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忘记的遗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干系到黄河!
“真真孩子话!自古以来,谁不是这样养羊的?”
“可是,羊吃草根……”
“这不是废话吗?哪只羊不吃草根的?”
“那黄河……”
马夫人道:“小娃娃,你呀,真的是太年轻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黄河的泥沙要往下面去,谁管得了?朝廷又不是神仙,难道还能让泥沙倒流不成?还有啊,那贾大人也真是的,向百姓收购兔子兔毛,却不肯要我们的羊毛,难道他要让我们饿死吗?”
“可是你们还是养羊了。不对,如果没有人收的话,你们的羊毛也卖不出去,就不会想到养羊。”
“对。只要让派几个将士们去转转就行了,收我们的羊毛,那就算了,如果不收羊毛,那什么时候遇到土匪,那我就不管了。”
马夫人可不认为他们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他们奈何不了朝廷的那些官儿们,还奈何不了几家作坊的管谁人?
“请恕我直言,保家卫国不是将士们应该做的吗?”
“然后呢?老娘饿着肚子,连饭都没得吃,还要拿着刀剑跟蒙古人拼命,你们却穿得这么光鲜地站在老娘面前唧唧歪歪?”
马夫人忽地一下站了起来,逼近贾琦。
饱汉不知饿汉饥。
没有我们拼死拼活地守着,蒙古人早就南下了,哪里有你这个毛都没长齐的小东西在这里唧唧歪歪?
林黛玉立刻站了起来打圆场:“夫人请息怒,我夫君也是惊讶。”
“也是,看你们的模样,应该才十六七岁,放在京里,就是被父母家人护的好好的半大孩子,可你们哪里知道,十六七岁在我们边关就不是娃娃,而是家里的顶梁柱了。”马夫人将鬓角的散发拨到耳后,淡淡地道:“在边关,十二三岁就拿着刀冲上城墙保家卫国的,也不是一个两个,死在这个年纪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淡淡地话语,淡淡地哀伤,却宛如巨石压在心头。
贾琦迅速地调整好心情。
贾琦道:“抱歉,夫人,我是京城人氏,对边关的事情并不是很了解。不过,我打小就听长辈们说,太上皇是个仁慈的皇帝,而且还十分注重武功,甚至曾经率军御驾亲征……”
“那又如何?”
马夫人显然是很不以为然的。
“夫人请慎言。”
贾琦的脸立刻放下来了。
他以为马夫人也是原著里的王熙凤那样无法无天的女人。
他最讨厌这样的女人。
就在这个时候,贾琦听见里面有人接口道:“太上皇?可惜老了。”
原来是马守备醒来了。
马守备出来之后,对贾琦抱了抱拳,道:“贾大人,方才下官失礼了。”
马夫人这才明白,这就是那作坊的正主。
贾琦跟马守备互相见礼之后方才各自落座。
贾琦就道:“马守备,既然你已经醒来了,那本官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守备。”
“行,只要你让下面收羊毛,我就什么都告诉你。”
贾琦道:“您放在在院子里的喊叫的那些,我都听见了。请问这是真的吗?军饷一直都不够,将士们都饿着肚子上战场,甚至,连兵器都不够……”
“没错,你以为老子在撒谎?”
“我曾经看过兵部的公文,虽然我没有看到相关的详细数据,可是按照兵部公文上的数目,兵器和军械怎么会不够?”
马守备道:“果然是公侯府邸出来的,知道的全是好的。”说着,马守备让人准备酒菜,马夫人跟林黛玉立刻去后面说话了。
等酒菜来了,马守备为贾琦满上,这才道:“从来军户低贱,我们明明是在保家卫国,可在别人的眼里,就跟那些倡伎优伶没有什么两样!呵!这个世道……对,兵部账目上给的数量是够的,可谁告诉你,将士们就能够领到这么多了?”
贾琦愣住了:“连战时损耗的一半都没有吗?那三分之一呢?”
“一半?你做什么美梦?!”马守备看了看贾琦道:“罢了,你还知道战时损耗,比那些死要钱的强些。我就跟你直说好了,十分之一,我们最后拿到的,只有战时损耗的十分之一!”
