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柔似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七十三章 梁锡福入主一军 李红光血染沙场02
本溪,和尚帽子。
1935年4月下旬,由野副昌德一手策划的南满春季大讨伐,由于杨靖宇高超的指挥艺术和佟振天的主动合,使得原来计划实施二个月的军事行动,在日伪高层多次误判中,不到一个月就草草收场了。
杨靖宇率部从老城回到和尚帽子根据地不久,李红光、程斌、鲁少卿和赵文喜等也陆续率部归建,十几天以后,梁锡福带领北四平抗日总队200多人也上了和尚帽子山。反讨伐的胜利特别是梁锡福的加盟,让杨靖宇和一军的指战员们格外兴奋,全军上下精神振奋、信心信增。
这一天,杨靖宇主持召开了一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在会上他分析了当前南满地区抗日斗争的形势,提出了“稳固辽东,重返吉中”的战略构想。同时,为了适应新的抗日斗争需要,杨靖宇决定利用佟振天捐赠的马匹组建一支骑兵。
1935年5月,杨靖宇决定由李红光、柳万熙率一师和赵文喜部留守和尚帽子根据地,他和程斌率二师和教导团,重返吉林磐石红石砬子。临行前,他把李红光、柳万熙、隋相生和赵文喜等人召集在一起,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次我带二师重返磐石,目的就是恢复和重建石红石砬子根据地。你们几个留下来,要看好和尚帽子根据地这个家。不到万不得己,尽可能不同敌人发生正面冲突,一切以保存实力和不暴露根据地为原则。”
“我走以后,根据地的事情全权由李红光同志负责。关于组建骑兵团的事,因上次与佟家交割时,是红光同志去的,那这次任务我还交给你。万熙同志要重点做好机关后勤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少年营的训练更要加强。另外,新宾查家堡子的“朱海乐”、“长文明”、“长天良”和后安三块石的“得胜军”等几股山林队,都有意加入我们一军,我想相生和文喜同志多跑几趟,早点把他们争取过来。总之,各位任务都非常重要也非常艰巨,我希望你们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共同把工作做好!”
“请政委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1935年5月3日,杨靖宇率领一师主力,从本溪尚帽子根据地出发,经桓仁东进集安,然后,跨过辉发江北上,历经数日,终于在5月9日抵达了磐石……
桓仁,佟家驯马场。
1935年5月7日,李红光按照杨靖宇临行前的指示,开始着手筹备骑兵的事宜。他以一师直属独立营为基础,并从全师各团抽了一部分骨干,组成了一支200多人的骑兵队伍,经他同柳万熙等人研究,决定由隋相生暂时兼任骑兵队长。
5月的兴桓大地,群山叠翠,春意昂然。9日清晨,李红光和隋相生带着骑兵队的战士们,披着晨光,全副武装前住桓仁驯马场进行集训。一路上,看着壮美的辽东春色,回想起自己参加革命的战斗历程,李红光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当天下午三点左右,李红光他们来到位于桓仁南部东大顶子山脚下的佟家驯马场。第二天上午,李红光把骑兵队的战士们集中到驯马场,他看到战士们整齐地骑马列队站在他的面前,兴奋地说道:“今天是5月10日,是我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骑兵团成立的日子,我代表军部,代表杨政委向骑兵团的战士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李红光接着说道:“同志们,自从我们一军成立以来,在杨政委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同日寇艰苦战斗的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壮大队伍,开辟了以和尚帽子根据地为中心的桓兴本游击区。今天,骑兵团的成立,标志着我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希望大家在这里抓紧集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尽快熟悉战马习性,掌握骑射技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们骑兵团打造成一支英勇善战的铁军。”
李红光高声问道:“同志们,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新宾,老爷岭。
