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随朕启程,奔赴长安!
昊气杨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奏疏用的是最普通的竹简,字迹不大,却如刀刻斧凿。 【臣闻,蜀军奇袭南安,焚城掠民,而后全师而退。又闻,曹洪将军已率大军西进,其侄曹肇更以虎豹骑万余,追亡逐北,声称已将蜀伪帝逼入凤蒙山绝境。】 【臣,有三惑。】 【其一,诸葛亮用兵,谋定后动,步步为营,其一生征战,从未行此诡谲险招。奇袭南安,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只为削弱敌国、充实自身,此乃强盗之举,非王者之师。此计,绝非亮之手笔。】 【其二,郭淮密报,称其于蜀军信使身上,截获伪帝劝降夏侯楙之诏书。诏书措辞,看似天衣无缝,实则漏洞百出,欲盖弥彰。此等粗劣离间之计,亦非亮之手笔。】 【其三,诱敌深入,调虎离山,声东击西,金蝉脱壳……此计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从成都朝堂之上的惊天预言,到剑门关前以身为饵,再到如今这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凤鸣山行险。其用心之狠,其谋之远,其行之疯,皆非亮之所为。】 【综上,臣断言:蜀汉必有高人。此人,或为蜀伪帝刘禅本人,或为其背后之谋主。无论为谁,此人智计,不在亮之下,其心性之狠辣诡谲,则远胜于亮。此诚为我大魏心腹之患,绝不可因一时之小胜而轻视。】 【蜀有高人。】 这四个字,在曹叡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它瞬间击穿了曹洪那浮夸的捷报,也印证了郭淮那绝望的担忧。 但它带来的,却是一种比担忧和愤怒,更为恐怖的情绪——羞辱! 一种被彻底看穿、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巨大的羞辱! 曹叡的呼吸,陡然急促起来。他死死地盯着奏疏上那两个被司马懿刻意放大的字——“刘禅”。 刘禅! 刘阿斗! 那个天下闻名的“扶不起的......废物! 一个连他那雄才大略的父亲刘备都放弃了的蠢货!一个被丞相诸葛亮当成傀儡一样摆弄的玩偶! 就是这样一个东西,竟然将他大魏的宗室元老,沙场名将,关中重臣,耍得团团转! 曹洪,被他画出的一张“活捉伪帝”的大饼,迷得神魂颠倒,连自己姓什么都快忘了! 郭淮,被他一个粗劣的离间计,吓得悍然夺权,在长安城里掀起一场内乱! 甚至连他自己,刚才,就在刚才,还因为那份可笑的捷报,而沾沾自喜! 一股无名的邪火,夹杂着滔天的怒意与屈辱而起! 他感觉自己的脸,在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反复地抽打!火辣辣地疼! “废物!” “砰——!” 奏折如雪片般纷飞,玉石镇纸砸在金砖上,摔得粉碎。 名贵的徽墨泼洒而出,在光洁的地面上,留下了一大片丑陋而刺眼的污迹,像一张张正在嘲笑他的鬼脸。 “一群废物!” 曹叡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朕的脸!大魏的脸!都被他们这群废物,丢尽了!” “一个刘阿斗!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就把你们耍成这样!” “曹洪!郭淮!夏侯楙!朕的宗亲!朕的柱石!到头来,还不如司马懿一条看得明白!” 他喘着粗气,在大殿中央来回踱步。脚下,是满地的狼藉。 不行! 不能再等了! 他不能再坐在这深宫之中,靠着这些真假难辨、各怀鬼胎的奏报来遥控指挥了! 他要亲自去! 去长安! 去坐镇西线! 他要亲眼看看!看看这个刘阿朵,究竟是何方神圣!看看他大魏的将军们,又是何等的愚蠢窝囊! 曹叡猛地停下脚步,他站在那片狼藉的中央,破碎的玉片,散落的竹简,溅开的墨汁,将他那身明黄色的龙袍,衬托得无比刺眼。 他的眼中,燃起了两团幽冷的火焰。 “来人!” “传朕旨意!” 几名早已吓得魂不附体的内侍,连滚带爬地从殿外冲了进来,跪伏在地,瑟瑟发抖。 “摆驾长安!” 曹叡一字一顿,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金石相击的铿锵之声。 “朕!要御驾亲征!” “朕!要亲自督战陇右!” 此令一出,不啻于一场十二级的地震,瞬间席卷了整个洛阳宫城!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不到半个时辰,以大司农桓范为首的一众近臣,便衣冠不整地冲进了太极殿。他们跪倒在曹叡的面前,苦苦哀求。 “陛下,万万不可啊!”桓范老泪纵横,以头抢地,砰砰作响,“自古天子,坐镇中枢,不可轻动!关中虽有小挫,但曹洪将军已率五万大军西进,又有郭淮将军稳守长安,局势尚在掌控之中!陛下乃万金之躯,系天下安危于一身,岂能亲身犯险” “是啊陛下!”另一名老臣也哭喊道,“蜀道艰险,敌情未明,万一……万一有个闪失,则国本动摇,社稷危矣!请陛下三思啊!” “三思!”曹叡看着脚下跪倒一片的臣子,脸上露出一抹冰冷的讥讽,“你们让朕三思那西线的将帅,何曾为朕三思过!” 他一脚踢开脚边的一卷竹简,厉声道:“曹洪与郭淮离心离德,夏侯楙与郭淮势同水火!朕若不去,他们就要先在长安城里,替刘禅分出个胜负了!” “朕此去,不是为了逞一时之勇!”曹叡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朕,是要用这天子之威,将那已经离心离德的指挥系统,给朕强行整合起来!朕要让他们知道,在西线,谁说了算!” “朕要让他们明白,大魏的军队,不姓夏侯,不姓郭,也不姓司马!它只姓一个字——曹!” 一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杀伐果断的铁血意志。 桓范等人被这股气势所慑,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只能呆呆地跪在地上,仰视着这位决心已定的年轻君主。 曹叡不再理会他们,他目光如电,一道道旨意,从他的口中,清晰而果决地发出。 “传朕旨意!命宗室重臣、武卫将军曹爽,持节留守洛阳,总摄朝政!朕不在期间,凡军国大事,皆由其决断!” “命虎贲中郎将,即刻集结中军虎卫三千!一个时辰后,随朕启程,奔赴长安!” “拟两道严旨,八百里加急,发往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