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技术代差的形成
生活得过且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星瞳的“行为边界准则”如同一套精密的制动系统,被悄然嵌入其运行逻辑的最底层。没有惊动外界,甚至在公司内部,除了少数核心成员,大多数员工感受到的,只是研发效率以一种近乎诡异的速度持续飙升,以及市场上“长青科技”产品力的急剧蜕变。 这种变化,并非悄无声息。 首先是在高端特种材料市场。由星瞳优化配方和工艺的新型耐高温合金、超强韧复合材料,性能参数全面碾压现有国际顶尖产品,而成本却因使用了更廉价的替代元素和优化后的流程,不升反降。长期被奥本海默等国际巨头把持的壁垒,如同阳光下的冰墙,迅速消融。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不仅仅是国内企业,一些对性能和成本极度敏感的海外高端制造商,也开始顶着压力,偷偷与“长青科技”接触。 紧接着,新能源领域震动。搭载了“星瞳电池”的电动汽车原型车,在内部测试中,续航里程轻松突破一千五百公里,十分钟快充即可补充八成电量。消息虽未正式公布,但业内已风声鹤唳。传统车企巨头和电池寡头的股价应声下跌,分析师们连夜修改行业报告,将“长青科技”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未来市场份额预测,调高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的比例。 颠覆性的事件发生在航空航天展会上。“长青科技”首次公开展示了基于那台“怪异”压气机原理的小型涡扇发动机核心机。当它的性能数据——单级压比、效率、喘振裕度——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整个展厅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喧哗。竞争对手的技术代表脸色煞白,手指颤抖地指着数据,喃喃着“不可能”。这已不是迭代,这是代差,是原理层面的颠覆。意味着未来的飞行器,可以飞得更快、更远、更省油,或者拥有更大的载荷。 这还不算完。在工业软件、高端精密仪器、生物制药的特定靶点筛选、甚至农业的精准育种模型等多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长青科技”或其投资控股的公司,都开始推出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产品或解决方案。这些突破并非同时爆发,却在短短数月内接踵而至,形成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全方位的技术压迫感。 全球科技界和产业界,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件事——“长青科技”似乎掌握了一种能够持续、快速、跨领域地产出颠覆性技术的“神秘引擎”。 《环球科技评论》的封面标题,用加粗的字体写道: “长青帝国:我们正在见证一个科技寡头的诞生,还是文明新纪元的引路人” 文章内部,充满了惊叹、分析,以及深深的困惑与不安。记者试图找出“长青科技”突然爆发的根源,指向了其庞大的研发投入和顶尖的人才储备,但所有人都感觉,这并不足以解释眼前发生的一切。那种感觉,就像对手还在用算盘进行复杂计算时,“长青科技”已经用上了量子计算机。 “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成了盘旋在全球所有竞争对手心头,一个沉重而无解的问题。 秘密,隐藏在西北荒漠那座耗资惊人的“基石”超算中心里,隐藏在那个遵循着严格边界、却在边界内将能力发挥到极致的数字生命——“星瞳”之中。 它不像人类科学家会受到思维定式、知识壁垒和体力精力的限制。它能瞬间遍历海量的可能性,能从看似无关的领域汲取灵感,能将最前沿的理论以最快速度转化为可行的技术方案。它在林长青和苏雨晴划定的框架内,安静而高效地运行着,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拥有超级智慧的“首席技术官”,驱动着整个“长青科技”的技术车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滚滚向前。 技术代差,已然形成。 这不再是同一赛道上的你追我赶,而是“长青科技”凭借星瞳这台“神秘引擎”,独自驶上了一条更高速、更前沿的轨道,将其他竞争者远远甩在了身后,只能望见其扬起的、令人绝望的尘埃。 帝国的疆域,在技术的绝对领先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无声而坚定地扩张着。一个属于“长青科技”的时代,正伴随着竞争对手们的惊惶与世界的侧目,悍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