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不可能 (第2/3页)
南溪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实上,她在管理岗位上反而更容易发挥。
她搞销售是迫于现实压力的无奈之举,那个时候她需要快点挣钱来养家。
但是到了九五年的时候,她生活上的压力已经不存在,她已经有了足够保证家人生活的存款。
这也是为什么格力调她回来公司搞管理她没有拒绝的原因,她会首先考虑这样的工作更稳定,而不是第一时间计较挣钱的问题。
她是个有野心的人,在没有了生存压力以后,被压制的野心就会开始疯狂生长,而只有管理岗位才有她释放野心的机会。
这就是出身政府单位的人,和在社会上野蛮生长的人最大的区别。她更有目的和目标。
研究一下八九十年代那些崛起者的经历就不难看到,最后剩下来的那部分人,基本上都是当初从机关下海的那一拨。
不是瞧不起谁,但事实就是如此。
相对于野蛮生长的暴发户,他们就是有着更加清晰的头脑和目标,并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大家的人生其实都是一样一样的,都是随时随地面临着各种选择,未知的选择。
这个时候需要的不只是勇气,还有韬略和素养。
不过,虽然心里存疑,但张铁军也并不想去干涉董女干的想法做法,没有那个必要,她想做就去做就是了,也不会产生什么损失。
最坏的结局也就是后面留不住人罢了,那个时候公司和生产已经稳定,换几个人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我明白,我会和他们说清楚,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我只是感觉毕竟和他们在一起工作配合更熟悉一些,他们不喜欢也没什么。”
“嗯,能有这种想法最好。我一向认为人都是有能力的,关键要看他是不是有机会能遇到合适的工作和岗位。
我们做为管理,要做的就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而不是不管实际任人唯亲的胡搞。但是有一点,品格最重要,这一点你要记住。”
“我肯定明白这个道理呀,”董女士白了张铁军一眼:“这是起码的东西好不好还用你点我我,我当科长的时候你还在吃奶呢。”
张铁军撇了撇嘴:“不可能。我妈生我的时候就没有奶。”
董女士愣了一下,还以为张铁军要说什么呢,结果整出来这么一句。
没控制住一下子笑了出来,伸手打了张铁军一下:“臭小子,哪有这么说自己亲妈的。你说的是真的呀”
“肯定是真的呀,我出生没几天就住院了。
等我病好了回到家我妈已经回奶了,我小时候就是我妈的朋友们这个喂一口那个喂一口,再加上奶粉和米汤养大的。”
那个时候张铁军家里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奶粉完全买得起,但是那个时候的奶粉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得有票还得有关系。
老张家是在张铁兵出生一年以后才断档的,条件一下子艰苦了起来。那时候张铁军都到处跑了。
可是虽然说日子苦了吧,但是张铁兵吃奶一直吃到了五六岁,这是让张铁军非常羡慕的事儿,小时候张铁兵吃奶他就总在一边盯盯的看着。
有时候张妈就逗他:来,你也吃一口。
张铁军就特别不好意思,感觉自己是大孩子了,红着脸就跑,惹的张妈哈哈大笑,更愿意逗他了。
那个时候穷,但是留下来的美好记忆是真的很多。
“那你可真挺不容易的,那个年代。”董女士摇了摇头:“能活下来就好,你这也是吃过苦了,难怪现在这么发达。”
“我到是没想过这么多,不过长大以后运气到是确实一直不错。就是娘有点多,现在回老家一提起来感觉都喂过我似的。”
两个人一起笑起来,关系一下子都拉近了不少。
董女士虽然孩子还小,但是年纪在那,感觉上张铁军也和自家孩子差不多。
“建厂以后,”董女士放下图纸,问:“咱们前面的产品是采购压缩机还是自己生产技术上大概在个什么程度”
“肯定是自己生产啊,技术都是现成的为什么还要采购”
张铁军喝了口茶水:“你放心吧,研发中心会根据不同的产品专门设计压缩机,你这边只要提要求就可以,咱们的技术储备绝对够你用的。
不管是家庭用还是商用设备都能满足生产需要。
如果我说咱们的技术实力比小本子高你肯定不信,但是确确实实不会比他们差,这个我拿人格来担保。”
“我到不是怀疑这个,就是,生产压缩机也是需要时间的嘛,这样的话整机的生产就得压后再等一段时间才行了。”
“会先把压缩机厂建起来投产,然后再建这边的厂房,主要部件都是自己产,其他配件你自己去找供应方。一定要可靠。”
一台空调的主要部件大概有二十多个,其他的像是铜管铜线,毛细,橡胶件海绵件什么的都可以采购,甚至包括电机。
也是需要花一些功夫的。
采购部件其实并不比自己生产简单,不过能节约一些成本也能提高生产效率,只要把好品控就行。
格力就专门为此成立了一个车间。
就叫品控车间,工作就是对全部采购配件进行质量检测。
两个人就聊了一会儿生产和采购的问题,张铁军上辈子做过海尔的经销,参观过海尔在唐家坨的生产基地,对这一块很熟。
说了一会儿,话题又转回了管理这一块。
在管理方面,这个时候的董女士就有点不大够看了,基本上都是张铁军在说,她边听边记。
本来张铁军是打算今天带董女士去工业园那边实地看一看的,不过想了想又不想去了。
那这现在正在规划道路挖沟引渠,地块上的村民们都在准备搬家,到处都是乱嘈嘈的,也没有什么好看的。
道路规划并不是修路,就是根据规划方案来定位,用推土机把要修的路线按数据推出来,推平,让人能清晰的看到效果。
这样就能明确的把最前面需要搬迁腾退挖沟掘渠的地方显示出来,也能及时的找到存在的问题。
这么多的村民不可能同时进行搬迁,先把最紧要的搬走,后面就是分批次赶着建赶着搬,等全部村民搬完生活区也就建的差不多了。
搬迁的村民家庭直接招工,到修路和基建的施工队干活,这样随迁随招,也不至于人员膨胀太快产生什么不可控的问题。
像挖沟掘渠这些,栽树种草搞绿化,夯打路基,砌砖等等这样的不需要精细技术的活都会交给这一部分人。
然后再从中选取一部分心灵手巧的去做精细活。
这么一路招一路练一路选择,等工程全面建好的时候也就选择好了,都能安排到合适的工作。
生活区这边首先要挖沟引渠规划水道和湖泊,然后就是加固,再根据水道和道路来规划暗渠。
暗渠就是以后用来输送水电气通讯和网络的地下暗沟,包括污水和雨水排放沟网。
东方搞的项目都会要求所有管线全部下地,不允许立明杆走天线,不仅是好看,也更容易后面的维护维修。
尤其是污水和雨水排放沟,标准要求是很高的,得保证绝对不会出现那种下点雨就积水发涝反涌的情况。
说白了就是在打样,给后续的城市城建工作做一个样子出来,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也不用干了。
省着像上一世那样到处都是那个逼样,修条路连路基都敢糊弄,雨水渠都敢做假,排放沟下点雨就反涌大马路像海一样。
那种地下穿道因为大雨淹车淹人,就是因为排水网造假,只不过大家都习惯了,也不懂这是可以去告修路的公司还有市政管理单位的。
修路的公司还有市政管理单位当然是知道这个原因,不过大家也都是习惯了,都这么搞的嘛,多搞点钱才是真格的。
出了事再说呗,反正也不用谁个人来承担责任。钱可是个人享受的。
“这方面我肯定没有什么问题。”
董女士点了点头,她在这行也干了不少年了,这些资源不缺:“就是,我们的三个生产基地都距离广东太远了,这样会不会增加成本”
这确实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