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时光流逝
一只小肥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看到凌笃玉抱着包袱出来,脸上露出慈和的笑容: “姑娘这是又完工了” “快歇歇眼睛,老奴去给您倒杯热茶。” “陶妈,不用忙活,我不渴。”凌笃玉走到她身边将包袱递过去,语气带着些恳请,“这些绣品,我想……麻烦您下次出府的时候,帮我带到绣坊换成铜板。” 陶妈脸上的笑容一僵,接过包袱,入手便知分量不轻。 她看着凌笃玉那双因为长时间握针而有些泛红的手指,心疼地皱起了眉: “姑娘!您这是何苦呢!” “住在府里吃喝用度都有将军操心,您何必如此劳累自己瞧这手……” 凌笃玉摇头轻声道: “陶妈,我知道将军和您都待我好。” “可……我总不能平日里什么活儿都不干。” “这些是我自己挣的,心里踏实。” 哎…. 陶妈看着凌笃玉倔强的小模样儿,心里叹了口气。 她知道这姑娘看着安静,骨子里却比谁都犟,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自己若是强行不让,反而伤了姑娘的自尊。 “唉……好吧好吧。”陶妈无奈地摇摇头,将包袱仔细收好,“姑娘放心,下次采买老奴就帮您带出去。” “只是……您可千万别再这么拼命了,仔细伤了身子,那才叫不值当呢!!” “谢谢陶妈,您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凌笃玉脸上露出真切的笑意。 过了两日,陶妈外出采买回来便将一个沉甸甸的大钱袋交给了凌笃玉。 “姑娘,今儿个绣品都卖出去了。” “这是换来的钱,您收好。” 凌笃玉接过钱袋,入手的分量让她微微一愣。 她打开袋口将里面的铜钱倒在桌上,叮叮当当一阵脆响。 凌笃玉仔细数了数,竟然有足足五百八十枚铜板! 比自己预估的最高价还多了近两百铜板! 抬头看向陶妈,她眼中带着疑惑。 陶妈被凌笃玉看得有些不自然,别开眼,装作整理衣袖,含糊道: “哦……那家绣坊的掌柜说……说姑娘的绣工好,样式也雅致,所以给了个高价……” 凌笃玉何等聪明,立刻便明白了。 什么掌柜给高价,分明是陶妈心疼她,自己悄悄贴补了钱进去。 一股暖流夹杂着酸涩瞬间涌上心头。 看着陶妈那躲闪的眼神和鬓边新添的几根白发….凌笃玉喉咙有些发紧。 “陶妈……” 她轻声唤道,声音有些哽咽。 “哎呀呀!姑娘您就别跟老奴客气了!”陶妈连忙摆手,打断她的话,“这点钱不算什么,您能开开心心的比什么都强!” “快收起来,快收起来!” 凌笃玉知道,这份情意不是推拒就能偿还的。 “好。” 她将铜钱重新装回钱袋紧紧地攥在手里,好像在攥着一份沉甸甸的温暖。 自那以后,凌笃玉还是每日刺绣,只是不再急着让陶妈拿出去卖,她将换来的铜板都放进了空间里。 同时,凌笃玉开始了一项新的“工程”。 她向陶妈要来了些厚实耐磨的棉布和蓬松的新棉花,又比对着萧鼎,韩麟还有陶妈的大致身形开始笨拙地裁剪,缝制。 做衣服可比刺绣难多了! 尤其是萧鼎和韩麟那种男子的款式,更是让凌笃玉挠头。 针脚不可避免地有些歪斜,尺寸也拿捏得不是那么精准,但她做得极其认真。 给萧鼎做的那件棉服是藏青色的,她在领口和袖口处用深一些的蓝色丝线,绣了一圈简单的云纹,针法稚嫩却透着一股用心。 给韩麟的那件棉衣是石青色的,没什么花样,只是尽量将边角处理得平整些,针脚缝得密实些,力求保暖耐用。 给陶妈的那件棉袄则是温暖的绛紫色,她在衣襟处绣了一小丛象征福寿的卍字纹,针脚比起前两件似乎又进步了一丝丝。 在夜深人静时,凌笃玉会就着昏黄的灯火,一针一线地缝制冬衣。 有时手指会被针扎破渗出血珠,她便含在嘴里吮掉,继续埋头苦干。 这些衣服或许粗糙,或许不合身,但却是自己目前唯一能拿得出手表达谢意的方式。 凌笃玉打算着,等到离开的那天就把这些衣服留给他们。 算是……不告而别前一点微末的心意。 日子,就在这飞针走线中悄然流淌。 凌笃玉的绣技在进步,她藏起来的路费在缓慢增加,那三件饱含心意的棉袄也在一针一线中逐渐成型…. 边关的冬天格外漫长,也格外不太平。 萧鼎身为镇守大将肩上的担子自然很重。 军营里的大小事务,防线的布置调整,粮草军械的核查,应对北边那些饿红了眼的蛮子可能发起的骚扰……桩桩件件都离不开他。 他几乎是长在了军营里,中军大帐的灯火常常亮到后半夜。 人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圈,眼下的青黑就没消过,下巴上的胡茬也冒得更密更硬了。 那身惯常穿的铠甲上,沾满了尘土和霜雪就没彻底干净过。 可即便忙得脚不沾地,像个不停转的陀螺,萧鼎还是会隔三差五地挤出那么一点点空隙打马回一趟将军府。 有时候是晌午抽空回来扒拉口热饭,有时候是深夜带着一身寒气突然出现。 每次回来,他第一件事不是去书房处理积压的文书也不是赶紧歇口气,而是径直往后院凌笃玉住的那个小院去。 这天天刚擦黑,萧鼎又带着一身外面的冷气回来了。 身上的盔甲都没来得及卸就跨进了小院。 凌笃玉刚练完功,正站在井边用冰冷的井水拍打脸颊,驱散运动后的热气。 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她回过头就看到萧鼎立在院门口。 “将军。” 凌笃玉直起身,用布巾擦着脸轻声招呼。 “嗯。”萧鼎应了一声,走近几步借着院里的灯笼光上下打量了她几眼,眉头习惯性地皱着,但那眼神里的关切却藏不住,“又在练功” “这天寒地冻的,小心着凉!” “陶妈没给你备足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