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零二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元大德三年的秋末,汴梁城的槐树叶子刚染了金边,西街打锡巷的老匠头陈阿爹就被赵府的管家堵在了铺子里。铜砧子上还凝着半块未熔的锡料,在秋日的天光里泛着青白的冷光,像极了他昨儿夜里梦见的那截断指——血淋淋的,却冻得发青。 “陈师傅,我家老爷说了,只要您肯应下这桩活儿,从前那三贯旧债便一笔勾销。”管家捏着帕子掩着鼻,盯着屋里蒸腾的锡烟,“何况这回不是打锡器,是铸金香炉。咱赵府有的是赤金,您老只管把当年给元大都皇陵铸香鼎的手艺亮出来......” 话没说完就被陈阿爹的咳嗽打断了。七十二岁的老人扶着木架站起来,腰上的旧伤扯得生疼,眼角的皱纹里还嵌着没擦净的锡灰。他望向窗外,巷口那棵老槐树的影子正斜斜地爬过青石板,像极了二十年前跟着师父进元大都时,宫墙上投下的龙形阴影——那时候他还叫陈满仓,手里握的不是锡锤,是刻着“内府造办”的青铜铸刀。 赵府的后宅暖阁里,赤金块在炭炉里熔成红彤彤的一团,像团烧不熄的晚霞。陈阿爹盯着坩埚里翻涌的金液,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左手虎口处的老茧——那是当年铸皇陵香鼎时,被铜水烫出的月牙形疤痕。如今这双手要碰的不是皇家的黄铜,是赵府老爷花大价钱从波斯商人手里买的九成色赤金。 “陈师傅,这香炉要铸三面浮雕。”赵府老爷赵承煜披着玄色氅衣,指尖敲了敲案上的图纸,“一面刻西域的葡萄缠枝,一面刻咱汉人的松鹤延年,中间这面......”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图纸中央空白处,“刻个蒙古的苍狼白鹿吧。如今世道,总得让上边儿的人看着舒心。” 炭炉里的火星子“噼啪”溅在青砖上,陈阿爹看见赵承煜袖口的金线绣着朵半开的牡丹——这是前宋的纹样,搁在十年前可是犯忌讳的。他没吭声,拿起竹笔在砂模上勾勒松枝的纹路,松针却总画得太尖,像扎在心里的刺。想起二十年前,师父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满仓啊,咱铸器的手,可别沾了太多人血。” 那时候元大都的皇陵刚开工,他跟着师父给世祖皇帝铸长明灯的铜鼎。半夜里听见工棚外有动静,扒着草席缝看见监工的蒙古千户正拿皮鞭抽一个偷粮的小工,血珠溅在未干透的鼎模上,洇开一朵朵暗红的花。后来那鼎铸成了,他总觉得鼎脚上的云纹里藏着血痕,怎么擦都擦不干净。 “阿爹,该灌模了。”小女儿陈秀娘端着新烧的蜂蜡进来,鬓角沾着些许金粉,像落了片初春的桃花。她今年刚满十八,眼尾生得像过世的娘,笑起来时眼皮微微发颤,像只受惊的小鹿。陈阿爹看着她腕子上那截红绳——那是去年元宵节,城西卖糖画的刘哥儿偷偷塞给她的,绳头还缠着颗极小的锡珠,是她自己熔了边角料打的。 金液灌进砂模的那一刻,整个暖阁都亮得晃眼。秀娘捂着耳朵躲在柱子后头,却看见父亲的影子被火光拉得老长,投在墙上像尊凝固的铁像。她忽然想起昨儿夜里听见的动静——父亲在工坊里翻找什么,竹箱打开时“哗啦”掉出半块碎银,上头刻着“至元通行”四个字,边角处缺了个小口,像被咬掉的一块月亮。 香炉铸成那日,汴梁城落了今年第一场雪。赵承煜特意在府里摆了宴,请的都是城里有头脸的人物——穿蒙古袍的达鲁花赤,戴儒巾的汉人举子,还有留着络腮胡的色目商人。陈阿爹被安排坐在末席,看着那尊金香炉摆在厅中央的檀木案上,炉盖的莲瓣纹里嵌着八颗淡青色的宝石,像八颗凝着霜的眼泪。 “诸位请看,这炉底刻的可是咱大元的至元通宝纹样。”赵承煜举着酒盏,脸上泛着酡红,“当年世祖皇帝颁行纸钞,可这铜子儿......”他忽然顿住,目光落在炉底那枚凸起的铜钱纹上,“不对,这纹路......” 话音未落,厅门突然被撞开,冷风卷着雪花灌进来。六个蒙古兵挎着腰刀闯进来,领头的百户官指着金香炉大喝:“赵承煜,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在礼器上铸前朝铜钱” 厅里瞬间静得能听见雪花落在青砖上的声响。陈阿爹看见赵承煜的脸刹时变得惨白,酒盏“当啷”掉在地上,碎成几片银白的月牙。他忽然想起铸模时的那个深夜——秀娘抱着砂模打盹,他蹲在炭炉前偷偷改了炉底的纹样,把“至元通宝”的“元”字勾角添了笔,变成了“宋”字的半边。当时炭火映着他的脸,镜子里的自己眼窝深陷,像具没了魂的皮囊。 “不是我!是那铸炉的匠人......”赵承煜突然指着陈阿爹,声音里带着哭腔,“他从前给皇陵铸过器,定是怀了前朝的心思......” 蒙古兵的皮靴踩在碎瓷片上,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陈阿爹看见秀娘从后厨跑出来,鬓角的金粉还没擦净,却在看见他被按在地上时,眼里腾起一团火。她忽然想起父亲藏在竹箱里的碎银——那是当年逃出元大都时,师父塞给她的盘缠,银角的缺口是为了辨认真伪,特意用牙咬出来的。 “爹!”秀娘扑过来护住陈阿爹,却被百户官一把推开。她摔在地上,看见金香炉的炉盖被撞翻,一颗宝石滚到她手边,冰冷却带着金的温热。恍惚间听见父亲喊她的名字,带着血的气息:“秀娘,去城西找刘哥儿......把箱底的图纸......” 话没说完就被皮鞭的呼啸声打断。雪越下越大,透过厅门能看见槐树的枝桠被压得低垂,像极了二十年前元大都皇陵外的那排松针——那时她还在襁褓里,母亲抱着她躲在马车底下,听见父亲跟师父说:“这鼎里铸的不是香灰,是咱汉人的血啊。” 城西糖画铺的后巷里,刘哥儿攥着秀娘塞给他的羊皮纸,手心里全是汗。纸上画着座八角形的地宫,中央标着个红点,旁边写着“长明灯所在”,边角处还有行小字:“至元十七年,匠陈满仓记”。他想起秀娘说这话时的眼神,通红通红的,像糖画炉里的炭火,“我爹说,这是元大都皇陵的藏宝图,当年铸鼎的工匠都被封在里头......” 雪停了,月亮从云缝里钻出来。刘哥儿揣着羊皮纸往赵府走,鞋底踩在冰面上“咯吱咯吱”响。他想起去年元宵节,秀娘举着他送的糖画笑,糖丝粘在她嘴角,像颗没化的星星。那时他问她:“你爹总盯着城西的破庙发呆,里头到底有啥”她摇摇头:“爹说那庙的香炉台,跟元大都皇陵的一个模样。” 赵府后墙的狗洞还留着,是秀娘小时候钻惯的。刘哥儿挤进去时蹭破了袖口,却顾不上疼,盯着月光下的金香炉——炉盖已经被重新安好,八颗宝石却只剩七颗,空缺处像只流泪的眼。他摸出随身带的錾子,刚要撬炉底的铜钱纹,忽然听见身后有动静。 “别动。”秀娘的声音带着寒气,手里握着把剪刀,刀刃映着月光,“我爹说,炉底的机关要按北斗七星的方位撬。”她凑近香炉,指尖划过炉盖的莲瓣,数到第七瓣时忽然顿住,“当年我娘临死前说,我爹曾在皇陵的长明灯里藏了东西......” 剪刀尖刚插进铜钱纹的缝隙,整座香炉忽然发出“咔嗒”一声轻响。炉底的铜钱纹旋转着弹开,露出个暗格,里头躺着卷泛黄的绢布。秀娘手抖着展开,上头画着的正是元大都皇陵的地宫图,中央的红点旁写着:“世祖遗宝,藏于长明灯座下。”绢布边缘还有行小字,字迹已经发淡,却像钉子般钉进她心里——“满仓谨记:此宝若出,必引血光。” 忽然听见前院传来人声,灯笼的光映在游廊上,像一条条游动的火蛇。刘哥儿拽着秀娘躲进假山后,却看见赵承煜陪着达鲁花赤走来,手里举着那尊金香炉,炉盖的宝石在夜色里泛着幽光。“大人您看,这香炉炉底的纹样确实是至元通宝,定是那匠人老眼昏花,弄错了......” 话没说完就被达鲁花赤的笑声打断:“赵老爷,就算纹样没错......”他忽然伸手敲了敲炉身,“可这香炉里藏着的东西,怕是比纹样更有意思吧” 秀娘攥着绢布的手沁出冷汗,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在胸腔里轰鸣。她想起父亲被抓走时说的最后一句话:“秀娘,金香炉的秘密,就在它吞过的香火里......”那时她没懂,此刻看着赵承煜颤抖的手揭开炉盖,忽然明白——这香炉铸的不是香灰,是一代又一代匠人的血,是藏在岁月里的冤魂。 元大都皇陵的地宫口,风卷着细沙打在石碑上,发出“沙沙”的响声。秀娘攥着刘哥儿的手,看着眼前的八角形石门,门上的浮雕跟金香炉上的苍狼白鹿一模一样。羊皮纸上的红点就在门后,像只盯着人的眼睛,透着股说不出的寒意。 “当年我爹他们铸完长明灯,就被封在里头了。”秀娘的声音发颤,指尖划过石门上的狼纹,“师父临死前塞给我爹半块碎银,说地宫的钥匙藏在长明灯的灯座里......”她忽然想起金香炉暗格里的绢布,上头画着的灯座纹样,跟赵府香炉炉底的铜钱纹一模一样。 刘哥儿握紧手里的錾子,正要往石门的锁孔里插,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马蹄声。转头看见赵承煜带着十几个蒙古兵赶来,手里举着金香炉,炉盖的宝石在晨光里泛着妖异的红,像刚凝的血珠。“陈秀娘,把地宫图交出来!”赵承煜的脸涨得通红,“当年你爹藏在长明灯里的宝藏,本该是我的!” 石门“轰隆”一声开了条缝,冷风夹着腐叶的气息涌出来。