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京都回到奉城后,季薇只抽出两天的时间为季妈的服装店出谋划策,把一切都安排好后,她自己就坐了甩手掌柜,马上就要开学了,她可是励志要当学霸的人,这个时候当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了。话说当天才的姐姐真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尤其是家里的天才乘以二时,她这个姐当的简直是痛并快乐的N次方啊,亚历山大有木有?!

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季家的服装店终于开张了,开业当天,季二叔家,季老姑家还有季三叔分别送了花篮过来,还有不少是季爸季妈的同事同学送的,摆的小小的店门口满满当当的,看着好不热闹,不过其中的两个花篮真是出乎季家所有人的意料。

“您好,我是胡经安,您叫我小胡就行,恭喜您,龚女士,祝您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这是我们区长特地吩咐我们送来的。”一个打扮的文质彬彬的年轻男人边说边指挥着人把两个花篮放在了季家服装店的门口。

“区长?!”季妈整个人愣住了,再一看花篮上写的标语:“昌期开景运,隆德享隆名——玉泷谨祝。”

“玉?”季薇根本不知道本区的区长是谁,不过姓玉的人可不多见,她隐约猜到了是怎么回事。“我们区的区长姓玉?”

“是的,您那天在火车上帮的人正是我们区长的外甥女。”果然,那天看玉琳琅的阵仗就知道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但没想到,琳琅还有这层关系。

“外甥女?”季妈下意识的脱口问出,问完感觉不太好,如果要是有什么隐情自己可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了。

还好胡经安脸色没有什么异常,只笑笑说道:“玉小姐随的母姓。这两天区长都在出差,他说等回来后一定第一时间登门道谢。”

季妈赶紧说不用不用,小胡却没再接话茬,又客套了两句就告辞了,他前脚刚走,出去给母女俩买早饭的季爸就回来了。

看到门口多了两个花篮季爸好奇的问道:”又是谁送来的花篮啊?“也不怪季爸一眼就注意到那两个花篮,别的花篮都是大同小异,只有这两个,光型号就要大上两个码,里面的鲜花看起来也特别鲜艳,有的上面还带着水珠,看样子应该是早上刚从花房里摘的。

季妈一脸神秘:”你绝对想不到是谁送来的!“

这时候市场刚刚开门不久,没什么顾客,季爸一听也来了兴致,看向花篮上写的祝词,喃喃念道:”玉泷……这名有点熟啊。“

男人通常比女人更关心大环境,所以季爸听说过玉泷其人并不意外,只是区长在民众面前的出场率远没有市长一级的高,所以季爸的印象不深,没有一下子想起来,最后,还是季妈好心的公布答案。

季爸大吃一惊:“这真是区长送来的?你们还救了他的外甥女?”

“那还能有假了?!”季妈答道。“那天还是他们家的车送我们回来的呢。”

季爸又感慨了两句,就帮着季妈忙碌了起来,并没有因为玉泷的身份而有什么想法。不过他们这么想,其他人可就不这么想了,有了这两个花篮镇着,季妈这个床位从来没被吾爱市场的管理局找过麻烦,每次过来收管理费也是客客气气的,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薇薇,你说的那些办法,管用不管用啊?我们不会赔钱吧?”临近开张,季妈尤不放心的问道。

“放心吧,妈,只会让你卖的更好!”季薇赶紧保证。

事实证明,季薇的方法的确有用,而且非常有用。

原来季薇用后世的营销方法,让季妈在复印社印刷了一批优惠券,上面印着季薇家主打的衣服,还有季薇专门定制的防伪章。让季爸专门在人流多的地方发放。

这种后来很常见的营销方法在这个时候却很新颖,不少人被吸引而来,场面火爆。

季薇给衣服定的价格是进价乘以三,优惠券可以抵十元,一天下来,这次进京拿的货就去了三成,季薇点名要的千鸟格连衣裙更是卖的一件都不剩。

季妈乐的合不拢嘴的打电话给谢玉去订货,不过被告知小老板谢玉回学校了。不过他临走时交代,一定要按他定的价格继续跟季家交易。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太上遥

太上遥

帝衣戏旦
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是我辈。
军史 连载 122万字
变成女生后,女主追求不一样的我

变成女生后,女主追求不一样的我

梓瑶子
[系统+变百+变身+腹黑]穆瑶穿书了上一刻还是刚刚毕业的高考生,下一刻双眼一黑,穿越到了刚刚才追完在小说里,成为前期经常欺负女主的恶毒女二号穆瑶看了看自己一米五的身高穆瑶:为什么全世界的穿越文,都是一米五啊!那照这样下去,女主是不是还应该重生啊系统:平时没少追文吧?放心,有我在,又不会断手断脚就在穆瑶准备跑路时,一个熟悉的人影,出现在了她的眼前.....(内容偏向于日常,非复仇)
军史 连载 52万字
想见你之芝兰叙

想见你之芝兰叙

渭川田家
青春应当是浓烈灿烂的他们有一见钟情的初遇,也有相互救赎的奔赴可是.....他们的结局也不应该一个没能成年一个锒铛入狱
军史 连载 63万字
古人的智慧

古人的智慧

清音妙画尊
一部跨越黄帝一生的恢弘史诗,揭秘从实践到理论的诞生传奇!不止是历史,更是源自上古的养生真言。这部小说以黄帝的一生为线索,展现了从实践到理论、从诞生到传承的全过程。黄帝自幼聪慧,目睹部落疾苦后立志学医。他拜岐伯为师,亲尝百草、学习阴阳五行。为求精进,他周游天下,博采各地医疗之长。后于崆峒山问道广成子,完善了中医的哲学根基。最终,黄帝与岐伯等共同整理毕生所学,编撰成,确立了中医"治未病&#34
军史 连载 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