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与忠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初,郑国的贵族投奔晋国,属于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晋国希望快速稳定占领区,吸纳了郑地贵族的投靠,保留他们的爵位以及封地。 那么就是说,投靠了晋国的原郑国贵族,他们除了转换一下所属国之外,利益并未出现多少损坏。 甚至是,他们摇身一变成了晋国的贵族,从精气神到各种福利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为什么不久前战斗意志一般的郑地各家私军,他们变成晋国一员变得作战顽强不就是身份出现变化了嘛。 其实吧,勇气就是能够感染,当晋人不久的原郑人,他们看到的是老晋人上阵各种无畏,再摸鱼就会成为显眼包。 加上刚成为晋人不久,成为显眼包会被抓典型,谁有那个勇气摸鱼 人要是舍得拼命,不是想着无伤杀敌,直立猿的恐怖之处立马能够得到展现。 不用算赤狄和各种异族,那是晋国时隔百多年再次吞并同源的诸侯国,手生之下给了郑地贵族不少优惠。 当上晋人约是五年的新晋人,他们获得了之前很难品尝到的胜利滋味,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楼令一再从郑地发布征召,可以获得胜利,再加上有战利品能够分润,肯定跟不敢不积极有关,反正郑地出动的军队士气一直挺不错的。 再碰到类似的窗口,晋国会无条件接纳想要投靠的贵族吗恐怕是不会的。 毕竟,征战付出了成本,其实也承担了满盘皆输的风险,不可能不奢求回报啊。 回报又区分私人和国家。 占领了某地,吸纳了多少人,无论那些人是什么身份,其实都算国家获得了回报。 战争创造的利益归于国家,哪怕是国家一直在变得更强大,讲事实就是并非人人都会因此受益,尤其是在封建时代。 老美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国内还少了破产的流浪汉了 在封建时代,任何的红利与底层无关,贵人可以日夜笙歌,普通人该吃不起饭还是要被饿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为是说着玩的 所谓的私人获利,那人要么是掌权者,不然就是原本手握巨额的资本,他们被称为坐在餐桌上的人。 封建时代,好的大环境跟多数人无关,一旦环境变坏则是全被圈了进去。 那些坐在餐桌上的人,谁都是家大业大,他们的家族形成了自产自足的闭环,对外真没有太强的依赖性。 在追求自给自足的社会之下,某个家族发展得再好,跟其他人有关系也是坏关系。比如仗着实力不断地欺负人;然后,因为他们太强,所以必定会寻求扩张,期间要产生多少家破人亡 当前是春秋时代,多少还讲规则的时候,完全是弱者一方的幸运。 强如楼氏,他们扩张期间至少没有进行大肆的屠杀,接纳新的人口愿意保障吃喝;对本国的其他家族,没有因为楼氏太强而任意欺凌,有家族求助甚至愿意帮一把。 步入大一统王朝,那些勋贵、世家、门阀之家,哪一家不是吃人不吐骨头啊 所以说了,古典时代结束之后,到了封建时代的格局,盛世历来跟普通人无关。 晋国接下来的扩张过程中,不会再大批吸纳敌国的贵族,想在晋国的统治下保有爵位,必须拿功劳来换。 哪怕晋国的贵族要撑死,他们也会往肚子里狂扒拉,失去封地的异国贵族肯定是越多越好。而他们失去的一切自然会被分润到晋国贵族的名下。 楼令在“郢”过冬。 实际上,“郢”这边的冬季不下雪,跟晋国的秋季差不多,顶多就是雨季更漫长。 “楚地的南边没有春天和冬天,一年也就夏天和秋天的气候。所以楚人从来不缺粮。”智罃近期疯狂研究楚地的资料,显然是意有所图。 楼令对于某些地方的季节气候变化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或困惑。 有什么好意外或困惑的地方南极和北极一年四季还都是冬季呢。 整体来看,其实是看热带、亚热带,温带以及区分地形的气候。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特性。 