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零二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至顺三年的深秋,广西静江府的大圆寺里,十七岁的妥欢帖睦尔正坐在禅房里抄写《孝经》。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他握着毛笔的手微微发抖,墨迹在宣纸上晕染开来。寺中秋江长老轻轻叹息:"皇子的字愈发苍劲了。" 妥欢帖睦尔抬头,目光穿过雕花窗棂,望向寺外青石板路。这条路通往漓江码头,常有商船往来。三年前他被叔父元文宗流放到此,说是"静养",实则与软禁无异。他记得初到静江时,江水清澈见底,鱼群在水草间游弋,可如今,他连寺门都不能踏出半步。 "长老,"他忽然开口,"您说我父皇真是被叔父害死的吗" 秋江长老的佛珠骤然停住。这个问题他已回避了三年,此刻却从少年口中问出,带着破茧而出的锋利。他低头看着妥欢帖睦尔,只见少年眉眼间已有成年男子的棱角,却仍带着未褪尽的稚气。 "阿弥陀佛,"长老合十,"皇家事,贫僧不敢妄言。" 妥欢帖睦尔冷笑一声,将毛笔掷在案上。墨汁溅在《孝经》的"事亲者,居上不骄"几个字上,像是滴下的血。他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母亲迈来迪在金山脚下的毡帐里咽下最后一口气,临终前将他的手按在胸口:"记住,你是明宗的儿子。" 窗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寺门被猛地推开。妥欢帖睦尔霍然站起,看见几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闯了进来。为首的千户甩袖跪倒:"殿下,大都急诏,请您即刻启程。" 至顺四年六月初八,上都开平府的大安阁内,十六岁的妥欢帖睦尔身着衮冕,跪在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面前。龙涎香在鎏金香炉中袅袅升腾,熏得他有些头晕。 "皇上遗诏,立明宗之子为帝。"卜答失里的声音如同冰雪融化的溪水,"你可愿遵先帝遗命" 妥欢帖睦尔抬起头,看见这位婶母端坐在龙椅上,头戴罟罟冠,珠串垂落,遮住了她的神情。他想起三年前被流放到高丽大青岛时,正是她下的懿旨。此刻她却以"先帝遗命"为名,迎他回京继位,这其中的权谋滋味,比静江府的苦丁茶还要苦涩。 "侄儿谨遵婶母教诲。"他叩首,额头贴在冰凉的金砖上。 当晚,妥欢帖睦尔宿在大安阁偏殿。三更时分,窗外传来细微的声响。他翻身而起,看见一个黑影从窗棂跃入。未及呼喊,黑影已捂住他的口鼻,将他按在床柱上。 "太子爷,"黑影压低声音,"燕铁木儿大人请您去偏殿一叙。" 妥欢帖睦尔认出这是燕铁木儿的贴身侍卫。权臣燕铁木儿在两都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此刻权倾朝野。他深吸一口气,任由侍卫蒙住双眼,领他走出偏殿。 偏殿里烛火摇曳,燕铁木儿正坐在太师椅上,手中转着翡翠扳指。他身材魁梧,满脸虬髯,腰间玉带嵌着九颗东珠,在烛光下灼灼生辉。 "殿下,"他开口,声音如洪钟,"您可知当今朝中局势" 妥欢帖睦尔沉默不语,手指攥紧了衣袖里的短刀。这把刀是秋江长老临别时塞给他的,说是"防身之用"。 "伯颜那老匹夫把持朝政,"燕铁木儿突然站起,踢翻了脚边的青铜酒爵,"老臣愿助殿下夺回大权!" 妥欢帖睦尔瞳孔骤缩。燕铁木儿与伯颜同为权臣,此刻却互相倾轧,这潭水比静江府的漓江还要深不可测。他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要活下去,就要学会在狼群中跳舞。" "一切仰仗燕太师。"