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柔似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七十五章 杨靖宇智设连环 邵本良惨败逃生01
河里,于芷山指挥部。
于芷山接到“杨靖宇向奉天进军”的报告后,急得热汗直流,面呈紫色。他电告野副昌德,请求允许他派兵前去支援。可固执已见的野副昌德,不仅不准他抽出兵力弛援奉天,而且,命令他全线出击讨伐河里。于芷山没有办法,只好再次找到邵本良商量对策。
于芷山说道:“眼下奉天告急,我欲回师驰援,可野副昌德这个王八蛋不允许,邵老弟看此事如何是好?”
邵本良想了半天说道:“根据现在我们掌握的情况,我认为杨靖宇现在极有可能早已跳出河里,而且,我敢断定日前袭击步达远镇的一定是杨靖宇,致于杨靖宇是不是会攻打奉天,我觉得不大可能,因为他们现在还不具备那个条件。”
“那你的意思是奉天不管啦?”于芷山有些不悦地问道。
“不,不不!司令,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既然杨靖宇现在己不在河里地区,那么,野副昌德让我们全线出击河里,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我认为,现在咱们应当回师辽东,趁杨靖宇劳师远盾、立足未稳之即,把他们消灭在辽东地区!”
“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现在的问题是,野副昌德那个王八蛋不允许,我又有什么办法呀?”于芷山有些着急。
“司令,这个好办!咱们可以避开野副昌德,直接向西尾参谋长请示呀!”邵本良说道:“西尾参谋长现在最看重的是什么?就是消灭杨靖宇呀!只要我们把杨靖宇已离开河里的消息报告上去,再把奉天之事晓以厉害,我想西尾参谋长一定会加以明断!”
“对呀,我咋没想到这一步呢?”于芷山一脸兴奋,他说道:“邵老弟,你想,如果我们上报这个情况,西尾参谋长同意咱们的方案更好,既使他不同意,那奉天乃至整个辽东出什么事,跟咱们就没关系了!”
“司令,言之有理!”邵本良奉承道。
“那好,这事就这么定了!”
果然被邵本良言中,西尾寿造接到于芷山的报告后非常重视,他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后认为,杨靖宇跳出包围圈的可能性很大,但也不排除他仍在河里某个地方藏匿的可能。于是西尾寿造决定,让于芷山分兵一半,由邵本良带队立即赶往辽东,一来协防奉天,二来监视杨靖宇动向;同时命令撤销第二道防线,让所有日伪讨伐军向河里集结,与于芷山的另一半人马汇合后,继续讨伐河里。
于芷山接到西尾寿造的命令后,虽然觉得西尾没有完全按他的意思办,但能允许他分出一半的兵力回援奉天,已经很不错了。于是,他命令邵本良率二个团的精锐部队和骑兵营火速回防奉天。至此,杨靖宇千里迂回策略,再次打乱了敌人“大讨伐”的部署,为最终取得反讨伐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溪,碱厂镇。
在辽宁本溪东部山区,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集镇,名子叫碱厂镇。碱厂镇之所以冠名“碱厂”,并非因该地盛产“碱”,但到底为什么叫“碱厂”,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米。碱厂镇境内群山环绕,层林竞秀,土地肥沃。1735年朝廷钦差奎彬,阅边至碱厂时曾赞碱厂为“八峰聚会、六水朝宗”描绘了碱厂的自然地形地貌。
碱厂镇最早建堡于1476年,《明实录》载:“十二月壬辰马文升言,辽阳东山新添东川、马根单、清河、碱厂、云阳五堡。1890年后,碱厂集贸市场再现活跃,生意非常兴隆。”到清末时,境内已拥有造洒、印染、皮铺、银细工店、油坊、锻冶等40余家。碱厂镇曾是明清时期的边陲重镇。根据史料记载,1468年(明成化年间)开始修筑的明代长城,就是从新宾的下夹河乡进入本溪境内,又经碱厂镇一路蜿蜒、穿越辽东,直至鸭绿江边的虎山城门。
1932年以后,日本关东军看重碱厂的军事战略位置,把碱厂视为与一般县城同等重要的城镇,在这里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军事设施。到了1934年,碱厂镇冉然成了辽东中南部一座重要的军事重镇。日伪当局按着一般县城的防务水准,在碱厂设置了警察署,配备了保安团,1935年初还特别增设了日本守备队,驻日军达40余人。
1935年春夏以来,为应对日伪当局新一轮的“大讨伐”,杨靖宇率军部教导团和二师主力转战南满迂回千里,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同时,为了有效牵制敌人,杨靖宇命令新任一师师长韩浩和南满游击总队队长王仁斋,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在清兴桓地区伺机打击敌人,并取得了一系列战果。
