实的困惑:“只是切手上的痣,也需要完全躺下吗” 陈佳怡在心里叹了口气,翻了个白眼。 她就知道会这样。 “需要。”她简短地说。 她告诉自己,这是病人正常的疑问,需要专业解答。 调整了一下呼吸,用清晰平稳,不带任何个人感情的语调解释道, “手术体位采用平卧位,本身有助于放松身体,缓解紧张情绪。 更重要的是,这个姿势能最有效地预防和应对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周景澄消化着专业名词, 她语速适中,简单通俗地翻译了下, “就是部分患者在紧张、疼痛刺激,比如注射麻药时,或者见到出血时,容易引发这种神经反射,导致头晕、眼花,甚至突发性的意识丧失。” 她解释完毕,看着他还坐着不动,想到他刚才自报家门的“38岁”, 不知怎的,又淡淡地补充了一句,刻意在某个词上加了重音,, “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年轻男性中,比较常见。” 周景澄:“……” 他抿了抿唇,没再说什么,乖乖躺了下去。 小唐以为他紧张,好心安慰, “您就想像在口腔科看牙,是不是就觉得这个姿势很自然了这都是最标准、最利于医生操作,也让您最舒服的姿势。” 陈佳怡没接话,走到器械台旁边拿起一支紫色记号笔, 回到床边,她伸出带着无菌手套的手, “右手。手心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