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柔似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八十三章 三师进驻三块石 四少探师高尔山02
1936年8月,王仁斋按照杨靖宇的指示,将三师师部由清原莫日红山迁到了抚顺县境内的三块石。要说这件事的缘由,那还得从去年末发生的一件事讲起。
1935年11月下旬,杨靖宇在本溪取得碱厂战役胜利之后,率部顺到返回和尚帽子根据地。12月初的一天,杨靖宇接到方勇的来信,说二少爷有事想见他。第二天,杨靖宇带着几个警卫员如约来到新宾苇子峪路家村。
早已在此等候的二少爷见杨靖宇到了,赶紧起身相迎。几个人一见面,免不了要寒暄一阵。二少爷给杨靖宇倒了一杯水,说道:“此番杨将军率部千里迂回,在南满打了不少胜仗,特别是在本溪智设连环,取得了碱厂大捷,真是可喜可贺呀!”
“哪里,哪里,二少爷您过奖了!”杨靖宇客气道。
“杨将军,我知道您忙,也不想占您太多时间,所以,我有话就直说啦!”一番客套之后,二少爷说道:“此番约将军来此,是有件事情想同您沟通一下。”
“二少爷,你就别客气了,有话请直说。”
“此次南满大讨伐刚败,估计敌人近期不会再有大的军事行动啦。所以,我认为这个时候是我们休整和扩建根据地的最好时机。”二少爷说道。
“你说得很对!”杨靖宇说道。
“据我所知,杨将军的一军现在是兵强马壮,而且,以和尚帽子和莫日红两个根据地为依托,在辽东的桓兴本地区逐步扩大了游击区。但是,从长远的战略上看,这显然还不够。”二少爷拿出地图,说道:“现在和本溪尚帽子和清原莫日红两个地方离得较远,是两个相对孤立的根据地,战时很难起到相互支撑的作用。”
“不错,这的确是个问题。”杨靖宇想了一下问道:“不知二少爷对此有何高见”
“在尚帽子和莫日红两个地方之间,有一个地方叫三块石。据《兴京县志》记载:三块石‘高耸云霄,位列群山之首,林木森严,可潜千军’,是建立游击根据地最理想的地方之一。”二少爷指着地图说道:“将军您看,三块石位于抚顺县境内,北邻莫日红,南靠和尚帽子;西进可直抵抚顺、奉天;东退可到新宾、通化,是一个具有较大回旋余地的战略要地。如果能在此扎下根来,就可把莫日红、和尚帽子连在一起,从而使桓兴本根据地和游击区由点状变成片状。”
杨靖宇趴在桌子上对着地图仔细研究了一番,站起身来说道:“嗯,三块石这地方的确位置十分重要!只是,我们现在还……”
“杨将军,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二少爷打断杨靖宇的话说道:“将军不必顾虑,我今天约将军来,就是来给您解除顾虑的!”
“此话怎讲”
“不瞒将军说,三块石这个地方我去过多次,早在‘九一八’事变前我就考察过,后来我一直把它做为一个战略支点加以对待。经过这几年的建设,那里己具备了最基本的驻军条件,现在该是它派上用场的时候啦!”二少爷说道:“这些日子经过慎重考虑,我打算把我们在三块石建的密营送给将军,您看怎么样”
“这太好啦!”杨靖宇听二少爷这么说,先是一怔,接着高兴地说道:“二少爷的战略眼光令我万般佩服,靖宇在此谢过啦!”