7月中旬,一师参谋长李敏焕率一团在兴京县城东,伏击了汉奸姜六子的大车队,截获大车20余辆,俘虏伪军40余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物资;8月22日,王仁斋率部在清原县黑石头设伏,毙日伪军40余名,伤40余名,俘30余名,并缴获步枪30余支、迫击炮1门及大量军用物资;9月17日,杨俊恒率30余人在清原南山城附近截击日军汽车两辆,缴获大批军用物资;10月5日,一师三团团长侯振芳和农民自卫队队长张鸿举率80余人,袭击了敌人在兴京的重要据点平顶山镇;10月19日,一师二团百余人,奇袭新宾大四平,俘敌30余人,并火烧伪警察署。但是,在此期间一师和王仁斋所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特别是8月28日,刚刚接任李红光一师师长的韩浩,在通、桓公路间的岗山二道沟与日军守备队战斗中不幸牺牲。
韩浩原名金翰杰。朝鲜族,迁居吉林省桦甸。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参加磐石工农义勇军。1932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第二大队长,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第三团团长,1934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一师副师长,1935年5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一师师长。
1935年11月初,在获知西尾寿造最新作战计划后,为尽快调敌西进,解除河里根据地的危机,杨靖宇决定在辽东再弄出点大动静。他率部从宽甸出发以后,南进了数十里,突然掉头进入山林,折向西北,两天一夜行进了三百里,悄悄来到本溪境内。
这一天,杨靖宇率部来到本溪东部的碱厂镇,他经过几天的侦察,发现碱厂镇是敌人的一处军事重镇,他想,如果能打下碱厂,一方面可以沉重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另一方面可以让日伪当局确认自已在辽东的事实,这样,于芷山必然会回师西援,从而彻底粉碎敌人对河里根据地的“大讨伐”。
但是,杨靖宇心里很清楚,碱厂是敌人的军事重地,兵力多、防守严密,要想打下它并非易事。他权衡双方兵力对比后认为,二师、教导团和当地的多支山林队总人数700多人,而敌人有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加强营,同时还有一个警察大队,总兵力不下500人。尽管从绝对数来看,敌人少于我军,但是,无论从军事素质还是从武器装备上,我军都处于绝对劣势,而且,敌人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如果强攻几无胜算。怎么办?难道放弃吗?杨靖宇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或许是上天在眷顾,就在杨靖宇进退两难之时,一个偶然的际遇,给他带来了重大转机。那是杨靖宇他们来到碱厂的第二天傍晚,外出打探消息的侦察排,在碱厂湖边发现了一条很可疑的船只,战士们悄悄摸上去一看,船上除了几个箱子外,还有一具男性尸体。排长大张上船打开一看,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大家快来看,这么多子弹,真是老天有眼呀,我们发大财了!”大张喊道:“你们几个警戒,小王看看死者身上有没有什么东西!”
小王仔细看了看尸体,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尸体翻了一下,突然,一封带血的信从死者口袋里掉了出来。“排长,这有一封信!”小王喊道。
大张跑过来,打开信一看,说道:“全是日文,这也看不懂啊!”
正在这时,小王突然用手碰了一下大张,小声说道:“排长,你看,那边好像有人!”大张顺着小王指的方向一看,在远处有一个黑影正快速向这边移动,大张压低声音喊了一声:“隐蔽!”
过了一会儿,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男人,悄悄来到船边,他看到死者后,惊讶地楞了一下,然后,抱起死者大声痛哭起来。
大张一摆手,几个战士冲了上去,把黑衣人围了起来。大张上前一步问道:“你是什么人,到这里来干什么?”
“你们是……”黑衣人一看身边几个人的穿戴,可能猜出了他们的身。只见他放下抱着的死者,站起身来操着一口不咋流利的汉语说道:“我要见你们游击队的长官!”
大张从黑衣说话的发言中,听出是个日本人,他感到事关重大,必须马上报告杨靖宇。于是大张没再问什么,只是说道:“好吧,请跟我们走!”
回到临时驻地,大张把情况向杨靖宇汇报了一遍,然后让战士们把黑衣人带了进来,说道:“政委,就是这个人!”
杨靖宇打量了一下黑衣人,心平心和地说道:“你不要怕,我们是红军游击队,我叫杨靖宇,请问你是谁?”
黑衣人一听“杨靖宇”三个字,眼前突然一亮,激动地说道:“我是日本人,叫高桥义男。我早就听说过杨将军大名,这次总算找到你们了!”
杨靖宇把那封信递给高桥,说道:“这是那位死者留下的,你看看上面写的什么?”
高桥义男打开信看了一下,哽咽地说道:“那位死者叫小野一郎,我同他都是日本农民党反战协会的,这次小野是专门给游击队送弹药的。不过几天前,他被日本宪兵盯上了。为了掩护他转移弹药,我设法引开了宪兵,没想到小野君他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