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信任的试金石
爱吃蚝油焖鸡脚的周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塞舌尔档案库的“标记”完成,预付款到位,合作的齿轮看似平稳地开始转动。但李长乐心中的警惕并未减少分毫。他像一匹孤狼,在享用猎物之前,必须先反复确认周围没有陷阱。 他没有急于对剩下的两个目标——新加坡中转服务器和瑞士银行密钥——动手。这两个目标的难度和风险呈指数级上升,尤其是瑞士银行系统,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触发全球性的金融安全警报,后果不堪设想。他需要更周密的准备,也需要……进一步测试“星海资本”的诚意和底线。 他选择了一个更大胆的方式。 通过加密通道,他再次联系了罗曼诺夫,信息依旧简洁: “目标一(新加坡)需特定零日漏洞利用代码,目标三(瑞士)需银行内部安防响应时间窗口模型。请提供。” 这个要求,近乎苛刻。零日漏洞(未被发现和修补的系统漏洞)是网络世界的核武器,价值连城,通常被国家行为体或顶级黑客组织严格保密。而银行内部安防模型的细节,更是金融机构的核心机密,泄露出去足以引发地震。 李长乐提出这两个要求,目的有三: 第一,试探“星海资本”的资源深度和对这次合作的真实投入程度。 第二,如果对方真的提供了,将极大降低他执行任务的风险和难度。 第三,这也是一个陷阱——如果对方提供的工具有问题,或者银行模型是假的,就能立刻证明他们包藏祸心。 信息发出后,李长乐能预想到罗曼诺夫那边的反应。这不再是合作者提出需求,更像是一次赤裸裸的信任勒索。 这一次,等待的时间比之前任何一次都长。窗外的天色从午后明媚逐渐转向黄昏的暧昧,苏黎世老城的石子路被夕阳染上一层暖金色,但李长乐所在的角落,气氛却越来越凝重。 就在他几乎以为对方会拒绝,或者会提出更严厉的反制条件时,电子纸终于再次亮起。回复的不是罗曼诺夫,而是一个全新的、代号为“普罗米修斯”的联系人。 “李,资料已准备好。传输风险极高,需建立一次性量子加密信道。坐标已附,时限五分钟。” 下面附着一串复杂的数字和物理坐标,指向苏黎世湖边某个偏僻的公园区域。 量子加密信道李长乐瞳孔微缩。这手笔远超他的预期。这是一种理论上绝对安全、无法被窃听的通讯方式,通常只用于国家最高级别的通讯。对方竟然能临时调用这种资源 这要么是“星海资本”实力深不可测的证明,要么就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引他现身的致命陷阱。 去,还是不去 李长乐的大脑飞速计算着风险。如果不去,意味着合作可能到此为止,之前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并且会激怒对方。如果去,他将暴露在可能的物理监控甚至抓捕之下。 但他骨子里那种对技术和未知的渴望,以及对掌控局面的执着,最终占据了上风。他需要知道答案,需要看看对方到底能拿出什么。 “阿忠,扫描该坐标点周边五百米内所有电子信号、监控探头、以及可疑热源。规划三条以上紧急撤离路线。”他迅速下达指令。 几分钟后,阿忠传回了扫描结果:坐标点位于公园深处一片临湖的树林空地,周边信号干净,未发现大规模人员埋伏迹象,但有几个市政监控的角度可以覆盖外围通道。 风险可控,但并非零风险。 李长乐不再犹豫。他再次像幽灵一样离开图书馆,利用城市建筑的阴影和复杂巷道,迂回朝着目标坐标点移动。他换上了提前准备的、带有轻微光学迷彩效果的外套,能有效降低在监控画面中的辨识度。 黄昏的公园游客稀少,湖畔的树林更显幽静。李长乐如同融入环境的猎手,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坐标点——一棵巨大的古树下,放置着一个看似被遗弃的、老旧的金属午餐盒。 他没有立刻上前,而是潜伏在几十米外的灌木丛后,利用高倍望远镜和便携式频谱分析仪,仔细检查午餐盒及其周边。没有发现爆炸物、信号发射器或其他可疑装置。盒子本身似乎就是某种经过改造的信号接收和发射器。 时间只剩下不到两分钟。 他深吸一口气,如同猎豹般迅捷地冲到树下,拿起午餐盒,毫不停留地朝着预定的、监控盲区的撤离路线飞奔。整个过程不到十秒。 直到重新潜入一条无人的后巷,确认没有被跟踪,他才放缓脚步,打开了午餐盒。里面没有纸张,只有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黑色芯片,以及一个微型的、一次性的卫星信号接收器。 