秀娘趁机拽着刘哥儿往里跑,却在跨过门槛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低头看见具白骨,手里还攥着半截錾子,腕子上缠着截红绳,绳头挂着颗极小的锡珠,像颗落了灰的星星。她忽然想起父亲竹箱里的碎银,边角的缺口跟这白骨手里的錾子柄严丝合缝,眼泪“啪嗒”掉在骨头上,惊起一只栖息的蝙蝠。 地宫深处,长明灯的灯座果然刻着北斗七星的纹样。秀娘照着绢布上的方位,把金香炉的炉底铜钱纹按上去,只听“咔嗒”几声,灯座中央裂开个洞,里头躺着个檀木盒,盒盖上刻着“世祖御赐”四个小字。她刚要伸手,忽然听见赵承煜的怒吼:“别碰!那是我的......” 蒙古兵的刀光映在墙上,刘哥儿猛地把秀娘推开,自己却被刀刃划破了肩膀。血珠滴在檀木盒上,盒盖忽然“吱呀”开了条缝,里头露出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卷泛黄的诏书,还有半块刻着“内府造办”的青铜腰牌——跟陈阿爹藏在箱底的那半块严丝合缝。 秀娘颤抖着展开诏书,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却还是能看清:“至元十七年,皇陵匠作陈满仓等,因泄露陵中机密,着即封入地宫......”她忽然想起父亲总说的那句话:“秀娘啊,有些秘密,是要用血来守的。”此刻看着刘哥儿肩上的血滴在诏书上,晕开一朵朵暗红的花,像极了金香炉上嵌着的宝石,美丽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赵承煜疯了似的扑过来抢檀木盒,却在触到诏书的那一刻忽然顿住。他看见诏书上盖着的御印,还有自己祖父的名字——当年参与皇陵修建的赵家族长,名字赫然列在“封入地宫”的匠人名录里。原来赵家世代相传的“皇恩庇佑”,不过是用匠人的血换来的遮羞布,那些藏在金香炉里的富贵,从来都是踩在死人骨头缝里长出来的花。 汴梁城的春天来得晚,打锡巷的槐树刚冒出新芽,陈阿爹就被放回来了。他拄着拐杖站在铺子前,看见秀娘正在门口擦锡器,腕子上的红绳换成了银镯子,是刘哥儿用金香炉的边角料打的——那尊惹出无数风波的金香炉,如今融成了二十八个银锭,分发给了当年被封在地宫匠人的后人。 “爹,刘哥儿说,城西的破庙该重修了。”秀娘端来热汤,碗沿凝着层油花,“他想在庙里塑个香炉台,就照元大都皇陵的样子......” 陈阿爹望着窗外的槐树,阳光透过新叶洒在锡砧子上,亮得晃眼。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逃出元大都的那个雪夜,师父把半块碎银塞给他,说:“满仓啊,咱铸器的手,要给活人留条路。”如今摸着案上那尊新铸的锡香炉,炉底刻着朵小小的蒲公英,风一吹就会飘走的样子,忽然觉得压了半辈子的石头,终于轻了些。 赵府的院子空了好些日子,最后一任主人赵承煜疯了,总说看见金香炉里冒出白骨。有人说他是中了皇陵的诅咒,有人说那是匠人魂灵的报复,只有秀娘知道,真正的诅咒从来不是金香炉,是藏在人心里的贪念——就像当年父亲在炉底刻的那个“宋”字,不是为了怀念前朝,是想给后世留个记号,让后人知道,这世上有些东西,比金子更重,却也比雪花更易碎。 暮春的风掀起门帘,刘哥儿抱着新收的锡料进来,袖口还沾着庙里的香灰。他看见陈阿爹正在刻新的炉纹,这回不是松鹤,不是葡萄,是片漫山遍野的蒲公英,每片叶子上都凝着颗露珠,像没化的雪,却闪着朝阳的光。 “阿爹,这炉纹叫啥名儿”秀娘凑过去看,指尖蹭到父亲手上的老茧,还是那样粗粝,却没了从前的冰冷。 陈阿爹望着窗外的青天,远处有蒲公英的绒毛在飘,像落在天上的雪。他忽然笑了,刻刀在锡板上落下最后一笔:“就叫‘归尘’吧。金也好,银也好,终究要归了这土地......” 话音未落,一阵风卷着绒毛吹进来,落在新铸的锡香炉上,像给它戴了顶雪白的冠。远处传来打更声,“咚—咚——”,敲碎了暮春的寂静,却敲不碎藏在香炉纹里的故事——那些关于血与火,关于贪与悔,关于一个匠人用一辈子来赎的罪,都随着这缕风,飘向了看不见的远方。 而那尊曾搅得满城风雨的金香炉,此刻正躺在城西破庙的香灰里,炉盖的莲瓣纹早已被磨得模糊,唯有炉底那个若隐若现的“宋”字,还在默默诉说着,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关于人的故事。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诡秘尸界

