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在里屋安静的落针可闻的时候,余姚突然“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

“大夫说我身子弱,这个孩子需要静养,不然就保不住了。可我怎么静养啊,单位那么老远,我天天起早贪黑的,在路上就得两个多小时,可是不去上班还不行,我和玉成一个月才赚那么点钱,他还今天这个战友,明天那个同学的拿钱去资助他们。就他转业那点安置金早都被他给散的差不多了。”

季薇感觉自己看到了一个演技派的苦情戏女主,余姚的声情并茂,简直能让那些有颜值没演技的流量担当们羞愧难当。

季奶奶的表情有些松动,季家老太太的刀子嘴豆腐心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余姚如果咄咄逼人,季奶奶肯定不会惯病,就怕余姚来软不来硬,这苦情牌一打,季奶奶心就软了,再加上母凭子贵,余姚肚子里的孩子更是让她狠不下心来。

季奶奶有些犹豫的看着季妈,张了张嘴,又闭上,一副有话要说,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的样子。

季薇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奶奶已经从心理上倒戈了,可自己这时候还不能张嘴说什么,余姚再怎么不像话也是她的长辈,她如果表现的太咄咄逼人了,不只奶奶会不喜她,就连她老妈也不会让的。

季薇一着急,也哇的一声哭了,本来这招她是不想用的,可家里赚钱的买卖都要让人抢了,自己装次嫩又怎么了是脸皮重要还是饭碗重要

再说她现在本来就是十三岁的小孩,哭鼻子又有什么好丢脸的。

季薇哭着,断断续续的说道:“老婶要管早餐店……我和弟弟……妹妹以后就吃不到肉夹馍了……”

“哎呀,大孙女怎么哭了呢,快别哭了,一会儿再给两个小的招哭了。”季奶奶边说边快走几步担心的往外屋的方向看了看,然后赶紧关上门。

说到底,季薇在季奶奶心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双胞胎。

季妈看到季薇哭了,脸上的表情倒没有多少心疼,反而有些怪异,自己闺女有多人小鬼大自己知道,怎么可能为了吃个肉夹馍就哭鼻子。再说那肉夹馍都是她做的,想吃什么时候吃不行

余姚脸上飞快的闪过一丝嫌恶,接着收了泪,堆了笑脸,一脸和蔼的对季薇说道:“怎么会呢,薇薇,你想吃什么,老婶现在就给你买去!”

说着,作势就要起身。

季薇抽抽噎噎,委委屈屈的说道:“那我以前去老婶家,想吃个话梅糖,还被老婶说馋嘴了呢。”

“那不是你,是月……”余姚意识到说漏了嘴,赶紧捂住,眼神有些心虚。

其实这件事是季薇十二岁那年,老叔季玉成刚结婚没多久,爱玩的老叔自己焊了个烤肉的炉子,自己打的铁签子准备烤肉吃。老叔开着管战友借来的车,先把离的近的季薇和双胞胎接到了家里放下后,又紧接着去接季蔷和翟博军。

就在季玉成离开后,季月想吃一块季玉成特地买给孩子们的话梅糖,手刚伸到桌子上,就被面色不善的余姚“啪”的一把打掉,给季月吓得再也不敢伸手拿糖,可惜当时她和季明都在外面摆弄烤串,没看到,不然肯定不会让季月吃这亏。季月胆子小,后来烤肉都没吃几口,回到家也不敢吱声,直到季薇看她不对劲,追问之下,才委屈的说了。

季薇当时就拉着季月去找老妈告了状,可老妈也不能因为这点儿事,就大张旗鼓的去找刚过门的弟媳妇争论吧所以这事儿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季薇重生之后,记忆力出奇的好,前世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的,所以这件事对她来讲虽然已经过了十八年了,可是她却依然清楚的记得,此时正好说出来,堵余姚的嘴。

这件事对别人来说就发生在去年,所以季薇一提,季妈也想起来了,脸色比刚才更难看了。

余姚眼睛轱辘一转,突然“哎呀”了一声,捂着肚子,一脸痛苦。

苦情戏之后是苦肉计还真是一招接着一招。

可季奶奶就吃这套,赶紧快步走到余姚跟前,一把扶住余姚。

“怎么了疼的厉害吗这可怎么办啊要不要去医院”

“去什么医院!”粗犷响亮的声音响起,紧接着,身形高大的季玉成阔步走了进来。

季薇顿时乐了,总算来了。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太上遥

太上遥

帝衣戏旦
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是我辈。
军史 连载 122万字
变成女生后,女主追求不一样的我

变成女生后,女主追求不一样的我

梓瑶子
[系统+变百+变身+腹黑]穆瑶穿书了上一刻还是刚刚毕业的高考生,下一刻双眼一黑,穿越到了刚刚才追完在小说里,成为前期经常欺负女主的恶毒女二号穆瑶看了看自己一米五的身高穆瑶:为什么全世界的穿越文,都是一米五啊!那照这样下去,女主是不是还应该重生啊系统:平时没少追文吧?放心,有我在,又不会断手断脚就在穆瑶准备跑路时,一个熟悉的人影,出现在了她的眼前.....(内容偏向于日常,非复仇)
军史 连载 52万字
想见你之芝兰叙

想见你之芝兰叙

渭川田家
青春应当是浓烈灿烂的他们有一见钟情的初遇,也有相互救赎的奔赴可是.....他们的结局也不应该一个没能成年一个锒铛入狱
军史 连载 63万字
古人的智慧

古人的智慧

清音妙画尊
一部跨越黄帝一生的恢弘史诗,揭秘从实践到理论的诞生传奇!不止是历史,更是源自上古的养生真言。这部小说以黄帝的一生为线索,展现了从实践到理论、从诞生到传承的全过程。黄帝自幼聪慧,目睹部落疾苦后立志学医。他拜岐伯为师,亲尝百草、学习阴阳五行。为求精进,他周游天下,博采各地医疗之长。后于崆峒山问道广成子,完善了中医的哲学根基。最终,黄帝与岐伯等共同整理毕生所学,编撰成,确立了中医"治未病&#34
军史 连载 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