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妈向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不知余艾喜听了自己老公这话会怎想。想到自己老同学有时候钻牛角尖的性子,宁云夕隐隐一丝担忧。之前多年,余艾喜为了生个孩子都是拼劲了全力,她和潘琪没有少过叫余艾喜顺其自然,不要太执意。
“一切顺其自然吧。”苗心红同样这么想。
站久了,脚有些酸了,宁云夕坐了下来,转头看自己那三个孩子怎样。嗯,看起来孩子比她能干多了,没有一个感觉自己小脚丫会酸的,都围着新娃子转悠着乐不思蜀。
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叫大人最佩服的潜力。
此时苗心红继续告诉她说:“你肯定想不到是谁和她通的电话。我们想了许久的事情,总算是有眉目了。”
耳听干姐姐的声音里有些激动,宁云夕心头一惊,莫非是:“你是说学校的事吗”
学校,当然不是指余艾喜任职的学校。余艾喜都没有在学校工作了,是自己办了补习班。所以,只能是指余艾喜从第一天重新来找宁云夕提出来的,一直心心念念要办的那个民办学校。
“对!”苗心红肯定了她的猜测。
宁云夕跟着喜上眉梢。毕竟这个学校不仅仅是余艾喜一个人的创业梦想而已了。一帮知道余艾喜有这个念想的人,可都是支持的,一块想着要帮忙。
譬如车老师,一直来一碰面,都是对这事儿三句不离口的过问着,恨不得马上民办学校开业,可以解决一大批不得已留在城市但是没有城市户口不能读书的学童问题。
只是办学校真的是太巨大的一项工程了。放眼现在社会上的学校,哪个不是公立的民办的,屈指可数,五根手指头都数不到,可见其艰难程度。
“首先是钱的问题,只能说是福气。”苗心红与宁云夕述说着。
办学校,光是建个教学楼,都是大投资,需要大笔的钱。政府出面办,财政支出,属于公益事项,不会追求投资回报,因此不存在投资犹豫。社会上找人出钱的话,那些有钱的人哪个不是做生意的,哪里会主动愿意投资一个低回报而且高投入的基础教育事业。所以光是找到并说服投资人都是个大难题。
如果不能一个人投资到位,来了多位投资人,每个投资人都对学校指手画脚,甚至一不满意说撤资就撤资,学校很可能半途而废了。最好是找到一个愿意个人出资来办一个学校的。莫怪苗心红张口说的是福气。
“李德进有这个觉悟,说是愿意多少钱都出来办这个学校,我看,都是你给他灌输了什么迷魂汤。”苗心红指着宁云夕半调侃地笑道。
宁云夕一丝困窘。她自己一样没有想到李德进竟然把她当初说的一句话给记得那样深,几乎是刻进心里头去了。她宁老师其实也不过是举了个例子罢了,说世界上有名的顶级富豪都是捐办学校。捐办学校最大的好处无疑是名垂千史。
“他本是暴发户,想一刷身上的铜臭味儿,化身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家。走这条路,是捷径。”苗心红换个角度是夸孟家小四的爸是个聪明人。
李德进有多聪明,宁云夕只要想自己家小四有多么的小聪明都知道了。谁让遗传基因是骗不了人的。“主要他是看在你宁老师参与的份上,知道这个学校绝对不会搞砸。”苗心红说。
李德进不傻,知道有宁老师在的民办学校只会是前途无量,因此下了大赌注。可是接下来的问题反而难解了。
这么一大笔钱进自己的学校,加上各路人马对学校的高期待,余艾喜是压力大增。想到自己要是没能把学校办好,辜负的人太多了,自己一个人承受不起。
况且,余艾喜自认各方面比起其他人都是不足。
以教学能力而言,她比不上宁云夕等这些名教师。以学校教学外的其它能力来论,她也远比不上车老师。唯独一点,这个学校确实是她一开始提出要办的,如今叫她骑虎难下。
