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不安的桓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景和元年春,暖意渐染大靖疆域,太和殿内的朝议却透着前所未有的革新锐气。萧玦端坐龙椅之上,苏清鸢身着皇后朝服立于身侧,两人目光坚定,向百官公布了一项震动朝野的决策——将燕云五年实践沉淀的“惠民之法”推向全国,以农、医、教三大革新为根基,筑牢大靖盛世之基。 “燕云五年,百姓从流离失所到安居乐业,靠的不是空谈,是实打实的办法。”萧玦的声音响彻大殿,“今日起,全国推行‘燕云三策’,农桑、医疗、教育,事事关乎民生,件件连着江山,各级官员务必全力推行,不得有半分懈怠!” 农业革新首当其冲,由苏清鸢亲自主持。她以燕云农桑司为蓝本,在京城设立全国性“农桑总司”,抽调燕云经验最丰富的二十位老农、三十名书院农桑堂优秀学子,组成“农技推广团”,分赴全国十二道。出发前,苏清鸢在农桑总司亲自主持培训,将燕云改良的玉米、红薯种植技巧、垄作技术、灌溉方案一一详解,又发放数千份改良农具图纸——包括省力镰刀、高效脱粒机、轻便水车,这些都是萧玦与苏清鸢在燕云时,联合工匠反复打磨的实用工具。 “你们是大靖的‘播福使’,要把燕云的经验带到每一寸田地。”苏清鸢看着即将启程的众人,语气郑重,“各地官府需配合建立‘农业试验田’,每亩田都要记录播种、施肥、收成情况,三年之内,朕要看到全国粮食产量翻番,让百姓再也不用为吃饱饭发愁!” 推广团抵达各地后,起初并不顺利。不少农户守着祖辈传下的耕种方式,对“高产作物”“新耕种法”充满疑虑,甚至有农户偷偷将发放的红薯苗丢弃。江南道的老农王阿公,带着两名书院学子来到湖州,刚提出要改种水稻为玉米,就被当地农户围起来反驳:“水稻种了几百年,怎么能说改就改这外地来的庄稼,能养活人吗” 王阿公没有争辩,只是带着学子在官府划拨的试验田里亲手耕种,从育苗、起垄到浇水、施肥,一步步示范。三个月后,试验田里的玉米长得秆粗穗大,亩产竟比当地水稻高出三成,农户们亲眼所见,终于主动找上门来,求要种子、学技术。湖州知府见状,立刻组织农户集中培训,又按苏清鸢的要求,设立“农具工坊”,依照图纸打造改良农具,当年湖州粮食产量就提升了四成。 对于抵触革新的官员,萧玦的铁腕毫不留情。西北道某州刺史以“水土不服”为由,拒不推行新作物,还克扣农具图纸发放,被巡查御史上报后,萧玦当即下旨罢免其官职,贬为庶民,同时嘉奖了积极推广、成效显着的青州知府,升其为道台。雷霆手段之下,各地官员再也不敢敷衍,纷纷主动配合农技推广团,全国的“农业试验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田埂上随处可见老农指导、学子记录的身影。 医疗体系的推广,以“惠民医馆”为核心。苏清鸢参照燕云惠民坊的运作模式,下令在全国各州府设立“惠民医馆”,县设分馆,乡设医点,形成“州府有总院、县城有分馆、乡镇有医点”的三级医疗网络。太医院被赋予统筹之责,统一调配药材,在全国设立十大药材种植基地,确保甘草、金银花、柴胡等常用药材供应充足,同时规定“惠民医馆诊疗平价,寒门百姓可赊账、可义诊”,彻底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痛点。 更重要的是,苏清鸢延续燕云的“师徒制”,选拔全国千余名赤脚医生、民间郎中,集中到京城进行三个月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常见疫病防治、小儿常见病诊疗、外伤处理等实用技能,由苏明玥与太医院御医共同授课。苏明玥还将燕云医馆的“防疫手册”修订成册,发放给每位学员,详细讲解灾后消毒、疫情上报、汤药熬制等流程。 “医术不分高低,能救人就是好本事。”苏明玥在培训课上说道,“你们回到家乡,要成为百姓的‘健康守护神’,不仅要治病,还要教百姓讲卫生、防疾病,让‘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成为现实。” 培训结束后,这些郎中带着药材、器械返回各地,成为惠民医馆的骨干。西南道山区的百姓,以前生病只能靠“土方子”,如今乡医点开到了村口,郎中不仅能看病,还定期上门为老人、孩子体检,不少百姓感动地说:“以前生病只能听天由命,现在有了惠民医馆,就像有了定心丸!” 教育普及则着眼于长远。萧玦与苏清鸢效仿“燕云书院”,下令在全国开设官办蒙学,规定“凡适龄儿童,无论贫富,皆需入学读书”,寒门子弟学费、书本费全免,由官府统一承担。蒙学教材经过苏清鸢与苏明轩共同修订,除了传统经史子集,还加入了实用的算术(如田亩测量、账目计算)、农理(如作物辨识、节气常识)、基础医理(如急救方法、卫生常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为了确保教育普及,萧玦规定“地方官考核,蒙学入学率占三成”,同时从燕云书院抽调优秀先生,分赴各地担任蒙学祭酒,指导教学。起初,不少守旧官员认为“农夫之子无需读书”,还有些寒门家长担心孩子读书耽误农活,不愿送孩子入学。针对这种情况,苏清鸢下令蒙学“开设农忙假期”,同时让先生们走村串户,讲解“读书能识文断字、能算清账目、能懂道理”的好处。 在青州,蒙学先生李夫子带着学生们在田间地头上课,一边教孩子们认识作物,一边讲解算术如何计算收成,家长们看到孩子不仅没耽误农活,还学到了实用知识,纷纷主动送孩子入学。不到一年,全国蒙学入学率就从不足三成提升到七成,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成为大靖最动人的声音。 这些政策推行之初,确实遭遇了不少阻力。部分守旧官员固守“重农不重技”“重文不重实”的旧观念,对农业革新、实用教育颇有微词,甚至暗中阻挠。有位老臣在朝议上直言:“皇后推广的这些‘杂学’,有失圣人教化,恐误人子弟!” 萧玦当即反驳:“圣人教化,首重‘民为邦本’。让百姓吃饱饭、看好病、读好书,就是最大的圣人之道!”他随即下旨:“凡阻挠新政、不作为者,轻则降职,重则罢官;凡积极推行、成效显着者,优先提拔、重金奖赏!” 不久后,河南道某县令因拒不落实蒙学建设,被革职查办;而积极推广新作物、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的荆州知府,被破格提拔为巡抚。铁腕之下,守旧势力不敢再抵触,新政很快在全国落地见效。 景和元年年底,全国粮食产量较上年提升三成,惠民医馆救治百姓数十万人次,蒙学入学率突破八成。巡查官员从各地传回的奏报中,满是百姓的赞誉:“燕云之法,真是惠民之法!”“陛下与皇后娘娘,是百姓的再生父母!” 萧玦与苏清鸢站在太和殿的观景台上,看着京城外连片的良田、热闹的市集、朗朗读书的蒙学,心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全国推广“燕云之法”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坚守“为民”初心,夫妻同心,就一定能让大靖的每一片土地都繁荣安宁,让每一位百姓都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景和盛世的画卷,正以农、医、教为笔,以百姓的笑容为色,缓缓铺展开来。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剑灵总是在坑我

