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不安的桓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景和五年冬,一场初雪过后,燕云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装。寒风卷着雪粒掠过街巷,却吹不散蓟州济善堂里的暖意——这座刚建成的院落,青瓦上积着薄雪,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院内的回廊下挂着红灯笼,屋檐下晾晒着干净的被褥,老人们坐在暖炉旁缝补衣物,孩子们围在桌前读书写字,欢声笑语与炉火烧得“噼啪”作响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将寒冬的凛冽隔绝在外。这是燕云各州县设立的首批济善堂,也是萧玦与苏清鸢为孤寡老人、孤儿搭建的“温暖港湾”。 早在春日新政时,苏清鸢便提出“设立济善堂,保障弱势群体”的计划。经过半年的筹备,蓟州、凉州、并州等十余个州县的济善堂相继建成,每座济善堂都按照“居住、饮食、医疗、学习”四大功能规划——正房为老人居住区,每间房住两位老人,配备火炕、衣柜、暖炉;东厢房是儿童宿舍,上下铺的木床整齐排列,床头贴着孩子们的名字;西厢房分为厨房、餐厅和医疗室,厨房每天供应三餐,医疗室配备郎中与常用药材;院内还开辟了“手工区”与“学堂角”,手工区摆放着针线、木料等工具,学堂角则有先生定期来授课。 蓟州济善堂是规模最大的一座,收纳了八十余位孤寡老人与五十余名孤儿。十二月初,萧玦与苏清鸢特意前来查看,刚走进大门,就看到一位白发老人正坐在回廊下晒太阳,手里拿着针线缝补一双布鞋。苏清鸢快步走上前,轻轻握住老人的手,老人的手有些粗糙,却因揣过暖炉而带着温度。“老人家,这么冷的天,怎么在外面坐着小心冻着。”苏清鸢关切地问,目光落在老人缝补的布鞋上,鞋面上的针脚细密整齐。 老人抬起头,看到苏清鸢,连忙放下针线想要起身行礼,却被苏清鸢按住。“王妃快别多礼,我身子骨还硬朗,晒晒太阳暖和。”老人笑着说,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这鞋是给院里的小虎缝的,那孩子脚长得快,鞋子总不够穿。咱们在济善堂里不愁吃不愁穿,闲着也是闲着,做点活计心里踏实。” 说话间,一个穿着棉袄的小男孩跑了过来,正是老人口中的小虎。小虎今年七岁,父母早逝,之前一直靠乞讨为生,如今在济善堂里不仅有了住处,还能读书识字。他手里拿着一张写满字的纸,跑到苏清鸢面前,仰着头说:“王妃姐姐,你看我写的字!先生说我写得好,还奖励了我一块糖!” 苏清鸢接过纸,上面用铅笔写着“我爱济善堂”五个字,虽然笔画有些歪歪扭扭,却写得十分认真。她蹲下身,摸了摸小虎的头:“小虎写得真好!以后要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漂亮的字,好不好”小虎用力点头,把口袋里的糖掏出来,递到苏清鸢面前:“王妃姐姐,这糖给你吃,可甜了!”苏清鸢笑着接过糖,又放回小虎的口袋:“姐姐不吃,小虎自己吃,吃完要好好读书哦。” 萧玦则走进老人居住区查看。每间房的火炕都烧得温热,炕上铺着厚实的褥子,衣柜里整齐叠放着棉衣、棉裤,窗台上摆着老人自己种的蒜苗,绿油油的透着生机。一位姓周的老人正坐在炕上整理药材,他以前是个郎中,如今在济善堂的医疗室帮忙,为其他老人看病。“王爷,您看,这是我昨天刚配好的感冒药,冬天冷,老人们容易着凉,提前备好药心里踏实。”周老人拿起一包药材,递给萧玦看,“济善堂给我们提供药材,我也能发挥点用处,不用整天闲着。” 萧玦接过药材,闻了闻,点头道:“周老医术精湛,有您在,老人们的健康也多了一层保障。济善堂不仅要让大家住得暖、吃得饱,还要让大家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您愿意帮忙看病,就是在为济善堂做贡献,我们应该感谢您才是。” 随后,两人来到厨房。厨房里热气腾腾,灶台前的师傅正忙着熬粥,大锅里的小米粥咕嘟咕嘟冒着泡,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旁边的蒸笼里蒸着馒头和红薯,掀开笼盖,白花花的馒头与橙红的红薯映入眼帘,让人垂涎欲滴。厨房的管事连忙上前汇报:“王爷、王妃,咱们每天的伙食都是按营养搭配的,早上是小米粥、馒头、咸菜,中午有米饭、炒菜,晚上是红薯粥、包子,每周还会炖两次肉,保证老人们和孩子们能吃饱、吃好。” 苏清鸢走到蒸笼旁,拿起一个温热的红薯,剥开皮咬了一口,甜糯的口感在口中化开。“味道很好,红薯很面。”她对管事说,“要多注意食材的新鲜,尤其是冬天,菜容易冻坏,一定要提前储存好;另外,老人们牙口不好,饭菜要做得软烂一些,方便他们咀嚼。”管事连忙点头记下,保证会照办。 济善堂的“手工区”是最热闹的地方。十几位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围坐在桌前,有的缝补衣物,有的编织竹篮,有的制作剪纸。