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不安的桓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景和六年十一月的蓟州,寒风裹着细雪粒子掠过城墙,却丝毫挡不住城内的热闹。城南的校场被改造成了盛会场地,红色的灯笼从入口一直挂到主会场,彩绸在风中飘荡,“藩地治理交流盛会”的鎏金大字匾额悬挂在正中央,远远望去格外醒目。从大靖各地赶来的藩地官员、乡绅、工匠们,穿着各异的服饰,带着好奇与期待,陆续走进会场——这是萧玦与苏清鸢筹备了三个月的盛会,也是燕云首次向全天下展示治理成果的“窗口”。 早在半年前,萧玦就意识到,燕云这几年在农业、手工业、民生上摸索出的经验,不该只留在燕云。大靖还有很多藩地面临着“粮食不足”“百姓就业难”“民生设施落后”的问题,若是能把燕云的经验分享出去,再借鉴其他藩地的长处,定能让更多百姓受益。苏清鸢深以为然,两人立刻着手筹备,从确定参会名单、划分展示区域,到编写经验手册、安排现场演示,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只为让这场盛会真正成为“互通有无、共同进步”的平台。 盛会开幕当天,萧玦与苏清鸢亲自到门口迎接宾客。看到熟悉的青州藩王谋士李大人,苏清鸢笑着迎上前:“李大人一路辛苦,这次燕云又有新变化,定能让您不虚此行。”李大人拱手笑道:“王妃客气了!上次来燕云,学到的高产作物种植法让青州粮食增产两成,这次我特意带了农桑官和工匠,就是来好好取经的。”说话间,其他藩地的宾客也陆续到来,有的带着本地特产作为礼物,有的拿着笔记本准备记录,会场内很快热闹起来。 农业展示区是盛会最热闹的区域之一。田垄被搬到了校场中央,金黄的玉米、饱满的高粱、沉甸甸的荞麦整齐地种在划分好的地块里,旁边立着木牌,标注着“亩产千斤玉米种”“抗旱高粱品种”等信息。农桑司的官员穿着粗布工装,拿着小铲子,正围着一群宾客讲解:“这是我们培育的高产玉米,比普通玉米早熟十天,抗倒伏、耐旱,去年在旱灾里还能亩产八百斤,只要按照我们的播种密度和施肥方法种,就能有好收成。” 宾客们听得认真,有的蹲下身拨开玉米叶查看根系,有的拿出纸笔记录种植要点。凉州藩地的农桑官王大人,指着一株高粱问道:“我们那边常年干旱,这高粱真能在缺水的地里长好”农桑司官员立刻回答:“王大人放心,这高粱是我们特意筛选的抗旱品种,根系能扎到地下三尺深,就算一个月不下雨,只要前期浇足定根水,也能存活。我们还带来了新的滴灌装置,用竹管连接水源,水直接滴到作物根部,比大水漫灌省水三成,等下让工匠给您演示。” 不远处,几名工匠正组装着木质滴灌架,竹管交错连接,末端绑着带小孔的陶管,工匠一边组装一边讲解:“这装置不用花太多钱,竹管、陶管都是本地能做的,农户自己就能组装,特别适合缺水的地块。”王大人看完演示,立刻让人找来纸笔,详细画下滴灌装置的图纸,嘴里念叨着:“这个好!我们凉州要是用上这个,今年的高粱收成肯定能再涨!” 展示区还设置了“种子兑换处”,燕云免费向各藩地赠送高产作物种子,每种种子都附带着详细的种植手册,从选地、播种到施肥、收割,步骤写得清清楚楚,连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都一一列出。青州的李大人一下子领了十袋玉米种、五袋高粱种,笑着说:“这些种子带回青州,明年先在万亩田地里试种,成功了就全藩推广,让青州百姓也能多收粮食。” 手工业展示区的喧嚣丝毫不亚于农业区。改良后的织布机、制陶转盘、造纸石碾整齐排列,工匠们穿着蓝色工装,现场演示操作流程,丝线在织布机上穿梭,陶泥在转盘上渐渐成型,纸浆在竹帘上变成薄薄的纸张,引得宾客们频频驻足。 蓟州织布坊的王师傅,正操作着改良后的织布机。他脚下踩着踏板,双手拉动经线,原本需要两人配合的工序,现在一人就能完成,织布速度比以前快了三成。“以前织一匹布要三天,现在两天就能织好,而且布面更平整,不易起球。”王师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改良的细节,“我们把织布机的经线架加高了,还加了自动断线提醒装置,断线了会响铃,不用一直盯着看。” 旁边的制陶区,工匠们正在演示“釉料新配方”。以前的陶釉颜色单一,还容易脱落,现在用本地的矿石调配出青、黄、褐三种颜色,涂在陶罐上烧制后,釉面光亮,颜色持久。工匠拿起一个青釉陶罐,递给宾客们传阅:“这釉料成本低,做法也简单,各地藩地只要有类似的矿石,就能自己调配,以后百姓做的陶器,不仅能用,还能卖个好价钱。” 最受欢迎的是造纸展示区。以前很多藩地的百姓用不起纸,只能在竹简上写字,成本高还不方便。燕云的工匠现场演示用树皮、破布造纸的过程,从浸泡、蒸煮到抄纸、晾晒,每一步都详细讲解,还把刚造好的纸分发给宾客。“这种纸成本低,一张纸只要半文钱,百姓用来写字、记账都方便。”工匠说着,拿起毛笔在纸上写字,字迹清晰,不洇墨。