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可爱的酷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根基已然稳固,何惧日后退步身为跨越时空的旅人,他深谙黎民疾苦,每次王朝更替都在百姓身上刻下难以愈合的伤痕。 他立志要缔造一个强盛繁荣的大秦,借助既定制度使帝国根基更为牢固,避免因权谋争斗再度将苍生拖入战火。 通晓漫长历史的他坚信,文明的进步必须依靠人力推动。 即便未来再有变革,也只会让百姓生活愈加美好。 往深处说,柴矢渴望以自身之力加速历史车轮,让这些民众早日品尝到文明果实。 若不能为此间众生播下变革火种,岂不是辜负了这场穿越奇缘他期盼通过努力使人们早日挣脱封建枷锁,迈入新的历史循环。 每当始皇帝追问其生存意义时,他总是缄口不言——难道要直言我存在的意义就是终结封建统治这等言论怕是会招致杀身之祸。 但既已重生,他决不再为权势金钱苟活,那与行尸走肉何异 这番宏论过后,朝堂鸦雀无声。 中丞大人既已为叛乱定性,无人再敢自讨没趣。 既然中丞已有定论,平乱之事便交由中丞处置。 陛下,柴中丞乃文官,岂能领兵作战战场凶险不说,长途跋涉就非文官所能承受。 让中丞平乱,诸位何其荒谬! 柴矢尚未开口,李斯已急不可耐。 李氏全族前程皆系于此人,若有闪失,他与李戡的指望岂不落空 这番急躁言论反倒弄巧成拙。 冯去疾既已发话,蒙志等将领自然心领神会,届时必无武将愿再出征。 更甚者,李斯此言暗含文官性命比武将珍贵之意,岂不令人心寒生死面前,何人能例外 陛下,不过平叛而已。 我大秦臣子岂有贪生怕死之辈既然无人愿往,柴矢 出征。 为免军方非议,此次不携任何嫡系部队,仅率五百神兽军团足矣,粮草辎重由地方守军押运即可。 柴髙此言一出,犹如当众甩了记响亮耳光,以蒙志为首的军方将领面色铁青。 这分明是撕破脸指着鼻子骂:你们军方不是嚣张吗连陛下都调遣不动,老子不用你们的人,自有亲手 的精兵,带着你们这群废物简直丢人现眼。 准奏!爱卿何时出征朕亲自饯行。 此战若胜,主将擢升大良造,士卒皆封都尉,另募新军。 始皇帝冷笑连连——既然武将们推三阻四不肯平叛,柴髙若败便罢,若胜正好借机收缴兵权。 这朝堂上,终究是朕说了算! 满殿武将闻言面如死灰,这分明是最严厉的警讯。 蒙志此刻才惊觉事态严重:陛下素来信任蒙氏兵权,甚至将蒙恬远调塞外都未置疑。 今日平叛事关国本,自己竟跟着冯去疾起哄,若柴髙凯旋,蒙家兵权怕是要...... 五百精兵叛军至少五万之众!蒙志暗自盘算,即便蒙恬挂帅也需五万秦军。 这柴髙莫非真以为麾下能以一当百区区文官中丞带着个屠夫、两个白身,再加个久居京城的禁军李戡,就敢...... 蒙志,缴出廷尉印信予柴髙。 始皇帝突然降旨,朕另赐虎符,准其战时调度地方驻军。 蒙志闻言心头剧震——失了印信与虎符,纵是蒙家亲兵也难调动。 在这大秦疆域,养私兵岂是易事纵有巴清巨贾支撑,柴髙也未必养得起两千兵卒。 蒙家的情况更为特殊,他们仅有五百亲兵,难怪会如此眼红柴髙。 柴家不费分文就能长期驻扎禁军,这是何等荣耀 然而蒙恬未曾料到,柴髙与始皇帝嬴政早已设下棋局。 柴髙口中的五百神兽军团并非普通士兵,而是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军团组成,每个军团各五百精锐。 距离柴髙规划的九大军团尚缺半数以上。 这支羽林军由柴髙设计、始皇帝钦定,现任主将为扶苏。 待扶苏继位后,韩信将接掌帅印。 目前韩信统领青龙重骑兵,曹参执掌白虎轻骑兵,李戡率领朱雀弓骑兵,周勃指挥玄武重甲步兵。 其余兵种如轻步兵等仍在规划中,因将领不足需逐步完善。 柴髙对此并不焦急,毕竟项梁项羽麾下不乏良将。 若愿为国效力,他随时欢迎加入征战行列。 这两千禁军皆由柴髙与韩信精挑细选,尤其吸纳了曾追随胡亥赵高的将士。 这些原本惶惶不安的士兵,在柴髙立功赎罪的号召下重燃斗志,迅速集结成军。 扶苏与韩信除在中丞府研 外,多在城外操练。 始皇帝曾微服视察,对将士们的表现甚为满意,更欣慰于扶苏展现出的统帅气质——那份从容自信与果决号令,令始皇未饮先醉。 此次调遣圣兽军团,实为实战检验。 若非国内叛乱,始皇帝甚至想御驾亲征。 这位马上 对战争毫无畏惧,更认为扶苏需要血火淬炼。 当年蒙恬未让扶苏亲临战阵,如今柴髙却毫不避讳:大不了一死,我无畏,扶苏更当如此。 兵权既已到手,自然不必再与冯去疾这老匹夫多费口舌。 你的权柄照样要削,莫以为在此叫嚷便无人能动你分毫。 陛下,臣启程平叛前,须先筹备赈灾事宜,需李斯丞相协理。 恳请陛下授予专断之权,调拨大秦赈灾物资。 