他屈膝行礼,膝盖重重磕在青砖上。 至正元年,大都城的积雪尚未消融,二十一岁的元顺帝颁布了第一道诏书:恢复科举取士。 乾元殿里,伯颜跪在丹墀下,花白的胡须在寒风中颤抖:"陛下,蒙古人靠弓马得天下,科举乃汉人之术,不可..." "够了!"元顺帝猛地拍案,案上的《资治通鉴》滑落,"朕意已决,退朝!" 他拂袖离去,听见身后伯颜的叹息。这三年来,他表面上对伯颜言听计从,暗中却与脱脱往来。脱脱是伯颜的侄子,却深通汉学,常入宫与他谈论治国之道。 "陛下,"脱脱在御花园的太湖石后拦住他,"伯颜近日与西域商人往来频繁,恐有不轨。" 元顺帝望着池中破冰而出的锦鲤,忽然笑了:"爱卿可知,这鱼为何能在冰下存活" 脱脱一怔:"因冰层下尚有活水。" "不错,"元顺帝转身,眼神如寒潭,"伯颜以为朕是池中鱼,却不知朕早已凿开冰层。" 三天后,伯颜在狩猎途中被毒箭射中,暴毙于柳林行宫。元顺帝站在承天门上,看着伯颜的尸体被装入棺椁,忽然想起八年前被毒死的父皇。那时他九岁,在高丽大青岛的木屋中,透过木板缝隙看见锦衣卫将父亲的尸体拖走。 "陛下,"脱脱递来热酒,"伯颜已除,该推行新政了。" 元顺帝接过酒盏,酒液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他仰头饮尽,辛辣的滋味呛得眼眶发热:"传朕旨意,开仓放粮,减免赋税。" 四、天魔乱舞 至正十年,元顺帝在玉德殿召见西域僧人伽璘真。 伽璘真身着红色袈裟,头顶戒疤泛着油光。他献上一尊鎏金欢喜佛,佛身缠绕着两条白玉蛇,蛇口衔着佛珠。 "陛下,"他用生硬的汉语说道,"此乃'演揲儿法',可延年益寿。" 元顺帝盯着佛像,想起三年前脱脱病逝时的情景。脱脱在流放云南的途中被哈麻毒死,临终前给他写了最后一封信:"臣死不足惜,惟愿陛下勿蹈伯颜覆辙。" "国师,"他开口,声音沙哑,"这佛法真能让朕长生不老" 伽璘真合十:"佛法无边,可渡众生。" 当晚,玉德殿内响起奇异的梵唱。十六名身着薄纱的舞姬头戴金翅宝冠,腰间系着银铃,在烛火中翩翩起舞。伽璘真盘坐在莲花座上,手持金刚杵,口中念念有词。 元顺帝斜倚在龙椅上,看着舞姬们的身影在墙壁上投下扭曲的影子。他想起少年时在静江府,秋江长老教他背诵《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陛下,"哈麻凑近他耳畔,"这'天魔舞'乃密宗圣舞,能通天人之际。" 元顺帝冷笑:"天人之际不过是尔等愚弄朕的把戏!" 他猛地站起,踢翻了案上的鎏金香炉。香灰簌簌落下,撒在舞姬们的纱衣上,如同落雪。 "退下!"他大吼,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 伽璘真的金刚杵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舞姬们慌忙退下,纱衣扫过元顺帝的龙靴,留下淡淡的胭脂香。 哈麻跪在地上,额头贴着金砖:"陛下息怒..." "滚!"元顺帝抽出腰间佩剑,抵住哈麻的咽喉,"明日起,朕要你去国子监讲学,若再敢进谗言,朕诛你九族!" 哈麻连滚带爬地退了出去。元顺帝扔下佩剑,踉跄着走到窗前。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苍白的脸上。他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要做个好皇帝。" 至正十一年,颍州爆发红巾军起义。 消息传到大都时,元顺帝正在太液池泛舟。他握着船桨的手突然发抖,船身剧烈摇晃。宦官朴不花慌忙扶住他:"陛下,您没事吧" 元顺帝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想起三年前黄河决堤时的惨状。