比如南亚在现代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就非常适合耕作,稻米普遍一年成熟三次,甚至种子丢地里,不用精心照顾也能够长得很好;当地也有着丰富的水果种类,哪怕是不耕作也不会被饿死。 春秋时期的诸夏大地,气候跟现代并不一样。 楚地这一边就是处在热带季风气候状态,现代南亚的农业条件怎么样,楚地的农业环境就是那个样。 当然了,楚地的水果种类没有南亚那么丰富。 智罃不懂什么热带、温带之类,他只知道楚地的气候极其适合耕作。 “你这是想划地为领问题是你守得住吗”郤至比较耿直发问。 智罃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地方,说道:“我当然不会马上搬过来,可是楚地真的是一个好地方。”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道理可不止教会晋人要懂得规避风险,更述说着一个事实,有晋国在背后当后盾,愿意向外开拓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以智氏的实力,他们在晋国本土种田,根本不可能短时间内强盛起来。 很清楚那个事实的智罃,他虽然已经老迈,但是仍有很大的冒险精神。 所以,郤至猜对了,智罃真的想让智氏搬离晋国本土。 这不是在楼令的强硬态度之下,晋国要统治所占领的楚地了吗 长期在楚地存在六万晋军,可能晋军每一年的战斗力不一致,问题有六万驻军就是最大的保障。 汉江平原驻扎三万晋军。 南阳盆地也是驻扎三万晋军。 从整体布置上去看,汉江平原的驻军责任更大,一旦楚人反扑的话,第一战会发生在汉江平原,尤其是楚人为了夺回“郢”会玩命。 驻扎在南阳盆地的晋军,他们平时要起到卫戍的作用,更是作为投入汉江平原战场的预备队。 因此,智罃已经想好挑选哪里作为智氏的封地了。 这或许是智氏唯一一次可以获得的机会,凭借功劳获得楚地的封地,再拿晋国本土的封地换到楚地,一下子让封地的面积膨胀起来。 只要智氏能够在楚地站稳脚跟,一下子就变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前提就是晋国要统治已经占领的楚地,意味着智氏的统治会由晋国来分担风险。 其实,哪怕未来晋国不是多么在乎楚地的统治,姬周分封之初,中枢指着某个地方说出“那就是你的封国”的话,当地其实有统治者,哪一位诸侯不是使用武力夺取土地成就封国的呢 想当初,带上不足百名武士和属民不超过五百出发的诸侯比比皆是,他们能够打下一片基业。难道依靠本身和可以凭借家族之外力量的智氏,不能闯出一份基业 士鲂低声说道:“我也想迁徙南下。” 楼令和郤至听得挑了挑眉头。 倒是智罃没有表情变化。 那是智罃和士鲂私下有勾结,得知互相的诉求,成为天然的盟友了。 范氏的格局比较稳定,内部的矛盾并不多,只是彘氏一样是小宗啊。 未来要进行分封,可是谁都没有提过哪些人具备分封的资格,可以确认的事情是卿位家族的大宗之主一定够格成为开国之君。 卿位家族都有大宗和小宗,大宗之主成了开国之君,小宗之主会是什么待遇 区分大宗和小宗的家族,固然是有了不同的氏,问题在于依旧默认为一家人。 既然是一家人,大宗肯定不乐意小宗独走,届时肯定想着纳入开国的国家体系里面。 问题来了! 你是卿大夫,我也是卿大夫,凭什么你成了一国之君,我却仍然要当臣子啊 存在那种心态的人,他们不会去思考彼此的实力差距,一定是会变得魔怔了。 士鲂其实还好,他跟士匄的关系挺不错。 只是吧士鲂也需要为子孙后代考虑,能够给子孙留下一个封国,为什么不呢! 智罃这一边就更简单了。他跟中行献子的恩恩怨怨已经算不清谁对谁错,仅仅中行献子是被他气死这一条,足够中行吴某天让智氏消失。 那样一来,智氏一天不脱离荀氏,乃至于完成小宗代大宗的操作,等于智氏永远要被中行氏捏在手里。 原历史上,智氏寻求脱离荀氏或完成小宗代大宗,矛盾就是在智罃和中行偃这一代种下,并且矛盾还无法得到解除。 而历史上的智罃担任过中军将,手里拿捏着国家的公权,自然是可以更好的来办事。他没有想到的就是智朔会英年早逝,等智朔死后才赶紧跟中行氏弥补关系,施恩给了中行吴这个侄子,后面中行吴保住了智氏的卿位。 很多时候一旦种下种子,某天会生根发芽。 一些芥蒂一旦产生,永远都无法弥合。 在历史上,智氏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借机吞并中行氏,成为荀氏无可争议的主人。 