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12、不说他短;
13、以菩提心行诸威仪;
14、所行惠施不求其报;
15、不依生处而行持戒;
16、诸众生中行无碍忍;
17、为修一切诸善根故勤行精进;
18、离生无色而起禅定;
19、行方便慧;
20、应四摄法;
21、善恶众生慈心无畏;
22、一心听法心住远离;
23、心不乐着世间众事;
24、不贪小乘,于大乘中常见大利;
25、离恶知识,亲近善友;
26、成四梵行;
27、游戏五通;
28、常依真智;
29、于诸众生邪行、正行俱不舍弃;
30、言常决定;
31、贵真实法;
32、一切所作菩提为首。
如是,迦叶,若人有此三十二法,名为菩萨。
做到这些才可被称为“真菩萨”
我们当中有不少居士可能都受过菩萨戒,按照佛教的说法,受过菩萨戒的人名义上就是菩萨,但是跟真正的菩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就好像上了幼儿园就可以叫做学生了,可是到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阶段,还是叫做学生,甚至退休后的老年人,还有老年大学,也叫学生,可是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学问、能力和成就却有极大的差别。
菩萨也是这样。名符其实的菩萨应该“能行善法”、“具平等心”,具体条件可以概括为32项,也就是“三十二法”:
“三十二法”
1、常为众生追求强胜有力的愿乐;
2、使他们在佛的一切智中得以安住;
3、心中不会生起对他人智慧的憎恶、嫉妒等;
4、克服可能的骄慢之心,对有修有证的菩萨,恭敬随顺;
5、深心爱乐于佛道;
6、真诚地爱敬众生;
7、彻底地亲密爱护,无论是对于自己的怨敌,还是对于亲爱,直到涅盘境界,都能以平等心一视同仁;
8、和颜悦色,常带微笑,逢人先作问讯;
9、无论帮助人做什么,不到事业完成,始终不会停歇下来;
10、对于尚未许诺给予帮助的众生,怀有平等大悲心,随时准备给予帮助;
11、自心努力,时时精进不已,听闻佛法永无倦意;
12、自己检查自己的过失,不去盯别人的缺点;
13、行住坐卧,不失威仪,都以菩提心作为依据;
14、无论以财施还是法施惠济于人,都不贪图今生现报和未来果报;
15、自己持守戒行,不是为了凡夫那样地求来生生于天上或人世;
16、在一切众生中均能持忍辱行而心中没有些微恚怒;
17、为了修习一切善根而精进不已;
18、修习禅定不是为了生于色界无色界,而是为了行悲愿而生于人世;
19、菩萨并非为求智慧而求智慧,而是以悲愿等方便发智慧;
20、凡上求下化,菩萨所行皆不离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原则;
21、对于或修善或修不善的众生,菩萨均能以同等慈心说法;
22、对于不同的说法者,菩萨都能够怀着同样恭敬的心情去倾听说法;
23、其心清净,真正能够远离染垢的行径;
24、虽住于世间,但只为行化,故不会喜好贪着乞食、游行等世间事;
25、深了大乘法的诸殊胜功德,所以不贪小乘法;
26、不追随恶人恶事,而亲近善知识;
27、成就四种清净梵行,即慈悲喜舍,而能修发五种神通,即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
28、一切修行,依于真实智,不依虚妄识;
29、菩萨于众生中随机应化,平等—切,所以不会舍弃众生而无论他们具恶行还是善行;
30、菩萨有确定无疑的认识,所以教授言说不会犹豫不决;
31、菩萨所说以真实为重.故能使闻者趋向真实;
32、菩萨一切言教,皆以回向众生菩提为首要目的。
佛陀最后总结说:“大迦叶啊,正如上面所说,如果有人能够具备这三十二个条件,那他就是名符其实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