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柔似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七章 三源浦英雄殉国 仙人洞佟星整军
1932年初。
时间过得很快,转瞬之间1931年就过去了,辽东大地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1932年年初的一天,辽东地区下了一场暴风雪。刺骨的寒风摇撼着树枝,把大片大片的雪团卷入空中,又砸向地面。在旋风的怒吼和呼啸声中,只听得一阵阵凄苦的声音,像狼号,又像远处的马嘶,有时又像人们在大难之中的呼救声……
吉林,山城镇。
山城镇是吉林省的一个重镇,其名由镇北古城遗址城子山而得名。它位于梅河口市区西南部25公里处。既是入关及进沈阳必经之路,又是进入长白山区的门户。
山城镇在关东山历史上是开发较早的地方。清朝初期建立皇家围场之前,山城镇就有人居住于此。咸丰、同治年间,长白山区弛禁后,山城镇早已形成人烟稠密,商贸繁华的集镇。到光绪五年设海龙厅时,山城镇是海龙围场总管的右翼佐领衙门所在地。1928年(民国十七年),东边道镇守使行署由安东移至山城镇。由此,山城镇成为东边道统辖23县的行政、军事首府。
山城镇,东边道自治保安司令部。
得知孙铭武大苏河举旗抗日后,深感震惊的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派汉奸陈云久,以同乡的关系找到孙氏兄弟,表示只要“放下武器不抗日”,愿给县长、旅长之职为交换条件,但遭到孙铭武的严辞拒绝,并痛骂他们“没有人味,不如禽兽”。于芷山见诱降失败又遭痛骂,便恼羞成怒。通令驻清原、通化、金川、柳河、新宾等五县的伪军联合围击血盟救国军。孙铭武率队应战,多次击退了伪军,血盟救国军获胜,军威立振。
1932年1月初,血盟救国军迅速发展到千余人,全军集中到柳河县打牛沟进行整编。这期间,孙铬宸正四处奔走,为进一步武装血盟救国军筹款购枪。他回到中寨子村召集村民代表商量,把村头石灰矿变卖后的资金用于购买枪支,村民代表一致同意买枪抗日。孙铭宸先后从新宾、桓仁等地购买了枪支和子弹,以牛车送到打牛沟救国军驻地,进一步武装了队伍。
不久于芷山又派吕衡督率伪公安大队和伪军一个营,外有炮中队、骑兵队等,包围了救国军驻地,炮火激烈,弹飞如雨。救国军在孙铭武指挥下,顽强抵抗,鏖战数日,击退了伪军。是役,“击毙伪公安分队长以下五名,伤四十余名”。辽东血盟救国军击退五县伪军联合围剿和打牛沟战役胜利后,军威大震,使于芷山感到武力围剿已无法使孙铭武的救国军屈服。
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这几天一直在为孙铭武和血盟救国军的事儿感到闹心。特别是昨天,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亲自打来电话询问此事,对他屡次围绕屡次失败表示出了极大的不满,这让于芷山感到特别丢面子。
老奸巨滑阴险毒辣的于芷山,坐在办公室里,紧闭双眼,苦苦地思索着应对的办法。突然,他从坐位上站了起来,操起电话说道:“给我接警卫团!”
“喂,是小山吗?”
“是我!”电话里传出于芷山儿子于小山的声音:“爹,您找我有事吗?”
“你现在放下手头的事儿,马上到我这儿来一趟!”于芷山说道。
“是,我马上赶过去!”
于芷山,原名于世文,字澜波,号芷山,辽宁台安黄沙坨子村人。出身于大地主家庭,早年在杜立三处从匪。1903年到奉天投效清廷,历任什长、哨长等职。1912年9月任步兵排长,后任辽中县河防营上尉副官。1914年4月入奉天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水上警察局局长。1917年任水上警察总局局长。1920年任步兵上校团长,不久将扩编为旅,任少将旅长。后升任师长兼张作霖侍从武官长。1927年10月任东北军第30军军长。1928年调任东边道镇守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于芷山公开降日,任伪“东边道自治保安司令部”总司令。同年12月被任命为伪奉天省警备司令官,后又改任伪第1军管区警备司令官。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任伪满洲国军政部大臣。1940年调任伪满洲国治安部大臣。1943年又任伪满洲国将军府大将衔参议。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逃往北京匿居。新中国成立后,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逮捕归案。1951年5月2日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病逝。
“报告!”
