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田园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伴随着京津地区的大罢工,弘治皇帝和朝廷这边也是很快就给出了回应。

首先肯定了新式学校,表示了不会关闭和禁制新式学校的开办,认为新式学校是普通子弟求知求真、获得知识、实现人生跳跃、树立正确思想和观念的重要地方和渠道。

天子爱民如此、朝廷也关心民间贫寒子弟求学之事,对于新式学校免费给孩子读书,教书育人给予肯定和支持。

大明天子以后每年也同样会拿出不少百万两银子来开办新式学校,推动大明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贫寒子弟能够有机会去上学,能够有机会读书识字,争取在未来的某一天,让大明上下都无目不识丁之人。

天子和朝廷对新式学校的肯定以及支持,瞬间也是赢得了京津地区百姓们的认可,消息一传开,无数人纷纷朝着皇宫的位置跪拜下来,高呼万岁。

同时大家也是迅速的回到自己的岗位,工厂、作坊、商行、海船等等也是迅速的再次运转起来,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干劲,盛赞当今天子,对朝廷诸公也是充满了肯定。

不过这却是引起了儒门的极大不满,国子监的书生、前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对此非常的不满,天子和朝廷不仅仅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关停这些新式学校,竟然还给予了肯定和支持,甚至于还要大力的推广新式学校。

这岂不是完全没有理会他们的心声?

但很快,弘治皇帝和朝廷这边又给他们一颗枣子吃。

首先就是肯定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性,认为历朝历代都是以儒治国,大明并不会因此改弦更张,会一直并且持续强化以儒家思想治国的理念。

所以大明以后的官员选拔和录用将会一直延续传统的科举考试制度,不会有任何的动摇,所有新式学校毕业的学生都不能参与科举考试。

这是从官方上给予肯定和支持,意思很简单。

那就是告诉儒门的这些人,天子和朝廷需要你们,知道你们的重要性,这以后的官员选拔和录用还是按照以往的制度来,新式学校的学生不会参与科举考试。

简单来说那就是新式学校是要推广,但那是为了给普通老百姓的子弟读书识字的,要求不能太高,只要给他们读书识字,掌握一些技能就可以。

真正用来治理国家,辅助君王还是需要你们儒门的人,因为你们读的是四书五经,你们学的是诸子真义,你们明白礼义廉耻,君臣之道,比新式学校出来的学生更牛叉,天子需要你们,治理大明需要你们。

这样的肯定和规定也总算是让儒门的人消停下来。

嗯,嗯,没错,我们这些儒生就是要比一般人高,天子和朝廷是少不了我们的,治理大明也是少不了我们的。

没有我们,这大明如何治理?

天子又该如何治理国家?

我们读四书五经和诸子真义,我们明白君臣之道,我们博古通今,哪里是那些读新式学校的人可以相比的。

就该如此,不能让这些新式学校的学生考科举,这当官啊,辅助君王啊,还是我们儒生更合适。

开办新式学校的目的是为了让普通子弟多少能够识文断字,掌握一些技能的解释,也是让他们得以接受。

不管如何,这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贫寒子弟读一些书,认识一些字也是好的,多少能够知道一些忠君爱国的思想、知道一些忠孝节义,这对于他们管理大明也是有帮助的。

平息了儒门的怒火,给予了儒门的肯定,保证了儒门的地位。

再加上最后,朝廷这边也是说了,以后将会每年拨款百万两银子用于兴建和维持传统私塾和书院的开办和运转,让更多的子弟能够学到儒家真义。

这样一来,儒门的人也算是彻底的平息下来。

得到肯定和保证,又获得了支持和发展,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只有极少数一些酸臭腐儒依然不依不挠的在向弘治皇帝这边上书。

希望关停新式学校,或者是干脆将这些新式学校变成传统的私塾和书院,教授四书五经和诸子真义。

但这一点很快又遭到了其他人的强烈反对。

这考科举已经很难了,三十少进士、五十老明经就足以说明科举考试之难,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你倒好,竟然还有将这些新式学校转为传统的私塾和书院,到时候这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就会一下子激增十倍、百倍、千倍。

