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2孙悟空与哪吒之间的“本源流”之说在《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里,孙悟空和哪吒之间有一场打斗。在描述这场打斗场面中,作者写了一个颂子,头四句“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简单的介绍了两人的身份和来历。在涉及到两人神通的问题时,作者以“正遇本源流”来说明二人各自所学的渊源。意为两人的学术修为来自于一个源流,一个体系。这多少有点令人纳闷,做为玉帝麾下的一员将领,又怎么与学了“大法门”之术,“悟彻菩提”的孙悟空成了一个“源流”呢?关于这个问题,直到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作者才交待了这种端倪。“原来天王(李靖)生此子时,他(哪吒)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如来)。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从这段话里我们知道,如来佛祖给了哪吒起死回生的机会和神通广大的法力。为了解释其父子之间的冤仇,如来佛祖还“唤哪吒以佛为父”。因而《西游记》书中的哪吒虽然玉帝麾下的一员将领,虽然没有佛教神明的头衔,但是其神通广大的法力则是师承于如来佛祖,并且还是如来佛祖的干儿子。作者以“正遇本源流”来形容,说明二人的打斗本领都源于佛教一派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是一派,但是在修习地点和师承上是有差别的。孙悟空的修习地点是西牛贺州的灵台方寸山,师承是“须菩提祖师”;哪吒的修习地点是“西天”(尽管是“西天一隅”,但也是“天界”,更是佛门中的“极乐世界”);师承是其“干爹”如来佛祖。而两人之间打斗的结果也可以做为我们认定须菩提祖师就是“菩提圣树”一个旁证,因为哪吒是败阵而归的。哪吒是“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的猛将,其打斗本领又源于如来佛祖,结果是败于孙悟空之手,这也暗寓了“菩提圣树”与释迦牟尼佛(如来佛祖)之间的特殊关系,换句话说,也只有以“菩提圣树”与释迦牟尼佛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才能解释亲受如来佛祖亲传本领的哪吒,败于孙悟空之手的缘故。3探析在《西游记》一书中须菩提祖师为什么只在开头的篇幅出现,尾篇就没有了交得的问题按照中国古代,甚至于现代人写小说的笔法,故事情节一般都是追求圆满的,而在《西游记》书中,须菩提祖师却只在开头的篇幅出现,尾篇就没有了交得。这是有悖于中国小说的传统笔法的。《西游记》的故事堪为经典,但对须菩提祖师的描写,尾篇没有交得。粗看上去,似乎是作者的一个疏漏,但是,如果认定须菩提祖师就是《西游记》作者以大神仙的形式进行了拟人化描写的“菩提圣树”,这个问题就也得到了解释。在《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中,须菩提祖师要驱赶孙悟空而去,孙悟空就说道,“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这也说明,孙悟空对须菩提祖师是感恩戴德的,但是,直到孙悟空成了“斗战胜佛”之后,也再没有提及须菩提祖师。如果须菩提祖师为“菩提圣树”,这种没有提及就是合理的。因为面对“菩提”这个圣树需要的是“悟”,而不是“拜”和“说”,孙悟空已经成佛,那么按照佛教的理念,“菩提(圣树)”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心中常“悟”即有“菩提”,而“佛陀”品阶的神明,“菩提”自然是常驻其心了。因而孙悟空自然不用回拜了,从佛教理论的角度而言,尾篇没有了交得也属合理的情节安排。十八、解析一下《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现身的形象诗。结合我们对须菩提祖师的身份认定,这里我们就综合前面的分析,就《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作者在须菩提祖师出场时所做的一首形象诗,进行逐句解析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认定。第一句:大觉金仙没垢姿“大觉金仙”是特指佛门中起点在“佛陀”品阶的大神明。“垢姿”则是指人生经历,只要有过人生经历都算是有“垢姿”或者说曾经有过“垢姿”,受过“红尘”磨难。而要成为“佛陀”品阶的大神明,有人生经历是必备条件。结合前面我们分析过的“菩提圣树”和释迦牟尼佛的“半师之谊”,以及“菩提圣树”的神明属性来看,“没垢姿”也只能适合于在汉传大乘佛教中为圣洁之物的“菩提圣树”。第二句:西方妙相祖菩提以中国的地理位置而言,佛教创立于“西方”,并且由“西方”传入中国。而“相”是佛教中用来形容佛门中的神明或世间的人、事、物或事物等等的一种说法。如佛教把人间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指为“俗相”、“红尘相”、“世间相”等等,认为这些“相”以各种欲望诱惑人们在“红尘”世界中堕落而修成“恶业”,而在“苦道”(多指“人界”)、“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中轮回,不能进入善道(天界为神)。是让人们踏入迷途的一种“虚幻不实”的“虚空相”。《无常经》指出“世事无相,相有心生”。告诫人们只有认识到人世间的这一切“虚空相”,才能走入修行的第一步。故而寺院也常常被人们称为“空门”,即将出家的人也常常被称之为要“遁入空门”。而佛教的神明也有“相”,如释迦牟尼佛端坐的“相”,则称之为“法相”或“庄严相”。而显化人间,普渡众生或点化某人成神的时候,佛教的神明,特别是佛陀、菩萨品阶的神明,就会因人、因事而异,变幻成各种人或物,这类“相”则称之为“妙相”,《西游记》中有关此类“妙相”的描写有很多,例如观音菩萨与木吒师徒二人变作两个疥癞游僧上东土寻取经人赠“锦澜袈裟”和“九环锡杖;文殊菩萨则称自己变做凡僧,度乌鸡国王证金身罗汉,因乌鸡国王不识相,把文殊菩萨用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等等。例子很多,这里就不再详述。因为这种变化多端,故“妙相”也称为“无穷妙相”。因而“妙相”一词也成了佛教众多称呼中的一种另称或佛教中佛陀、菩萨品阶神明的代称。“祖”则是指事物的本源、宗源。关于“菩提”前面也多次提到。以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因“悟彻菩提”而“证得佛果”成圣这种微妙的因果关系来看,“西方妙相祖菩提”这句诗,其实就是《西游记》作者以非常直白的方式来说明,西方佛教的宗源在于菩提(圣树)。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逢公子