就这样,二少爷把建设多年的三块石移交给了抗联一军。杨靖宇原本打算让一师三团和少年营到三块石驻防,但因西征之事耽搁下来。西征失败后,一师由原来近600多人锐减至不足200人,已无再分兵可能,于是决定让三师进驻三块石。
王仁斋率师部及直属教导营和一团二营约300余人来到三块石后,看到这里齐全的设施和隐蔽的环境,感到非常高兴。他根据二少爷给杨靖宇的密营分布图,按照不同功能很快就把各单位和战士们安顿了下来。从此,三块石作为三师师部驻地,成了抗联一军的重要基地之一,在辽东抗日斗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在当今史学界,虽然已经确认抚顺三块石曾经有过抗联活动的痕迹,但仍有两个待解之迷。一是在三块石活动的抗联到底隶属哪一部分,他们为何进驻三块石,又是什么时候进驻三块石;二是抗联在三块石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最后为什么又撤出了三块石。可以说,由于史料有限,当代史学家对这两个问题,都没能予以正面回答。值得庆幸的是,笔者从“佟氏家谱补充资料”和一部由当年关东军驻抚办事处机关次长渡边三郎的日记中,确认了第一个问题如前文所述的真实性。至于后一个问题,下文自会有详细的交待,所以,在此暂不记述。
抚顺,高尔山。
1936年8月中旬的一天,佟振天正在客厅和佟夫人聊天,方管家慌慌张张从外面跑了进来。“老爷,抚顺那边捎信来说,慧一大师病重,您看是不是让四少爷回山看看”方管家着急地说道。
“啥大师病啦”佟振天站起身来惊讶地问道。
“是呀,是咱家佟府看门的老李头托人带来的信儿,我问来人大师得的是什么病,重不重,可来人啥也不知道,只说把信儿带到就行啦。”
佟振天紧锁眉头,在屋里来回渡了几步,说道:“老方,你赶紧把辰儿和老二给我叫过来,我有事安排!”
“好,我这就去!”
过了一会儿,二少爷和佟辰急匆匆跑进屋来。“爹,什么事啊,这么急着叫我们过来”二少爷问道。
“噢,是这样,刚才抚顺那面捎来信儿,说慧一大师病了!”
“啥我师付咋啦”佟辰焦急地问道。
“具体情况现在还不清楚,所以,把你俩叫来,就是想商量一下,看看这事咋办!”佟振天说道。
“爹,我看还是让四弟回山看看吧!”二少爷说道。
“我也正琢磨这事儿呢!”佟振天想了一下,对佟辰说道:“辰儿,你赶紧收拾一下,吃完午饭就走。到了山上见到你师付替我和你娘问个好,没大事儿更好,一旦觉得不好,赶紧通知我,我好去看大师!”
“好!我这就去收拾!”
当天下午,佟辰吃过午饭匆匆离开老城赶往抚顺。傍晚,佟辰来到高尔山,刚进山门,一个小和尚迎了上来。“阿弥陀佛,师兄您总算来了!师付正在观音寺佛堂等您呢!”小和尚说罢,拉着佟辰就往山上走。
佟辰来到观音寺,只见佛堂门外木鱼声声、佛香绕,众僧们伫立在佛堂两侧,双手合十,呐呐讼经。慧一大师身着佛衣,双目紧闭,打坐在佛堂正中。“徒儿来啦”还没等佟辰进门,慧一大师就张口问道。
佟辰急忙来到慧一身边,跪在地上说道:“师付,徒儿来看您来了!”
“噢,师付早己知晓了!”慧一问道:“你爹娘还好吗”
“师付,我爹和我娘都好着呢!今天上午我爹听说您病了,赶紧就让过来啦!他还让我代他问您好呢!”
“阿弥陀佛,佟施主总是挂着贫僧,老呐心领啦!”
“师付,您得的是啥病呀,现在感觉咋样”佟辰关心地问道。
“徒儿,师付没事!师付让你来,主要是有事托付,你来了我也就放心啦!”慧一轻轻摆了摆手,众僧们随即默默离去。这时,佛堂里只剩慧一和佟辰两个人,慧一示意佟辰起来,可佟辰依然跪在地上,轻声说道:“师付,您有什么吩咐就对徒儿说吧!”
“徒儿,明日是农历七月初七,也是师付归佛西去之日。今师付有一事托付于你,还望徒儿谨记。”
“师付,您这不好好的嘛,怎么会……”
“师付天命己至,七夕即为贫僧之祭,徒儿不必惊异!”慧一从身边拿出一个锦盒,小声说道:“师付归西之日,你要把这个锦盒安全送到老城,交给你的父亲!”
“师付,您这是……”
“天数己定,吾佛慈悲,阿弥陀佛!”
“师付,师付!”佟辰手捧锦盒,跪在师付面前掩面而泣。他一遍遍地大声呼喊着,可慧一大师双目紧闭再无答言……
若知大师为何不语,那个锦盒中所装何物,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