一位姓刘的老人擅长编织,他手里拿着几根竹条,不一会儿就编出了一个小巧的竹篮。“王妃,您看我编的篮子,以前在村里的时候,我就靠编篮子换点粮食。现在在济善堂里,编好的篮子会有人来收,换的钱我们自己留着,想买点什么就买点什么,不用再伸手要。”刘老人拿着竹篮,脸上满是自豪。 苏清鸢拿起竹篮,仔细看了看,编织得紧实又美观。“刘老的手艺真好!”她笑着说,“我们已经和城里的商铺约定好了,你们做的手工艺品,商铺会帮忙售卖,卖得的钱全部归你们自己。以后还会请师傅来教大家新的手艺,比如刺绣、木雕,让大家能做更多种类的手工艺品,多挣点零花钱。”老人们听了,都高兴地鼓起掌来,手里的活计也干得更起劲了。 孩子们则在“学堂角”里读书。一位姓王的先生正拿着《三字经》,逐句教孩子们诵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们的声音稚嫩却响亮,回荡在院子里。先生看到萧玦与苏清鸢,连忙停下授课,让孩子们行礼。萧玦摆了摆手,示意先生继续,自己则站在一旁静静聆听。 课后,孩子们围在萧玦身边,有的问他“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有的问他“怎么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萧玦耐心地回答着孩子们的问题,还给他们讲了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只要你们好好读书,将来不仅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还能靠自己的本事改变命运,帮助更多像你们一样的人。”萧玦摸着一个孩子的头,语气温和却坚定。 离开济善堂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院内的红灯笼被点亮,暖黄的灯光照亮了整个院落,老人们坐在暖炉旁聊天,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厨房里飘来晚饭的香气,一派温馨和睦的景象。一位老人拄着拐杖送他们到门口,眼中含着泪水:“王爷、王妃,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以前我无儿无女,冬天只能蜷缩在破庙里,想着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现在好了,有了济善堂,我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和老伙计们一起做活计、聊天,这日子比以前好上千倍万倍!” 苏清鸢握住老人的手,轻声说:“老人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燕云是我们共同的家,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被丢下。以后济善堂还会越来越好,你们就安心在这里生活,安享晚年。” 寒风依旧在院外呼啸,却吹不进这满是温暖的济善堂。萧玦与苏清鸢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济善堂,心中满是欣慰。萧玦轻声说:“看到老人们和孩子们能在这里安心生活,咱们所有的付出都值了。”苏清鸢点点头:“这只是开始,以后我们还要在更多的州县设立济善堂,让所有孤寡老人、孤儿都能有个温暖的家。另外,还要完善济善堂的管理制度,定期派人巡查,确保每一位老人和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马车行驶在积雪的街道上,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远处的济善堂里,灯光依旧明亮,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弱势群体的希望之路。这个寒冬,因为济善堂的设立,燕云大地多了一份温暖;也因为这份温暖,更多人看到了燕云的美好未来——一个不仅有繁荣的经济,更有温度的家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济善堂的温暖不断传递。其他州县的济善堂也相继迎来了孤寡老人与孤儿,老人们在这里安享晚年,孩子们在这里快乐成长。手工区的手工艺品销往各地,孩子们的读书声传遍街巷,济善堂成为了燕云大地上最动人的风景,也成为了萧玦与苏清鸢“以民为本”理念的最好见证。这份寒冬里的温暖,将永远留在百姓心中,成为燕云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础。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神君,请留步