逢公子

又浪又慢
昔日声名显赫的女帝竟然死而复生,变成了皇族里最不成器的三公主?当堆积如山的奏折变成了满院子的风月花鸟,婉华公主说……爽!驸马不听话?休他!异国皇子要嫁她?娶他!松江苑的金牌郎君微微一笑,恰逢公子少年时,吾心甚悦之。
都市 连载 43万字
98逆流红尘

98逆流红尘

约翰牛
新书《逆流红尘之梦蝶》已发,亲们多支持!韩俊重生大学时代青春再次飞扬。徜徉在逆流的红尘中能否守护着心底那份小小的温暖呢?……风格:轻松,幽默,偶尔泪目戳心.关键词:校园,亲情,农村,商战,文娱。.一句话评论:本书文字干净节奏舒适,值得细读!.综合评分:9.9分(网页版)
都市 完结 150万字
预言皇后

预言皇后

君少双
月清浅是月家最后一个预言师,但她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好了。月家与西秦国王室有个不成文规定:月家若有女,王室中人必须娶其为王后。因着这个约定,她与西秦国新任国君秦墨宣被命运绑在了一起。秦墨宣是个雄才伟略、胸有丘壑的国君,他的目标不止是强国,更是要一统天下。在实现一统天下的过程中,他们彼此相知相惜相爱。但月清浅清楚自己的宿命,不敢爱,努力与命运抗争。……初见时,他给她两个选择:要么死,要么做他的王后。
都市 完结 71万字
嫡女冥妃:魔尊,江山来聘

嫡女冥妃:魔尊,江山来聘

予方
作为曾经走上人生巅峰的冥灵王,不将任何作妖的人弄死,有辱她曾经大魔头的威名。顾徽音笑得天真可爱,仇家越来越多了,要先弄死哪一个呢?第一次见面,夜容铮将娇滴滴的小姑娘堵在墙角。他笑得寡淡冷漠对她说,顾徽音,上天下地,总算找到你了。她是来自冥皇域的王,却沦落成为平凡的侯府嫡女。他能主宰天地万物,唯独拿她无可奈何。到底是邪不胜正,还是魔高一丈?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角逐。
都市 完结 308万字
修仙不如种树

修仙不如种树

一个兔头
别人的修行之路:打怪升级、闯秘境、收萌宠、泡妹子/帅哥、同阶最强无敌手、走上仙道巅峰……魏姝的第二次修行路:打怪、种树、养熊孩子,没了。多年后接受采访——当事人魏姝感想:现在就是后悔,非常后悔!你说,当时我怎么就一不小心,上了贼船下不来呢?带几个徒弟也就算了,我还成了怪物们的老妈子,这算是什么事啊!
都市 连载 129万字
师妹柔弱乐修,一指毁天灭地

师妹柔弱乐修,一指毁天灭地

月漫
沈灵素本想在宗门乐峰好好修行,不料对手突然摆烂,把她送进了主峰当亲传。同门带沈灵素勇闯亲传圈,不料“温柔可爱”的小师妹直接打遍修真界,灵界因为她鸡飞狗跳。起先,对手最怕她取出琴。“糟糕!她要动真格了!”了解后,对手最怕她收琴。“完了!更恐怖的事情要发生了!”到后来……“一指封死魔渊,你怎么做到的?”沈灵素:“有手就行。”外人:这算什么乐修?明明是乐道降神!……最初,沈灵素觉得自己平平无奇,好在两忘
都市 连载 5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