剑灵总是在坑我

月轻梦
【与编辑商量,8天3更掉落!】这个冒牌剑灵说我长得像他的初恋,非要和我签订卖身血契!林灵儿:想坑我,一剑戳死你!升级流女主者不爱男主,只想虐他怎么办#境界划分:凡..
都市 连载 50万字
白首太玄经

白首太玄经

小盗非道1
作为一个现代人,赵玄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是不错的。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也算手有余钱。可没想到一不小心就被穿越了。而且更可耻的是,穿越之后的身份让他不得不把自己伪装..
都市 连载 141万字
全能王牌女神又暴富了

全能王牌女神又暴富了

秦妤
传闻纪大小姐乡下来的,无德无颜,不配继承亿万遗产。众人:一无是处,废物草包!一无是处?纪幽甩出一沓用来垫桌角的各行业专业证书。废物草包?全国唯一高考满分,赛车,马术,鉴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神医圣手,电竞女神,711改造营执行官了解一下?众人:厉害有什么用?强势的女人没人宠!首富亲爸:宝贝女儿,别墅、豪车、飞机、游艇,随便挑!小弟天团:1号娱乐圈霸主:幽姐最美,幽姐最帅,送幽姐C位出道!2号商业巨
都市 连载 66万字
君少心间宠:丫头你别跑

君少心间宠:丫头你别跑

景婷若溪
开学之前来酒吧嗨皮,结果撞见未婚夫跟表妹搞上了,还被表妹推下楼。一屁股坐在了正在吃蛋糕的移江第一大少尹若君脑袋上,莫溪不满:“这垫子有点硬。”“君少,君少,不好了,嫂子要砍了校长。”尹若君淡定:“还不去给她送刀?”“宝贝儿子,谢谢你给我买的项链,妈妈很喜欢!”尹若君看了一眼镜子前臭美的老妈,冷冷道:“那是给你儿媳妇的。”
都市 连载 51万字
诱导沉沦

诱导沉沦

西红柿蒸蛋
顾欢本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少爷,直到十八岁那一年,自家公司破产,死对头还分化成了顶级alpha。为活命,他只好逃去域外。五年后,名声赫赫的冷面元帅陆霆攻下边缘星。一不小心,顾欢被捉住。*****做陆霆助理的那些日子,顾欢确定他绝对是在报复自己——饭他嫌难吃,衣服他嫌没熨平整,起个床要赖上两小时,太磨人!正想二次跑路,结果一不小心发现,冷面元帅的作战文件里夹着一本顾欢:?冷面元帅个人终端里有一份对象为自
都市 连载 42万字
在年代文里吃瓜养娃

在年代文里吃瓜养娃

爱吃拌香干的柏木
21世纪的杨青青阴错阳差获得了系统,结果是一次性的,幸亏有系统补偿,要不一准开局就玩完。平行时空的杨青青5岁没爹没妈一直和哥哥嫂嫂生活,也算是一家和和美美了,就等高中毕业找个工作,好挣钱报答哥嫂,结果晴天霹雳,哥嫂执行任务中牺牲了。家里就留下了6岁大侄子杨文轩,10岁大侄女刘文静,4岁小侄子杨文远,3岁小侄女杨文倩,还有一个就是刚刚高中毕业的16岁杨青青。幸好21世纪大龄剩女32岁的杨青青带着购物
都市 连载 4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