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会前大练兵
云云蕉下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了,景文的生意越来越好了,苏厂长说他这两个月拿货量增加了不少,估计很快就能买房子了。” 顾明泽笑着点头:“景文这孩子不错,有韧性。” “咱们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等广交会结束,咱们再找个时间,一家人出去好好玩玩。” 林晚青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时间安排,说道:“再说吧,等我从广交会回来,要参加芳蓉的婚礼。” “还有,咱们得安排一下搬家的时间了。” 他们家的四合院早就改建完成了,去年九月份,新做的家具也都已经到位。 如今,都通风晾了大半年了,也是时候安排搬进去住的事情了。 听媳妇这么说,顾明泽这才想起来,他们家还有这么一件大事情没完成呢。 仔细琢磨了一番,顾明泽提议道:“要不,等暑假结束后,九月份或者十月份再说吧” 这两三个月,他媳妇很忙。 六七八月几个月天气又太热。 想来想去,还是要等到九月份十月份,才合适。 林晚青想了想,点了点头道:“是要等到那时候,天气凉快一些再搬好。” 这次搬家,少不了要摆酒席。 九月十月份是京市最舒服的时期,搬家摆酒席再适合不过了。 三月就这样在忙碌中过去,四月的京市,天气已经转暖。 可这还带着一丝凉意的暖风,却丝毫比不过锦绣服装厂里热火朝天的劲头。 办公楼三楼的大会议室拉着米黄色的厚窗帘,把外头的天光滤得柔和。 二十多号人挤在长条桌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里,混着林晚青清亮的声音。 “最后再强调一遍,客户来了先微笑,递上样本册时要介绍咱们的核心优势。” “比如,纯棉面料是特供的精梳棉,色牢度比行业标准高两个等级,这是咱们的底气。” 此时,林晚青站在台前,一身浅灰色的卡其布西装套裙,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 她手里捏着本蓝色封皮的培训手册,封面上“广交会专项培训”几个字是苏知航用毛笔写的,笔锋遒劲。 坐在她身旁的苏知航推了推鼻梁上的银色框眼镜,补充道:“去年咱们遇到过客户纠结做工的情况。” “记住,把袖口、领口的走线指给他们看,每英寸12针。” “这是咱们厂的硬标准,比南方一些小厂密三成,耐穿度摆在这儿。” 他说着翻开自己的手册,里头夹着好几张泛黄的纸条。 这些都是去年广交会上随手记下的客户反馈,此刻都成了最鲜活的教材。 会议室里的人个个都挺直了腰板,前排几个年轻姑娘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低头在笔记本上划重点。 靠后的角落里,几个年纪稍长的人却显得从容,其中一个穿藏青色工装的男人甚至轻轻点了点头。 他们是去年跟着去广市参加过广交会的“老人”,对这些流程不算陌生。 此刻听着讲解,倒像是在梳理过往的经验。 只在提到新调整的话术时,才格外专注地抬眼。 “张雯,去年你接待那个马来西亚客户时,他是不是纠结过交货期” 林晚青忽然看向后排,被点到名的女人愣了一下,随即笑着应声:“是啊老板,那会儿他急着要货,说怕赶不上当地的开斋节。” “我当时没敢打包票,还是您后来跟他谈的分批交货。” “对,当时确实是这个情况。” 林晚青接过话头,目光扫过全场。 此时,她的声音严肃而洪亮。 “今年咱们产能扩充了不少,交货期能比去年缩短五天,但也不能把话说死。” “遇到催货的客户,就按手册上的话术来:‘我们能保证在合同约定时间内提前3-5天交货。” “若您有紧急需求,我们可以协调生产线优先排单,但需要额外确认原材料库存,半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既显诚意,又留余地。” 苏知航跟着把提前印好的“客户常见问题应答清单”分下去,每页纸上都用红笔标了重点。 从“面料是否起球”到“能否接受小批量定制”,足足列了四十多条,每条后面都附了两种以上的应答方案。 “大家先对着清单默记二十分钟,等会儿我们分组对练,老人带新人,每人至少模拟三次接待场景。”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便响起一阵翻纸声。 林晚青趁机走到后排,拍了拍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肩膀:“小周,去年你刚进厂,没赶上广交会。” “这次跟着李师傅学,他去年签了三个大单,经验足。” 小姑娘脸一红,连忙点头:“谢谢老板,我一定好好学。” 旁边的李师傅笑着摆手:“林总放心,保证把她带出来,咱锦绣的人出去,一定不能丢份儿!” 正说着,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一个穿着白衬衫的姑娘探进头来,手里还拎着个军绿色的帆布包。 林晚青瞥见她,眼睛一亮,朝她招了招手:“瑶瑶,这边来。” 顾景瑶轻手轻脚地走进来,会议室里的目光顿时都集中在她身上。 她今年大四,身形高挑,眉眼像极了林晚青,却比母亲多了几分学生气的青涩。 “妈,苏厂长,我下课赶过来的,不好意思来晚了。” 她放下包,从里头掏出一本笔记本,封面上还印着京大的标志。 “刚好赶上对练,来得巧。” 苏知航笑着打趣道:“咱们景瑶可是高材生,英语俄语都溜,这次去了,就是咱们的‘翻译担当’。” 顾景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苏厂长别夸我了,我也就书本上学的,真跟外商交流,还得跟大家多请教。” 她坐下没多久,便被分到了张雯那组。 第一个模拟接待的便是“外商询问俄语区市场的适配款式”。 显然,顾景瑶虽然来晚了,但并不是丝毫没有准备。 她稍作思索,便用流利的俄语报出了几款适合东欧市场的大衣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