那时他派贾鲁治水,征发十五万民夫,却因官吏贪污,致使民怨沸腾。韩山童、刘福通正是借着修河之机,埋下独眼石人,煽动民变。 "传朕旨意,"他深吸一口气,"命脱脱为帅,率军平叛。" 脱脱出征前,元顺帝在乾元殿为他饯行。两人执手相看,眼中都有未言明的忧虑。脱脱说:"陛下,臣此去必当竭尽全力,但..." "但什么"元顺帝追问。 脱脱低头,看着杯中晃动的酒影:"臣担心朝中有人借机生事。" 元顺帝沉默片刻,解下腰间玉带:"此乃先帝所赐,爱卿带着它,如有不测,可持此令调动怯薛军。" 脱脱接过玉带,重重叩首:"臣万死不辞。" 三个月后,脱脱在高邮城下大败张士诚。元顺帝接到捷报时,正在御花园修剪牡丹。他握着剪刀的手突然松开,剪刀掉在地上,惊飞了花丛中的蝴蝶。 "陛下,"朴不花气喘吁吁地跑来,"哈麻大人求见。" 元顺帝转身,看见哈麻跪在鹅卵石小径上,头顶的乌纱帽歪向一边:"陛下,脱脱拥兵自重,恐有谋反之心!" 元顺帝盯着哈麻,想起三年前他在玉德殿的丑态。哈麻与奇皇后勾结,妄图拥立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他早已知晓。 "传朕旨意,"他缓缓开口,"解除脱脱兵权,贬为庶人。" 朴不花愣住:"陛下,脱脱乃国之柱石..." "住口!"元顺帝咆哮,"朕说贬就贬!" 当晚,元顺帝独自在乾元殿饮酒。月光透过窗棂,照在脱脱的遗折上。折上墨迹未干,写着:"臣死不足惜,惟愿陛下保重龙体。" 他将遗折投入火盆,火焰腾起,照亮了他眼角的泪痣。那是母亲留给他的印记,此刻在火光中忽明忽暗,像是一颗坠落的流星。 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明军攻破通州。 元顺帝站在齐化门城楼上,望着城外如蚁的明军,忽然笑了。他想起四十年前,祖父元武宗率军西征时的威风,想起父亲元明宗在漠北草原上纵马驰骋的身影,想起自己初登大宝时的雄心壮志。 "陛下,"奇皇后抱着太子跪在他脚下,"快走吧,明军就要进城了!" 元顺帝低头看着她,这个高丽女子曾是他的宠妃,如今却与太子勾结,妄图篡位。他抬脚踢开她,目光投向远方。 "传朕旨意,"他的声音平静如死水,"打开城门,投降。" 奇皇后尖叫起来:"陛下疯了吗" 元顺帝不理她,转身走进城楼。他从龙椅下取出一个檀木匣子,里面装着母亲的遗物:一串佛珠,半块玉佩,还有一张泛黄的羊皮地图。 "这是你父皇留下的,"母亲临终前说,"漠北草原,才是我们的归宿。" 他将地图贴在胸口,走出城楼。城楼下,徐达身着银甲,立马横刀。明军将士的甲胄在阳光下闪烁,如同一群钢铁巨兽。 "元顺帝,"徐达扬鞭指向他,"可愿归降" 元顺帝摘下皇冠,放在城墙上。皇冠上的东珠滚落,在青砖上弹跳,发出清脆的声响。他解下腰间玉带,连同玉玺一并放在皇冠旁。 "告诉朱元璋,"他开口,声音沙哑,"朕累了。" 徐达勒住马,看着元顺帝转身走向马车。车架上插着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奇皇后抱着太子缩在车厢里,浑身发抖。 "父皇,"太子怯生生地问,"我们要去哪里" 元顺帝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燕云十六州,想起母亲说过的话:"草原上的雄鹰,即使折断翅膀,也要飞回故乡。" "回草原。"他说。 至正三十年四月,应昌城被明军围困。 元顺帝躺在病榻上,听着城外的喊杀声。他的视线模糊,只能看见帐外晃动的人影。奇皇后早已带着太子逃往和林,只有几个老宦官守在他身边。 "陛下,"朴不花端来药碗,"喝了药吧。" 元顺帝摇头,目光落在帐外的胡杨树上。树叶金黄,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是母亲在金山脚下唱的摇篮曲。 "朴不花,"他忽然说,"你还记得静江府的大圆寺吗" 朴不花一怔:"老奴记得,寺里的秋江长老待陛下极好。" 元顺帝笑了:"那时我常想,要是能永远住在寺里该多好。" 朴不花低头,眼泪落在药碗里:"陛下..." "把玉玺拿来。"元顺帝突然坐起,抓住朴不花的手腕。 朴不花慌忙取出玉玺。元顺帝接过,抚摸着印纽上的螭龙。这枚玉玺是祖父忽必烈传下来的,此刻在他手中却异常沉重。 "替朕刻个字。"他说。 朴不花找来刻刀,在玉玺侧面刻下一个"顺"字。元顺帝看着新刻的字迹,忽然将玉玺砸在地上。玉碎声清脆,惊飞了帐外的乌鸦。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他喃喃道,"朕这一生,终究是逆了天。" 当晚,明军攻破应昌城。元顺帝的尸体被裹在白绫中,放在胡杨树下。他的右手握着半块玉佩,左手摊开,掌心躺着一颗东珠,在月光下闪烁如星。 徐达站在他的尸体前,摘下头盔。明军将士们沉默不语,看着这个曾经的"太平天子",在异国他乡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六百年后,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里,一位老人坐在长椅上,翻看《元史》。夕阳的余晖洒在书页上,映出"顺帝"二字。 "爷爷,"孙女跑过来,"你在看什么" 老人合上书,望着远处的城墙残垣:"在看一个皇帝的故事。" "他是好皇帝吗" 老人笑了:"史书说他荒淫无道,可民间传说里,他是个想做好事却做错了的可怜人。" 孙女似懂非懂地点头。老人从口袋里掏出一颗东珠,递给她:"这是我在工地捡到的,你说,它会不会是元顺帝当年掉的" 孙女接过东珠,放在掌心。夕阳下,珠子折射出七彩光芒,仿佛藏着六百年前的风云变幻。 "爷爷,"她突然问,"什么是太平天子" 老人望着天边的晚霞,轻声说:"太平天子啊,就是心里装着天下太平的人。"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养鬼大巫师

养鬼大巫师

疯子兔
想要脱单吗?想要暴富吗?想要走向人生巅峰吗?…养个鬼就可以了!但是请记住,养鬼也是有禁忌的……
其它 连载 97万字
荆家有女定天下

荆家有女定天下

潇如兰
江湖之大,无以为家。不过,转身之际有幸与她携手浪迹天涯。幸得良辰停此夜,踏尽芳菲,千山向明月。(纯爱百合小说)
其它 连载 37万字
候补星神

候补星神

老东关
他本具有成神潜质,但命运捉弄流落到垃圾星球,为了生存注射了转基因药剂,人类基因遭受污染,前途似乎一片黑暗……,但,事在人为,只要有一颗勇者之心,一切皆有可能!
其它 连载 5万字
平凡人的饭碗

平凡人的饭碗

老道伊人
改革开放,城乡巨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小王庄村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村小人少,依赖传统农耕维持生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村里人改变生活现状的唯一渠道就是读书升学,端上“铁饭碗”。当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来时,新任村支书王天成带领全村人不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发展农副业,开办小型企业,让小王庄村一跃成为全县的“明星村”。成功发展起来的小王庄村并没有停下脚步,村中老、中、青三代人优势互补,孜孜以求
其它 完结 16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