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6861635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万历二十三年的清明,苏家屯的老槐树下挤满了人。张氏穿着苏砚兰新做的锦缎夹袄,坐在藤椅上,看着工匠们给“农桑学堂”的匾额描金。匾额上的字是苏砚秋亲笔题写的,笔力浑厚,透着一股与土地相连的踏实。 “娘,您看这学堂,比县学还气派呢。”苏砚兰扶着张氏的肩,指着院里新盖的藏书楼,“大哥说,这里要放《农桑大典》的刻版,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来抄录。” 张氏眯着眼睛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你爹要是还在,见着秋儿有今天,怕是要喝醉三天三夜。”她手里摩挲着个布包,里面是苏砚秋刚寄回来的“嘉豆”种子,颗粒圆滚滚的,据说能在盐碱地生长。 正说着,村口传来马蹄声。不是苏砚秋,是他派来的信使,带来了两箱东西——一箱是给学堂的新农具图纸,一箱是给乡亲们的“嘉棉”种子。信使还带来口信:“大人说,今年要在屯里试种双季稻,让大家提前翻地晒垡,等秋收后他亲自回来指导。” “双季稻一年能收两回”王里正捧着图纸,眼睛瞪得像铜铃。图纸上画的“插秧器”“脱粒机”看着稀奇,旁边的小字写着“一人一日可插一亩”,惊得他连连咂舌,“这要是真的,咱屯里的地能多收多少粮食!” 消息传到县里,县令亲自带着主簿来查看。看到学堂里学生们正在绘制“嘉稻”生长图谱,老农们在试验田演示“绿肥沤制”,忍不住感叹:“苏家屯哪是示范屯,分明是天下农桑的源头啊。” 此时的京城,苏砚秋正在农部衙门审看各地的农情奏报。江南的“嘉稻”第二季插秧已毕,湖广的“嘉棉”开始吐絮,陕西的“嘉麦”抵挡住了春寒……每份奏报都附着详实的产量记录,数字背后是无数农户安稳的日子。 “苏大人,这是云南送来的‘嘉茶’样本。”属官捧着个锡罐进来,“按您的法子嫁接后,产量翻了倍,滋味还更醇厚,西洋商人已订了明年的货。” 苏砚秋打开锡罐,茶香清冽,混着淡淡的山野气。他想起十年前在云南考察时,看到茶农因品种退化而愁苦的脸,如今那些茶山怕是已绿得漫山遍野了。“告诉云南巡抚,”他提笔在奏报上批注,“留足本地用度,再行外销,莫要因逐利误了民生。” 属官应声退下,徐阶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份奏折,脸上带着笑意:“苏兄,你看这份‘万民折’,是山东、河南、江南十三府的百姓联名上的,请求为你立生祠呢。” 苏砚秋接过奏折,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有老农的粗笔,有秀才的细楷,还有孩童歪歪扭扭的字迹。他叹了口气,将奏折放在一边:“立祠不必,若真念着我,就把‘嘉种’种好,让子孙后代不愁吃穿。” 徐阶知道他的脾气,也不坚持,转而说起正事:“陛下有意在西域设‘屯垦司’,让你兼任司长,把‘嘉禾’的法子传到那边去。只是路途遥远,恐多辛劳。” “辛劳怕什么。”苏砚秋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农桑学堂的方向,“当年在苏家屯挑水时,比这辛苦十倍。能让西域的戈壁长出庄稼,让那边的百姓不再挨饿,这辛劳值了。” 他想起去年冬天,鞑靼部首领派使者送来一匹宝马,只求换十石“嘉禾”种子。使者说,部落里的老人尝过“嘉禾”米后,哭着说“活了一辈子,才知道粮食能这么香”。那一刻,他忽然明白,农桑从来不是小事,是能消弭隔阂、连接人心的纽带。 入秋时,苏砚秋果然回了苏家屯。他没穿官袍,只着一身青布短褂,跟着乡亲们在田里忙活。割稻子时,他的手法比老农还熟练,镰刀起落间,稻穗整齐地倒在田埂上。苏砚兰跟在后面捆稻,看着哥哥额角的汗滴落在泥土里,忽然想起小时候,哥哥还是个连锄头都不会握的书呆子。 “大哥,您在京城也常下地吗”她笑着问。 “常去。”苏砚秋直起身,擦了把汗,“农部的试验田比这大十倍,不亲手种,哪知道种子好坏。”他指着田里的稻茬,“这茬割完,马上种油菜,明年开春翻到地里当绿肥,后年的稻子能再多收一成。” 旁边的李老栓拄着拐杖,看着金灿灿的稻堆,笑得合不拢嘴:“秋儿,你说的双季稻真成了!这第二季的稻子,颗粒比第一季还饱满!” 苏砚秋捡起一粒稻谷,放在阳光下看:“这只是开始。等我从西域回来,教大家种三季稻,让地里一年到头不空闲。” 乡亲们听了,都欢呼起来。田埂上的孩童们举着稻穗奔跑,喊着新编的歌谣:“苏公来,稻满仓;苏公走,谷留种;一辈传一辈,年年有余粮。” 苏砚秋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心里忽然踏实得很。他想起刚穿越时的惶恐,想起为三两银子发愁的日夜,想起金殿上的紧张,原来所有的波澜,最终都要归于这片土地的平静——看着种子发芽,看着稻穗饱满,看着乡亲们脸上的笑容,这便是最好的归宿。 离开苏家屯那日,天还没亮。张氏把一包炒花生塞进他行囊:“到了西域,记得多吃点,那边风大。”苏砚兰给他整理衣襟,眼里含着泪却笑着说:“大哥放心,学堂的孩子们都学会选种了,等您回来,给您看他们种的‘嘉稻’。” 马车驶离村口时,苏砚秋回头望了一眼。老槐树的叶子绿得发亮,农桑学堂的烟囱里升起炊烟,田埂上已有早起的农人在劳作。他忽然想起《农桑大典》序言里的话:“农者,天地之心也。心诚,则地生嘉禾;心恒,则泽被万世。” 西域的风沙比想象中更大,却吹不散他心里的暖意。在哈密卫的屯垦田里,他手把手教士兵们辨识土壤酸碱度,用草木灰改良盐碱地;在吐鲁番的葡萄园,他教果农们嫁接“嘉葡”,让果子更甜更耐储存;在喀什的棉田,他看着“嘉棉”在戈壁边缘绽放雪白的棉絮,像给大地铺了层棉被。 三年后,当苏砚秋带着西域屯垦的图谱回到京城时,万历皇帝已鬓生华发。他翻看图谱,见西域的粮仓堆得满满当当,各族百姓围着“嘉禾”田载歌载舞,忍不住叹道:“你把农桑种到了西域,比筑万里长城更能安边啊。” 苏砚秋躬身道:“臣只是播下种子,是土地和百姓让它发了芽。” 那日的夕阳格外绚烂,照在两人身上,也照在御案上那本新修的《大明农桑志》上。志书记载着自“嘉禾”推广以来,全国粮食增产七倍,人口增长三成,四海升平,路不拾遗。而这一切的开端,不过是苏家屯那二十亩曾经贫瘠的水田。 苏砚秋知道,自己终有老去的一天,但那些种子会继续生长,那些技艺会代代相传,那些关于丰收的期盼,会像老槐树上的年轮,一圈圈刻进时光里。 农桑永续,泽被后世,这便是他能留给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礼物。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天生妖仙