他回到新的、临时找到的一个廉价汽车旅馆房间(他再次更换了落脚点),将芯片插入特制的隔离读取设备。设备屏幕亮起,提示检测到高强度加密数据流,并要求与那个卫星接收器配对。 配对成功。一道肉眼不可见的、经过量子密钥加密的数据流,开始以极高的速度注入李长乐的隔离系统。 传输持续了大约三分钟。完成后,卫星接收器冒出一缕青烟,彻底烧毁。芯片也自动格式化,变成了一块废塑料。 李长乐断开隔离系统与外界的所有连接,开始解压和分析接收到的数据。 当他看清里面的内容时,即便以他的冷静,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关于新加坡服务器的,不仅仅是一个零日漏洞的利用代码,而是一整套针对该服务器特定型号和软件版本的、极其精密的渗透工具链,其编写风格老辣,带着某种国家级别攻击团队的痕迹,显然是经过长期潜伏和研究的成果。 而关于瑞士银行的部分,则更加惊人。提供的并非简单的响应时间模型,而是该银行保险箱数字管理系统某个后台维护接口的、未被记录的访问权限和一套伪装成内部审计指令的脚本!这意味着,他几乎可以以“合法”的身份,在系统不触发高级别警报的情况下,远程执行注销操作! 这两样东西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对方竟然真的给了他!这远远超出了“合作”的范畴,更像是一种……孤注一掷的托付 难道“诺德斯特罗姆”的危机,对“星海资本”而言,真的已经到了如此生死存亡的地步还是说,这背后有更深的图谋 李长乐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仔细检查这些工具和权限。他花了数小时进行逆向分析和沙盒测试,试图找出任何可能的后门、逻辑炸弹或者追踪代码。 结果让他再次感到意外——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他没有发现任何明显的陷阱。工具是“干净”的,权限是“真实”的。对方似乎真的提供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最顶级的资源。 这种超出预期的“诚意”,反而让李长乐感到一丝不安。事出反常必有妖。对方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所图必然更大。 但无论如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对方已经亮出了部分底牌,他也必须展示相应的价值。 他不再犹豫,重新连接网络(通过更加复杂的跳板链),开始执行对新加坡服务器的渗透。 有了“星海资本”提供的专属工具链,过程变得异常顺利。他像一把拥有万能钥匙的窃贼,轻松绕过了层层防御,直接进入了服务器的核心数据库。里面果然存放着大量加密的通讯日志和文件。 他没有浪费时间浏览内容,直接植入了与塞舌尔行动类似的、但更加隐蔽和高效的破坏性程序,设定了24小时后激活。这一次,他额外增加了一个功能:程序在覆盖数据后,会模拟一次该地区常见的、小规模的电网波动,造成服务器“意外”宕机的假象,进一步混淆视听。 退出系统,清除所有访问痕迹。他再次发送了任务状态更新: “目标一(新加坡)已标记。24小时后清理完成,附带环境伪装。” 很快,回复到来,依旧是那个“普罗米修斯”: “高效。期待目标三的完成。” 语气平静,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连续两个高难度目标的“标记”完成,让李长乐暂时获得了对方的认可,也为他赢得了宝贵的喘息和思考时间。 但他知道,最艰难的部分——瑞士银行密钥的处理——还未开始。那不仅仅是一场技术挑战,更是一场心理和意志的较量。使用对方提供的权限,如同在敌人的注视下拆除炸弹,每一步都可能万劫不复。 他站在汽车旅馆狭小的窗户前,望着外面苏黎世璀璨的夜景。这座城市依旧美丽而宁静,但他仿佛能看到,在那宁静之下,无数无形的数据洪流正在激烈碰撞,一场关乎巨额财富和隐秘权力的风暴,正以他为中心,悄然汇聚。 信任是奢侈品,在这场博弈中尤为如此。 “星海资本”递出的,究竟是橄榄枝,还是裹着糖衣的毒药 他需要在自己制定的计划中,找到最终的答案。而答案,很可能就在处理那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瑞士银行密钥时,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