诡秘尸界

MOTO狸籽
[灵异][恐怖]我本只是农村的一名普通人,跟随爷爷学了些道术,但随着我出村学习开始,便开始进入了一场局中。出生便不平凡,遇见的事也是离奇诡异,鬼崽岭即将成为鬼仙的女鬼,却被我们阻止,死亡之海的尸祖后卿为何会被封印,鄱阳湖底的上古巨鳌,又怎会被困于此......像是一种谜团,与我一模一样的人,救我们的神秘人,仿佛一切都在被掌控着。
其它 连载 57万字
无限仮说

无限仮说

雾里云幻
背景为现代,名为Unlimitedgame游戏的诞生,造就了一个划时代的改变。Unlimitedgame是一个以“心”为玩法的游戏,游戏会将人的内心世界反馈于现实生活中进行游戏,实现内心具象化,古曰:“人心为不可见之物,变化万千,无定于任何...
其它 连载 37万字
魔王大人很烦恼

魔王大人很烦恼

太宰乱
新书起航:《我的技能:逆成长》求支持!宗政平安身体僵硬的坐在骷髅堆成的王座上,眼皮子底下是一群群形态各异的怪物,而且时不时有让人不寒而栗的眼光扫过他。“参见魔王大人!”王座之下怪物们齐齐的大吼出来,嘴里还喷出了口水。这怎么看都像是因为看到食物兴奋的口水哇!还没搞清楚怎么个情况就接手了一个非常危险,出门就会被围剿的职位,让人恐惧的“魔王”。于是~~宗政平安的不平安甚至每天都会面临成为属下食物的生活在
其它 完结 143万字
捕蝇草之歌

捕蝇草之歌

曼徕
一只千年捕蝇草穿越成某个二中期恶少!某草眯着眼睛,心中暗爽:嗯,这个身份不错,适合我……咳咳~补充一下:捕蝇草可以像所有绿色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可食肉补..
其它 连载 2万字
民国之谍影风云

民国之谍影风云

宝哥
二十一世纪的解放军战士刘振华穿越到了民国年间,成为军统北平分局的一名特工,在1935年华北巨变的时代,刘振华依靠自己过人的身手和超出一个时代的眼光,以为国效力,荡平日寇为己任,对日本侵略者进行各种打击,在斗争的过程中终于找到了组织,在军统地下党、日伪特工三重身份伪装下,为祖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默念着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开启了自己的抗战生涯!
其它 连载 5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