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不够用,隼辇科技核心团队
爱驰的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着台下那一张张或专注、或迷茫、或努力思索的脸庞,王一哲心中便有了底。 隼辇科技这次招揽的人才水平都不低。 s级人才,也就是那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三项核心属性普遍在80以上,甚至有个别项突破90的顶尖人才,足足有四十多人! 而剩下的三百多人,清一色是a级人才,核心属性普遍在70到80之间,都是985、211高校的毕业生水平。 “人才是不少,可我这属性点……不够用!”王一哲心里暗暗咂舌。 他飞快心算: 如果按照之前元府科技和园丁科技的“顶配”标准来。 将a级人才的三项核心属性全部提升到100,使其晋升为s级满级天才。 再将原有的s级人才三项核心属性点到200,使其成为超s级天才…… 那他手头这刚刚到账的个属性点,就算全砸进去,也还差一万个属性点! 这还没算下午要去丝暮传媒那边,总不能空着手去给主播们画饼吧 那边多少也得预留一些属性点撑撑场面。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王一哲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属性点这玩意,就像创业初期的现金流,看着不少,真用起来,处处捉襟见肘。 他左思右想,不得不做出一个“打折”的决定。 那四十多位核心的s级人才,是技术攻坚的绝对主力,他们的属性提升不能打折扣,必须拉到满! 但剩下的三百多位a级人才,这次就只能先“委屈”一下,三项核心属性每人先提升到85点。 可即便如此,这三百多号人的平均能力水平,也从原本的985、211,一跃达到了华清、燕大的层次,全员s级! “85点,放在一般高校那都是学霸级别的存在了,暂时应该够用。 先保证核心团队的爆发力,整体水平也别拉下太多。” 王一哲在心里给自己找补,“要是这样还不行……那就后期再慢慢加!” 规划已定,他立刻开始计算消耗: 四十多位s级人才,每人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都需要提升到200点,人均消耗约300属性点,总计约点。 三百多位a级人才,每人的三项核心属性提升到85点,人均消耗约15点,总计约点。 两边加起来,一共需要消耗个属性点。 王一哲看着那即将锐减的数字,心念一动,系统面板上的数字瞬间刷新。 【可分配属性点:】 王一哲仔细观察着台下众人的变化。 起初,是些微小的骚动。 有人下意识地晃了晃脑袋,仿佛要驱散某种困顿;有人轻轻“咦”了一声,眼神中流露出片刻的茫然;有人则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的笔。 紧接着,更多的变化开始显现。 那些原本紧锁眉头,努力跟上杨曼曼讲解节奏的a级人才,脸上的吃力感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专注。 他们眼中之前因为听不懂而产生的焦躁和不甘迅速平复,有人开始能跟上杨曼曼的思维,在关键的算法难点处露出心领神会的表情。 而那四十多位原本就能勉强跟上的s级人才,此刻的表现更是惊人。 他们脸上的表情从之前的严肃认真,变得越发从容,甚至带上了几分游刃有余的轻松。 至于坐在最前排的王一诺,和之前一样,仿佛进入了某种“心流”状态,眼神明亮得吓人。 他不仅自己能完全跟上,甚至在杨曼曼讲解某个复杂传感器融合算法的间隙,还能抽空环顾四周。 “效果立竿见影啊!” 王一哲心中大定,对这点属性点的投资效果非常满意。 对于隼辇科技,他寄予了厚望和重视。 他清楚地知道,智能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一旦成功,意味着什么——那将是源源不断的巨额现金流! 只要车造得好,性能过硬,就不愁卖,就能大把大把地赚钱! 有了钱,他就能给员工发更高的工资,能往ai、脑机接口、机器人这些更烧钱、更前沿的科技领域疯狂投入! 而公司盈利、交税、发工资……正是他获取更多属性点的根本! 这是一个完美的正向循环: 属性点强化员工 员工创造更大价值 公司赚更多钱 获得更多属性点! 所以,隼辇科技必须成功,而且越快越好! 早一天造出量产车,他就能早一天摆脱属性点拮据的窘境。 “看来,还是要开点小灶……”王一哲目光投向讲台边的王一诺,心念再动,王一诺的个人属性立刻浮现在眼前: 【 员工:王一诺 职位:ceo&总工程师(隼辇科技) 创新能力:1200 管理能力:1200 动手能力:1200 学习能力:1510 气运:1060 其他:1060 可分配属性点: 】 王一哲看着王一诺的个人属性值,想了又想。 想要隼辇科技能够早点造出第一款智能汽车,带头人必须够强。 在他看来,王一哲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还不够。 他一个念头闪过,可分配属性点瞬间少了4000个。 【 员工:王一诺 职位:ceo&总工程师(隼辇科技) 创新能力:2200 管理能力:1200 动手能力:2200 学习能力:3510 气运:1060 其他:1060 可分配属性点: 】 王一哲看着属性再次飙升的王一诺,满意地点点头。 “这下顺眼多了。 一个变态级的天才,带着四十几个超s级的超级天才,再加上三百多个s级人才,配备一百亿研发资金和国内完善的产业链…… 这阵容,要是一年内还搞不定第一款车的所有研发和测试,那才真是没天理了!”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台下,看着那些眼神越来越亮,仿佛浑身都在散发求知欲和创造力的工程师们,心中充满了期待。 就在这时,他看到王一诺似乎感应到了他的目光,转过头,对他露出了一个自信满满、甚至带着点“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 王一哲也笑了,回以一个鼓励的眼神。 正如王一诺之前所说的,现在需要考虑的,或许真的不是“能不能造出来”,而是“如何量产”的问题了。 王一哲的思绪不由得飘向了更现实的层面。 以王一诺带领这支被他用属性点武装到牙齿的“天才军团”,恐怕真的用不了一年,就能完成第一款智能汽车从设计到测试的所有工作。 那么,量产呢 是找现有的成熟车企代工,省时省力,但可能受制于人 还是自己投巨资建厂,完全掌控生产链,但周期长、投入巨大 或者……干脆收购一家有资质、有产能的现成汽车制造工厂 这几个选项在他脑中飞快地转着,各有利弊。 “代工快,但核心工艺和品控怕是不好把握; 自己建厂倒是踏实,可时间上……有点等不及啊; 收购的话,钱不是问题,但合适的标的和复杂的整合过程也是个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