“进来!”
于芷山的儿子、东边道自治保安军警卫团长于小山推门进来,问道:“爹,我看您脸色不太好,有什么事吗?”
“小山呐,你先坐下,听我慢慢说。”于芷山说道。
“是,爹!”
“这几天,我一直在为血盟救国军的事儿闹心!”于芷山在地上来回踱了几步,说道:“小山呐,我听说在北陆军第十六师的时候,你同这个孙铭武有过一段接触?”
“是有过接触,那时他是三团一营长,我是团部副官。”于小山答道。
“那你们俩的关系怎么样?”
“那个时候,我们俩接触虽说不是很多,但还挺合得来。”
“那好,我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于芷山在于小山的耳边轻声说了的一会儿,只见于小山一会点头,一会说:“是!”
“那你就准备去吧!”
“是!”于小山敬了一个军礼后,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柳河,三源浦。
三源浦,位于清原、山城镇、柳河的交界处,柳河县西部靠近清原的一个小镇。这里四通八达,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
1932年1月中旬,于芷山授意其子同孙铭武谈判。孙铭武等救国军领导知道于芷山凶狠毒辣,但想到于芷山投日之前,亦有过观望动摇,对于芷山还心存幻想,想借谈判之机再次争取于芷山,以便扩大抗日力量。正在犹豫不决之际,于芷山又派人送信给孙铭武,信中附有于芷山属下几十名军官,包括孙铭武相识故友,联名签署的“保证书”担保谈判人员人身安全,遂决定前往柳河县三源浦与于芷山谈判。
三源浦,道里饭庄。
1月19日,孙铭武与张显铭、王绍卿等二十名教国军军官及护兵百人来到三源浦。于小山把他们领到了当时三源浦最好一家的饭店道里饭庄。
酒宴摆好后,于小山举杯说道:“今天,各位远道而来,非常辛苦,我代表家父先敬各位一杯!来,干!”
酒过三巡以后,孙铭武觉得有点不对劲,脸有不悦地,问道。“请问于司令怎么没见影啊?”
“哦,家父今天有点急事,来不了,让我先陪大家。吃好喝好后,你们先住下,明天父亲到了,再谈大事!”于小山说道。
宴毕,于小山借口明天父亲一定来,强留孙铭武他们住宿。来到旅馆二楼房间,孙铭武从窗口向外一看,突然,大街上多了很多军警人员,他觉查到这是于芷山的“鸿门宴”,已知难逃虎口,当即写了遗书嘱其二子:“……父生年四十有四,时置国家变乱,余本国家军人,必须与国同难,故奋然抗日,号召民众救国,但不幸中途惨遭挫折。父今为国而死,吾子必继父志,为国努力。?……?父总死九泉已瞑目矣。再关于父之体骨,倘能回籍,暂不入土,必俟国土收复,民众免遭灾难,青天白日旗高悬国土时,再为安葬。是余所嘱”。
写完信后,他把自已早年的旧部下刘锡九叫到房间,对他说:“锡九,我觉得今天这儿有点不对,很可能是于芷山的一个圈套,现在我命令你,带上我这封信赶紧走!如果我有什么不测,请告诉我弟弟铭宸,一定把队伍带好!”
刘锡九悲感交集涕泪而退。当晚半夜时分,于芷山派其子用重兵把救国军谈判人员包围后,持枪入室,将孙铭武等二十人一一捆绑。于芷山害怕真相外露,竟连夜将孙铭武等人拉往三源浦西门外杀害。张显铭被害时身中两弹,昏死过去,在收尸时被群众救出,养伤数月后,化装前往北平。
孙铭武等遇难前后,孙铭宸正在奔走各地联络义勇军,而幸免遇难。此后,孙铭宸执掌血盟救国军帅印,他继承哥哥孙铭武的遗志,带领血盟救国军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继续坚持在辽东的抗日战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