神君,请留步

命里缺钱
陵光神君与东海龙王在一次因缘巧合下结识,由于东海龙王凡佑霁长得实在像白月光。秉承着宁愿错过也不放过的心思,燕言便任由凡佑霁跟在自己的身侧。在寻白月光的途中,便出现了以下的情况……1.燕言:寻丰霁!凡佑霁:逗神君~2.燕言:努力干事!凡佑霁:想贴贴~3.燕言:坚持不懈的寻人!凡佑霁:蹭蹭蹭~ps.恋爱脑活该有老婆!就要小情侣贴贴!!!
都市 连载 40万字
浮生如梦梦浮生

浮生如梦梦浮生

七夜董董
简南星,莫名穿到古代不知名的朝代,化身穆思弦,既不通宅斗,也不会格斗,时而犯点二,时而犯点错,本想平淡潇洒过一生,奈何却总与俗世纠缠不清。午夜梦回之时总会模糊听到有人唤她“星儿”,梦醒之后却还是谁的“思思”?这纷乱的离愁,究竟是她陷入了自己的梦中梦,还是错踏了他人的局中局?终是一梦浮生,拯救不了他的一生困苦,也成全不了他的一世清明!
都市 连载 77万字
替嫁一夜后,禁欲反派他又争又抢

替嫁一夜后,禁欲反派他又争又抢

赟子言
花瑜璇很郁闷。一穿书,就被父母当作弃子,代替姐姐嫁给了阴晴不定的裴池澈。书中的大反派裴池澈,少时断过手,落了残疾,罪魁祸首是原身,黑化后将剁了她。才过洞房花烛夜,裴家被她父亲陷害抄了家,贬回原籍种田。此番替嫁的处境可想而知的可怕。不怕不怕,钱可赚,田可种,反派还没黑化。她阻止他黑化还来得及。--裴池澈很费解。罪魁祸首成了他的妻,娇娇软软地说要种田养他,带他寻医治手,时时刻刻粘着他,对他嘘寒问暖。她
都市 连载 64万字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在中央公园泡脚的番茄
(女强?不知道有没有CP,可能有可能没有?很癫,不要带脑子,很癫谢谢)这是一场游戏,这是一次穿越,这是一次冒险,有没有想过体验别人的人生,有没有听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作为被神挑选出来的玩家,你准备好…去迎接挑战了吗?
都市 连载 38万字
花都韵味

花都韵味

夜有神
本想低调,奈何校花太多,且看桃花朵朵!!本书属于慢热型,前面几章可能看起来无聊,请在二三十章看起!新手上路,各位大佬请包含!
都市 连载 53万字
娇气小哑巴下乡后被糙汉宠上天

娇气小哑巴下乡后被糙汉宠上天

虫子吃青菜
因同父异母妹妹的陷害,小哑巴温时安被父亲强制送下乡。娇生惯养又说不了话无法交流的温时安,哪里适应得了乡下生活。厕所太脏不敢上,温时安又气又急,对糙汉连扇带咬。被村里大黄狗吠了几声,温时安又怕又恼,趴在糙汉身上急得一顿咬。后来,厕所修整好了,大黄狗不凶了……糙汉却蹲在温时安脚下,眼神虔诚而又痴迷,述说着无限爱意。
都市 连载 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