众人皆知余艾喜面临的压力,除了帮着想法子,也不敢说催促她成。现在,余艾喜生产完本该休息养孩子,却在办学校事上有了眉路莫非是来了什么其他贵人相助
“做什么事,都是人才为第一要素。”苗心红论及重点。一个学校要办的好,师资力量好,才能吸引源源不断的生源。当年宁云夕他们的子弟学校能再度雄起,靠的正是这一点。
“可惜,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现阶段基本是供不应求,分配到各好学校去了。想争人才不容易但是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因为青年教师本身都是经验不足,这点可以把人先招过来,事后在学校里进行后续培养。因此重中之重在于学校的管理体系,学校里又要一套强有力的班子来领导所有师生。这点有点儿难。”苗心红说到这儿嘴里叹出一口长气。可别说什么民办学校,光是在公立学校,教育部门天天最烦恼的同样是这样的事情。管理才是最大的学问。
宁云夕听了只想着,要找到像当年将子弟学校起死回生的彭校长那样金子一般的管理人才,可真就是几乎想都不敢想的。
凭靠余艾喜自己一个人,确实是不够这个能力的。也没人有彭校长这样的能力。
不过听苗心红把这个话都说出来了,说明这个问题有了解决的苗头。
苗心红悄声说:“这人你认识。”
“我认识”宁云夕的兴趣被勾起来,不会是彭校长要再次出山临危受命吧看起来是不可能的,毕竟彭校长的健康状况摆在那儿,没人能同意彭校长再出山的。
“是以前你们子弟学校的老师,据说辞职同她丈夫一起去下海了。”苗心红不卖这个关子了,说出真相。
“是林纾老师啊。”宁云夕惊喜非常。
“想必你知道总有这么一天呢。”苗心红望着她这个舒心的表情有所领悟。
当时异眼系统未从她身上离开,她是看到了有这么一天的光景,林纾老师满身光环回来的光景。但是,当这样的一个好结果真的发生在自己面前了,宁云夕同样压抑不住自己心头的喜悦。
“今天她们打电话说是商量林纾老师团队过来的具体时间,来了后,会举办民办学校奠基仪式。”苗心红突然看起自己干妹妹,“我以为你最少能收到一些风声,李德进那边都没有人和你说吗”
从今天这个情况来看宁云夕肯定是毫不知情。
“应该是他想着你们会和我说。”宁云夕道。
苗心红清楚大家是一片好心,笑着与她解释:“大家都想着你忙,平常你已经是个大忙人。要教学,又要在学校里领导工作,还要时不时跑教育部门给教育局的领导当专家顾问,帮忙做大学课题组的研究。相反,这些繁琐的事是他们能做的,不需要你这个大忙人来做。只想着一切筹办就绪,邀请你过来,你来当剪彩嘉宾,比什么都好。”
叫她剪彩宁云夕吓了一跳,连声说:“不成不成!我都没有帮上任何忙,有什么资格去当嘉宾”叫她去凑热闹差不多,当剪彩嘉宾,她自己都觉得羞愧。
“你们当真要请,应该请车老师!”宁云夕正色道。
“车老师那肯定是要请的。但是,他们觉得也得请你。谁让这么一路来,都说你指导了他们的梦想。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他们自己说的。”
“问题是,他们都不是我的学生了,是成年人,他们的梦想早就是他们自己的。”宁云夕哭笑不得。
苗心红心知她这个谦虚的性子不会认,不和她抬杠了,一转口接着问:“你们家小四没有给你打电话”
李德进不说,小四理应会给她透风。
宁云夕一点都不感到奇怪,爽口应道:“李德进不会提前告诉他的。”
李德进这个爸当的也够意思,很保护自己儿子。
“最终应该会告诉他,因此你们家小四会回来吧”苗心红问。
事实上,哪怕不是这事,孟晨峻也买好了回国机票打算回来看妹妹演出。
几个孩子听说小四叔会回国的消息,纷纷转头流露出盼盼的小眼神儿。
“小、四、叔,小、姑、姑。”棉棉的小嘴巴叨念着,知道小四叔和小姑姑的感情最好。