有楼令的这一个世界,早该死了的智朔还活着。 智朔的身体是有些不好,保住小命不成问题。 继承人健在给予智罃很大的奋斗动力,尤其是智朔已经有了嫡子,更是让智罃想用老迈之躯狠狠地奋发向上一把。 “你……”楼令像是刚知情那样,意外地问道:“你们想要哪些土地” 智罃和士鲂对视了一眼,能够看出对方狠狠地松了一口,整个人也振奋了起来。 现在的晋国,毫无疑问就是楼令说了算。 所以,只要楼令肯松一松手,太多的事情会变得很好办。 掌握公权就是那个样子,愿意稍微松一松手,漏出去的利益能够把人撑死。 楼令知道楚地会很难治理,长期驻军压根就难以顶事,便是没有太大的变故,极可能等各个卿位家族轮完了一轮,驻军就会被取消了。 明白那种道理的楼令还强制推行在楚地驻军,跟意气之争扯不上一丝一毫的关系,所为得是长期压制住楚国,不使楚国有好日子过。 等回国之后,楼令还会建议晋君周长期扣押楚国夫人以及储君员,一直等到楚国贵族自行推举出楚国新君,再将储君员放回楚地。 到那一个阶段,晋国将会成为储君员的靠山,帮助摇身一变成为楚君的熊员跟楚国贵族共举的楚君某进行对抗。 现在,士鲂和智罃都有意迁徙到楚地,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他们是为了长久的日后愿意冒险,晋国在楚地则是有了顶事的卿大夫。 想要保住封地的智氏和彘氏,他们就是跪下求宗主,大宗还能完全不给予支持 然后,因为智氏和彘氏的“都”迁徙到楚地,晋国在楚地也就有了两个支点,起码放弃的沉没成本变得更大了。 到真正危险的时刻,作为卿大夫的智氏之主和彘氏之主,他们能拿出道理会很好,不能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总比不是卿大夫的贵族更加有话语权。 智罃和士鲂看到楼令不反对,讲出了他们的诉求。 两个人没有那么头铁,敢挑“郢”来当自家的新“都”。 智罃选了“商密”这个地方,请求将周边的城池和土地也纳入智氏名下。 士鲂挑中的是“宛”来当自家的“都”,含括了周边的城池与土地。 那就是,智氏想在商於之地发展。智罃挑的位置可以直接跟晋国本土连接,尤其是离秦地比较近,大有背靠楼氏的强烈意图;彘氏看上了南阳盆地,一寻思就知道还是要背靠范氏,不然仅凭彘氏根本就拿捏不住。 智氏和彘氏的“背靠”味儿太浓,显然是将卿大夫的影响力考虑了进去。 什么影响力其实就是在国家的话语权。 比如楼令和士匄都具备左右国策的能力,他们在紧要时刻提一嘴,好过智罃或士鲂求爷爷告奶奶再回馈寥寥。 郤至保持若有所思的表情已经很久,看上去好像是在心动什么。 楼令注意到郤至的状态,很担忧郤至接下来也说出想要在楚地划块地治理。 温氏搬家到楚地他们该是多傻才能干出这种事嘛。 晋国的两大产粮地之一在温氏名下,他们跟大宗好得跟蜜似得,并没有面临智氏和彘氏的窘境。 “他们是在为了后面的分封做准备吧”郤至向楼令发问。 智罃和士鲂的反应有点大,想开口进行否认,好不容易控制住嘴巴,只光猛摇头了。 为分封做准备有什么错吗 其实,智罃和士鲂的动作都还算晚了,楼令老早就在做相关的准备。 楼氏为什么要攻占与开发太原盆地固然是当时的楼氏实力有限,不能内卷来坏了家族的风评有关。可是,楼令在开发太原盆地那一会,眼睛已经盯上了秦地。 所以,楼令做的事情都很有针对性,打一开始就是在进行布局。 只是统治太原盆地,远离晋国腹心,沿途把控住有限的几个地方,存有极大的自保能力。 统治太原盆地,再据有秦地,一下子让楼氏有了争雄的资本,无论晋国的格局再怎么变,能够保证楼氏始终具备坐在餐桌拿起刀叉的资格。 受到楼氏的影响,郤氏是第一个采取紧跟步伐的家族,他们的布置还获得了楼令的指点。 郤氏的选择是南下,他们挑中大河南岸的郑地,不断谋求大河北岸,愿意发展就能够成为很好的基本盘。他们要是把郑国灭掉,一个加强版的韩国就实现了。 其实,楼令认为郤氏向东部发展更好,比如吞并齐国与燕国。 问题在于晋国东部大多是范氏的封地,一旦楼令建议郤氏向东发展,只能是将范氏给灭掉了。 一直在避免爆发内战的楼令,肯定不能给郤氏东进的建议。 同时,楼令不会将吞并齐国和燕国的建议说给范氏听,等范氏有相关的动机,甚至会进行阻止。 现下的情况是,晋军正在楚国实施攻略。 以前是智罃和士鲂没有碰上机会,面对大片的楚地可以纳入名下,再不抓住机会就是真的傻了。 