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三十少进士,五十老明经了,有些人可能考一辈子连个童生都考不上了。

要知道一所新式小学的学生数量就有上千人,有些大的小学甚至于有两三千人,整个京津地区新式的学校有几十所,属于十万计算的学生在里面读书。

真要是全部转为私塾和书院,那朝廷给北直隶这里的名额纵然再多十倍,恐怕这里也会转变为地狱模式。

天子和朝廷这边的处理是非常合适的。

新式学校的学生培养出来是为了掌握技能,为了方便以后做工的,这私塾和书院培育出来的学生是为了考科举,为了以后当官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的。

两条路线,不同的方向,彼此互相存在,这样挺好的。

这当官、辅助帝王的自然是不需要太多,由他们这些传统的大地主、大士绅、大官僚家族子弟来就可以了。

至于普通大众,认点字,读点书,明白点道理也是好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去做事,至于辅助君王、治理天下就算了。

事情和风波渐渐的平息,京津地区也是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和繁华,同时壬戌年科举考试也是很快就开始了。

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又被科举考试的事情所吸引,三年一次的伦才大典,才子佳人的盛会,总是有聊不完、说不够的典故。

更何况这一次,朝廷这边还新设置了一个东榜,将南洋诸省、辽东、草原、西域以及大明藩属国的考生们聚在了一起。

这是大明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三榜科举考试,所以大明上下、甚至于海内外都在关注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情况。

内阁首辅刘健出任主考官就足以说明朝廷对此时的重视,直接让内阁首辅来主考,要知道一般内阁首辅都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师,这是给天子当老师的,以往很少、很少有直接来当这个主考官的。

这一次,弘治皇帝却是让刘健来当主考官,足以显示天子和朝廷对这一次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了。

科举考试如期举行,整个京城都在讨论着到底谁会成为这一次的状元。

是来自陕西的才子康海呢?

还是来自浙江余姚的孙清,又或者是河南的李廷相?

为此京城这边的赌坊也是再次开盘了,一共列出了九九名举人让大家前来押宝,其中有名满天下的才子,也有一些来自海外藩属国的有名才子,当然甚至于还有来自南洋的才子。

总之,伴随着科举考试的开始,京城又变的热闹非凡起来。

不过只有一个地方却是一下子变的冷请无比,门可罗雀。

远吏部尚书王鏊的府上,王鏊一直都还没有走,还没有回自己江南的老家养老。

他不甘心啊。

才五十多岁,身强体壮的,养什么老,他都壮的可以吃掉一头鲸鱼了,哪里是需要养老的年纪。

他在等,等着弘治皇帝的再次召见,等着弘治皇帝再次启用他,为此他也是没少往刘健、李东阳、谢迁甚至于张懋他们的府上走。

目的很简单,无非就是让他们帮忙给弘治皇帝说说情,弘治皇帝这人耳根子软,心肠好,只要说一说,自己还是有希望官复原职的。

而且吏部尚书的位置空置下来之后,内阁这边也是向弘治皇帝这边举荐了几次,弘治皇帝这边都统统打回了。

在王鏊看来,弘治皇帝是在为自己留着这个位置,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再来启用自己,要不然留着这个位置做什么?

为此,王鏊还是开心的在等着。

只是等着、等着,突然间就开始觉得茶凉了,以前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拜访自己,但是这几天一下子门可罗雀了,连个影子都没有了。

这让王鏊觉得很是奇怪。

不过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却是很快就明白了一件事情。

王鏊是绝对不会再被启用了,这一次的风波就是王鏊弄出来的,事情越闹越大,差点都难以收拾了。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而且作为最先闹出事情的人,王鏊现在可是成为了京城老少爷们的公敌,没看到王鏊府上连下人都招不到了?

