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日子就这么在忙碌里过了五日。 三月中旬的清晨,京郊田埂上已经满是人影, 柳树的嫩芽抽得更长了,嫩黄里透着点绿, 风一吹,就像无数小旗子在轻轻摇晃。 这天是大乾太祖皇帝定下的“春耕礼”, 按例皇帝要带着朝臣出城,去京郊的籍田举行播种仪式, 寓意着天子亲耕,劝课农桑。 天还没亮透,紫禁城的午门就开了。 明黄色的御辇走在最前面, 由八匹白马拉着,车帘用金线绣着五谷图案,在晨光里闪着亮。 御辇两旁是御林军,穿着银色盔甲, 手里的长枪斜挎在肩上,步伐整齐得像一个人。 后面跟着的是朝臣们的马车,绯色官服的勋贵们坐在前面的马车里, 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则掀着车帘,看外面的田景,眼神里没多少在意, 他们府里的田有佃户种,根本不用操心春耕。 而青色、蓝色官服的寒门官员们,则大多低声讨论着今年的收成, 还有五县清田后的赋税变化,语气里满是期待。 林青骑着黑马,走在御辇旁边,玄色劲装外面套了件公服,盔甲没穿在身上。 乔刚带着一队靖安军,跟在车队后面, 军卒们手里没拿长枪,而是扛着锄头和耧车,是等会儿要给皇帝和朝臣们用的。 “靖国公,前面就是籍田了。” 引路的太常寺卿躬身道。 林青点头,勒住马,看向御辇。 小太监连忙掀开车帘,明承恩从里面走出来,穿着一身绣着五谷丰登图案的常服, 不是龙袍,却也透着天子的气派。 “陛下,籍田到了。”林青躬身行礼。 明承恩点头,目光扫过前面的田地, 那是一片早就翻好的地,土块打得细碎,旁边还堆着几袋种子, 是今年新收的麦种,颗粒饱满。 朝臣们也纷纷下了马车,按品级站好。 成国公朱景明走在勋贵们前面,目光在林青身上扫了一圈, 又落在籍田周围的靖安军身上,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他原本想借着春耕礼的机会,安排点人手制造点混乱, 可一想到林青是二品,手里还有靖安军,就又把心思压了下去。 就在这时,通政司的李主事突然站了出来,躬身道: “陛下,籍田地处京郊,离城有十里地,周围都是农田,恐有不法之徒藏匿, 不如让御林军再往外围搜一搜,确保陛下安全。” 他这话一出,几个官员也跟着点头, 前几个月叛乱太多,他们是真怕有人趁机对皇帝不利。 明承恩却摆了摆手,语气里带着点刻意的轻松: “不必了,有靖国公在,谁敢作乱” 他看向林青,眼神里有点复杂,有依赖,也有不甘, “靖国公是二品,大乾境内,还没人能伤得了他, 有他在,朕的安全,还用得着担心” 这话一说,朝臣们都没再说话。 朱景明心里却咯噔一下, 陛下这话,表面上是夸林青,实则是在给自己撑场面, 可也把林青的地位抬得更高了, 这对他们勋贵可不是好事。 林青则躬身道: “陛下放心,臣已经让命人把籍田周围三里地都搜过了,没有异常。” 明承恩点头,走到籍田旁边的耧车旁, 太常寺卿连忙递上一把小巧的锄头,这是给天子用的,比寻常农夫用的锄头小一圈,也轻很多。 明承恩接过锄头,入手有点沉, 他试了试,才弯腰往地里挖了个坑。 旁边的吏员连忙递上一把种子,明承恩接过,撒进坑里,动作有点生涩, 他从小在王府里长大,哪里干过这种活 撒种子的时候,有几粒掉在了坑外面, 林青上前一步,不动声色地用脚把种子拨进坑里,又轻轻踩了踩土。 明承恩余光瞥见,嘴角动了动,却没说话。 他直起身,看着自己挖的坑,又看了看周围田地, 突然觉得心里有点踏实,这坑虽然挖得浅,可也是他亲手挖的, 种子虽然撒得歪,可也是他亲手种的。 周围的百姓们早就围了过来,站在田埂外面,看着皇帝亲耕,一个个都激动得不行。 有个老农夫颤巍巍地跪下,喊道: “陛下圣明!陛下亲耕,咱们今年肯定有好收成!” 其他百姓也跟着跪下,齐声喊: “陛下圣明!” 声音震得田埂上的土粒都往下掉。 明承恩看着这场景,脸上露出笑容,对着百姓们抬手: “乡亲们起来吧!今年清了隐田,减了赋税, 只要好好种地,肯定能有好收成!” 百姓们欢呼着起身,有的还从口袋里掏出几个刚蒸好的麦饼,想递给皇帝,却被侍卫拦住了。 明承恩看在眼里,对小太监说: “把麦饼接过来,朕要尝尝。” 小太监连忙接过麦饼,递了一个给明承恩。 明承恩咬了一口,有点干,却很实在,带着麦香。 他嚼了嚼,对百姓们说: “好吃!这就是咱们大乾的粮食味!” 百姓们笑得更欢了,连旁边的官员们也跟着笑, 陛下能这样亲近百姓,总归是好事。 仪式没花多少时间,皇帝种了三坑,勋贵和官员们各分了一块地,也都种了几坑。 朱景明种的时候,故意把坑挖得很深,种子撒了很多, 像是在炫耀自己懂农事, 可明眼人都知道,坑太深,种子反而发不了芽。 仪式结束后,明承恩站在田埂上,看着满田的新坑,还有百姓们脸上的笑容,清了清嗓子,对着朝臣们说: “今日春耕礼,朕很高兴, 你们看这地里的种子,种下去了,等夏天就会发芽,秋天就能收粮。 这大乾就像这田地,得好好打理,才能有收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勋贵们,又落在林青身上,语气突然变得坚定: “种子已经种下,春天也到了,该办的事,也不能再耽搁了。” 朝臣们心里都是一紧,陛下这话,怕是要提选妃的事了。 果然,明承恩接着说: “朕登基快一年了,后宫空虚,子嗣之事关乎社稷。 之前靖国公说,等秋收后再议选妃, 可朕觉得,春耕是开头,选妃也是开头,不能等。” 他看向礼部尚书陈文轩: “陈卿,选妃的章程,你牵头,联合吏部、内务府,尽快定下来。 凡四品以上官员、勋贵嫡女,都要入册, 下个月月初,朕要亲自过目名册。” 陈文轩早就有所预料,摇了摇头,连忙躬身: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