有问题的地方在于,中行吴或士匄会让智罃和士鲂如愿吗 “我原则上支持也同意,怎么来落实……,你们需要跟君上商议。”楼令没提中行吴和士匄。 在晋君周这一边,他绝对乐意有卿大夫将封地转到楚地,乃至于希望各个卿位家族内部的裂痕更大一些。 中行吴和士匄肯定会拒绝,只是不好立刻拒绝,怎么拒绝还要显得合情合理,也就给了智罃和士鲂如愿的机会。 若是智氏和彘氏真的搬到楚地,他们原本的封地该怎么处置 中行吴和士匄肯定想着将智氏和彘氏保留在家族之内,看他们能拿什么出去交换了。 “我们呢”郤至问楼令。 他们南下立了大功,缴获的分配是应得之物,不要楚地的话,晋君周该怎么酬赏 楼令只需要郤至没有搬家的想法就好。 只不过,楼令需要找时间跟郤至独处一下,弄明白温氏要不要获得封国。 在郤至这一代,乃至于郤耀那一代,他们跟大宗的关系好,可以接受不分家的局面。 他们之后的温氏之主会不会埋怨 直接说就是,有机会获得封国,难道要无视吗 进入冬季之后,晋军各项行动的节奏慢了下去。 将楚人迁徙到晋地,只有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干,碰到下雨就需要停顿了。 真要是冒雨继续迁徙,等着尸横遍野吧。 在雨季到来之前,邯郸旃、中行吴和楼武分别率军攻略楚国西北部,他们起初的行动非常顺利,直至当地的楚国贵族反应过来就变慢了。 后面雨季来临,攻略楚国西北部的晋军很难再取得战果。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后面攻略的难度必然增加。 “短时间内拿不下,不想一座又一座城池攻克,必须从人心方面来采取行动。”楼令亲自北上,将三支偏师的负责人召集到‘宛’这边。 南阳盆地要有一个核心的话,一定是“宛”了。 只是,当前南阳盆地比“宛”在城池规格和规模更大的城池不少,比如在“宛”附近的“吕”和“申”。 目前的“宛”是一座非常不起眼的小城,周边的开发也是比较有限。 “各座城池的守军并不多,难处在于他们誓死不降。”中行吴说道。 自家都城陷落的消息已经传过来,随同的还有楚君招的死讯。 跟之前东征的楚国贵族一样,多数人愿意相信楚君招死于弑君,可是没有瓦解楚国西北部各家族的抵抗意志。 其实,主要是晋国占领了“方城”之外的楚地有关。 晋国统治“方城”之外的楚地,一点退走的意思都没有,甚至对当地的楚国贵族从封地上进行剥夺。 楚人欣赏当地贵族的不屈,害怕自己落得同样的下场,等晋军侵犯到自家的封地,怎么可能不誓死反抗呢! 要是国家的一切都归于君主,各地是委派的官员,很难再发生这种坚决的抵抗了。 有明一代,各区域的陷落速度都很快,云南抵抗到了最后。为什么云南会死战到底简单就是云南被沐家经营得跟铁桶一样。所有的一切都是沐家的,他们能不死战到底吗 楼令先跟他们通气,讲了在“郢”除了智氏和彘氏想要迁徙之外,其它定下的那些事情。 “长期驻军” 邯郸旃和中行吴明显被震惊到,一下子也明白为什么要攻略楚国西北部。 楼武只是带着耳朵在听,情绪上几乎没有起伏。 邯郸旃再不愿意也不敢反对。 “这不是‘虎牢’,是楚地啊。”中行吴不敢明着拒绝。 “这是通知,不是商量。”楼令说道。 这一下,中行吴连旁敲侧击都不敢了。 “当地的气候和我们那边不一样。等雨季结束之后,你们继续征讨不愿意屈服的区域。”楼令话题一转:“为了保证以后的统治,不久后会有新的部队抵达。他们不是来协助你们的征讨,负责将当地的楚人分批押解回国。” 中行吴和邯郸旃对视了一眼,脸上可算是有了笑容。 他们可是各自领兵作战,谁都是偏师的主将,能够分润到战利品和被俘人员的四成之多。 连普通的黎庶都要全数带走他们要发大财了啊!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无极道场

无极道场

品酒忆书香
酒,不可多饮,烟,不可多抽。思虑不需过多,忧伤不上心头。请问君的一派剑法,可否挥散掉那盘踞已久的哀愁?
军史 连载 1万字
重生当军嫂咯!

重生当军嫂咯!

万岁爷耶
上辈子她嫁给了父亲战友的儿子,走进了一场名为指腹为婚的包办婚姻,面对冷冰冰不解风情的军人丈夫和刁钻怪癖的婆婆,白薇薇一身从小被捧到大的小姐病彻底发作了..
军史 连载 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