再启用王鏊,京城的老少爷们极有可能会非常的不满。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弘治皇帝对王鏊不满,觉得王鏊这个酸臭腐儒不堪大用,除了一手好文章之外,治理国家之类的其实根本就差劲的很。

之所以空着吏部尚书的位置,这是在为刘晋留着,刘晋原本就已经是户部侍郎了,这一次西征,为大明开疆拓土,再加上去年南征南洋,也该给刘晋加官进爵了。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异能鲜妻:凌少,太生猛

异能鲜妻:凌少,太生猛

木木老怪
一次意外的重生。她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却苦逼的没有第一时间继承原主的记忆。看着眼前惊为天人的男子,苏灵含惊愣“你是谁?”男子邪魅一笑:“我是你未婚夫”“哈?对不起,我失忆了,你现在只是个陌生人。”“没关系,一回生,二回熟,你若想现在就深入了解一下彼此,我也乐意配合”“流氓”“我只是你一个人的专属流氓。”苏灵含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认命般接受从此后生活中多了人形忠犬。可是,这生活到底跟想的不一
都市 连载 101万字
重生八零神医娇妻又野又撩

重生八零神医娇妻又野又撩

想你的静静
二十二世纪外科圣手重生成八零年代小可怜,还被亲爹后妈二百块卖给小混混?面对骨瘦如材的亲弟弟,为了生存,乔七月只能撸起袖子加油干。恶毒后妈和无良亲爹,干他!白莲花表姐,干她!渣男前任,干死!各种极品亲戚!干他!上山追野兔抓毒蛇,要啥有啥!养鸡养鸭养猪,养啥活啥!顺手捡了个忠犬老公,他把她宠得无法无天,她撩得他心肝儿乱颤!无论她做什么,他都坚定的站在她身后,任她乘风破浪,他永远为她护航!
都市 连载 143万字
暖暖三岁半,捞个王爷做夫君!

暖暖三岁半,捞个王爷做夫君!

长安谬谬
夜暖暖穿越到古代一名三岁半的女童身上,亲娘难产而亡,亲爹战场失踪,大哥又补了壮丁,亲奶奶见三房只剩下个吃白食的暖暖,便以八字硬为借口,把她扔到了后山喂狼。好在被路过的猎户救起,却又因养父捕猎时受重伤坐实了她八字硬的说法。面对日益贫穷的家,和愁眉不展的养母,夜暖暖动起了脑子,发挥超能力,挣钱养家!要让养父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什么女子不得抛头露面?什么商人是社会最底层?夜暖暖统统不管!就在夜暖暖在致富的
都市 连载 65万字
用一生去誓爱你

用一生去誓爱你

小钰姐
在婚姻的历程碑中,两个人在家人的反对中结合在一起,风雨同舟,历经艰辛用一颗永恒誓爱的心照顾女主人一生有着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都市 连载 69万字
退伍军官一身伤,七零癫婆你的强

退伍军官一身伤,七零癫婆你的强

梧生有芽
封国小公主凌安,一朝国破穿到末世,不到一年被地府通知穿错地,被一脚踹到了七零年代,一睁眼就是堂姐闹抢亲的现场。上辈子,凌小云抢了凌安的娃娃亲,嫁给了回乡养伤的最俊糙汉,等着他身体恢复回归部队,让她当军官夫人。可糙汉娶了她之后,不愿跟她同炕而眠,也没有回到部队,活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她不肯守活寡,红杏出墙被发现,被姘头的媳妇带人活活打死。可凌安嫁给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男知青,跟着回城,当上了官夫人
都市 连载 42万字
诸北珍珠始家传

诸北珍珠始家传

乡村老哥
诸北有个湖,名叫白塔湖。可惜湖大田多人还穷。一位叫何喜富的人偷偷引进养蚌育珠术,却以“大搞资本主义”之由整得半死。改革开放,养蚌育珠大搞,但一度难解除的旧观念,纷繁的市场风云,又把何喜富卷入商海大浪并“淹死”。临终前,年轻的父亲嘱咐儿子过平凡日子,远离勾心斗角的市场纷争。儿子们听父之嘱另择生活之路。后来这里成为全国最大淡水珍珠养殖基地,诸北人由此富得发油。一些后来居上的老板趁机大吹“功绩”,把何喜
都市 连载 7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