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沈医终服输诚拜,医馆立规破陈规
不老老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江知意与萧砚彻夜长谈后,心中虽五味杂陈,但看到屋外渐亮的天色,想到还有许多病人等着救治,便打起精神来到药炉旁,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天刚亮,药炉上的陶罐还在咕嘟冒泡,江知意把最后一味药末撒进去,盖上盖子,顺手在小满肩膀上拍了一巴掌。 “去,把东屋那三个孩子叫来,药好了。” 小满一个激灵跳起来,光脚就往外跑,边跑边喊:“师父开新方啦——!” 云娘从外头掀帘进来,手里拎着刚蒸好的药包,听见喊声直翻白眼:“你嗓子能不能小点昨夜熬药到三更,今早又要全街都知道。” “师父说疗效快,就得让人知道!”小满缩了缩脖子,又补一句,“师父还说,治得好不如说得响。” 江知意没理他,只把药罐倒进三个粗瓷碗里,汤色清亮,泛着淡淡的青气。她端起一碗,吹了吹,递给刚进屋的小童。 “喝完。” 孩子脸色灰白,嘴唇发紫,接碗的手直抖。旁边两个也好不到哪去,都是城南贫巷里抬来的,高热不退,脉象沉浮不定,太医院早判了“无救”。 沈怀瑾就是这时候到的。 他穿着太医院首医的青袍,手里拄着乌木拐,一进门就皱眉:“你这药,谁准的” 江知意眼皮都没抬:“病人准的。” “胡闹!”沈怀瑾声音陡然拔高,“瘟疫方剂自有典籍记载,你擅自加减三味主药,剂量又反着来,这是救人还是送命” 云娘冷笑:“沈大人昨儿还说‘女子不可执方’,今儿就急着来抢功劳了” “我不是来抢功劳的。”沈怀瑾盯着那三碗药,“我是来收尸的。若这三个孩子死在你这破医馆,你担得起吗” 江知意终于抬头,看着他:“那您说,他们现在活着,还是死了” 沈怀瑾一滞。 三个孩子已经喝完药,正由小满扶着靠墙坐下。不过半盏茶工夫,先前还抽搐的手指松开了,呼吸也稳了些。 “退热了。”小满突然喊,“师父,阿牛额头不烫了!” 江知意走过去,搭了搭脉,点头:“再过两个时辰,能睁眼。” 沈怀瑾冲上前,一把推开小满,自己蹲下摸脉。指尖刚触到孩子手腕,手猛地一抖。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太医院那些泛黄的典籍,那些被奉为圭臬的药方,那些他亲手签署的“无救”批文。可眼前这孩子的脉象平稳有力,分明是生机回转之象——而这一切,竟来自一个被他视为“妄为”的药方。他的喉头滚动了一下,仿佛有千斤重压在胸口,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这脉……不该这么稳……”他喃喃,“寒毒已退,阳气回升,怎么可能……” 江知意转身从柜子里取出一本泛黄的册子,啪地拍在桌上。 “《药王谷残卷》,我娘留下的。第三页写明‘瘟疫发热,忌用黄连压火,反助邪气’,你们太医院的方子,黄连用三钱,是害人。” 沈怀瑾抬头,脸色铁青:“荒谬!黄连清热解毒,千年古法,岂是你一个女子翻本残卷就能推翻的” “那您告诉我。”江知意盯着他,“城南抬来的三十一个病人,太医院治好了几个” 沈怀瑾不说话。 “七个。”她自己答,“七个。而我这里,七天救活十九个。您要是还信那本破书比人命重,现在就可以把他们抬走,送回太医院等死。” 屋子里静下来。 沈怀瑾死死盯着那本残卷,手指在页角摩挲,像是想撕了它,又像怕弄坏了。 他的指尖微微颤抖,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被抬出太医院的病人——瘦弱的母亲抱着高烧的孩子跪地哀求,却被守门太医冷冷拦下;老人蜷缩在廊下咳血,直到断气也没能进诊堂一步。他曾以为那是规矩,是律法,是医道不可违的秩序。可此刻,他忽然意识到,那不过是冷漠披上了制度的外衣。 就在这时,外头一阵骚动。 一个妇人抱着孩子撞进来,膝盖一弯就跪下了:“江大夫!救救我儿子!他……他吐黑血,太医院不肯收……” 江知意立刻过去,掰开孩子嘴一看,舌底发黑,牙龈渗血。 “中毒了。”她回头,“云娘,银针三号,清心穴。” 云娘迅速递上针盒。 江知意一手固定孩子头,三根银针眨眼落下,针尾轻颤。孩子喉咙里咕噜一声,吐出一口黑血,呼吸顿时顺畅。 “小满,取‘解毒汤’半碗,温着喂。” 小满飞奔去取药。 沈怀瑾站在原地,看着那三根针的位置,嘴唇微微发抖。 “你……你怎么知道是心脉受毒” “他娘怀里有半块饼,闻着有股苦杏味。”江知意拔针,“有人拿毒粉混在救济粮里,专挑穷人下手。