不少藩地的工匠立刻围着请教,有的还拿出小本子,把造纸的步骤一笔一划记下来。 展示区的角落,还摆放着燕云手工业的“成果展柜”——细如发丝的丝绸、花纹精美的蓝印花布、造型别致的陶碗、厚实耐用的草纸,每一件展品都附带着“制作成本”“销售价格”“就业岗位”的说明,让宾客们直观看到手工业对民生的带动。幽州的乡绅张老爷看着展柜里的丝绸,感慨道:“燕云不仅能让百姓吃饱,还能让百姓靠手艺挣钱,这治理本事,我们得好好学!” 民生服务展示区虽然没有农业区的热闹、手工业区的鲜活,却最让宾客们动容。展示区用木板搭建了“微型惠民坊”,还原了医馆、互助养老庭院、蒙学的场景:医馆里摆放着针灸铜人、脉枕,旁边放着免费发放的草药包;养老庭院的模型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下棋、做饭,旁边标注着“王府补贴物资清单”;蒙学的场景里,孩子们坐在课桌前读书,桌上放着免费的课本和笔墨。 惠民坊的负责人李大人,拿着厚厚的运营手册,向宾客们介绍:“我们的医馆每月免费坐诊五天,贫困百姓拿药不花钱;互助养老庭院里,老人互相照顾,年轻村民义务帮忙,王府每月补贴粮食和布料;蒙学招收贫困家庭的孩子,学费、书本费全免,还管午饭。”他一边说,一边把运营手册分发给大家,手册里详细记录了医馆的排班表、养老庭院的管理制度、蒙学的课程设置,甚至连物资采购的渠道都写得清清楚楚。 青州的李大人翻着养老庭院的运营手册,眼眶有些发热:“我们青州也有很多孤寡老人,以前只能靠微薄的救济度日,要是能把燕云的互助养老模式学回去,老人们就能过得更舒心了。”旁边的并州官员接过话:“我们那边的蒙学太少,很多孩子没学上,燕云的蒙学模式正好能借鉴,回去我就跟王爷提议,多建几所蒙学。” 民生区还设置了“百姓故事墙”,贴着燕云百姓的照片和故事:张老汉靠高产玉米脱贫,李二柱在造纸厂就业娶了媳妇,王大婶在互助养老庭院里找到了“老伙计”……每张照片旁边都有百姓的手写感言,字里行间满是对生活的满足。宾客们站在故事墙前,看着一张张笑脸,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更直观地感受到燕云治理经验的“温度”——这些经验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能让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的“实招”。 盛会的最后一天,萧玦在主会场发表讲话。他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来自各地的宾客,语气诚恳:“治理藩地没有固定的方法,有的只是‘以民为本’的初心。燕云的经验,是我们和百姓一起摸索出来的,有适合推广的,也有需要根据各地情况调整的。希望大家把这些经验带回去,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改成适合自己的方法,让更多百姓受益。”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宾客们纷纷起身,有的举着手中的种子袋,有的拿着运营手册,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青州的李大人走上前,向萧玦拱手:“王爷放心,我们回去后一定好好研究燕云的经验,争取明年就让青州的百姓看到变化。等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再邀请王爷和王妃去青州,看看我们的成果!”其他藩地的官员也纷纷附和,有的约定明年再来燕云交流,有的提议建立“藩地交流驿站”,方便日后随时沟通。 盛会落幕时,细雪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宾客们满载而归的马车上——有的马车装着高产种子,有的装着手工业工具,有的装着厚厚的经验手册。他们带着燕云的经验,也带着对百姓美好生活的期待,踏上了归途。 萧玦与苏清鸢站在城门口,看着远去的马车,心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这场盛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燕云的经验会像种子一样,在大靖的各个藩地生根发芽,长出适合当地的“果实”;而其他藩地的长处,也会通过交流传到燕云,让燕云的治理越来越好。 寒风再次吹过蓟州,却不再寒冷——因为有无数个“燕云”正在生长,有无数百姓的好日子正在酝酿。这场藩地交流盛会,不仅是燕云的“经验输出”,更是大靖各藩地“共同进步”的起点,是“以民为本”的初心在大靖土地上的又一次传递。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神君,请留步