“什么?只有战时损耗的……”贾琦唰地一下站了起来。
他很清楚,战时损耗的十分之一意味着什么。
他在内阁的时候并不是主管兵部的官员,枢密院那边也只会跟他要钱,却不会跟他细说,所以兵部和枢密院那边很多事情,贾琦并不清楚。
可是边关拿到的补给只有战时损耗的十分之一,那就等于是在逼迫边关吃空饷!
边关如果兵员不够,那很有可能被异族撕开一个口子。
而另一方面,那些消失的军饷、军械、各种补给,去处都十分可疑,很有可能,有人在背后盘算着逆谋!
马守备正喋喋不休呢:“……长矛的矛头是够的,可白蜡杆什么的,最多也就只够那些头头的,下面的兵丁用的,哪里是什么白蜡杆,就是个木杆子,也是我们去别的地方采来的木材自己做的。还有刀剑弓矢,……战场损耗能给个四分之一已经要谢天谢地了,至于日常训练损耗,兵部从来是不会给的。将士们想得到演练?战场滚一圈,自然就会了。”
长矛是工艺最简单、用料最省也最便宜的武器了,可就是这样的长矛,还要边关自己准备矛杆。由此可见,兵部对边关是什么态度。边关的各种军备已经欠缺到了什么地步。
“谁不知道,他们就是要我们去死,我们死得越多,他们刮得就越多。反正吃了败仗,总是我们这些镇守、守备、协守的错,跟他们有眼什么关系?我们不死?朝廷凭什么发抚恤金?他们怎么怎么捞钱?……”
贾琦沉默了好半天,方道:“那些不见了的军械,守备大人可知道最后都落到了谁的手里?”
马守备没好气地道:“如果我知道,我也不可能活到今天!早就跟我们总兵一样,死得不能再死了。”
“总兵?”
“前任的大同唐总兵。他就是查到了这个,最后被人一箭穿心,从后面。”
马守备的话太过匪夷所思,也太过夸张,让贾琦又一种不真实之感。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边关根本就不可能坚持到今天。”贾琦道:“如果大同是这么个情况,大同早就完蛋了。”
“那是运气好。草原上有几个部族正在争什么黄金家族的名头,等他们争出个结果来,大同,哼!”
沉默再度蔓延开来。
好半天,才听贾琦道:“就连太上皇御驾亲征的时候也是如此吗?”
马守备道:“太上皇御驾亲征的时候,带的是御林军和禁军,你说,兵部会亏了御林军和禁军的东西不成?”
“可是太上皇一惯仁慈。他还减免赋税……”
马守备道:“减免赋税,其实减免的,还是田税。而且每一次减免的,都是民田,跟我们军屯、民屯都没有干系。就连人头税都不会减多少,不然,你以为山西一省,人头税欠了五十多年,都是怎么来的?”
皇帝仁慈?
皇帝仁慈干他们这些军户屁事儿!
马守备比任何人都清楚,太上皇所谓的仁慈之名是怎么来的。
哪里闹灾了,太上皇就说减免赋税,又说过好几次永不加赋。问题是,太上皇减免的赋税是田赋。田赋本来就低,就跟贾琦在黄河边上的那些地一样,九十万亩的河滩地,一年的全部田赋也才九万两银子。
那可是九十万亩地!
可丁税呢?
山西的丁税早就已经收到了六两!
每一次太上皇说什么减免赋税,得利的都是那些有田有地的大地主大豪强,可下面的百姓,能够喝到一碗能找得到几粒米的薄粥,都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偏生那些大地主大豪强有钱,养得起人,家里的孩子还能够读得起书,因此,每次都是各种歌功颂德。
可实际上呢?
山西有晋商,晋商极其豪富,可山西的穷人也特别多,每年饿死的都不知道有多少。
马守备为什么跟贾琦废话?他知道贾琦有钱,知道贾琦弄得到粮食!他也清楚,贾琦的那些作坊、养殖场养活了多少人。
这个沪州守备的位置,是马守备用军功换来的,想来沪州发财固然是一层原因,可为还在大同的兄弟们找个出路,则是马守备的另外一个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