您要是常去城南走走,早该闻出来了。” 沈怀瑾猛地抬头,眼里有怒意,但更多是震惊。 他忽然想起昨日巡查城南时,曾见几个衣衫褴褛的孩童围在施粥棚前争抢食物,他只淡淡一句“速速分发,莫生事端”便转身离去。那时他未曾多看一眼,更未想过,那碗粥里竟藏着夺命之毒。他的心像被狠狠剜了一刀,痛得几乎站立不稳。 他忽然转身,从袖中抽出一块木牌,狠狠摔在地上。 “啪”一声,牌匾裂成两半,上头“太医院首座”四个字断成残片。 “是我错了。”他声音哑了,“是我守着规矩,忘了医者本分。这十年,我看着穷人抬进来,抬出去,只因交不起药钱,就说是‘天命’……可哪有什么天命,分明是人心冷了!” 他扑通跪下,对着江知意,额头重重磕在地上。 “老夫沈怀瑾,今日认输。你救得了人,就是比我强。从今往后,我不再拦你立馆、立规、立方。你若不嫌弃,我愿……为你医馆顾问,不领薪,不挂名,只求能赎这一身陈腐之罪。” 江知意没扶他,也没说话。 她转身登上药堂高台,从云娘手里接过一张纸。 “我江知意,今日立医馆三规。” 她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 “第一,不救作恶者。杀人放火、欺压良善之徒,病死在我门前,我也不救。” 台下有人嘀咕:“那不成了私刑”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说:“江大夫,您这规矩好,让咱们穷人也看得起病。我儿子前年被地痞打断腿,求医无门,差点废了。若早有您这规矩,哪轮得到他们横行” “第二,不敛不义财。药价三成利为限,多收一文,逐出师门。” 又有人冷笑:“女子开医馆,还立规矩祖宗法度都不要了” 旁边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眼中满是感激:“我孩子就是被太医院拒诊的,多亏江大夫您啊。您这规矩,是给咱们穷人一条活路!” 江知意不理,继续说:“第三,不藏私技欺师。谁若学了本事,却秘而不传,视为欺世盗名,永逐医道。”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 “我不管你是太医、游医、男医、女医,只要进我这门,就得守这三条。违者,我不认你为徒,也不认你为医。” 云娘第一个走上台,单膝跪地:“我云娘,愿守三规,行医济世。” 小满抱着那本刚抄好的《医馆守则》冲上来,举过头顶:“我小满,背熟药性,救活百人,绝不藏私!” 台下百姓起初窃窃私语,渐渐有人喊:“我愿签!” “我也签!” “我儿子要学医,就进你这馆子!” 沈怀瑾仍跪在地上,忽然抬头:“我……也愿签。” 江知意低头看他。 老人满脸泪痕,手里攥着那半块碎牌,指节发白。 “我沈怀瑾,今日起,唯仁心是尊。不分男女,不论出身,谁救得了人,谁就是医。” 江知意终于伸手,把他拉了起来。 “您不用跪我。您跪的是您自己心里那杆秤。” 沈怀瑾颤巍巍站直,忽然从怀里掏出一本薄册,递给她。 “这是……太医院近十年拒诊的病案记录。我偷偷抄的。有三百二十七条,都是穷人,交不起钱,被抬出去等死的。” 江知意接过,没说话,只把册子放在《医馆守则》旁边。 台下人声鼎沸,有人开始传笔纸,要签押入馆学医。 云娘低声问:“真让他们都进来里头怕是有裴家安插的眼线。” “让他们来。”江知意冷笑,“我正愁没地方撒网。” 小满凑过来:“师父,那……咱们医馆叫啥名儿总不能一直叫‘江家小铺’吧” 江知意看了眼窗外。 晨光正好,照在新挂的木牌上,上头四个字还没上漆,是她今早亲手刻的。 “就叫‘仁心堂’。” 她转身拿起刻刀,又在牌匾背面补了一行小字。 “医者,不为权贵续命,只为苍生点灯。” ————————————————————— 预告:仁心藏刃,暗夜谋局 晨光里刻下“仁心堂”的医者,指尖能捻起救人的银针,亦能布下无声的毒烟;卧病十年的镇北侯世子,地窖里藏着三百蓄势的隐卫,更藏着谋定天下的锋芒。 当裴相的黑匣携毒而至,二十死士夜闯侯府,她耳后别针、袖中藏哨,以医道为刃,让剧毒匕首成废铁,令来犯者寸步难移;他则以信号为号,引禁军围府,十年装病的隐忍,在踏碎宰相尊严的那一刻终于出鞘。 可死士靴筒里的密道图尚未燃尽,药炉边的残粉竟牵扯出尘封的丽妃旧案。仁心堂的规矩要加“学医必学武”,侯府的棋局却早已与朝堂死死缠绕。 下一夜,是她以药粉解旧案迷局,还是他凭兵权掀朝堂风浪当医者的“仁”撞上谋者的“锋”,这对连隐卫都在吃药膳的夫妻,又将在明暗交织中,撕开怎样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