在新宾与桓仁交界处,有一条跨越兴、桓两地的山岭。这道岭不是很险峻,但却很长,一条弯弯曲曲的崎岖山路长达七、八公里。人们翻越这道岭并不困难,就连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可以徒步翻过去,所以,人们称这道岭为“老爷岭”。
其实,这老爷岭原本叫“姥爷岭”。相传很多年以前,在老爷岭的南北两侧各住着一户人家,其中岭北这户住着老两口和一个儿子;岭南这户住着老两口和一个女儿。这两个孩子长大以后,在一次偶然邂逅之后成了恋人。可因为当时这道岭还没有路,两人见一次面非常困难。于是,小伙子决定在岭上修一条路,而且发誓路修不好,绝不迎娶新娘。就这样,小伙子从春到冬,年复一年忘我修路。可是,等这条路修好以后,小伙子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而他痴恋着的姑娘,早己嫁人生女并当上了姥姥。小伙子并没有因此而埋怨自己心中的恋人,而是每年都去看她一次,恋人的外孙很喜欢他,管他叫姥爷。每当人们经过此地,问怎样才能翻过这座山时,这个孩子都会说,走我姥爷修的这条路,就能过岭了。就这样,久而久之,人们就叫这道岭为“姥爷岭”了。
1935年5月11日,李红光处理完骑兵团相关事务后,带着警卫排三十几名战士离开桓仁向尚帽子根据地进发。当天下午二点左右,当李红光他们走到老爷岭时,突然发现前面不远处的山路上有敌人。李红光举起望远镜一看,大约一个连的伪军正从北向南朝他们走来,李红光立即让战士们隐蔽后撤,打算等敌人过去了再走。可是,让李红光始料不及的是,他们刚刚后撤不足200米,突然从南面的岭下上来大批日伪军。万般无奈之下,李红光紧急命令战士向西侧的山坡上转移。
可是,这从岭下上来的敌人己经发现了他们。“啪,啪啪……”一排步枪子弹飞了过来,接着“哒,哒哒……”敌人的机枪也开了火。“同志们,快,快抢占山坡上那个制高点!”李红光一边开枪还击,一边大声喊道。
按理说,南满春季大讨伐失败后,日伪讨伐军应该已经归建,可在这个地方突然冒出这么多敌人,这是李红光怎么也想不到的。原来,“大讨伐”失败以后,野副昌德把责任推到了邵本良的身上,他认为讨伐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邵本良坚持先行讨伐老秃顶子,以致贻误了战机,让杨靖宇跳出了包围圈。
可邵本良不这么看,他一直认为杨靖宇就在辽东,而且很可能就在桓仁、本溪一带。这次讨伐失败的责任不应由他来负,而应归咎于野副昌德指挥不力。可他是这么想的,但在主子面前又不敢说出来,只好引气吞声地接受了担责的现实。
好在野副昌德心里明白,把“大讨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到邵本良身上,也确实有失公允。所以,他并没有过份地责罚邵本良,只是命令他在近期加强搜剿,尽快找到杨靖宇所在的位置以便围而歼之。
邵本良总结了以往讨伐行动失败的教训,认为在没有找到杨靖宇及其主力以前,就派重兵进剿不是一个好办法。于是他们改变了以往的策略,决定采取以连、营为单位,多地点、大范围搜剿方法,以其达到尽快找到杨靖宇的目的。
李红光他们遭遇的这伙敌人,正是负责兴桓交界处红庙子和业主沟一线搜剿的日伪联合讨伐军,这支讨伐军由一个小队的日军和二个连的伪军组成,总人数大约280人左右。面对十倍于已的敌人,李红光面无惧色、沉着应战。在抢占制高点后,他指挥警卫排的战士们,依托老爷岭有利地形顽强地阻击敌人。
第一轮冲锋被打了下去,紧接着就是第二轮、第三轮……敌人像着了魔式的一波一波地向山上冲。此时,在敌人疯狂的进攻下,警卫排的战士己死伤十几人,而且弹药也快打光了。李红光一看,再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他命令战士们每两个人一组,交替掩护向后山撤退。
敌人似乎发现了李红光的意图,在鬼子小队长的指挥下,敌人全线压上,整个山坡上到处都是敌人。此时的老爷岭,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机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团,战斗极其惨烈!
这时,李红光发现前面不远处,鬼子小队长正挥舞着战刀指挥敌人向上冲,他抬手就是一枪,鬼子小队长一下子倒在地上滚下了山坡,日伪军见状一下子乱了阵脚。李红光一看机会来了,大声喊道:“同志们,快,快撤,快往后山撤!”
就在李红光站起身来准备撤离时,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胸部,他的身体晃了一下,“卟嗵”一声倒在了血泊中。“师长,师长!”几个战士高喊着跑了过来,架起李红光飞快地向后山撤去……
若知李红光有无生命危险,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