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可爱的酷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密密麻麻的文字足有千余,内容完整详实。 李斯素来奏章冗长,但往日需整车竹简承载的内容,今日竟化作纤薄一页,令皇帝震惊不已。 凝视手中之物,嬴政瞬息明悟其价值。 此物问世,竹简必将淘汰——既有如此利器,谁还会用笨重的竹简 “此为何物李斯,速来为朕解惑。 ” “陛下,此乃臣呈递的奏章,禀报会稽郡旱情,柴中丞......” 李斯正欲详述,却被嬴政直接打断——这位 要的不是过程,而是答案。 “朕问的是此物的材质,从何处得来” 嬴政目光如炬,已有怒意浮现。 李斯不敢迟疑,若真触怒龙颜,后果不堪设想。 “禀陛下,臣亦不知此物特性,只知其名唤‘纸’,柴苏志纸。 ” 李斯刻意咬准发音,意在提醒陛下:观今日缺席之人,再思此纸之名,自当明了。 可惜嬴政既未联想到此物出自公子扶苏之手,亦未完全领悟纸张的价值。 “纸昔年巴蜀似有少量帛纸,此物非蚕丝所制,却比蚕丝挺括平整,产量更远胜帛纸。 ” 嬴政毕竟见识过类似物件,此刻已察觉其妙用:“此物价值几何” 声音微紧,既恐造价高昂,又疑若真昂贵,群臣怎会普遍使用这柴苏志纸。 “臣询问过献纸者,原料不过是木屑、碎布、破渔网等物。 制数千张仅需三四十斤原料。 ” 嬴政瞳孔骤缩——竟比竹简更为廉价!作为统治者,他瞬间洞悉此物将如何颠覆大秦:文字载体关乎文明进程,如此廉价之物必将推动社稷发展。 “莫非又是柴家手笔”嬴政暗自思忖,“或是柴中丞化名所制” “这些奏章皆用此纸速宣制造者觐见!” 难掩激动,此物当得起“神物”之称。 若百份奏章皆用此物,今日便不必动用三驾马车运送竹简。 “即刻寻此人来!朕必厚赏!” 李斯与冯去疾相视为难:若道出扶苏之名,公子谋划便付诸东流;若隐瞒,却是欺君大罪。 李斯与冯去疾交换眼神,默契地保持缄默。 太子既已示意禁言,他们便不再多话。 皇帝未点名询问,主动开口反倒容易惹祸上身。 眼见嬴政批阅奏章时与朝臣讨论的热络场面,二人心知很快就会被问及政事。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早些将扶苏请来。 横竖是皇家父子间的私事,让他们自行解决便是。 李斯招来侍从,命其速去查看扶苏的衣冠是否备妥。 侍从领命而去,却迟迟未归。 李斯暗自焦灼,又不便亲自查问。 他忘了此处侍从皆属赵高管辖。 扶苏的衣冠为何迟迟未至答案不言自明——这根本就是刻意为之。 如此面圣,岂能不招致皇帝嫌恶 正当他们心急如焚之际,嬴政却神清气爽。 晨间的不悦早已被这神奇的白纸驱散。 心情舒畅,处理政务自然事半功倍,转眼间已批完半数奏章。 此物当真堪称神品,书写流畅,观之悦目。 嬴政在纸质奏章上挥毫泼墨,连批十余字而不自知。 他的字迹在纸上竟显得格外俊逸。 与竹简相比,纸上书写实在天差地别。 竹片不仅墨迹难干,字迹也显得局促模糊,阅览时颇费眼力。 而纸张展开便一览无余,批阅起来自然轻松。 若所有奏章皆用此物,该省去多少劳顿。 嬴政抬眼望向李斯等人,越看越是欣慰。 这些臣子果真体恤君上,短短时辰便让他习惯了纸张的便利。 再瞥见赵高身旁堆积如山的竹简,不由蹙起眉头。 美中不足的是,这车竹简至少还需耗费一个时辰。 如今再看这些竹片,只觉分外碍眼。 看来有必要诏令群臣统一使用纸张书写奏章。 若有人执意用竹简,索性免了上奏之权。 说起这纸张,似乎唤作柴苏志纸。 制作者想必名叫柴苏志,咸阳城中此姓罕见,多半与柴中丞有关。 若所料不差,八成就是这位中丞的手笔。 遍观大秦,能造出如此神物的,恐怕只有那位仙家......同样是天子,为何人家的子嗣就这般...... 罢了,还是得找中丞问个明白。 可惜此人刻意回避,倒像是与朕玩起了捉迷藏。 朕倒要看看,你能藏到几时。 “冯相,朕方才不是已经叮嘱过你务必寻到此人吗你们是否已着手安排了” 冯去疾最担心的便是陛下追问此事,被始皇帝这么一问,他一时语塞。 好在他老练圆滑,只是微微一笑,拱手答道:“陛下,此人早已寻到,其名便藏在‘柴苏志’三字之中。 陛下只需稍加思索,便能知晓。 况且,方才不是有人提到,今早柴髙大人刚去过将作少府吗” “陛下,说起柴髙大人,您可还记得答应过胡亥殿下什么事”赵高此时有些按捺不住了。 若他猜得不错,这造纸之术的发明者恐怕正是柴髙。 此人当真不凡,随手所创之物便能引得嬴政如此关注。 眼下正是良机,胡亥能参与理政已是自己力争而来,若能再将这位“神仙”拉拢过来,岂不完美虽然他曾动过除掉柴髙的念头,但刺杀之事终究惹人厌弃,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多不屑为之。 更何况柴髙的护卫已加强,每次出行皆有一众禁军随行,想取他性命难如登天。 