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阅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灵魂为舟渡世间纷扰 “从我的祖父维鲁斯我学习了和蔼待人之道,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 马克奥勒留的这部着作不是准备藏诸名山传之后人的,甚至根本没有预备供人阅览。 试想,一千八百多年前的罗马帝国的皇帝,以皇帝之尊而成为苦修的哲学家,并且给我们留下这样的一部书真是奇事。 《沉思录》可说是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少数几部书之一,可称得是爱默生所谓的“世界的书”。 今天我们来学习《沉思录》中的斯多葛生活修行术! 先来了解一下《沉思录》这本书的作者马可奥勒留,原名:玛克斯奥勒留安东赖诺斯,西历公元121年4月生于罗马的贵族家庭,是罗马第二任国王的后裔。 他所受的教育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分别由私聘教师指导授业。 他主要的训练是斯多亚派哲学,所以他自幼学习过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于吃苦耐劳,锻炼筋骨。 十九岁就擢升为执政官,二十四岁护民官以及国家其他荣誉相继而来! 此刻,我邀请您来一起分享这部充满哲理性且词藻优美的跨越1800年之久的经典吧! 与一位罗马皇帝的深夜对话 多瑙河的夜色如墨,将边境军营的轮廓晕染成模糊的剪影。 一顶简陋的军用帐篷内。 油灯的火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投下跳动的光影。 马可奥勒留身着素色常服,褪去了帝王的金戈铁马,此刻他只是一位与自我对话的沉思者。 羊皮卷铺在粗糙的木桌上,笔尖划过的痕迹里,藏着对乱世的忧虑、对责任的坚守,更藏着对灵魂秩序的执着构建。 远处偶尔传来战马的嘶鸣,夹杂着士兵们低声的交谈,这些外界的喧嚣却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在外,帐篷内只剩下他与自己的精神对话。 这位罗马帝国的“五贤帝”之一,身处权力的巅峰,却始终被战火、瘟疫与宫廷纷争包裹。 他没有选择用权力的铁腕驱散内心的迷茫,反而以笔为刃,在混沌的世事中开凿出一条通往内心平静的道路。 《沉思录》从来不是写给世人的教化之作,而是一位帝王写给自己的修行日记,字里行间满是自我警醒与精神淬炼。 就像他在卷一中写道:“从我的祖父维勒斯那里,我学习到了节制和坚忍。” 这种对自我品格的严苛要求,穿越了两千年的时光,依然能在现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回响。 你或许也曾有过这样的时刻:在信息爆炸的洪流中感到无所适从,手机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新闻、社交软件里真假难辨的评价、工作中接踵而至的压力,如同无数根线缠绕着你的灵魂,让你在精神的荒原上四处流浪。 我们渴望平静,却总在外界的动荡中迷失方向; 我们追求幸福,却常常被欲望的浪潮裹挟前行。 而奥勒留留下的斯多葛智慧,恰如一座灯塔,它并非承诺给我们一个没有风浪的世界,而是教会我们在风浪中掌控自己的航向。 斯多葛主义的终极价值,从来不是消灭苦难——就像四季轮回无法避免寒冬,人生旅途也注定会遭遇荆棘。 它真正的力量,在于让我们在苦难中获得不倒下的韧性,在世事的无常中构建起内心的永恒秩序。 奥勒留写给自己的文字,原本是他对抗乱世的精神防弹衣,却在岁月的流转中,成为了救赎后世无数灵魂的良方。 今天,让我们推开那顶两千年前的军营帐篷,与这位罗马皇帝并肩而坐。 在他的沉思中,学习一套属于现代人的生活修行术。 第一幕:修行之基——认清生活的“可控域” 1. 控制二分法:你的王国疆界在哪 人生就像一座精心打理的花园。 你可以决定在土地上播种什么品种的花籽,每天花费多少时间浇水、施肥、修剪枝叶,这是你能够牢牢掌控的领域; 但你无法左右天气的变化,可能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就会打落刚绽放的花瓣,也无法改变土壤的先天条件,贫瘠或肥沃似乎早已命中注定,这便是超出你掌控的范畴。 奥勒留的智慧,恰恰在于他看清了这道清晰的边界——愚人总在抱怨风雨无情、土壤贫瘠,将生活的不顺都归咎于外界因素; 而智者则会在认清局限后,主动搭建暖棚抵御风雨,为贫瘠的土壤改良肥力,将力量聚焦在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上。 你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此刻让你焦虑的事情中,有多少是真正能被你掌控的 或许是上司对你工作的评价,或许是家人的健康状况,又或许是未来的经济走势。 我们常常在这些事情上耗费大量的精力,为不可知的结果担忧,为他人的态度烦恼,却忽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王国疆界”。 斯多葛学派的核心主张“控制二分法”,正是要帮我们划清这道边界,让我们从无谓的内耗中解脱出来。 就像烹饪一道菜肴,你无法决定食材的市场价格,也无法控制顾客对菜品的评价,但你可以选择精心挑选新鲜的食材,专注于掌控火候的大小,用心调配调料的比例。 