神君,请留步

命里缺钱
陵光神君与东海龙王在一次因缘巧合下结识,由于东海龙王凡佑霁长得实在像白月光。秉承着宁愿错过也不放过的心思,燕言便任由凡佑霁跟在自己的身侧。在寻白月光的途中,便出现了以下的情况……1.燕言:寻丰霁!凡佑霁:逗神君~2.燕言:努力干事!凡佑霁:想贴贴~3.燕言:坚持不懈的寻人!凡佑霁:蹭蹭蹭~ps.恋爱脑活该有老婆!就要小情侣贴贴!!!
都市 连载 40万字
浮生如梦梦浮生

浮生如梦梦浮生

七夜董董
简南星,莫名穿到古代不知名的朝代,化身穆思弦,既不通宅斗,也不会格斗,时而犯点二,时而犯点错,本想平淡潇洒过一生,奈何却总与俗世纠缠不清。午夜梦回之时总会模糊听到有人唤她“星儿”,梦醒之后却还是谁的“思思”?这纷乱的离愁,究竟是她陷入了自己的梦中梦,还是错踏了他人的局中局?终是一梦浮生,拯救不了他的一生困苦,也成全不了他的一世清明!
都市 连载 77万字
替嫁一夜后,禁欲反派他又争又抢

替嫁一夜后,禁欲反派他又争又抢

赟子言
花瑜璇很郁闷。一穿书,就被父母当作弃子,代替姐姐嫁给了阴晴不定的裴池澈。书中的大反派裴池澈,少时断过手,落了残疾,罪魁祸首是原身,黑化后将剁了她。才过洞房花烛夜,裴家被她父亲陷害抄了家,贬回原籍种田。此番替嫁的处境可想而知的可怕。不怕不怕,钱可赚,田可种,反派还没黑化。她阻止他黑化还来得及。--裴池澈很费解。罪魁祸首成了他的妻,娇娇软软地说要种田养他,带他寻医治手,时时刻刻粘着他,对他嘘寒问暖。她
都市 连载 64万字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在中央公园泡脚的番茄
(女强?不知道有没有CP,可能有可能没有?很癫,不要带脑子,很癫谢谢)这是一场游戏,这是一次穿越,这是一次冒险,有没有想过体验别人的人生,有没有听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作为被神挑选出来的玩家,你准备好…去迎接挑战了吗?
都市 连载 38万字
花都韵味

花都韵味

夜有神
本想低调,奈何校花太多,且看桃花朵朵!!本书属于慢热型,前面几章可能看起来无聊,请在二三十章看起!新手上路,各位大佬请包含!
都市 连载 53万字
娇气小哑巴下乡后被糙汉宠上天

娇气小哑巴下乡后被糙汉宠上天

虫子吃青菜
因同父异母妹妹的陷害,小哑巴温时安被父亲强制送下乡。娇生惯养又说不了话无法交流的温时安,哪里适应得了乡下生活。厕所太脏不敢上,温时安又气又急,对糙汉连扇带咬。被村里大黄狗吠了几声,温时安又怕又恼,趴在糙汉身上急得一顿咬。后来,厕所修整好了,大黄狗不凶了……糙汉却蹲在温时安脚下,眼神虔诚而又痴迷,述说着无限爱意。
都市 连载 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