等了半天,余艾喜没有回来。想着两个老人家等着他们回去吃午饭,宁云夕只能先带几个孩子回去。对于小弟弟,几个小朋友是依依不舍。
“是叫什么大名”宁云夕站在孩子们身后,凑一眼看小娃子,一看一惊,心想难怪自己小儿子会喊小妹妹了。这娃子是小粉唇,皮肤瓷白,真就是一个如花似玉。
“大名未取。”单冬祥和苗心红如实告诉她,“老人家都说不急,等两个孩子满月了,小娃子长得有些定性了再讨论。”
取名最好取得符合孩子本身。苗家和单家的长辈都是高知识文化份子,通情达理。
小弟弟小妹妹暂时没有名字。棉棉和康康回头看看哥哥和妈妈,自己那时候和小弟弟小妹妹一样吗对此,宁云夕告诉小儿子小女儿:“你们的大名,你们哥哥给你们取的,可有意义了。”
被妈妈当众一夸,磊磊脸蛋都红了。
哥哥给他们取的名字,说明哥哥很爱棉棉和康康。棉棉和康康望着哥哥,小眼神儿全是依恋。
后来带了两个孩子回家,宁云夕把消息都告诉给了家里人。
“孩子长得好看那是肯定的,哪家孩子能不好看。”孟奶奶听着摇头晃脑地说。
孟爷爷手掌心摸着自己下巴,是有些遗憾自己没跟着去看一眼娃子。
接下来是余艾喜要办的民办学校准备开工的事,让两个老人大为震惊。
“这个余老师,真厉害,说自己办学校,真给她办成了!”孟奶奶这声惊叹,说明了老人家也知道办学校有多么的难。
“到时候,我们家孩子去她的学校读书不”孟爷爷兴致匆匆地问。
那可能来不及。教学楼建好再经过验收,再招生,都得两三年的事情了。到时候,棉棉和康康肯定是上小学了。
说是来不及去上余阿姨的学校,棉棉和康康和自己哥哥一样,只能是充满期待地想去看一眼余阿姨的新学校。
“到时候你说的,什么奠基仪式。你带他们过去一块看看。”孟奶奶帮助几个孩子提出愿意申请。
奠基仪式是要请有关部门领导过去的,是非常正式的场合,小孩子去怕是不太合适。宁云夕因此不考虑这个。然而,后来,据说是林纾老师来了以后,指明她一定带孩子过去让人瞧瞧。
到了开工奠基仪式那天,给孩子们的衣服穿整齐了。宁云夕听见了楼下传来的车声。
自己丈夫早就去单位了,会是谁
“宁老师!”
这声豪放的嗓门,一听煞是熟耳。宁云夕一个激灵:“林纾老师!”
林纾阿姨来了!几个小朋友在妈妈的带领下走下楼梯去见贵客。
“林纾老师。”宁云夕上前一步,握住阔别许久的同事的手。
林纾冲她笑着露出一排白牙:“宁老师啊,我们真是很久没有见面了。但是,从那次我离开时你和我说的话那天起,我知道,总有这么一天我们会见面的。”说着,林纾又打量打量她:“似乎比起以前胖了一点,不过生了孩子的女人都是会胖起来的。”
宁云夕脸一红,结婚后她确实是比起结婚前丰满了一些,回应道:“林纾老师,你是越来越漂亮了。”
“宁老师你这个嘴巴——”林纾一愣,继而笑了笑,“我至多只是换了漂亮的衣服,我自己年纪摆在那,我知道的。哪能比得上年轻女人。”
但是,气质在那里。有气质的女人,可不会被岁月所碾压,反而是会越来越吸引人的。林纾老师显然是下海以后,走上自己创业的路意气风发了,穿的一身干练的西裙,女强人气韵十足。
“我经常和我妈这么说,她都不信。”
林纾老师后面这个声音
“介绍一下,宁老师,是我儿子,叫郑卫河。以前你可能没有见过他。”林纾把从面包车里钻出来的年轻人介绍给宁云夕。
宁云夕抬眼一瞧,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穿着条纹衬衫文质彬彬,五官和林纾相似,一看都知道是母子。
“你孩子呢听说你都三个孩子了。所以我不敢弄辆小轿车来接你们,只能叫了辆面包车。”林纾笑问。
听见阿姨叫唤,三个小萝卜头急忙在妈妈身后露出脸给阿姨看看。
“这么可爱!这个大的是磊磊吧天,都长这么高了,我当时看他的时候,他才几岁”林纾一眼扫过三个娃子的脸发出连声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