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睡大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临湖殿,随着长孙皇后的话音落下,殿内落针可闻。 “皇后娘娘!” 阴贤妃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急切与担忧。 “佑儿他......他自幼体弱,性子又孤僻,离宫远去,妾身实在放心不下!” “恳请娘娘......” 韦贵妃见状,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一撇,心中暗道: [果然如此。] 随即,她优雅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一副置身事外、早已料定的模样。 晋王李治则是眨着一双看似纯良无害的大眼睛,悄悄挪到秦明身边,小声嘀咕道: “姐夫,五哥(李佑)性子冷,不爱理人;六哥(李愔)脾气爆,讲堂上坐不住......” 李治的语气中满是关切,却透着一丝唯恐天下不乱的意味。 “姐夫,以后你可要多费心了啊......” 这话看似提醒,实则是在给秦明“上眼药”,提前点明李佑和李愔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秦明闻言,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瞥了一眼身边这朵腹黑的小白莲,眸中满是无奈。 他弯腰揉了揉李治头顶的碎发,别有深意地说道: “我谢谢你啊!” 李治腼腆一笑,人畜无害道: “姐夫不必客气,这些都是稚奴应该做的!” 秦明:“呵呵——” 另一边,长孙皇后听到阴贤妃的言语,凤眸微沉,朱唇轻启,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 “妹妹爱子心切,本宫岂会不知” “然,玉不琢,不成器。” “陛下像他们这般年纪时,早已历经磨难,方有今日之英武。” “皇子们长于深宫妇人之手,所见所闻不过方寸之地,若不经历风雨,将来如何辅佐君父,安邦定国” 她目光扫过李佑和李愔,语气加重了几分: “体弱孤僻,更需开阔胸襟;” “顽劣难驯,正该严加管教!” “清北书院规矩分明,书院先生学识渊博,待人宽厚,亦不乏严厉,正是磨砺他们的最佳去处。” “此事,陛下已有决断,不容更改!” 阴贤妃闻言,顿时面色一白,再不敢多言,只得悻悻然低下头,心中纵有万般不舍与忧虑,也只得领命: “妾身...遵旨...” 李佑的眼神,瞬间变得阴郁了起来。 长孙皇后神色稍霁,目光重新转向秦明,语气缓和下来,却带着托付重任的郑重: “贤侄,将他们几个托付于你,婶婶与陛下皆很放心。” 长孙皇后笑意盈盈地望着秦明,似乎在等待秦明的答复。 秦明嘴角抽了抽,心中暗自吐槽: [你们倒是心安了,可我却难以释怀啊!] [若是我没记错的话,这梁王李愔后来被李二下旨斥责:“不如禽兽铁石”;] [而那位燕王李佑更是夸张,得了个“生是贼臣,死是逆鬼。”的评语,还是李二亲自点评的。] [两个无法无天的“活宝”,再加上跟前这个人畜无害的黑心莲,我这书院还开不开了!] 不过,秦明也深知:以李二和长孙皇后的性格,他们两个一旦决定的事,基本没有回旋余地。 更何况,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宣布了此事。 这不是询问,而是“硬塞”。 沉默片刻,秦明只得硬着头皮上前一步,拱手试图采取“拖”字诀: “皇后娘娘圣明,陛下更是高瞻远瞩。” “清北书院能为诸位殿下启蒙授业,实乃书院之荣幸,臣身为一院之长,更是受宠若惊。” “只是......” 他面露难色,语气诚恳: “清北书院新址尚在营建之中,目前暂用的旧学舍颇为简陋...” “加之,书院学子多为乡野少年,平日里习惯了粗犷的生活。” “诸位殿下金尊玉贵,若是骤然前往,恐难以适应。” “不若待新书院落成,设施完备,再请诸位殿下莅临,届时......” 不等秦明说完,长孙皇后便微微一笑,挥手打断了秦明的话。 “贤侄多虑了。” 长孙皇后的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看穿一切的睿智: “既是磨砺心性,便无需计较居所华陋。” “陋室简餐,正可让他们知晓民间清苦,去除骄娇二气。” “陛下昔年征战天下,风餐露宿亦是常事,皇子们岂能一味贪图安逸 “此事不必再议,便如此定下了。” 秦明:“......” 丈母娘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他还能说什么 [大不了,日后严加管教!] [不过,话说回来,从君儿和南烟姐那里来算,梁王李愔...也是我的小外甥,咱说什么也得拉他一把!] [他的品行,若是真的有问题,大不了就严加管教!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 [老子就不信,捋不直这株歪脖子树!] [至于,燕王李佑...嗯...看他表现吧!实在不行,就退货!] [总之,我书院和谐友爱的良好学风,可不能被他们给败坏了!] 念及此,秦明心中安定了几分,躬身行礼道: “臣......遵旨。” 长孙皇后闻言,微笑颔首,望向秦明的眼神中,满是欣慰。 “那以后,就有劳贤侄费心了!” 秦明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默默地坐回了原位。 这时,长孙皇后凤眸闪烁了一下。 既然要将宫里的“捣蛋鬼们”交给秦明这位女婿管教,那她这位深知几位皇子品行的后宫之主,也不能当甩手掌柜! 得提前给这几个人上上眼药,以免让她的乖女婿为难! 一念至此,长孙皇后的目光突然变得锐利起来,缓缓扫过在场的几位神色各异的皇子,语气严肃道: “治儿、佑儿、愔儿、慎儿、贞儿,你们五个上前来!” 被点名的五位皇子,心头皆是一凛。 就连一直表现得“乖巧懂事”的李治,也收敛了神色。 李佑、李愔、李贞、李慎、李治同时上前,规规矩矩地垂首站成一排,等待着长孙皇后的训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