当你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可控的环节上,自然能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至于其他不可控的因素,便无需过分纠结。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亦是如此,你无法强迫他人喜欢你,却可以选择保持真诚与善良; 你无法阻止时代的变革,却可以选择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在这里,我想邀请你进行一项简单的实践:拿出一张纸,写下“今日焦虑清单”,将所有让你感到烦躁、担忧的事情一一罗列。 然后拿起红笔,果断划掉那些超出你掌控范围的内容——比如他人的看法、市场的波动、天气的变化; 再用绿笔圈出那些你能直接影响的事情——比如你的工作态度、学习计划、沟通方式。 接下来的一天,试着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些绿色事项中,感受那种“我的生活我做主”的踏实感。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尝试每日晨间宣誓:“我愿以勇气改变可改之事,以宁静接受不可改之事,以智慧分辨二者。” 这句话就像一面镜子,每天清晨照一照,能让你在一天的忙碌中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不被外界的纷扰带偏方向。 请记住,承认自己的局限从来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清醒的智慧。 它能让你从对外部世界的盲目追逐中抽离,将力量收归到真正属于你的领地——你的意志主权。 当你在自己的王国里深耕细作,自然能收获内心的平静与丰盈。 2. 消极想象:与失去共舞,方知拥有之重 在这个习惯了追逐“更多”的时代,我们总在渴望未曾拥有的东西:更好的工作、更丰厚的收入、更完美的伴侣。 却常常对已经拥有的一切视而不见,将健康、亲情、自由都视为理所当然。 而斯多葛学派提出的“消极想象”,恰恰是一种反直觉的智慧——它并非让我们陷入悲观绝望,而是邀请我们主动想象失去那些我们珍视的事物,从而重新唤醒对当下拥有的感恩之心。 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反复提醒自己:“你所爱的一切都是向命运借来的。” 就像我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无论多么爱不释手,终有归还的一天。 生命中的每一份拥有,本质上都是命运的馈赠,我们无法永远占有。 当我们主动想象失去健康,躺在病床上无法自由行动时,才会懂得平日里能奔跑、能呼吸的幸福; 当我们想象失去挚爱的亲人,再也无法听到他们的声音时,才会珍惜当下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 当我们想象失去赖以生存的工作,陷入经济困境时,才会感恩此刻拥有的谋生能力。 这种想象并非制造焦虑,而是打破“理所当然”的思维定式。 就像一杯温水,平时喝起来索然无味,但当你在沙漠中跋涉许久后,才会明白它的珍贵。 消极想象就像那场沙漠之旅,让我们在平静的生活中提前体验“匮乏”,从而对当下的“丰盈”保持敏感。 奥勒留每天都会进行这样的练习,他会想象自己失去帝王的身份,沦为平民,甚至失去生命,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像仿佛你能活一千年那样行动。” 现在,让我们一起尝试两项简单的修行练习。 第一项是“末日冥想”:每天晚上睡前,花5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的生命只剩下最后24小时。 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你会如何对待今天发生的那些琐事 还会为了同事的一句无心之言耿耿于怀吗 还会为了一点小挫折而垂头丧气吗 当生命进入倒计时,你会发现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事情都变得微不足道,而真正值得珍惜的,是与家人的陪伴、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项练习是“物欲断舍离”:每周选择一天,体验“低配生活”。 比如,这一天只吃粗粮和蔬菜,不摄入任何高热量的零食和饮料; 这一天关闭手机上的社交软件,不刷短视频,不看娱乐新闻,只是静坐、阅读或者散步。 在这样的体验中,你会发现自己对物质的需求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奢侈品、娱乐项目,都只是填补空虚的替代品。 当我们剥离这些外在的附加物,才能更清晰地听到内心的声音,重获对生活本质的感知力。 “恐惧失去的枷锁,比失去本身更沉重。”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焦虑,并非因为失去了什么,而是因为对失去的恐惧。 这种恐惧让我们紧紧抓住拥有的一切,如同攥紧沙子的手,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而消极想象教会我们的,是与失去共舞的勇气——当我们坦然接受“一切皆有可能失去”的现实,反而能放下执念,以更从容的心态珍惜当下的每一份拥有。 就像风中的花朵,明知花期短暂,依然尽情绽放,这便是对生命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