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专业分析
葵阿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陆宁宣猛地睁开眼睛,额头上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仿佛刚从噩梦中挣脱。 她看向窗户,天色已经大亮。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几道细长的光束。 原来已经是第二天了。 陆宁宣坐起身,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伸手拿过床头柜上的手机,屏幕的亮光刺得她眼睛微微眯起。 医院那边没有传来李若荀苏醒的消息。 她叹了口气,点开微博。 搜索栏里还留着昨晚的搜索记录。 热搜榜上,各种讨论依旧是沸沸扬扬。 “#李若荀生命垂危#” “#李若荀自杀原因#” “#请给抑郁症患者多一些关爱#” “李若荀自杀事件持续发酵,引发全民热议!” “抑郁症再敲警钟,关注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官方媒体的报道还算客观,但下面的评论区可就没那么友善了。 “208w又来蹭热度了能不能消停点!” “谁管他们死活,真死了再说,炒作罢了。” “抑郁症现在成流行病了能不能别天天挂在热搜上。” 这些尖酸刻薄的评论,让陆宁宣心头一紧。 她微微皱眉,继续往下翻。 “这年头谁还没点抑郁,大家都不容易,多点理解吧。” “他的歌真的很好听,《海底》《流浪记》都是我大爱啊,最近一直单曲循环,唉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楼上的,你怕是不知道,人家是为了红,故意炒作!” “就是就是,现在的明星为了博眼球,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呵呵,坐等反转,说不定过两天就奇迹般地醒过来了[偷笑]” 各种各样的评论充斥着屏幕,有同情,有质疑,有谩骂,有猜测……简直乱成一锅粥! 陆宁宣看着这些情绪流,只感觉心情烦躁。 身处这样混乱的环境,或许这也是小荀会做出那样选择的原因吧…… 她一个成年人尚且难以忍受! 刚想关掉手机去洗漱,发现陈思月发来一个视频。 “陆总,你看这个视频!讲的超级好,真的好心疼小荀啊[大哭]” 陆宁宣有些好奇地点开。 这个视频的弹幕意外的多,热度也相当高。 视频背景环境看着是在一个常见的四人间宿舍。 博主本人一头短发,戴着黑框眼镜,像闲谈一样的聊着天。 “大家好,我是小王。” “最近李若荀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我有很多话不吐不快,就没忍住随手拍了个视频,算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吧,学艺不精,大家见谅。” 小王伸手摆弄了一下手机,似乎在调整角度,镜头摇晃了几下,对准了他的正脸。 “首先介绍一下背景,我是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平时不怎么关注娱乐圈,但最近正好被李若荀的歌吸引,所以稍微关注了他一下,刷到不少他以前的视频。”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 “首先说说他妈妈孔知雨吧。” “李若荀是偶像嘛,各种视频物料花絮是很多的,其中不乏有拍到李若荀和他母亲交流的场景。” “其实那个时候我看着就很不舒服,他和他母亲明显不是正常的相处模式。” 小王摇了摇头,回忆着他刷到过的那些片段。 “就比如他妈妈经常会说‘我为你牺牲那么多’,这是经典的制造愧疚感的方式。” “还有李若荀在采访中曾经提到过他妈妈不让他和其他人交朋友,把他保护得很好,这其实是一种社交隔绝。” “再加上经济控制之类的,都是煤气灯操控常见的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ua。” “孔知雨就是要确保李若荀永远活在不够好的焦虑里,这样才能持续不断的压榨他。” “如果看到我这个视频的人,你发现你身边有这样对待你的人,那我只有一句话,赶紧跑!” 小王叹了口气,语气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些许同情: “但李若荀的难处呢,就在于他跑不了。” “你们发现没有,孔知雨这类人对外的形象通常是‘伟大的牺牲者’,孔知雨之前没少在媒体面前哭诉自己的独自培养天才儿子多么辛苦,说哭就哭,有点表演型人格的特质。” “这本质上是在用社会舆论为李若荀套上道德的枷锁,所以他无处可逃!” “一旦想要反抗,就是不孝,就是忘恩负义!” 陆宁宣紧抿着唇,攥紧了拳头。 其实她之前并没有那么细致的了解过李若荀。 如今听博主这样一分析,她才终于切身地体会到了少年的处境! 是啊,一个被社交隔绝的少年,他的生活中甚至只有孔知雨这一个亲人。 即便觉得不对,他又能向谁求救呢 “或许有人会说孔知雨这是严厉的爱。” 小王表情严肃地摇了摇头: “不是的!” “真正为子女好的家长,不会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不会限制他的自由生长。” “以爱为名的控制,不过是寄生者给自己找的遮羞布。” “如果你的父母是这样的人,我在这里只能劝你认清现实,最好别抱有幻想。” “因为这类人很可能是病理性的人格障碍或者控制狂,就是大脑里镜像神经元发育异常,导致无法真正感知别人的痛苦,也无法共情别人,所以他们是不能理解你的情绪的,是生理性的问题,不是你嘴炮一通就能改变他的观念的。” “我们的法律还没有进展到可以制裁这种情感虐待。” 小王有些无奈。 “你能做的就是不要在这个名为亲情的囚笼里白白流血,好好爱自己,然后在有能力的时候远离他们。” 听到这里,陆宁宣终于明白这个视频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热度了。 这样细致的专业分析,显然引发了大众很多社会共鸣。 也迎合了人们审判和八卦的心理。 这并不少见,比如之前某离婚综艺,还有某个旅游综艺,当时都超火,引发热议。 人们是拿着放大镜去看节目里每个人的所有细节的。 有人从心理学角度,有人看微表情,有人研究镜头调度,有人逐帧看画面细节,各种分析视频如雨后春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