天生妖仙

壹拾八
师傅师兄全是二货!法宝宠物全是吃货!姐天天在贫困线上挣扎乃们晶石丹药咬得咯吱咯吱响叔可忍,姐不能忍!把姐逼急了,姐化成兽兽把乃们全部吃掉!说白了,这就是个苦逼..
都市 连载 83万字
先婚后爱,顾总宠妻上瘾超幸福

先婚后爱,顾总宠妻上瘾超幸福

37度水
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冷面总裁,所以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而当他遇到简婉依后,却极尽温柔。她从小没有父母,却在弟弟病危时遭遇男友和闺蜜双双背叛。命运让他们在医院相遇。“跟我结婚,我不仅可以支付你弟弟所有医药费用,最重要的是我能帮你寻找肾源。”“行,只要您能救我弟弟,要我干什么都行。”只要能治好弟弟的病,即便是牺牲自己的幸福也无所谓了。“我同意。”顾西霆也开口了。可明明说好只是契约结婚的,顾西霆
都市 连载 48万字
七零:带着儿女去随军,炮灰原配赢麻了

七零:带着儿女去随军,炮灰原配赢麻了

猫猫鱼吃果果
秦玉娥很不幸的穿书了,穿书到了男主的炮灰原配身上。原本应该早就死去的炮灰原配活生生的站在了连队里。知道原书中的男主冷面冷心,很看不起她这个炮灰原配,所以当看到男主霍光霁那张黑的像倒扣的黑锅底一样的脸的时候,秦玉娥只是轻飘飘的放出一句话:“给我钱,我立刻离婚!”她才不想跟原书女主抢男人,有钱有娃没男人,这日子不要太爽!不过这个男人怎么跟书里写的不一样?山崖下,男人咬牙攥紧她的手死都不放,怒吼传遍了整
都市 连载 37万字
抬外室换亲子?主母重生掀桌了

抬外室换亲子?主母重生掀桌了

暴富的溪溪
前世,许苑凭着一己之力撑起将要没落的侯府,更将孩子养育成才,到头来却发现所有人都盼着她早下黄泉!原来一向对她相敬如宾的夫君在外早养了外室,还诞下一子,趁她生产虚弱将其调换,直到死前,她才知一切的努力竟都付之东流。她竟白给外室养了十八年的儿子不说还害了亲子受苦,家族受难!再睁眼,许苑重生了!想到前世种种,侯府不仁,她就送其一起下地狱!外室换她亲子,她便悄悄换回来!不是想以假换真,那她就让外室亲儿,侯
都市 连载 47万字
开局五把剑,小师妹明明是医修

开局五把剑,小师妹明明是医修

上官微雨
叶昭昭被雷劈穿书了,到了修仙世界。才知道她是书里男主那不受重视惨死的炮灰未婚妻。为了不惨死,她努力远离男主,修炼主打一个随心所欲,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对挣钱格外的执着。男人可以不要,钱是万万不能的不要的。谁能想到她只想学个医,她的那几位师兄跟她想法一样,主业是修习他们擅长的,副业则是学医,学医挣钱啊!有钱才能支持主业发展,而她的那几位师兄都是炮灰,对女主更是爱而不得,默默付出。恋爱脑要不得,都给我
都市 连载 48万字
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

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

般糖
穆嘉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有一天,她在家里玩手机的时候与系统绑定,之后她就开始与祖宗们一起刷视频,看电视剧。
都市 完结 4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