如此看来,只能另寻他法。 不过,与其费尽心思除掉他,不如将他拉入己方阵营。 一旦成功,扶太子上位便十拿九稳。 不如就趁今日,将这位柴髙大人争取过来! 赵高的话也提醒了嬴政,他望向胡亥,忽然想起朝房中还睡着另一个儿子。 说来也怪,这儿子平日贪图享乐,玩心极重,可今日观其批阅奏章,竟条理分明,莫非自己以往错怪了他 “胡亥,你可愿随柴中丞学习治国之术不过你要有准备,柴中丞平日繁忙,唯有勤学方能得其指点。 待会儿朕唤你兄长过来,若他不愿随中丞学习,便由你来。 ” 冯去疾一听,顿时急了。 陛下此举岂非故意为难扶苏方才在朝房中,他们已讨论过此事,扶苏明确拒绝。 但看如今扶苏的气势,倒似变了许多。 “陛下,扶苏殿下行事认真,跟随柴髙丞相已有一月。 若柴中丞不喜他,早该向陛下禀明。 陛下不妨问问,若扶苏殿下不愿更换,难道要让中丞大人同时教导两位殿下吗” 嬴政一怔,这说法倒也有理。 只是眼下两子相争激烈,这般提议恐怕难以实现。 “唉,扶苏沉迷奇技淫巧,若真无心向学,朕赐他一块封地早早打发走便是。 ” 始皇帝摇头叹息,对这个长子越发失望。 先前追随儒生鼓吹仁政,被贬后安分了一阵,谁知刚回京又捣鼓起机关之术。 此等技艺在大秦本属末流,不过柴中丞倒是例外。 他献上的器物件件精妙,听闻近来更开始为大秦网罗贤才,真乃国之栋梁。 对了,今日若他不来,朕该如何开口招他为婿 “有他辅佐,胡亥日后也能稳坐帝位,不枉朕提拔柴髙一番心血。 ” “胡亥,依你看这纸张出自何人之手朕猜十有 是中丞所为。 难怪今日避而不见,想必熬夜赶制此物未曾休息。 ” 人心便是如此偏颇,一旦偏爱某人,纵有错处也能找出理由开脱。 朝房中酣睡的那位不就是现成例子吗 胡亥与赵高方才亦见识了纸张神妙。 赵高本想搬走竹简刁难冯去疾,未料对方竟亮出这般宝物。 “父皇,冯相称此物为‘柴苏志纸’,想必是中丞化名。 中丞为大秦殚精竭虑,若查实确系其功,理当重赏。 ” 始皇帝颔首赞许,他本就疑心此事与柴髙有关,但需本人确认。 既然柴髙与扶苏同赴将作少府,或可传唤扶苏问个明白。 嬴政遂唤来内侍:“去把扶苏叫醒。 ” 既决意遣其就藩,临行前总该赐些物件叮嘱几句,也算全了父子情分。 这孩子虽不成器,终究不算太差,多给封地粮秣便是。 不多时,内侍搀着睡眼朦胧的扶苏入殿。 赵高暗自窃喜:瞧这落魄模样,哪还有半分皇子气象 说来扶苏也够倔强,连续二十余日钉在将作少府不肯离去。 方才卸下心头重担酣然入梦,偏又被父皇传召。 嬴政望着眼前昏昏欲睡的儿子,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 他下意识认定这孩子定是沉迷玩乐才落得这般憔悴模样。 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但想到即将分别,终究压下了火气。 看着儿子破旧的衣衫,又不禁生出几分怜惜。 堂堂皇子竟为些奇技淫巧弄成这副模样,作为父亲怎能不恼可终究是骨肉至亲,也不忍多加责备。 扶苏暗自纳闷,今日本是来报喜讯,怎料父亲如此震怒。 想必是自己这身狼狈打扮有失体统,让父皇在群臣面前难堪了。 都怪自己太过心急,偏生派去取衣裳的侍从迟迟未归。 作为大秦储君,他总想以实绩博得父皇欢心,却屡屡弄巧成拙。 眼下既已至此,礼数不可废。 扶苏强撑疲惫之躯,郑重行跪拜大礼。 免礼。 嬴政一把扶起儿子,触手只觉这孩子又消瘦许多,朕问你,这些时日总往将作少府跑,究竟所为何事 儿臣是想为父皇分忧。 扶苏直起身子,目光灼灼,父皇常说天下乃嬴氏天下,当励精图治...... 荒唐!嬴政怒拍案几,区区机巧之物岂能治国朕让你随太傅学习为君之道,你倒好—— 太傅命儿臣在将作少府研制新器,说是能为天下谋福。 休要攀扯中丞!嬴政冷笑,今晨太傅缺席早朝,想必就是为你这孽障善后去了! 胸口剧烈起伏。 这个长子,终究还是不够省心。 作为师父自然十分恼怒,当即赶去将儿子拽了回来。 这般情形下,自家儿子确实被中丞摆了一道。 他气得连儿子都不想带了,看来是真不打算再教下去。 可惜扶苏这孩子,白白错失了多好的机会。 嬴政这般想着某人,倒让正在做不可言说之事的人有些难为情。 对他而言,纸既已问世,扶苏必得秦皇青睐。 若这样还不能令他满意,那才真是匪夷所思。 况且,太傅所授之事更为紧要。 如此一想,嬴政倒也放心让扶苏独自前往。 再说,自己既已让小 在家等候,总不能失信于人。 休要再狡辩!我大秦能工巧匠数不胜数,何须你这从未沾手工艺之人操心莫要再寻借口,朕只问你——可还记得自己是什么身份你且说说,你该学什么 始皇帝是真急了,却未直接否定扶苏,只让他牢记本分。 将作少府固然重要,但身为皇子,当学治国之道。 若匠人可治国,岂非天大笑话那治国也未免太儿戏了。 若真能如此,反倒叫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