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曹操李世民教子,太平天师张角登场 (第4/5页)
张石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听到李泰的回答之后,李世民的表情和缓不少,显然还算满意。
接着自然便是李治。
李治并未立刻开口,而是沉吟许久,表情显然颇为迟疑。
李世民淡淡道:
“为善,都等你呢。”
李治深吸一口气,轻声道:
“儿臣以为,门阀为祸皇权,应将天下门阀尽数诛灭!”
李治话音落下,李承乾和李泰同时一惊。
这个李治,杀心如此之重
李承乾立刻道:
“九弟,你这是什么话”
“父皇素来以仁慈宽容着称于世,你却在这里蛊惑父皇杀人”
李泰冷冷道:
“九弟,我们皇族也是出身于门阀大族陇西李氏,你这种话,难道是要让我们自己掘了自己的根”
面对着两名兄长的群起而攻之,李治并不畏惧,而是据理力争。
“我李氏虽出身于士族,但既然已经是皇族,那就不再是士族。”
“皇族有皇族的利益,凡事不可能只考虑士族!”
李世民伸手敲了敲桌子。
“好了,都听朕说。”
正在争吵中的三人乖乖地闭上了嘴巴。
李世民淡淡道:
“为善的话是对的,门阀是所有皇帝必须要除掉的对象。”
李承乾吃惊道:
“可父皇,如今朝堂之中全是门阀子弟,地方上门阀更是根深势大,怎么可能除掉呢”
李世民呵呵一笑,淡淡道:
“尔等应该都听朕说过一句话。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三人同时点头。
李世民淡淡道:
“那尔等有没有想过,朕为何在这句话里,没有提到过‘臣’呢”
李承乾和李泰表情一滞。
李世民平静开口。
“因为臣,和君、民之间,从来都不是一条心的。”
“臣子,往上,想要更多地从君王手中获得权力。往下,想要更多地剥削民众,获得更多的经济、土地利益。”
“臣这个阶级,自诞生以来,最擅长的就是内耗。”
“国家强大了,君王名垂青史,百姓生活好过,对君和民都是有益的。”
“国家衰落了,君王被骂昏君,百姓日子难过,对君和民都有害处。”
“故而,君王和百姓永远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但臣,不同。”
“臣子,国家强大之时,当然也能分润到利益。”
“可一旦国家开始衰落了呢臣子同样也能通过更残酷的压榨百姓,更凶猛的争夺君王权力来获得利益。”
“了不起,就改朝换代嘛!换个皇帝和朝代,又能如何”
“皇位换人了,老百姓战乱死了,但作为臣子的他们只需要向新的皇帝效忠,依旧还能继续生存下去,依旧还能继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抢夺君王的权力,去压榨百姓。”
“骂名,是君王担的。苦难,是百姓受的。”
“这一切,又和臣有什么关系呢”
听着李世民的话,三名皇子同时沉默了。
良久之后,李承乾有些艰难地开口道:
“可是父皇,皇帝不可能一个人治理这么大的疆域和人口,总得需要臣子的帮忙才行啊。”
“总不可能,将所有的臣子全部杀光吧”
李世民笑着点头。
“你说得对。所以臣永远都得有,永远都能存在。”
“我们作为皇族,要做的事情很简单。”
“那就是不要让这些臣,他们的后代世世代代依旧是臣,永远是臣。”
“能明白吗”
李承乾一脸茫然。
李泰心中一动,开口道:
“父皇说的,莫非就是门阀”
李世民点了点头。
“没错,朕说的就是门阀。”
“世世代代为臣,享受分润的君权,还能压榨老百姓,改朝换代依旧能位列朝堂之上,这就是门阀。”
“只有打断门阀这种世世代代都能大富大贵的命运,才能迫使他们和王朝共同进退,让臣这个阶级真正愿意和王朝同生共死。”
李承乾有些疑惑。
“这,能做到吗”
李世民笑得越发开心了。
“朕原本也以为不能,但好在,朕有了这个。”
说着,李世民从御案上拿起了一本书。
《大明科举》。
“这本从金幕之中得到的书,给了朕答案——科举制度。”
“科举大兴之时,便是门阀衰亡之日。”
“臣这个阶级,将会因为科举而产生流动,不再像之前门阀世世代代为官时那样一潭死水。”
“全天下的子民,都会想着通过这条道路晋升为臣。”
“这会让臣不停地换血,不会再出现门阀世家这种尾大不掉,随时都能拥抱新王朝的情况。”
李治突然开口道:
“父皇,可是大明也灭亡了啊。”
言下之意,大明科举制度虽然登峰造极,但却依旧难改灭亡之运。
所以,这制度可能也没那么好用
李世民哈哈大笑,拍了拍李治的肩膀。
“能想到这个问题,足以证明你的聪慧了,为善。”
“那接下来,你就好好想想。”
“为何用了科举制度的大明,最终还是灭亡了呢”
“等你想清楚了,或许你就真的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当一个好皇帝了。”
听到李世民对李治说出来的这番话,李承乾和李泰同时脸色大变。
不对劲!
这意思,要是李治真想出答案了,将来的皇位,岂不是没有李承乾和李泰什么事了
两人立刻陷入了无比浓重的危机感之中。
李世民长出一口气,心情舒畅不少,愉快地将视线转回金幕。
这金幕,当真是一件无上神器啊!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邺城。
本该是秋收的季节,城外却聚拢了大量流民。
城门紧闭,城头之上,大量士兵警惕地注视着城外连成一片的流民营地。
“都小心了,这些流民随时可能暴乱攻城。”
“一旦流民有所异动,务必第一时间镇压杀之,绝对不能让其成了气候!”
将军们的命令,一遍遍地在城头上宣读着,让士兵们神经紧绷。
营地之中,三名头戴黄巾,身着道袍的男子,缓缓而行。
【太平道天师张角】。
【太平道地师张宝】。
【太平道人师张梁】。
许多流民,见到三人之后,纷纷俯首而拜,表情虔诚。