大秦的赈灾物资大秦哪还有余粮这柴髙莫非专程来削本相权柄冯去疾额角青筋暴起。 他这右丞相素来位在李斯之上,今日却要栽跟头——嬴政分明是要收他的权! 陛下,臣查过治粟内史账目,大秦除军粮外已无存粮。 柴中丞究竟要调何物冯去疾再坐不住。 他实在想不通,这柴髙为何如此不惜命 冯相既说治粟内史无粮,倒省事了。 柴髙拱手道,臣自有粮源,请李相调派人手,即日开仓济民。 善!柴卿既有良策,朕便授你专断之权。 李斯,你率众协理赈灾,不得延误平叛。 始皇帝又添一把火,将冯去疾的权柄也划了出去。 冯去疾面如猪肝,幸而这老狐狸尚知进退,未再出声。 李相,筹备多日的招标准备就绪了吧将细则明发各郡,明日便启工程承包。 李斯捻须而笑。 此刻他才明白柴髙的底气——那些虽非其名下,却可挥手即至的粮源。 商贾赈灾中丞说的粮源莫非在此冯去疾忽然嗤笑,六国商贾何等奸猾,欲取其粮莫说老夫刻薄,能募得十万人嚼谷便是你天大的颜面! 非是商贾赈灾。 柴髙负手而立,乃工程承包之始。 李相这些时日,该将章程都拟妥了吧 招标一事不是中丞府在办怎又移交李斯冯去疾瞳孔骤缩。 拙荆出自巴氏商行。 柴髙淡淡道,为避嫌故,此事唯李相可托。 柴髙嘴角微扬,心中了然某些人早已盯上巴家这门姻亲关系。 他决定以雷霆手段回敬这些暗中的窥探。 冯去疾这位丞相确实费尽心思,可惜全都用在了内斗上,这般作为令柴髙对其品性颇为不屑。 反观李斯,虽贵为丞相却始终未能压过赵高,足见其尚算清廉。 如今将权柄移交于他,既能堵住悠悠众口,又可推进招标事宜,更能让始皇帝安心——兵权虽在己手,但朝政已逐步交接。 冯相所言极是,商贾重利,怎会慷慨赈灾届时还需多加防范。 嬴政顺势给冯去疾递了个台阶,但若对方不识趣,他不介意再收走些权柄。 大秦粮仓充盈,只是多在商贾之手。 不必强征,让他们以买卖方式吐出来便是。 柴髙从容道,既能让商贾盘活资产,又可清空囤积,粮食自然源源不断。 陛下若有暇,明日可往李相府观摩招标事宜。 始皇帝颔首认可。 这招标之策虽早前就已提出,如今真要实施,倒让他颇感兴趣。 看来平叛之前,柴髙定要将此事落实。 史实为证:大秦存粮绝非虚言。 胡亥继位后持续十余年的征战,若无充足粮草何以支撑当年若非章邯倒戈,胜负犹未可知。 简直狂妄至极!散朝后,有人愤然道,夺我廷尉府兵权,削冯相之职,他柴髙莫非想翻天冯去疾与蒙志两派此刻皆黯然失色——招商肥差尽归李斯,平叛之功更与他们无缘。 如今即便想参与,区区五百兵力面对五万叛军,岂非以卵击石 这事儿咱们还真不操心,他再狂妄又能如何自己作死进了大牢才叫丢人现眼呢。 等他灰溜溜回来时,看他怎么自圆其说 中丞大人本事大着呢,没准光靠那张嘴就能说降叛军。 人家脑子灵光得很,是不是 朝房里的大臣们哄笑成一团。 虽说这次捞不着油水,但看场热闹也不错——倒要瞧瞧这次征粮能从商人手里榨出多少粮食。 说来当年始皇帝为修建咸阳城,把六国豪富都迁了过来。 那时咸阳破败不堪,富商们主动捐钱修缮。 可轮到修骊山时就不同了,这些富户个个捂紧钱袋。 就拿巴家来说,在蜀地经营丹砂矿富甲天下,却只献了十万吨水银,对巴家不过是九牛一毛。 始皇帝虽不满,倒也没为难他们。 当年项羽叔侄起兵时也曾向商人借粮,结果以楚怀王为首的商贾们分文不给,直接导致项羽的 计划流产。 如今柴髙又打商人的主意,这些精明人岂是容易糊弄的 不过今日倒有件新鲜事:柴髙为给李斯手下正名,专门从李斯府中分出一支人马,成立招商署直隶李斯。 这下连冯去疾想插手也得先过始皇帝这关。 更绝的是柴髙宣布,往后所有工程建设项目都归招商署监管,等于变相削了冯去疾的权。 右相手里的实权顿时缩水,眼看就要被架空。 如今冯去疾只剩儿子掌管的御史台,外加些祭祀事务。 这些差事柴髙看不上眼,否则凭他观星的本事,要接手还不是易如反掌 急什么他们不是要招商吗咱们就盯着看里头有没有猫腻。 真要查出问题,自然该由咱们过问。 冯去疾此刻反倒沉住气了。 年轻人争权夺利沉不住气,他这把年纪可犯不着着急。 没事都能找出茬来,何况现成摆着把柄 李斯这边正盘算着,心里却火烧火燎的。 他压根不知道柴髙和始皇帝秘密训练了新军,满脑子都是自己儿子率领的那支禁卫军——该不会真要拉上战场吧 柴中丞,您这唱的是哪出朝堂上我说得还不够明白吗就带这么点兵去平叛对面可是十万大军! 李斯今天算是彻底慌了神。 不为别的,他那宝贝小儿子就在军中。 虽说还有个长子,但幺儿才是他的心尖肉。 李相这是怕令郎折在战场上放心,要是朱雀营有闪失,本官这颗脑袋也得留在沙场。 令郎的弓骑兵在玄武营后方压阵,打不过还跑不掉么 柴髙瞧着李斯急得直转悠,心里门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